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介目标论文_高玉强,秦浩钦

导读:本文包含了政策中介目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模型,互联网,金融,货币。

政策中介目标论文文献综述

高玉强,秦浩钦[1](2019)在《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分析——基于拔靴滚动窗口因果关系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2—2018年的季度数据,运用拔靴滚动窗口因果关系方法,实证检验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M2)在不同经济时期作为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经济运行平稳时期,货币供应总量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流标准,而社会融资规模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可以与货币供应总量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以货币供应总量为主、社会融资规模为补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社会融资规模不仅可以在经济平稳运行时期作为货币供应总量的参考因素,也可以在经济处于下行时期作为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复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应依然坚持以广义货币供应量为主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建立包括社会融资规模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切实加大和提高金融支持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和效率;以社会融资规模为基础循序渐进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本文来源于《重庆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张新磊,马晓军,乔丹阳[2](2019)在《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调控效果的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结构性政策工具的运用。本文基于我国2014年12月-2019年4月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结构性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调控效果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常备借贷便利(SLF)是调控力度最强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但是延续效果不理想,调控力度较弱;而抵押补充贷款(PSL)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的调控稳定性较强、延续性较好;整体上,结构性工具对于数量型中介目标的调控作用好于对价格型指标的调控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华北金融》期刊2019年06期)

ARIUNZAYA,ALTAI[3](2019)在《蒙古国经济转型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古国是唯一一个选择东欧型激进式改革模式来进行经济转型的亚洲国家。激进式改革模式给蒙古国带来许多问题,经济转型中蒙古国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降低物价水平、抑制高通货膨胀率。1992年通货膨胀率达到了325.5%,由于中央银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货币,1993年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27.6%,通货膨胀率增到420%。蒙古国中央银行以反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以货币供应量M2为中介目标,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1998年通货膨胀率降至6%。2007年下半年蒙古国中央银行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而明确了将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未来的货币政策框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但目前蒙古国还没正式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一直准备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所以本文研究结果和对策建议对蒙古国意义重大。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本文通过经济转型相关的文献和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对蒙古国经济转型和金额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研究了经济转型初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和经济复苏过程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然后,研究了蒙古国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原因,同时,选取1997年至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模型VAR来进行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有效性实证检验。最后,研究了蒙古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适应性。本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经济转型初期,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了高通货膨胀。但自2000年开始,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相关性不断减弱,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目标值和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增大,货币乘数不断上升等原因,货币政策可控性减弱,因而货币供应量目标难以继续实施。第二,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实证分析结果来看,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对产出水平产生预期的效果,但是对物价水平,也就是货币政策最终目的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很低。第叁,2007年下半年,蒙古国中央银行明确提出要为货币政策转向通货膨胀目标制作准备。但目前蒙古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条件还没成熟。笔者认为蒙古国必要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蒙古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4)

任东坤[4](2019)在《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态的冲击使得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互联网金融凭借着其便捷高效的优势,使得这一新的金融模式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正推动着现有金融体系的深刻变革,对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货币政策中的传导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当前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机理,深入总结分析其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效果,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效果,提升央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以货币政策非中性理论为基础,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论文依照“理论分析-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脉络展开研究。首先,论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叁个选择标准着手,依据传统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影响,分别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信贷传导渠道和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深入地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金融对货币供给产生冲击,使货币流通速度更加不稳定;互联网金融促进了利率市场化,由此引致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降低,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提高。其次,为了检验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来进行实证分析,把第叁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天弘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货币供给量等相关变量引入模型,针对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分别选取不同时间不同区间的数据进行实证建模,详细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影响的方式和程度。实证结果发现,一是互联网金融支付规模对狭义货币供给量和广义货币供给量都产生扩张效应,对货币供给量产生冲击;二是互联网金融收益率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推动了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弱化了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降低了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同时互联网金融增强了利率渠道的传导效果,提高了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实证分析的结果有效地支持了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为当前互联网金融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最后,根据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现状,结合本文研究所得结论,主要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叁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构建合理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也为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环境,使互联网金融健康、规范地发展,更好地实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董钰杉[5](2019)在《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和创新,互联网金融行业自2013年以来进入高速发展期,不断改变微观主体、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同时,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因素之一。互联网金融是否会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结合的方式,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的影响。分别从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两个角度选取了能代表两种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在此基础上,选取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进行实证,引入互联网金融指数成交规模、银行间七天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货币供给量等相关变量,选取2010年至2019年1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建模,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长短期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短期内加剧狭义货币供给量波动性,长期通过信用创造功能长期对广义货币供给量产生扩张效应,因此降低了货币供应量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同时短期内对利率传导渠道的稳定性产生负向冲击,但长期有利于利率市场化,因此对利率传导渠道产生正向影响,使利率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增强。创新之处在于对互联网金融代理指标的选取上,不再以第叁方支付等局部业态规模替代互联网金融行业规模以及时间跨度过小导致样本数量不充足的数据进行研究,而是选取互联网金融指数成交规模作为全面反映互联网金融业态的综合性指标。该指数由互联网金融行业海量数据整理分析编制而成,其历史成交规模能客观反映我国互联网金融整体行业规模。而且样本数据的时间跨度包含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井喷期,用以刻画互联网发展情况更为科学完整。(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8)

陈珊[6](2019)在《基于DAG-SVAR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变得复杂,传统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面临挑战。因此,有必要在新的经济态势下对中介目标的传导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基于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七天同业拆借利率和汇率作为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本文首先从货币政策外部传导出发,通过建立DAG-SVAR模型分别讨论了在经济平稳发展、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叁种经济情况下各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对经济、物价的传导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经济平稳发展时,相较于其他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对GDP的变动有着更大的作用。价格型中介目标中利率对GDP的影响程度大于汇率。从CPI的反馈来看,货币供应量对其的正向影响程度大于社会融资规模且对CPI的作用时间更长。对于两个价格型中介目标,短期内,汇率对CPI的影响大,长期来看,利率对CPI的影响更大。2.经济萧条时,利率对GDP的作用均优于其他中介目标,同时利率对CPI的刺激作用也大于汇率的作用,且总体幅度高于两个数量型中介目标对CPI的作用。3.发生通货膨胀时,货币供应量对物价的稳定作用高于社会融资规模。利率与汇率相比,从影响程度来看,利率对物价稳定的作用更大,而从发挥作用的速度来看汇率可更快的发挥稳定物价的作用,另外,稳定物价的同时汇率对经济的负向作用低于利率对经济的负向作用。总体来说,在稳定物价方面,价格型中介目标比数量型中介目标起着更大的作用。其次,在模型中加入货币政策工具,从整个货币政策传导的角度利用反事实模拟分析各中介目标的传导效应。研究发现,社会融资规模所发挥的作用最大,与仅分析外部传导时的结果有所不同,这说明内部传导存在一定阻碍,疏通传导渠道至关重要。总而言之,不同的经济情况下,各中介目标均以其自身的优势对经济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且由于货币政策工具到中介目标传导的阻梗导致中介目标的最终效果有所减弱。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大学》期刊2019-05-24)

曲丹阳[7](2019)在《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体系逐渐由银行主导的体系结构向市场主导的体系结构转变,银行作为社会融资的主要方式发挥的作用持续下降,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规模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金融工具和融资结构均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中国社会融资渠道及其结构的巨大变化对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实施和宏观经济的稳健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随着融资结构的发展,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日趋复杂,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审慎管理,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等传统中介目标已经难以有效的进行操作及管理,这使得货币政策调控更加困难。因此,考察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探索与与新时期经济市场形势相匹配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关键问题,引起了决策部门的关注并在学术界掀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通过构建SVAR-H-SV模型和SVAR模型实证研究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利率等五个政策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和相关性,研究比较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与其他数量型和价格型政策指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对文章的研究背景与意义进行描述并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介绍研究内容及方法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为社会融资规模及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依据,对社会融资规模的变动趋势进行简要说明,并从资产方和负债方论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理论上说明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否可行及能否进行有效货币政策调控。第叁部分对社会融资规模等五个货币政策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文章从五个变量与宏观经济最终目标——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角度出发,深入探究五个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相关性。第四部分对社会融资规模等五个政策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进行研究,通过建立SVAR模型,分别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个角度对五个政策指标进行可控性评估。(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崔秀斌[8](2019)在《基于金融摩擦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这一改变给宏观调控背景下的货币政策制定带来新挑战。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货币政策受利率市场管制的影响,货币政策制定一直是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主,并将货币供给量视为中介目标,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对于利率市场的开放与改革进程进一步加深,货币政策对于利率的依赖程度也必然加强。鉴于近几年,世界金融市场上常出现一定的不稳定现象,而其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摩擦所产生的放大效应对金融市场冲击产生。由此可见,为了使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更加趋于稳定,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中不应忽视对金融摩擦因素的考虑。本文在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同时,将金融摩擦纳入研究视野,着重探讨了金融摩擦与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了宏观经济的背景和理论背景;第二部分是对本文中所提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包括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理论,以及金融市场中金融摩擦的相关理论;第叁部分是对我国的货币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经济转型前后货币市场发生的变化;第四部分,通过建立VAR模型,比较分析在金融摩擦下,货币中介目标的可控性;第五部分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金融摩擦相关性关系进行实证比较分析,建立了VAR模型,重点分析金融摩擦对货币中介目标的影响和货币中介目标对金融摩擦的影响;第六部分得出结论如下:一是金融摩擦产生的主要来源是宏观经济波动;二是在金融摩擦环境下,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控性要强于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叁是金融摩擦产生效用具有时滞性;四是面对金融摩擦的冲击,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初期表现与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相比更加稳定;五是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金融摩擦呈负相关性,价格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与金融摩擦呈正相关性。针对上述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如下:一是政府加强对金融摩擦的监管力度;二是关注利率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叁是加强投资改革,利率市场开放进一步深化;四是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数量型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来调节宏观经济。(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晖明,万建军[9](2019)在《金融创新、差异福利约束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基于普尔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服从于经济发展目标要求,中央银行采用一定的货币政策手段作用于市场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目标选择加以传递。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约束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社会福利约束,二是国民经济中"相对不稳定部门"的表现。在美国学者普尔提出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理论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差异化福利约束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机理。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福利约束增强了数量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势。如果货币当局将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同时纳入福利约束,这将会对中介目标选择及货币政策操作范式产生影响。在权衡经济稳定与物价稳定之间,如果货币当局更偏好物价稳定,对通货膨胀的厌恶系数大于经济下行,那么利率中介目标的效果和优势会增强,而货币数量的边际效果和优势有所下降。研究还发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深入发展,经济不稳定的因素逐渐从实体经济领域转移到金融领域。本文的结论有助于理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能够为推动当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提供新见解。(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郭云喜[10](2019)在《信息技术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与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广义货币M2越来越难以全面解释经济中的货币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受到挑战,从而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本文研究表明: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成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应扩容流动性发行机构和金融资产种类,构建新的流动性总量指标体系。在新的流动性总量框架下,央行可通过创新资产工具和负债工具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9年03期)

政策中介目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结构性政策工具的运用。本文基于我国2014年12月-2019年4月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对我国结构性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的调控效果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常备借贷便利(SLF)是调控力度最强的结构性政策工具,但是延续效果不理想,调控力度较弱;而抵押补充贷款(PSL)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的调控稳定性较强、延续性较好;整体上,结构性工具对于数量型中介目标的调控作用好于对价格型指标的调控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对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政策中介目标论文参考文献

[1].高玉强,秦浩钦.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分析——基于拔靴滚动窗口因果关系检验[J].重庆社会科学.2019

[2].张新磊,马晓军,乔丹阳.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调控效果的实证检验[J].华北金融.2019

[3].ARIUNZAYA,ALTAI.蒙古国经济转型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9

[4].任东坤.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9

[5].董钰杉.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影响[D].山东大学.2019

[6].陈珊.基于DAG-SVAR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效应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9

[7].曲丹阳.中国的社会融资规模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D].吉林大学.2019

[8].崔秀斌.基于金融摩擦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9

[9].张晖明,万建军.金融创新、差异福利约束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基于普尔模型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9

[10].郭云喜.信息技术发展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与优化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9

论文知识图

:股票市场影响货币政策机理图利用IS-LW模型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货币需求函数比较稳定时的货币政策货币需求函数不稳定时的货币政策中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I的控制...一4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M,的控...

标签:;  ;  ;  ;  ;  ;  ;  

政策中介目标论文_高玉强,秦浩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