导读:本文包含了张一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帝制,辛亥革命,吴中,老子,士人,文化,幕僚。
张一麐论文文献综述
陈亚杰[1](2019)在《转型时代的中国精英:张一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民国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这时期的精英阶层也经历了分化,并开始了从传统士绅向现代精英转化的过程。本文以张一麐(1867-1943)为个案考察转型时代中国精英阶层转变的一种类型,并分析这一类型精英阶层的转变历程、思想动向、政治实践、文化理想及其对转型时代中国的社会影响。张一麐出生于江苏吴县一个世习儒术的官僚家庭,少年颖异,以传统士人“学而优则仕”为理想。在清末戊戌维新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关注西学,以经世为己任,纠合同志,创办苏州最早的近代社团“苏学会”,以此提倡新式教育,宣传维新思想。经二十余年的辗转游幕,蹭蹬科举后,终以擅长西学,中经济特科进士,步入精英阶层。1903年,甫中进士的张一麐,受知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发往直隶以知县备用”,旋入袁世凯幕府,负责文案,因精勤忠奋,受幕主赏识,参与机要。其时,袁世凯为清末新政枢纽之一,张氏久任袁幕,“新役无所不从”,对新政之推行颇有贡献,并奠定其主张立宪、实行地方自治的政治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张氏以亲信幕僚之机,代立宪党人劝袁承认“共和”,在洪宪帝制逆流中,张氏以亲信幕僚之身,屡次劝阻,公开反对帝制。洪宪帝制失败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张氏以中央政治无可有为,转入江苏地方政治,积极推动江苏省自治运动。同时,立足家乡苏州,服务桑梓,践行地方自治理想。晚年老骥伏枥,辗转抗战后方,参政议政。在晚清民国这一转型时代,张一麐实现了从传统士绅到现代精英的转变。作为转型时代的精英,他的政治实践和思想观念体现了传统理念与现代思想的精妙结合,其维持影响力的方式也体现了传统精英阶层支配模式的延续和转变,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高翔[2](2019)在《探索名人主题文献展的新模式——以“吴中耆宿张一麐文献展”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文献展作为一种展览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在国内博物馆、美术馆中不断呈现,它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新潮的展览形式。然而国内对于文献展的文化特征还未深入展开研究,展览形式和制度的建立尚还处在摸索阶段。苏州市名人馆、苏州美术馆近几年来陆续推出《贝聿铭文献展》《颜文梁文献展》《吴中耆宿——张一麐文献展》《俯仰两无愧——叶圣陶文献展》《诗人导演——费穆文献展》,尝试以名人为主题,以文献为线索,立足苏州本土文化,说好苏州故事。不以"艺术作品"为展览唯一,而是依托于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展示名人的文献、档案,还原人物性格,帮助观众进入特定的历史语境,在国内各种各式各样的"文献展"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吴中耆宿——张一麐文献展"的缘起、初衷,以及在展陈策划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和文献收集、整理的过程,探索以名人为主题的"文献展"这一展览形式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本文来源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曹俊[3](2018)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景行维贤,瞻前励后。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古典园林沧浪亭内建有五百名贤祠,刻有594位道德才学忠义俱佳的名贤像。名贤祠廊柱上撰有清两江总督陶澍亲书对联:“千百年名世同堂,俎豆馨香,因果不从罗证;廿四史先贤合传,文章事业,英灵端自让王开。”苏州历代名士辈出,灿若(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8-02-25)
王德河[4](2015)在《张一麐和抗日将领的交往》一文中研究指出"八·一叁"事变后,张一磨虽然已经古稀之年了,但仍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工作,组建苏州各界抗敌协会,募捐筹款,赈灾救民,还亲自上前线慰劳抗日的将士,埋葬为国捐躯的英雄,誓与苏州共存亡。到了11月19日苏州沦陷后,他也不愿离开苏州,在光福、藏书、东山、西山一带奔波,救助难民。直到1938年3月在亲友的逼迫之下,不得已才离开苏州,一路辗转上海、香港、梧州、桂林、长沙,最后于6月到达武汉。他把近一年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写成七言绝句诗歌172首,取(本文来源于《苏州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鲍牧松[5](2015)在《张一麐叁谏袁世凯》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掌故专家陈赣一称:"江浙饶山水之胜,为文化中心,独多隽逸。缙绅先生于地方政事,见有非法而理者,辄严辞诘难,申之以牍,速之以电,不得请不止,大吏不能无顾忌……人民未尝无福利,张一麐其一也。"为地方百姓谋福利,不过是张一麐生平事业中的小者。张一麐真正值得纪念,则是在辅佐袁世凯期间对(本文来源于《书屋》期刊2015年01期)
史海威[6](2012)在《袁世凯的心腹幕僚张一麐》一文中研究指出袁世凯一世奸雄,惯于使贪使诈,有史家称:"他一生的本领,就是使贪使诈;他最大的罪恶也是养成社会贪诈之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有人说他挑选、组建的幕僚班子、秘书团队也都是贪诈骄奢之(本文来源于《办公室业务》期刊2012年02期)
沈伟东[7](2010)在《郭沫若“两哭”张一麐》一文中研究指出1937年11月20日,日本侵略军攻占苏州。因不满曹锟贿选总统而退隐苏州的爱国老人、朱德的老师李根源,于11月18日从藏书小王山阙茔村舍,乘坐抗日工兵总指挥马晋山亲驾的汽车撤离苏(本文来源于《钟山风雨》期刊2010年02期)
沈伟东[8](2005)在《爱国绅耆张一麐》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一麐于1867年出生在江苏省吴县(今属苏州市)。少有神童之称。12岁入县学为诸生时,代为监临的两江总督左宗棠夸赞其说:“此小子将来当有出息。”19岁在顺天乡试后,受到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器重,鼓励“须多读书”。1903年应试经济特科第2名,被接任直(本文来源于《钟山风雨》期刊2005年05期)
郭玉家[9](2003)在《论辛亥革命前后的张一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题主要对张一麐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动作了深入研究,以此了解近代社会转型时期受儒学文化浸染的中国传统绅士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具体状况的理解,以及对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多样性、特殊性和社会阶层的层次性的认识。 全文共分前言、正文、结束语叁部分。 前言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历史意义及研究概况,阐述整篇文章的角度和思路。 正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主要论及张一麐热衷封建之路科举并以此跻身袁世凯幕府,以及他作为幕僚在袁世凯幕府中的作用。第二章是本论题的重点,着重阐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张—麐再入袁世凯幕府后的主要活动,特别是谏阻袁世凯帝制,并对此进行了分析。第叁章概述了晚年张一麐作为地方知名爱国耆绅,积极投身地方公益事业,以及坚持抗日立场。 结束语主要勾勒了张一麐在辛亥革命前后这一历史时期的活动,突出传统儒学文化熏陶下的中国绅士在辛亥前后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这一类人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3-05-01)
孔庆秦[10](1986)在《有关张一麐创设老子军抗日的史料一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一麐曾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提议组织六十岁以上老人成立“老子军”进行抗日,效命疆场,推马相伯为统领,事为蒋介石阻止。蒋致张一麐电稿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不失为研究张一(?)的一份好史料,特予公布。(本文来源于《民国档案》期刊1986年01期)
张一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年来,文献展作为一种展览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地在国内博物馆、美术馆中不断呈现,它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新潮的展览形式。然而国内对于文献展的文化特征还未深入展开研究,展览形式和制度的建立尚还处在摸索阶段。苏州市名人馆、苏州美术馆近几年来陆续推出《贝聿铭文献展》《颜文梁文献展》《吴中耆宿——张一麐文献展》《俯仰两无愧——叶圣陶文献展》《诗人导演——费穆文献展》,尝试以名人为主题,以文献为线索,立足苏州本土文化,说好苏州故事。不以"艺术作品"为展览唯一,而是依托于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展示名人的文献、档案,还原人物性格,帮助观众进入特定的历史语境,在国内各种各式各样的"文献展"中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吴中耆宿——张一麐文献展"的缘起、初衷,以及在展陈策划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和文献收集、整理的过程,探索以名人为主题的"文献展"这一展览形式的文化特征和社会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一麐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亚杰.转型时代的中国精英:张一麐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2].高翔.探索名人主题文献展的新模式——以“吴中耆宿张一麐文献展”为例[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曹俊.一蓑烟雨任平生[N].中国文化报.2018
[4].王德河.张一麐和抗日将领的交往[J].苏州杂志.2015
[5].鲍牧松.张一麐叁谏袁世凯[J].书屋.2015
[6].史海威.袁世凯的心腹幕僚张一麐[J].办公室业务.2012
[7].沈伟东.郭沫若“两哭”张一麐[J].钟山风雨.2010
[8].沈伟东.爱国绅耆张一麐[J].钟山风雨.2005
[9].郭玉家.论辛亥革命前后的张一麐[D].扬州大学.2003
[10].孔庆秦.有关张一麐创设老子军抗日的史料一件[J].民国档案.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