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辽朝论文-杨丹丹

契丹辽朝论文-杨丹丹

导读:本文包含了契丹辽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辽代,墓葬,社会,变迁

契丹辽朝论文文献综述

杨丹丹[1](2017)在《从墓葬资料看辽朝契丹族的社会生活》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多民族的北方游牧政权,统治中国北方长达200余年。开展对辽朝契丹族社会生产、生活的研究,对辽朝社会发展与进步、民族融合的研究,对中华民族形成及今天的民族关系都有促进作用。本文尝试立足于考古发掘的300余墓葬资料,并结合古代文献史料,对辽朝契丹族的社会生活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以期能在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推进。以契丹族建立辽朝后社会生产发生发展的流变过程为线索,研究契丹族不同时期生产状况;探讨契丹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生、兴盛、蜕变、融合之路。通过探究发现辽代社会二元性的的体现:坚持本民族特色的同时,积极吸中原汉地的有益成分,生产、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游牧经济体系的单一性与对外依赖性,直接影响了契丹族社会生活的独特性与民族融合性共存的特点。开展对辽朝契丹族社会生产、生活的研究,对辽朝社会发展与进步、民族融合的研究都有促进作用。本文共分为六部分。一、绪论部分阐述论文写作目的、研究意义、前人研究成果。二、辽朝墓葬资料的统计分析,关于数量、地理分布、随葬品情况的梳理介绍。叁、墓葬资料体现了辽朝契丹族社会以游牧经济为主体,重视渔猎业的继承,农业被引进且发展迅速。四、墓葬资料体现了辽朝契丹族的生活的变迁。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促进辽朝契丹族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五、墓葬资料体现了契丹族与汉族民族相互融合。契丹族与汉族在交往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借鉴,促进契丹族社会发展与民族融合。六、结语。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表述自己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懿燚[2](2016)在《辽朝契丹族丧葬习俗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就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地方风俗习惯之一,顾名思义,它主要通过丧葬仪式来反映和表达各民族生者对于死者的纪念的情感。辽朝契丹族,作为中华历史上一个极具民族历史的北方古代民族,很重视丧葬习俗的形式。在研究契丹民族历史中,它的丧葬习俗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辽朝的历史文化。契丹族的丧葬文化颇具有其独特的民族色彩,包括对死后墓室的构建、选择的埋葬方式、随葬物品的摆放和处理尸体的方式。(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26期)

马驰原[3](2016)在《契丹巫术与辽朝政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巫术是形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一种文化形态,对于早期社会文化的发展、公共事务的管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最终催生了国家。契丹民族的发展历程也随处可见巫术的身影,“叁可汗传说”反映了契丹早期不稳定的“巫王合一”体制,民族共同体发育程度尚低;隋代和唐初契丹逐步形成统一政治共同体,形成大贺氏联盟。遥辇氏时期契丹国家机器进一步完善,制礼成为诸位可汗以巫术加强王权的手段,这也预示着契丹帝国时代的到来。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武力统一各部,以战争开疆拓土,期间巫术为太祖争取内外人心,塑造卡里斯马形象以创制契丹帝国新传统出力甚多。太宗朝呈现帝后二元政治格局,太宗和述律太后都对巫术加以利用和控制,这种情况不仅体现在契丹内政方面,而且在与中原的和战中都有巫术的参与。辽世宗自立为帝,并通过横渡之约取得述律后谅解成功掌权,其中以筹为信物的做法是基于巫术中的灵物崇拜。穆宗昏庸保守,也因此加大了对巫术的尊崇力度,期望以巫术稳定其动荡的统治。景宗、圣宗两朝经历了辽宋间由和到战、再由战到和的大转折,巫术的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战争时为辽军鼓舞士气、祈福消灾,澶渊之盟后又以其神圣仪式展现和平诚意。在兴宗、道宗两朝,巫术尽管在公开政治场合已经日趋消沉,但在宫廷斗争等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仍可以发现巫术参与其中的影子。天祚帝时期巫术走向了它命运的归宿,其衰微表现地最为典型。总体来说,巫术是与文明程度较低的社会状况相适应的,随着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巫术越来越难以满足契丹民族的诸多需求。加之契丹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越来越大,儒学、佛教都对巫术的衰微起到了推动作用,巫术自身的缺陷又导致它无法有效应对挑战,最终只能褪去其信仰价值,成为纯粹的形式,有些巫术甚至以消亡为结局。尽管如此,契丹巫术仍有其重要价值。巫术既是契丹民族社会文化的最初成果,也是其后续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深刻地影响了契丹历史。(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6-05-01)

赖宝成[4](2016)在《辽朝契丹统治集团的重农思想与成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贵族阶级为了其统治的需要在其肇兴之初就持有重农思想,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并采取诸多有力措施。自皇祖匀德实"喜稼穑,善畜牧,相地利以教民耕"开始,历代帝王都对农业生产重视,"因俗而治",采取了一些保护性开发政策与措施,重农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促进了其生产方式由游牧、渔猎逐步向亦农亦牧等更先进生产方式方面的转化,经济生产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以游牧为主的契丹民族有了这些进步思想难能可贵。有辽一代一度曾出现了"城郭相望、田园益辟"的繁荣景象,很好地经略了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与发展。(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李亭霖,吕昕娱[5](2015)在《辽朝契丹族丧葬习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丧葬习俗是具有民族特点的风俗习惯,它反映各民族生者对死者的缅怀的心理状态。辽朝契丹族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个具有很大影响的北方古代民族,它的丧葬习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辽朝的历史文化,是我们研究契丹民族历史的重要内容。辽代契丹人对死后墓室的建构、埋葬方式的选择以及随葬物品的摆放和尸体的处理等方面,都极其讲究,形成了契丹族独具特色、富有民族色彩的丧葬习俗文化。(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10期)

刘肃勇[6](2015)在《辽朝契丹贵族特异习俗——四时捺钵》一文中研究指出辽王朝勃兴初起,乃至中期,契丹贵族统治集团总是通行契丹贵族传统游牧习俗——四时捺钵。“捺钵”为古契丹语,汉语译为行帐或行宫。即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国统治集团自皇帝、后妃、太子、公主、会同契丹贵族文臣武将,以及众多宫廷亲兵与仆隶,去往四季所固定的行宫,畋渔(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5-06-19)

王明前[7](2015)在《契丹辽朝国家经济区域整合的历史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契丹辽朝的国家经济区域整合,在先后经历了对上京道契丹本部的移民开发、对辽东地区移民的农业恢复以及接收燕云地区后实施的劝农政策,为契丹辽朝在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经济区域整合准备了条件。中京的营建成为这一进程的开始和契机。随着澶渊之盟后整个国家将主要精力转向和平建设,国家政治方向从对外扩张转向内敛,各经济区域之间的整合趋势日益加强。中京的营建促进了以五京所置财赋机构为管理手段的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行政格局的形成。在国内商业体系逐渐完备的同时,国家经济也由于与宋朝的官方榷场贸易和民间走私贸易而融入东亚经济贸易圈中。以中京为中心的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备加强了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凝聚力,而边防城的屯垦则为这一经济统一体提供了外部保障。(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孙伟祥,张金花[8](2015)在《略论辽朝汉人契丹化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朝境内汉人来源广泛,主要有五种,分布上已遍布五京地区,并可按照地域与安置方式不同各分为两大区域。辽朝汉人契丹化现象性质属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为其重要一环。契丹化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在汉人契丹化过程中呈现由逐步至深入、不同地区程度不同之特点。细究其原因,主要有叁点:其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中之必然现象;其二,辽朝民族政策之推动作用;其叁,辽朝统治区域内胡化传统与辽宋关系之变化亦为推动汉人契丹化的之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邢忠利[9](2015)在《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朝契丹人的文娱活动丰富多彩,主要是受契丹先源民族与周边民族文化深刻影响所致,并在上述基础上又有创新与发展。娱乐活动对辽朝社会一些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为辽之后历代文娱活动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分叁个部分研究了辽朝人契丹人的文娱活动。第一部分对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的产生与内容背景进行分析。即对契丹先源民族文娱内容的传承;对辽朝周边民族文娱内容的融收,包括对中原汉人文娱内容的学习、对渤海与高丽文娱内容的效仿、对西域文娱内容的采纳;特殊自然地理环境对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的影响;保障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开展与繁荣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辽朝经济比较繁荣、政策强力支持、统治者注重文化教育、社会相对稳定等。第二部分对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的类型与内容给予详细论述。首先介绍了辽朝契丹人日常生活之文娱活动,主要包括双陆、围棋、击鞠(马球)、角抵(摔跤)、叶格子戏、杂技、冰嬉、钩鱼放鹰、戏剧、童子游戏、吟诗作赋、绘画、斗茶、音乐与舞蹈、游览观光等;其次对辽朝契丹人岁时节庆中的文娱活动加以介绍,包括元旦日、立春日、元宵日、上巳节、浴佛节等节庆日中的娱乐活动。第叁部分就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的作用及影响加以分析。即演练骑(游)猎,增强战技与国家凝聚力;陶冶情操,丰富社会生活;对金元明清及其后世娱乐活动的影响等。最后,在本论文的结尾部分,做一总结性的概述,并且指出辽朝的娱乐活动类型丰富多彩并独具特色,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5-05-01)

赵涛[10](2014)在《五代时期契丹辽朝军事体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五代时期的辽朝,其民族以契丹族为主,其军事体育思想融汇整个王朝,具有鲜明的特点,尤以射猎体育最为突出。契丹辽朝的体育文化发展程度甚至一度超越中原的体育文化发展,强调全民军事体育,贯穿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这种观念深入到国家行政统治、军事管理、全民生活当中,为辽朝的体育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契丹辽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贯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丧葬习俗就是颇具民族特色的地方风俗习惯之一,顾名思义,它主要通过丧葬仪式来反映和表达各民族生者对于死者的纪念的情感。辽朝契丹族,作为中华历史上一个极具民族历史的北方古代民族,很重视丧葬习俗的形式。在研究契丹民族历史中,它的丧葬习俗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辽朝的历史文化。契丹族的丧葬文化颇具有其独特的民族色彩,包括对死后墓室的构建、选择的埋葬方式、随葬物品的摆放和处理尸体的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契丹辽朝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丹丹.从墓葬资料看辽朝契丹族的社会生活[D].云南大学.2017

[2].张懿燚.辽朝契丹族丧葬习俗探析[J].才智.2016

[3].马驰原.契丹巫术与辽朝政治研究[D].河北大学.2016

[4].赖宝成.辽朝契丹统治集团的重农思想与成效[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李亭霖,吕昕娱.辽朝契丹族丧葬习俗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6].刘肃勇.辽朝契丹贵族特异习俗——四时捺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

[7].王明前.契丹辽朝国家经济区域整合的历史轨迹[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

[8].孙伟祥,张金花.略论辽朝汉人契丹化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邢忠利.辽朝契丹人文娱活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5

[10].赵涛.五代时期契丹辽朝军事体育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  

契丹辽朝论文-杨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