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缺陷,病毒,基因,痘苗,天坛,肿瘤,肾癌。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胡永新,赵永刚,张永强,刘拂晓,樊晓旭[1](2019)在《表达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构建能够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蛋白的缺陷型重组腺病毒。参考ASFV China-SY18株的基因序列,合成B646L基因。先将合成的B646L基因通过TOPO连接克隆到过渡载体pENTR/D-TOPO中;再将插入B646L基因的过渡载体pENTR/D-TOPO-ASFV-P72与pAd/CMV/V5-DEST腺病毒骨架载体进行重组,得到pAd-ASFV-P72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293A细胞,连续传代后获得重组腺病毒。结果表明,获得的Ad5-ASFV-P72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2.53×10~9 IFU·mL~(-1);经免疫荧光方法及Western blot鉴定ASFV-P72蛋白在Vero细胞中成功表达,且能够与ASF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本研究成功获得能够表达ASFV P72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5-ASFV-P72,不仅为ASFV多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研制奠定了一定基础,还为ASFV相关血清学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抗原。(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赵颖,黄盼盼,赵莉,任皎,张鹏[2](2019)在《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复制缺陷机制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痘苗病毒减毒株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Non-replicating Tiantan vaccinia virus,NTV)作为一株高度减毒的痘苗病毒株,其生物学特性和复制缺陷机制还有待研究。探究NTV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复制缺陷机制。在不同种属和组织来源的细胞中测定NTV复制能力、细胞嗜性和毒力;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的NTV的A17/A27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晚期蛋白A17/A27转录水平。NTV在BHK-21、CEF细胞中可有效复制和扩散,而在Vero细胞及人源细胞HeLa、2BS、Hep-2和143TK-中均不能有效复制;在HeLa细胞中,晚期蛋白A17和A27蛋白表达受阻,而转录水平基本不变。NTV是一株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在多种细胞中复制和扩散受限;NTV晚期蛋白A17和A27的表达受阻且与蛋白表达转录水平无关,初步判定蛋白表达受阻发生在蛋白翻译阶段。(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彭泽旭,刘苏苏,王辰飞,谷文达,刘强[3](2018)在《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r TV)在免疫缺陷型Rag2基因敲除(Rag2-/-)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为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疫苗的应用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r TV分别以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和野生型SD大鼠,以背部皮下注射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利用Taq Man探针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痘苗病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病毒载量,比较分析两种模式动物Rag2-/-大鼠和SD大鼠感染r TV后的生物分布特点及r TV以不同途径感染Rag2-/-大鼠后的生物分布特点,并对感染过r TV的所有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比较分析不同分组大鼠感染r TV后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D大鼠相比,r TV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的生物分布范围更广;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中,r TV尾静脉注射感染途径的效果要强于皮下注射的感染途径;r TV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Rag2-/-大鼠的心、睾丸和后爪的病毒载量显着高于尾静脉注射途径感染SD大鼠(P<0.001)和皮下注射途径感染Rag2-/-大鼠(P<0.001);与SD大鼠和皮下感染途径相比,通过尾静脉途径感染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的组织病理变化较明显,且均无由r TV引起的病理性损伤。结论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Rag2-/-大鼠体内表现出较广的组织分布、较高的表达水平及非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变化,为其作为免疫缺陷类型患者的载体疫苗的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了新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廖昊,鲁凤民[4](2018)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作用下主要产生复制缺陷型HBV RNA病毒样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据《J Hepatol》2018年4月报道】题: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作用下主要产生复制缺陷型HBV RNA病毒样颗粒(作者Wang J等)自然状态下HBV RNA病毒样颗粒具有感染性的可能性很大,然而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下产生的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感染性并不清楚。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鲁凤民实验室与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感染科窦晓光团队合作,对NAs作用下子代病毒中的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感染性进行了研究。用恩替卡韦处理HepA D38细胞,制备主要为HBV RNA病毒样颗粒的子代病毒;以未经恩替卡韦处理的HepA D38细胞培养上清(主要含HBV DNA病毒颗粒)为对照,分别感染HepG 2-NTCP-tet细胞,并通过定量检测HBV(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谢英[5](2018)在《复制缺陷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18年流感大流行距今已有整整100年的时间,这100年来流感病毒时时刻刻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人类亟待从根本上认识流感病毒,剖析其复制传播和致病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高效流感疫苗和特效药物。随着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基因重组技术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为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以及流感疫苗的研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二十世纪末,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利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各种不同类型的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复制依赖于外源性的蛋白补偿,在天然宿主细胞中仅发生单轮感染并不能进行复制增殖。较之野生型病毒,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目前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相关研究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工作大多在细胞水平上开展,缺乏相应的动物模型与之配合。本课题以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A/Changchun/01/2009(H1N1)的鼠适应株UIXD-P18-2(UI182)为骨架,利用8质粒流感病毒反向遗传学系统,通过体外拯救获得了一株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构建了相应的转基因细胞株以及转基因小鼠感染模型,为更充分的利用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开展流感病毒复制传播和致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层面上的支持。本研究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构建10株用于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外拯救或体外增殖的转基因细胞株。通过质粒转染结合抗生素筛选、观察报告基因表达情况以初步筛选、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从基因和蛋白水平对外源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等方法成功构建和鉴定了 10株分别稳定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聚合酶蛋白PB1、聚合酶蛋白PB2、聚合酶蛋白PA、核蛋白NP和基质蛋白M1的293T转基因细胞株或MDCK转基因细胞株,分别命名为293T-PB1转基因细胞株、293T-PB2转基因细胞株、293T-PA转基因细胞株、293T-NP转基因细胞株、293T-M1转基因细胞株、MDCK-PB1转基因细胞株、MDCK-PB2转基因细胞株、MDCK-PA转基因细胞株、MDCK-NP转基因细胞株和MDCK-M1转基因细胞株。二、通过体外拯救获得了 1株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命名PB2-D)。以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鼠适应株UI182的感染性克隆为基础,通过点突变的方法分别在感染性克隆的PB1、PB2、PA、NP或M1质粒基因编码区中插入终止子突变,构建了 5个复制缺陷型感染性克隆UI182-PB1-D、UI182-PB2-D、UII182-PA-D、UI182-NP-D和UI182-M1-D。将复制缺陷型感染性克隆分别同其余7个未经改造的感染性克隆共转染至相应的293T转基因细胞株中进行复制缺陷型病毒的体外拯救。结果成功拯救出1株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将其命名为PB2-D。通过电镜观察、血凝试验鉴定、RT-PCR鉴定和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对PB2-D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表明,PB2-D具有流感病毒的典型形态,能够凝集鸡红细胞,具有流感病毒表面血凝素的基本特性,PB2-D包含的8个基因节段符合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特征且带有突变标记。叁、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安全性分析与初步应用。我们分析了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PB2-D在MDCK细胞、MDCK-PB2转基因细胞、SPF鸡胚以及C57/BL6小鼠中的复制能力。分析结果发现PB2-D仅能在MDCK-PB2转基因细胞中进行复制,并表现出与亲本毒UI182相似的复制特性,然而,PB2-D不能够在MDCK细胞、鸡胚和C57/BL6小鼠体内进行有效复制,以上结果表明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此外,我们成功构建H5亚型和H7亚型的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H5-PB2-D和H7-PB2-D并将之应用于流浪犬血清相关抗体的检测,并在流浪犬体内发现H7抗体存在的证据。四、稳定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PB2蛋白的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初步应用。通过原核注射的方式将甲型H1N1流感病毒鼠适应株UI182株的PB2基因转移至小鼠受精卵中。通过PCR扩增对外源基因在子代小鼠基因组中的整合情况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获得雌雄各1只,共2只GO代小鼠,GO代小鼠体内GFP报告基因表达呈阳性。对G1代小鼠体内外源基因表达情况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的结果显示PB2基因在G1代小鼠肺中可以被转录为mRNA并翻译为相应的蛋白。以上结果表明,我们成功构建了表达流感病毒UI182PB2蛋白的转基因小鼠。将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PB2-D接种该转基因小鼠后,可以于接种后的第3天在转基因小鼠肺内检测到病毒PB2-D的复制,病毒滴度为103.03 TCID50/mL,表明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以在转基因小鼠肺脏中进行复制。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获得了 1株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对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B2-D具有流感病毒的典型形态,在稳定表达病毒PB2蛋白的MDCK-PB2转基因细胞中的复制能力与亲本病毒UI182无差异,但PB2-D无法在MDCK细胞、鸡胚和小鼠体内进行复制,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其构建策略适用于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体内外相关评价和研究,可为从事研究的人员提供更高的安全保障。此外,为了扩大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应用范围,我们成功构建了可稳定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PB2蛋白的转基因小鼠来作为与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配合使用的动物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复制缺陷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PB2-D能够成功感染该转基因小鼠,并在其肺脏内复制。本课题研究成果对利用复制缺陷型流感病毒开展流感病毒复制、传播、致病机制以及疫苗研发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5-01)
刘文晓,高志强,蒲静,张伟,刘环[6](2016)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A、D抗原共表达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RT-PCR技术和重迭PCR技术扩增出含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的A抗原表位和D抗原表位,构建复制缺陷型腺病毒穿梭质粒。穿梭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经PacI线性化之后,共同转染AD-293细胞,获得共表达A、D抗原表位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经Western Blotting检测,该重组腺病毒能够正确表达目的蛋白基因,而且目的蛋白能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阳性血清反应。本研究结果为猪传染性胃肠炎重组疫苗研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王一新[7](2016)在《两株携带v-fps和v-src肿瘤基因的复制缺陷型急性致瘤病毒的鉴定及其感染性克隆的致肿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我国鸡群中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诱发的髓样细胞瘤/血管瘤广泛流行的同时,在一些蛋鸡鸡群及“817”肉杂鸡鸡群中,出现了一定比例的体表纤维肉瘤。人工造病试验表明,接种了肉瘤研磨液的鸡在10-14d可发生相同类型的肉瘤,证明这些肉瘤为急性肿瘤(王鑫等,2012;刘绍琼等,2012;李传龙等,2012;李德庆等,2013)。本实验室前期工作中,以“817”肉杂鸡肉瘤组织DNA为模板,扩增到五种携带不完整v-fps肿瘤基因的缺陷型病毒基因组(Chen et al.,2012)。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817”肉杂鸡颈部皮下肉瘤和海兰褐蛋鸡肠系膜纤维肉瘤的研磨液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CEF),鉴定了两株急性致瘤性ALV所携带的v-fps和v-src肿瘤基因;构建了辅助ALV和分别带有v-fps和v-src肿瘤基因的缺陷型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通过动物实验分析拯救病毒的致瘤性;将“817”肉杂鸡肉瘤研磨液接种SPF鸡,研究了该病毒的致病性和致瘤性;通过鸡急性肿瘤的动物模型,研究了核苷类抗HIV药物拉米夫定对ALV-J复制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首次证明了携带完整v-fps肿瘤基因的缺陷性ALV可在ALV-J辅助病毒存在的条件下在鸡体内复制并诱发急性纤维肉瘤。同时,该研究也是急性纤维肉瘤天然病例中,携带v-src肿瘤基因的ALV-J相关复制缺陷型病毒的首次分离报道。1.“817”肉杂鸡急性肉瘤中急性致瘤性病毒的分离及其v-fps肿瘤基因的鉴定将“817”肉杂鸡肉瘤研磨液接种1日龄SPF鸡,在鸡体上传代。以第五代肿瘤组织DNA和感染了肿瘤研磨液的CEF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拼接获得了缺陷型病毒Fu-J株的前病毒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表明,Fu-J是一株携带完整v-fps肿瘤基因的复制缺陷型病毒,它以复制型ALV-J SDAU1005为辅助病毒完成自我复制,故将该病毒悬液命名为Fu-J(SDAU1005)。Fu-J编码137 kDa的P137gag-fps融合蛋白。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Fps原核蛋白和p19gag原核蛋白,以其制备鼠抗Fps单因子血清和鼠抗p19gag单因子血清。对感染了Fu-J(SDAU1005)病毒悬液的CEF做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感染了Fu-J(SDAU1005)病毒悬液的CEF可以同时对ALV-J单克隆抗体、鸡抗ALV-J单因子血清和鼠抗Fps单因子血清呈现阳性反应。本研究完成了Fu-J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为研究该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2.rfu-js感染性克隆的构建、病毒拯救和拯救病毒的致瘤性分析通过pcr扩增、酶切连接等方法,构建了辅助alv感染性克隆质粒pmd-sdau1005和六种携带不同长度v-fps肿瘤基因的缺陷型病毒感染性克隆质粒pmd-fu-j,pmd-fu-j1,pmd-fu-j2,pmd-fu-j3,pmd-fu-j4和pmd-fu-j5。将pmd-sdau1005和六种pmd-fu-js质粒分别按一定比例共转染cef,获得拯救病毒rfu-j(rsdau1005)、rfu-j1(rsdau1005)、rfu-j2(rsdau1005)、rfu-j3(rsdau1005)、rfu-j4(rsdau1005)和rfu-j5(rsdau1005)。将6种拯救病毒分别翅下接种1日龄spf鸡,发现仅接种rfu-j(rsdau1005)的鸡出现了肿瘤(2/10)。将2只鸡的肿瘤在1日龄spf鸡上持续传代。在传代过程中,肿瘤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当传至第4代时,肿瘤生长速度与野毒诱发肿瘤生长速度基本一致。ifa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实该肿瘤组织对alv-j及fps抗体呈阳性反应。该研究表明,携带完整v-fps肿瘤基因的缺陷型alv确实可诱发急性肿瘤。3.海兰褐蛋鸡腹腔急性肉瘤中急性致瘤性病毒的分离及其v-src肿瘤基因的鉴定以海兰褐蛋鸡原代肿瘤组织dna和感染了肿瘤研磨液的cef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了复制缺陷型病毒sj-1、sj-2、sj-3、sj-4、sj-5及辅助病毒sdau1102的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该毒株被命名为sj-1(sdau1102)、sj-2(sdau1102)、sj-3(sdau1102)、sj-4(sdau1102)和sj-5(sdau1102)。序列分析表明,辅助病毒sdau1102为j亚群alv,其gp85基因与中国蛋鸡分离株js09gy6同源性最高。sj-1~5均携带v-src肿瘤基因,它们具有相同的3’端src-env衔接位点,但5’端衔接位点差异很大。使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获得p60v-src原核蛋白,以其制备鼠抗p60v-src单因子血清。以该血清为一抗,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实验显示,感染了病毒悬液的cef及肿瘤组织中,均存在p60v-src蛋白过表达。构建了五种缺陷型病毒的感染性克隆质粒。将其转染cef,发现仅sj-1和sj-2感染性克隆质粒可表达p60v-src蛋白。sj-1~5(sdau1005)的分离及鉴定为为进一步研究alv与原癌基因重组和v-src基因致瘤机制奠定了基础。4.fu-j(sdau1005)病毒悬液对spf鸡的致病性和致瘤性研究本研究首先建立了分别针对alv-jgp85基因和v-fps基因的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两个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研究fu-j(sdau1005)的复制动态及其致病性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分别采用颈部皮下、腹腔和静脉注射叁种方式,将fu-j(sdau1005)病毒悬液接种1日龄spf鸡,观察病毒的致病性和致瘤性。结果表明,叁种接种方式均可诱发鸡的急性肿瘤,且所有肿瘤均为纤维肉瘤;颈部皮下接种组的鸡体内没有肿瘤生长,表明该急性肿瘤的转移性不强;所有接触传播组的鸡均未发现肿瘤生长,表明该急性致瘤性ALV不容易通过横向接触方式传播。从上述结果,可以推测疫苗免疫时重复使用污染的针头,可能是某些鸡场内病毒从一只患病鸡传给其他个体并发生急性肿瘤的原因。病毒的抗原定位实验表明:在发病鸡体内肿瘤组织中辅助病毒和缺陷型病毒拷贝数最高;缺陷型病毒的拷贝数与辅助病毒拷贝数存在相关关系。5.感染了Fu-J(SDAU1005)病毒悬液的CEF转录组研究为探讨Fu-J株病毒诱发细胞转化的机制,本研究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感染了Fu-J(SDAU1005)病毒悬液的CEF转录组进行了分析。与单独感染SDAU1005的CEF相比,感染Fu-J(SDAU1005)病毒悬液的CEF中有1253个转录子发生了4倍及以上的差异表达。这些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代谢加工、生物学调节、定位和发育过程等反应。细胞信号通路分析法发现,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神经活性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紧密连接、代谢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本研究获得的差异转录组数据为深入研究v-fps肿瘤基因的急性致瘤机制奠定了基础。6.拉米夫定抑制ALV-J复制和肿瘤生长的研究为研究核苷类抗HIV药物拉米夫定对ALV-J复制的抑制作用,首先将Fu-J(SDAU1005)病毒悬液接种体外培养的CEF,研究其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4μg/ml的浓度范围内,拉米夫定可有效抑制辅助ALV和缺陷型病毒的复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可以抑制ALV反转录酶的活性。通过鸡颈部皮下肿瘤和腹腔肿瘤两种动物模型,研究了拉米夫定在鸡体内对ALV-J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拉米夫定可以抑制辅助ALV和缺陷型病毒在鸡体内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从而减缓鸡颈部皮下肿瘤的生长,延长腹腔攻毒鸡的生存时间并降低其死亡率。本研究为ALV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但拉米夫定能否在鸡群中推广使用尚需进一步研究和论证。(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4-28)
张杨[8](2016)在《肾癌组织特异性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肾癌组织特异性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Ad5-CAIX-E1A-IRES-hrGFP-1,该病毒携带肾癌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碳酸酐酶IX和报告基因人源型绿色荧光蛋白(hrGFP-1),为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s)的检测等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BglII、PmeI双酶切穿梭质粒pShuttle-CMV-IRES-hrGFP-1、pShuttle-CAIX-E1A分别得到目的片段hrGFP-1及基因载体,T4 DNA连接酶过夜连接,构建含有报告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AIX-E1A-IERS-hrGFP-1。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后经涂板、PCR、酶切鉴定,挑选阳性菌落大量扩增,获取重组质粒。提取的阳性质粒经PmeI线性化,转化含有骨架质粒AdEasy-1的感受态细胞BJ5183,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病毒质粒pAd5-CAIX-E1A-IRES-hrGFP-1。经PCR、酶切共同鉴定,阳性质粒转化入感受态细胞DH5α中大量扩增、提取并冻存菌液。阳性质粒经PacI酶切后,线性化质粒利用Lipofectamin 2000TM介导作用,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5-CAIX-E1A-IRES-hrGFP-1,经4轮扩增后收集、纯化病毒,检测其滴度。结果:成功构建重组穿梭质粒、重组腺病毒质粒并且完成其包装过程。PCR和酶切的电泳结果显示,hrGFP-1基因成功嵌入重组穿梭质粒及腺病毒质粒,酶切分析与Vector NTI Advance 11软件结果一致,证实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AIX-E1A-IRES-hrGFP-1及腺病毒质粒pAd5-CAIX-E1A-IRES-hrGFP-1构建正确;在病毒包装和后续四轮扩增过程中,重组腺病毒在HEK293细胞内荧光表达正常,细胞病变明显,证实病毒包装成功,经检测其滴度为1.87×1010pfu/ml。结论:携带报告基因的肾癌组织特异性复制缺陷型5型腺病毒构建成功,重组后的病毒Ad5-CAIX-E1A-IRES-hrGFP-1,为外周血中肾癌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奠定基础,为后续肾癌单细胞基因分析、判断患者肾癌分期、预后及指导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契机。(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4-01)
吴学武[9](2016)在《不依赖CAR的肾癌组织特异性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携带肾癌特异性启动子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和人源化绿色荧光蛋白(humanized renilla reniformi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hrGFP-1)报告基因的不依赖CAR的复制缺陷型5型重组腺病毒Ad5/f11-CAIX-E1A-hr GFP-1,建立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双酶切pShuttle-CMV-hrGFP-1、pShuttle-CAIX-E1A获得hrGFP-1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基因片段,T4 DNA连接酶过夜连接,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AIX-E1A-hr GFP-1,摇菌并提取质粒。质粒经PCR鉴定,鉴定证实构建正确的质粒经PmeI酶切线性化,与骨架质粒AdEasy-1/f11p依次转化入感受态BJ5183细菌,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5/f11-CAIX-E1A-hr GFP-1。将经PCR、酶切鉴定证实构建正确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化入感受态DH5a细菌扩增、保存。阳性质粒经PacI酶切后,转染HEK293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5/f11-CAIX-E1A-hr GFP-1,经4轮扩增后纯化病毒,检测其滴度。结果:经PCR、酶切鉴定,证实重组穿梭质粒pShuttle-CAIX-E1A-hrGFP-1、重组腺病毒质粒pAd5/f11-CAIX-E1A-hrGFP-1构建正确;经4轮扩增后纯化,测定重组腺病毒的滴度为2.36×109pfu/ml。结论:不依赖CAR的肾癌组织特异性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Ad5/f11-CAIX-E1A-hr GFP-1构建成功,为检测肾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提供新的方法,对早期发现肾癌的恶性侵袭、判断肾癌分期、预后、指导个体化治疗及疗效评价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4-01)
王玉莹,陈奇,刘晔,扈荣良,张乐萃[10](2015)在《表达Irkut病毒糖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的构建与小鼠免疫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表达了我国蝙蝠狂犬病毒分离株IRKV-THChina12的G基因,并将重组病毒命名为rAd5-IRKV-G。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证明,IRKV-THChina12的G基因在重组腺病毒感染的293AD细胞中得到表达。将rAd5-IRKV-G对小鼠分别进行腹腔和肌肉免疫,同时设立wt-rAd5对照,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式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IRKV中和抗体,且rAd5-IRKV-G组与wt-rAd5组差异显着(P≤0.05),腹腔免疫组与肌肉免疫组无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Irkut病毒糖蛋白可以作为疫苗抗原,而且构建的重组腺病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痘苗病毒减毒株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Non-replicating Tiantan vaccinia virus,NTV)作为一株高度减毒的痘苗病毒株,其生物学特性和复制缺陷机制还有待研究。探究NTV细胞生物学特性和复制缺陷机制。在不同种属和组织来源的细胞中测定NTV复制能力、细胞嗜性和毒力;Western Blot检测HeLa细胞中的NTV的A17/A27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晚期蛋白A17/A27转录水平。NTV在BHK-21、CEF细胞中可有效复制和扩散,而在Vero细胞及人源细胞HeLa、2BS、Hep-2和143TK-中均不能有效复制;在HeLa细胞中,晚期蛋白A17和A27蛋白表达受阻,而转录水平基本不变。NTV是一株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在多种细胞中复制和扩散受限;NTV晚期蛋白A17和A27的表达受阻且与蛋白表达转录水平无关,初步判定蛋白表达受阻发生在蛋白翻译阶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胡永新,赵永刚,张永强,刘拂晓,樊晓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P72蛋白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J].畜牧兽医学报.2019
[2].赵颖,黄盼盼,赵莉,任皎,张鹏.复制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坛株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复制缺陷机制探究[J].病毒学报.2019
[3].彭泽旭,刘苏苏,王辰飞,谷文达,刘强.复制型天坛株痘苗病毒在免疫缺陷型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特点及其对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
[4].廖昊,鲁凤民.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作用下主要产生复制缺陷型HBVRNA病毒样颗粒[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
[5].谢英.复制缺陷型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6].刘文晓,高志强,蒲静,张伟,刘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基因A、D抗原共表达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构建及鉴定[J].中国兽医杂志.2016
[7].王一新.两株携带v-fps和v-src肿瘤基因的复制缺陷型急性致瘤病毒的鉴定及其感染性克隆的致肿瘤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6
[8].张杨.肾癌组织特异性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D].兰州大学.2016
[9].吴学武.不依赖CAR的肾癌组织特异性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D].兰州大学.2016
[10].王玉莹,陈奇,刘晔,扈荣良,张乐萃.表达Irkut病毒糖蛋白的重组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的构建与小鼠免疫试验[J].病毒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