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离体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体,小叶,胡椒,胚轴,瘟病,子叶,培养基。
离体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刘尊瀚,刘敏,李恩春,谭书德,李强[1](2014)在《离体猪肺标本低剂量高分辨率CT扫描的最佳管电流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离体猪肺标本低剂量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扫描的最佳管电流。方法:应用GE公司Brightspeed Elite 16层螺旋CT对5具离体充气的新鲜猪肺标本进行常规扫描和不同低剂量HRCT扫描(常规扫描管电流为200 mAs,低剂量时管电流分别取80、60、40、20、10 mAs,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评价扫描图像质量,并计算每次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获得最佳管电流的低剂量容积HRCT技术方案。结果:当管电流分别为80、60、40 mAs时,辐射剂量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90,P=0.000),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当管电流为20 mAs时,辐射剂量更低,图像质量基本满足诊断要求;当管电流为10 mAs时,辐射剂量最低,但图像质量较差,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选择管电流在40 mAs时,能同时保证CT图像质量及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这对临床工作中患者肺部低剂量扫描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宁静[2](2013)在《白藓实生后代优良单株的选择及其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是对白藓实生后代进行观察记录,选出植株健壮,花色艳丽,株型优美,绿期较长的优良单株。以选出的优良单株的地下芽为试验材料,对白藓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并建立其离体快繁体系。本文对外植体的取材时间,灭菌试剂的选择及灭菌时间的确定,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移栽基质的选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工厂化生产为前提,针对不同的培养阶段,对白藓的苗高、株型、温光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最佳组培苗生长状态,为白藓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实生后代优良单株的选择:通过2年,每年7个月的观察记录,根据白藓各单株的花色、花期、株型、绿期,最终选出5个优良单株建立无性系。2.白藓地下芽的最佳灭菌方式:用75%酒精灭菌2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用0.1%氯化汞灭菌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污染率为21%,死亡率为7%。3.诱导培养阶段:以白藓地下芽作为外植体,最佳分裂素为6-BA,最佳生长素为NAA,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1.0mg/L,诱导率为83.3%。4.继代增殖阶段:白藓不定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最佳继代周期为30d,增殖系数为4.61。白藓不定芽的最佳定植株数为2-3株为一丛,每丛最佳带芽量为3-4个。为了保持种源的稳定性,建议白藓不定芽的继代代数以不超过7代为宜,但在工厂化生产中,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可以无限次继代。5.生根培养阶段:白藓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2.0mg/L,最佳定植株数为3-4株为一丛。活性炭并不利于白藓组培苗的生长与生根,因此在生根培养中应无活性炭的添加。6.白藓组培苗的最佳移栽基质为园土:草炭:沙土=1:1:1(V:V:V)的混合基质,最佳栽植环境为半光照,最适温度为24℃。7.白藓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将蔗糖含量增加至35g/L可以有效防治继代增殖阶段出现的玻璃化问题;将培养基中的蔗糖换成普通白砂糖,将蒸馏水换成自来水可以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但却不会影响组培苗的生长,也不会影响其增殖率与生根率;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5.6-6.0。(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宁静,赵和祥,蕫然,赵春莉,陈立飞[3](2013)在《白藓优良单株的选择及离体快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野生白藓地下幼芽为外植体,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和组织培养研究,以期建立其快繁体系。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1.0mg/L,诱导率为90%;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0.5mg/L,增殖系数为4.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2.0mg/L,生根率为70%。为提高试管苗的增殖率,其最佳继代周期为30d。(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3年07期)
张月婷,桂大萍,黄家权,雷永,晏立英[4](2012)在《花生胚小叶的离体再生及筛选压力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花生胚小叶为外植体优化离体再生条件,通过对再生苗进行筛选,为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提供实验依据。研究表明,不同基因型胚小叶的再生能力差异显着,在供试基因型中以中花8号不定芽诱导率和成苗率最高,且外植体状态最好。中花8号胚小叶再生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MS无机盐+B5有机成分)+6-BA(4.5mg/L)+NAA(1mg/L)+AgNO3(2mg/L),最佳诱导培养时间为21d。对中花8号再生苗进行筛选浓度实验,草丁膦(PPT)为20mg/L时,可筛选出抗性苗;300mg/L的卡那霉素(Km)可用于较小幼苗筛选,而对较大幼苗则需将Km的浓度提高至400mg/L以上。(本文来源于《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苏宁[5](2011)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离体骨瓣与钛网修补术选择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离体骨瓣与钛网修补颅骨材料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对比研究我科近10年大骨瓣减压术后先后应用自体颅骨;钛网不同材料修补颅骨缺损128例(随访6个月-8年)的临床效果。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的手术方法[1],骨瓣平均13*15厘米大小,离体骨瓣存放在酒精容器里,钛网为计算机塑形于伤后1—3月早期修朴;结果自体颅骨;钛网并发皮下积液分别为44.2%(23/52);23.7%(18/76),粉碎性自体颅骨修补术后吸收明显63.6%(7/11),多孔整体大骨瓣自体颅骨修补术后轻度局限性吸收42.9%(6/14),整体大骨瓣自体颅骨修补无明显吸收。结论(本文来源于《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10-13)
兰士波,崔云英,李秀兰[6](2011)在《文冠果优异种质选择及茎段离体培养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冠果为中国特有温带木本油料植物,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通过优良群体引种驯化及多点联合区域试验,确定陕西杨凌群体和黑龙江人工栽培群体的子代为适宜中国北温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优异种质。同时,以带芽茎段为离体培养的外植体,系统开展无性微体繁育技术的研究,确定最适宜分化增殖培养基(MS+6-BA2.0mg·L~(-1)+NAA0.2mg·L~(-1))和生根培养基(MS+IBA1.0mg·L~(-1)),并提出茎段微体培养无性扩繁技术与模式。(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王月,郭凤,林英[7](2010)在《Micro-Tom番茄离体再生条件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Micro-Tom番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为MS+2.0mg/LZR+0.5mg/LIAA+3%蔗糖最有利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形成;诱导不定芽生根的理想培养基为1/2MS+1.5%蔗糖+0.2mg/LIBA。(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0年18期)
武术杰[8](2008)在《小叶丁香离体快速繁殖中初继代培养基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叶丁香(Syringa pubescensTurcz)为木樨科丁香属植物。以小叶丁香的带花芽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时,其初代培养时的培养基选择MS+1.0mg/L6-BA+0.1mg/LIBA时,其分化率高、长势好;继代培养时的培养基选择MS+1.0mg/L6-BA+0.1mg/LIBA时,其腋芽增殖数最高,试管苗长势好。初继代培养基的pH值均确定为6.1,含糖量均为3%,琼脂粉用量均为0.8%。(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12期)
刘进平,郑成木[9](2006)在《化学诱变结合离体选择选育胡椒抗瘟病无性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胡椒(PipernigrumLinn.)茎尖丛生芽增殖技术的基础上,以印尼大叶种“LampongType”无菌实生苗作外植体源,采用EMS(ethylmethanesulphonate)对胡椒茎尖进行化学诱变处理,并结合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培养滤液对胡椒茎尖及其增殖形成的丛生芽进行离体选择。结果表明,利用EMS在胡椒茎尖接种前进行化学诱变可提高抗瘟病变异体的产生频率。利用EMS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对胡椒实生苗茎尖处理后接种,不经离体选择,直接在再生植株上进行抗病检测,抗性植株频率在4.3% ̄26.67%之间,而不施用化学诱变的处理则未获得抗性植株。利用不同浓度EMS和不同诱变处理时间结合不同浓度的辣椒疫霉培养滤液离体选择,各种组合所获得的抗性植株比率在33.33% ̄100%范围,但各种组合均较EMS和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单独处理的要高,其中以1.0%EMS处理60min结合25%辣椒疫霉培养滤液处理的最好。(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张毅,胡顺广,郑美真[10](2005)在《年轻恒牙离体再植疗效的影响因素和辅助疗法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年轻恒牙前牙脱位(包括前牙的外伤脱位、特殊情况下的正畸治疗、医源性差错及治疗的需要)是青少年人群较常见的病例,再植是最合理的选择。再植牙存留方式有叁种型式:①牙齿存留,一般功能基本正常,但牙髓活力丧失,牙根与牙槽骨之间以粘连形式存在;②牙齿松动;③牙髓愈(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2005年06期)
离体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主要是对白藓实生后代进行观察记录,选出植株健壮,花色艳丽,株型优美,绿期较长的优良单株。以选出的优良单株的地下芽为试验材料,对白藓的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研究,并建立其离体快繁体系。本文对外植体的取材时间,灭菌试剂的选择及灭菌时间的确定,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的筛选,移栽基质的选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工厂化生产为前提,针对不同的培养阶段,对白藓的苗高、株型、温光变化等进行了分析,找出了最佳组培苗生长状态,为白藓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试验结果如下:1.实生后代优良单株的选择:通过2年,每年7个月的观察记录,根据白藓各单株的花色、花期、株型、绿期,最终选出5个优良单株建立无性系。2.白藓地下芽的最佳灭菌方式:用75%酒精灭菌20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次,后用0.1%氯化汞灭菌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污染率为21%,死亡率为7%。3.诱导培养阶段:以白藓地下芽作为外植体,最佳分裂素为6-BA,最佳生长素为NAA,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1.0mg/L,诱导率为83.3%。4.继代增殖阶段:白藓不定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最佳继代周期为30d,增殖系数为4.61。白藓不定芽的最佳定植株数为2-3株为一丛,每丛最佳带芽量为3-4个。为了保持种源的稳定性,建议白藓不定芽的继代代数以不超过7代为宜,但在工厂化生产中,通过调整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可以无限次继代。5.生根培养阶段:白藓组培苗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2.0mg/L,最佳定植株数为3-4株为一丛。活性炭并不利于白藓组培苗的生长与生根,因此在生根培养中应无活性炭的添加。6.白藓组培苗的最佳移栽基质为园土:草炭:沙土=1:1:1(V:V:V)的混合基质,最佳栽植环境为半光照,最适温度为24℃。7.白藓组培苗的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将蔗糖含量增加至35g/L可以有效防治继代增殖阶段出现的玻璃化问题;将培养基中的蔗糖换成普通白砂糖,将蒸馏水换成自来水可以极大的降低生产成本,但却不会影响组培苗的生长,也不会影响其增殖率与生根率;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5.6-6.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体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尊瀚,刘敏,李恩春,谭书德,李强.离体猪肺标本低剂量高分辨率CT扫描的最佳管电流选择[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
[2].宁静.白藓实生后代优良单株的选择及其离体快繁技术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3].宁静,赵和祥,蕫然,赵春莉,陈立飞.白藓优良单株的选择及离体快繁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3
[4].张月婷,桂大萍,黄家权,雷永,晏立英.花生胚小叶的离体再生及筛选压力选择[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2
[5].苏宁.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离体骨瓣与钛网修补术选择临床分析[C].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6].兰士波,崔云英,李秀兰.文冠果优异种质选择及茎段离体培养技术[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
[7].王月,郭凤,林英.Micro-Tom番茄离体再生条件的选择[J].北方园艺.2010
[8].武术杰.小叶丁香离体快速繁殖中初继代培养基的选择[J].长春大学学报.2008
[9].刘进平,郑成木.化学诱变结合离体选择选育胡椒抗瘟病无性系[J].热带作物学报.2006
[10].张毅,胡顺广,郑美真.年轻恒牙离体再植疗效的影响因素和辅助疗法选择[J].中国校医.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