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度漂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温度,传感器,陀螺,光纤,热膨胀,陀螺仪,倾角。
温度漂移论文文献综述
毛仕洋,袁氢[1](2019)在《简析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的控制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今工业生产中许多新兴技术得到了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通常发现该类新兴技术存在着诸多隐患,比如就压力传感器来说,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多种因素会产生由于温度所引起的误差,这对于传感器的灵敏程度影响较大,会引起测量结果的误差,这将对工业生产和其它的监控测量设备产生影响。文章对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的原因和具体解决思路进行分析,并进行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的控制电路设计探讨,以尽可能使在各领域应用压力传感器时灵敏度得到保证。(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11期)
聂萌,陈佳琦,徐峰[2](2019)在《柔性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补偿是对微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优化与稳定的必要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补偿方法及结构,选用高热膨胀系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硅橡胶(Eco Flex)作为柔性衬底,结合基底表面微结构设计进行温度补偿。由测试结果分析,未补偿前传感器的TCR系数为-0.57%/K,在Eco Flex、PDMS、表面具有微结构的Eco Flex、以及表面具有微结构的PDMS四种基底上TCR系数分别为-0.42%/K,-0.37%/K,-0.24%/K,-0.22%/K,可知温度漂移得到有效补偿。本研究方法为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温漂性能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赵洪常,汪之国[3](2019)在《热传递对异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温度漂移补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小四频激光陀螺零漂的温度敏感性,对数学补偿模型和安装结构热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高低温实验研究了四频激光陀螺零漂与温度的关系。第一次采用普通铜支架将四频激光陀螺固定在屏蔽盒内,由于两放电支路的温度变化不对称,温度变化率是数学补偿模型的显着项。第二次设计了专用铜支架,使两放电支路的温度对称地变化,因而温度变化率在数学补偿模型中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改进支架之后,补偿后的零漂残差从0.018 Hz降低到0.01 Hz,即便采用温度多项式补偿模型也能达到0.012 Hz。这些结果表明:在设计四频激光陀螺系统时,安装结构热设计能够提高数学模型补偿的效果,温度补偿是提高四频激光陀螺的精度的有效方法,在-40~60°C温度范围内补偿后的百秒标准差达到0.013/((°)·h)。(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郭震,刘颖,于福华[4](2019)在《FA优化BP神经网络的MEMS陀螺仪温度漂移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陀螺仪输出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产生温度漂移,测量精度降低,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萤火虫算法(F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温度漂移补偿方法,在传统的BP神经网络中,存在易陷于局部极值的问题可能降低建模精度甚至导致建模失败,而此方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首先在全温区(-40℃~+70℃)选取7个温度点进行测试,接下来采用该方法建立MEMS陀螺仪温度漂移模型并进行实际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MEMS陀螺仪温度漂移,且相比于传统BP神经网络,其补偿效果也有较大幅度提升。(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李光耀,侯宏录,杜鹃,李媛[5](2019)在《采用小波降噪和神经网络的FOG温度漂移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陀螺(FOG)输出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发生漂移导致光纤陀螺测量精度降低。采用传统的BP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导致网络训练失败。为了优化BP神经网络,本文提出了一种粒子群(PSO)优化BP神经网络与小波降噪相结合的光纤陀螺温度漂移补偿方法。首先分析了光纤陀螺温度漂移产生的原因;然后在不同温度下对光纤陀螺进行测试,最后采用该方法建立了光纤陀螺温度漂移模型并根据模型对光纤陀螺进行补偿,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补偿后光纤陀螺在不同温度下的输出标准差降低了60.19%,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补偿效果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光电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6](2019)在《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及改善六维力传感器温度漂移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申请号:201810882484【公开号】CN108801531A【公开日】2018.11.13【申请日】2018.08.06【申请人】海伯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发明人】郑泽鹏;丁海鹏;王国安;孙久春;吴伟锋;周飞【摘要】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及改善六维力传感器温度偏移的方法,该六维力传感器包括内圈结构、外圈结构以及均匀分布在内圈和外圈结构之间的若干测量梁。测量梁包括四个臂面,分别(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世界》期刊2019年08期)
郎兴康,李长胜[7](2019)在《基于单色LED的电压传感器及其温度漂移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利用单只发光二极管(LED)和高阻值电阻串联而成的电压传感器及其温度漂移补偿方法。通过将输出传感信号的交流、直流分量相除的运算,可以实现传感信号温度漂移的实时补偿。实验测量了1. 35 kV~4. 5 k V范围内的工频电压,在-40~+60℃的温度范围内,电压传感信号的温度漂移低于±2. 9%。(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龚中良,刘寒霜[8](2019)在《硅电容式高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倾角传感器测量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多项式分段函数非线性曲线拟合温度漂移补偿方法。根据倾角传感器原理与温度漂移补偿特性,结合实验情况,建立两段分段函数温度漂移补偿模型,忽略其它粗大误差的影响,引入自变量温度,并固定角度,使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经实验证明:温度在-36~55℃范围内倾角传感器测量误差精度达到0. 001°。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倾角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取得了良好的补偿效果。(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07期)
刘文涛,刘洁瑜,沈强[9](2019)在《光纤陀螺温度漂移的多尺度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光纤陀螺温度漂移的非线性特点,该文提出了一种依据温度漂移的时间尺度特点进行自适应建模的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把温度漂移数据分解为高频震荡序列和单调趋势项,依据其时间尺度特点分别使用曲面拟合回归和自适应模糊推理联合建模后进行信号合成。通过与单一使用曲面拟合回归或自适应模糊推理建模进行比较,该文方法的试验结果优势明显,补偿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压电与声光》期刊2019年03期)
林泽鹏,徐圣卓,包芸[10](2019)在《隔板对流系统的温度漂移现象及其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计算研究隔板对流系统中传热通道的温度分布特性。由于隔板对流系统流动对称破缺使得狭缝流动相向而行,带动温度边界层中包含温度的流动流入,形成了传热通道中的温度漂移现象。传热通道中平均温度沿纵向分布分四个区域,其中出现温度逆分布异常区。通过研究发现温度分布异常区是由该区域存在羽流喷流造成的。羽流喷流具有较强的浮力,在热通道中带动喷流加速向上输运热量,使得平均温度随高度变化不降反而增加。冷通道反之亦然。几何参数狭缝高度d影响传热通道中的温度漂移特性和整个系统的传热效率,传热通道宽度b不影响通道中的温度漂移量和单个通道的传热效率,但其变化会改变通道个数进而影响整体传热效率。(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9年02期)
温度漂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补偿是对微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优化与稳定的必要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补偿方法及结构,选用高热膨胀系数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硅橡胶(Eco Flex)作为柔性衬底,结合基底表面微结构设计进行温度补偿。由测试结果分析,未补偿前传感器的TCR系数为-0.57%/K,在Eco Flex、PDMS、表面具有微结构的Eco Flex、以及表面具有微结构的PDMS四种基底上TCR系数分别为-0.42%/K,-0.37%/K,-0.24%/K,-0.22%/K,可知温度漂移得到有效补偿。本研究方法为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温漂性能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度漂移论文参考文献
[1].毛仕洋,袁氢.简析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的控制电路设计[J].信息通信.2019
[2].聂萌,陈佳琦,徐峰.柔性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结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19
[3].赵洪常,汪之国.热传递对异面腔四频差动激光陀螺温度漂移补偿的影响[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4].郭震,刘颖,于福华.FA优化BP神经网络的MEMS陀螺仪温度漂移补偿[J].微纳电子技术.2019
[5].李光耀,侯宏录,杜鹃,李媛.采用小波降噪和神经网络的FOG温度漂移补偿方法[J].光电工程.2019
[6]..一种六维力传感器及改善六维力传感器温度漂移的方法[J].传感器世界.2019
[7].郎兴康,李长胜.基于单色LED的电压传感器及其温度漂移补偿[J].激光杂志.2019
[8].龚中良,刘寒霜.硅电容式高精度双轴倾角传感器温度漂移补偿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9].刘文涛,刘洁瑜,沈强.光纤陀螺温度漂移的多尺度建模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9
[10].林泽鹏,徐圣卓,包芸.隔板对流系统的温度漂移现象及其分布特性[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