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线通信网络论文-安春燕,李建岐

电力线通信网络论文-安春燕,李建岐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力线通信网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线载波通信,无线通信,统一MAC协议,网络融合

电力线通信网络论文文献综述

安春燕,李建岐[1](2019)在《面向电力线与无线通信网络融合的统一MAC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载波与无线融合能够实现2种通信技术的协同互补,解决0.4 kV配用电通信网因线路分支、脉冲干扰、有色背景噪声、建筑物遮挡等因素导致的单一通信网络节点接入率低的难题。文章研究了电力线载波与无线在MAC协议层的融合,提出MAC帧结构,细化网络建立、资源调度和网络维护等MAC层主要功能。分析表明,设计面向电力线载波与无线网络融合的统一MAC协议是可行的,与现有双模网络相比,能够减小协议开销,提高节点接入率。(本文来源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陈宝靖,蔡玺,刘少博,戴媛媛[2](2019)在《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电力线通信网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通信(PLC)是利用现有电力线进行信息传输的智能电网应用。本文通过排队理论框架分析建模受信道故障影响的有限源PLC网络。所提出的PLC网络模型由位于变电站并连接到骨干通信网络的基站(BS)和电力线传输彼此互连并与BS互连的多个用户站组成。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应用到频谱中形成所研究的传输信道,由于噪音干扰的影响,信道在使用务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通过确定所提出模型的稳态解,推导出了对应的性能指标。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冯驰,吴丽莎,张凯,李超[3](2019)在《基于LS-SVM的电力线通信网络载波频率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力线通信网络信号载波频率估计问题,文中将其转化为模式识别问题,并导出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估计器。该估计器可以有效地对信号载波频率进行估计且不需要观测数据的统计知识,并且估计性能对载波相位不敏感。仿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下,由于基于分类的方法不具有非线性估计的阈值效应,因此与传统的最大似然估计(LM)方法相比,所提出的估计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李祝红,赵灿明,闫龙,张信明[4](2019)在《智能电网中电力线通信网络负载均衡的机会路由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电网(SG)中电力线通信(PLC)网络中负载均衡的问题,提出了一个自适应机会路由协议——负载均衡的机会路由协议(LBORP)。在LBORP中,所有收到数据包的候选转发节点都有机会参与到数据包的转发中,不再局限于一条路由路径,避免了流量仅从一条链路经过导致的负载不均衡现象;而且候选转发节点的转发优先级不仅考虑到转发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还考虑到了PLC链路的不稳定性以及流量的变化。除此之外,在LBORP中采用一种隐式确认方案,进一步减少协议的端到端时延。在仿真实验中,与基于有序树的PLC路由协议(PLC-TR)和PLC机会路由协议(PLC-OR)相比,LBORP在时延上分别降低了19.7%和45.8%,在丢包率上分别降低了23.4%和32.5%。实验结果表明,LBORP能够实现网络的负载均衡,提升网络的可靠性并减小端到端时延。(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3期)

石刘强,石顾禹,杨明,钱玉文[5](2019)在《协同调制识别算法在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线通信(PLC)是物联网、智能电网中重要的通信方式。然而,当有新节点接入PLC网络时,无法正确识别PLC网络中具体的调制方式,从而导致接入失败。为此,通过构建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PLC系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PLC-MIMO结构的协同调制识别方法,以实现新节点自动接入PLC网络。采用多节点的发送信号四阶累积量作为识别器的特征参数,结合极大似然的判决规则进行协同识别,同时引入权重因子,设计一种改进协同调制识别算法来提高正确识别率。仿真结果表明,与一般协同识别算法相比,该算法正确识别率提高6%,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可适用于PLC传感网络系统。(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李敏,许振飞,邵明锋,刘同旭[6](2018)在《基于随机生成的电力线通信网络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信道容量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本文根据室内低压电力网多分支线的特点,采用传输线理论随机生成不同结构的信道传输模型,给出了信道容量估算的方法 ,并分析了电力线信道结构对信道容量的影响,给出了信道容量与传输距离、收/发端分支线数量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崔莹,刘晓胜,徐殿国[7](2018)在《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性能的博弈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介质访问控制接入协议是影响网络饱和性能(带宽利用率、接入时延)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非对称性及噪声干扰严重影响饱和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荷载受限的改进型自适应p-坚持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博弈优化方法。节点采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对当前信道竞争的博弈节点进行动态估计;根据博弈结果自适应调整收发端的纳什均衡,控制节点发送数据包行为,降低数据包冲突概率,保证信道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取最佳饱和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8年11期)

吴限[8](2017)在《基于分簇蛛网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路由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Low-voltag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LVPLC)能够利用普及的电力线网络,在传输电力的同时,可以承载数据、语音和视频等信息,大量应用于远程路灯监控、电力线自动抄表和嵌入式智能家居等系统。然而,由于电力线网络物理拓扑的复杂性及易变性原因,使得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可靠性不足,制约了其规模扩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量研究着眼于对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相关技术的改进,但也无法很好解决通信可靠性不足问题,于是人们转向更高层的网络层,研究高效、科学的路由协议。通过对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Low-voltage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LVPLCN)路由算法的深入研究,提出多种组合路由算法。但是,现有的各种组网路由算法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无法兼顾通信的可靠性及算法复杂度。针对通信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本论文通过深入分析常见路由算法并进行比较总结,在此基础上,架构分簇蛛网结合组网模型,以非交迭式分簇结构为框架、在同一逻辑层内建立类蛛网的结构,设计基于此组网模型的路由算法应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本文首先深入分析常见的路由算法,指出其优势和不足以及改进方向;重点讨论了非交迭式分簇算法和单层人工蛛网算法,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构建“合二为一”的分簇蛛网结合组网模型。然后基于此组网模型进行组网算法设计,通过MATLAB仿真工具对算法进行了原理验证和实例分析。结果显示,此组网算法结合了非交迭式分簇算法和单层人工蛛网算法的优点,对复杂的电力线网络重新组网,优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组网效率,为后续的路径寻优作了很好的铺垫。接着针对蚁群算法应用于LVPLCN效率低的问题,根据分簇蛛网结合组网方法将网络组织成以非交迭式分簇结构为框架的类蛛网拓扑,设计基于分簇蛛网组网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路由算法。重新组网后,网络结构优化,节点之间路径清晰,可供搜寻选择的路径减少,缩短了蚂蚁的搜寻时间,避免过早收敛于非最优结果。应用蚁群算法以综合代价最小为目标进行路径寻优,建立网关节点与网络内任意节点的最优通信路径。最后进行路由算法实验及对比分析,分别运用基本蚁群算法和基于分簇蛛网组网的路由算法对LVPLCN进行路径寻优,就算法迭代次数的路径时延、丢包率和跳数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限数量的电力线载波模块,搭建实验平台,组成低压电力线网络,将本文设计的基于分簇蛛网结合组网的蚁群路由算法进行小范围的测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分簇蛛网组网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路由算法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保障了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4-06)

王子杨[9](2016)在《基于电力线通信网络的缓存技术与信道分配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系统也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由于各个电力设备、电力传感器使用电力线进行连接,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成为智能电网中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然而,电力线通信存在多径效应、信号衰减和脉冲噪声干扰等问题,这导致了电力线通信信道容量小,平均传输速率低以及通信可靠性差等问题。本文围绕如何提高智能电网中电力线通信性能这一中心,开展一系列研究,并取得如下成果:(1)为了提高电力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可靠性与容量,提出在多区域协作环境中,建立了 PLC的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通信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设计了电力线最优发射节点的选择技术,并分析了这种技术下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多区域和多节点情况下采用发射分集思想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2)为了提高终端用户下载数据的速率、系统能耗,提出在电力线系统中引入缓存机制。在对多节点协作区域中,设计了具有缓存结构的多个中继节点以联合传输形式为区域边缘用户提供数据服务的模型。以整个系统总功耗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仿真系统,分析了节点能耗和回程链路能耗。仿真结果表明了缓存机制的引入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系统能量。(3)在智能家庭电力线拓扑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OFDM机制的子信道分配算法。与其它信道分配算法相比,本课题设计的算法能充分考虑网络拓扑、干扰和流量公平约束等限制条件。仿真表明,该算法在提高系统总吞吐量和保证网络用户公平性上有更好的表现。(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谢荣圆[10](2015)在《面向QoS的电力线通信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通信网业务的发展,配电网业务的传输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业务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面向QoS的电力线通信网络组网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本文对电力线通信组网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电力线信道特性、常见电力线信道模型以及电力线通信网络拓扑特征并归纳总结了电力线通信网的组网要求,为后续研究实现确保业务有效传输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电力线信道特性进行了数学统计分析,实现了将电力线信道特性映射为QoS参数,建立了电力线信道模型;以此为基础,最终建立了基于QoS参数的点对点电力线信道链路层模型,并仿真验证该模型可以为研究满足特定传输业务需求提供参考意义。然后,结合电力线通信网络特点和业务需求,从提高业务可靠性出发,提出了一种可以满足多QoS参数约束传输业务需求的确定性组网算法,并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最后,针对大规模组网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实现多QoS参数约束的电力线通信网组网方法,通过与确定性组网算法仿真比较,验证了所提遗传算法在收敛速度和搜索效率上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5-12-01)

电力线通信网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力线通信(PLC)是利用现有电力线进行信息传输的智能电网应用。本文通过排队理论框架分析建模受信道故障影响的有限源PLC网络。所提出的PLC网络模型由位于变电站并连接到骨干通信网络的基站(BS)和电力线传输彼此互连并与BS互连的多个用户站组成。利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应用到频谱中形成所研究的传输信道,由于噪音干扰的影响,信道在使用务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通过确定所提出模型的稳态解,推导出了对应的性能指标。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力线通信网络论文参考文献

[1].安春燕,李建岐.面向电力线与无线通信网络融合的统一MAC协议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9

[2].陈宝靖,蔡玺,刘少博,戴媛媛.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电力线通信网络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

[3].冯驰,吴丽莎,张凯,李超.基于LS-SVM的电力线通信网络载波频率估计[J].信息技术.2019

[4].李祝红,赵灿明,闫龙,张信明.智能电网中电力线通信网络负载均衡的机会路由协议[J].计算机应用.2019

[5].石刘强,石顾禹,杨明,钱玉文.协同调制识别算法在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9

[6].李敏,许振飞,邵明锋,刘同旭.基于随机生成的电力线通信网络性能评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8

[7].崔莹,刘晓胜,徐殿国.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性能的博弈分析及优化[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

[8].吴限.基于分簇蛛网的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

[9].王子杨.基于电力线通信网络的缓存技术与信道分配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10].谢荣圆.面向QoS的电力线通信网络组网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标签:;  ;  ;  ;  

电力线通信网络论文-安春燕,李建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