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半连续设计,塑性分析方法,竖向荷载,半刚性连接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峰,李国强,刘清平[1](2006)在《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述了半连续框架设计原理,提出用塑性分析方法计算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内力,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步骤,最后用两榀足尺的两层两跨的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试验验证了塑性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半连续框架设计可用塑性分析方法获得弯矩图,不同于连续框架设计用弹性分析方法获得弯矩图;塑性分析方法考虑了组合梁的跨中弯矩承载力、节点弯矩承载力、节点转动能力和设计需要的节点转动能力,适用于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该方法简单实用且比较准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许万春[2](2000)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综合系数法计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桥规》中荷载效应函数,采用多系数法,在工程设计上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把多系数转换成综合单系数,不仅在设计上大大方便,也使设计者计算过程中得到启发,笔者曾将此法应用3座大桥的设计和杨公桥立交桥北碚方向入口的异型梁设计(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00年02期)
郑文忠,计学闰,廉晓飞,张耀春[3](1998)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统一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预应力筋的两阶段工作原理。并以此为基础,首先建立了无侧限结构PC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然后指出了现行方法用于有侧限结构PC受弯构件设计的缺陷,并建立了与无侧限结构相协调的有侧限结构PC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PC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从而使承载力计算公式能较好地反映预应力本质,回避了人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预应力引起的次内力的问题,简化了设计。不但实现了PC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计算理论的统一,而且使得两类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得到统一。同时为以后在超静定PC结构内力重分布与弯矩调幅方面的研究结束徘徊局面,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郑文忠,张耀春,计学闰,廉晓飞[4](1997)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统一公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预应力筋的两阶段工作原理。并以此为基础,首先建立了无侧限结构 PC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然后指出了现行方法用于有侧限结构 PC 受弯构件设计的缺陷,并建立了与无侧限结构相协调的有侧限结构 PC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给出了 PC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从而使承载力计算公式能较好地反映预应力本质, 回避了人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预应力引起的次内力的问题,简化了设计。不但实现了 PC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计算理论的统一,而且使得两类极限状态的设计计算得到统一。同时为以后在超静定 PC 结构内力重分布与弯矩调幅方面的研究结束徘徊局面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1997-12-01)
白生翔[5](1989)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由于剪力的存在,在受弯、偏心受力(包括偏心受压或偏心受拉)构件中,均有产生沿斜截面破坏的可能,常遇的破坏形态有:截面腹部混凝土斜压破坏;混凝土受压区剪压破坏;一旦出现斜裂缝迅即发展成贯通斜截面的(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1989年02期)
白生翔[6](1989)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作者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报批稿)中关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学习体会,着重介绍对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的重要修订和增订内容,包括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和复合力作用下的构件扭曲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1989年01期)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桥规》中荷载效应函数,采用多系数法,在工程设计上带来极大不便,因此,把多系数转换成综合单系数,不仅在设计上大大方便,也使设计者计算过程中得到启发,笔者曾将此法应用3座大桥的设计和杨公桥立交桥北碚方向入口的异型梁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静峰,李国强,刘清平.竖向荷载下半刚性连接组合框架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J].建筑结构学报.2006
[2].许万春.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综合系数法计算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0
[3].郑文忠,计学闰,廉晓飞,张耀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统一公式[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8
[4].郑文忠,张耀春,计学闰,廉晓飞.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统一公式[C].第五届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1997
[5].白生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下)[J].建筑科学.1989
[6].白生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上)[J].建筑科学.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