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包括方形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在下壳体和上壳体内壁上均设有导流加强筋,在下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磁铁座,在上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在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从进油口至出油口依次设有第一滤层、隔板、第二滤层,第一滤层、隔板和第二滤层之间均留有空隙,在第一滤层和隔板上对应进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过油口,在隔板和第二滤层上对应出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过油口;磁铁座位于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位置。设置双滤层满足产品精度的基础上,改善产品低温流动性能,降低产品的压损,保证变速器低温的稳定性,两个滤层的综合使用,提高了产品的过滤面积,使产品的寿命增加,保证再产品寿命末期的产品稳定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包括方形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内壁上均设有导流加强筋,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磁铁座,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从所述进油口至出油口依次设有第一滤层、隔板、第二滤层,第一滤层、隔板和第二滤层之间均留有空隙,在所述第一滤层和隔板上对应所述进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过油口,在所述隔板和第二滤层上对应所述出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过油口;所述磁铁座位于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位置。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包括方形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内壁上均设有导流加强筋,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磁铁座,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从所述进油口至出油口依次设有第一滤层、隔板、第二滤层,第一滤层、隔板和第二滤层之间均留有空隙,在所述第一滤层和隔板上对应所述进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过油口,在所述隔板和第二滤层上对应所述出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过油口;所述磁铁座位于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一侧的中部,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对应所述下壳体另一侧位置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滤层和隔板之间设有导流筋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条包括第一筋条层和第二筋条层,所述第一筋条层与所述隔板贴合,所述第一筋条层包括并列设置的长条形筋条,所述长条形筋条位于筋条框体内,所述长条形筋条的两端均与所述筋条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筋条层与所述第一滤层贴合,所述第二筋条层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弧形筋条,所述弧形筋条固设在所述长条形筋条上且与所述长条形筋条交叉设置;所述弧形筋条一端向所述进油口延伸设置,所述弧形筋条的另一端向所述出油口延伸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筋条层和第二筋条层内对应所述进油口的位置设有固定密封圈,所述固定密封圈与所述长条形筋条、弧形筋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密封圈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滤层和隔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均设有网格加强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变速箱零部件磨损,延长变速箱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机油泵前部增加过滤器,用来过滤油液中的杂质。
由于齿轮等相关铁质零部件的磨损,产品中带有大量的铁屑小颗粒,对产品影响较大,产品使用过程中由于杂质的不断增多,产品的压力损失逐渐增大,在产品使用后期,压力损失偏大,造成变速器不稳定,滤清器强度易压扁等缺陷。
目前,申请号 CN201520740015.1的一种机车吸油滤清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在上、上壳体内壁上分别设有导流加强筋,在上、上壳体之间的焊缝内侧分别向上、下导流加强筋上表面盖有一层滤层,在上壳体的外壁上进油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磁铁座,在磁铁座内分别安装有一块强磁铁,用于过滤和清除机油中的杂质和铁屑;在实用过程中发现,这种结构内部流量分布不均,长时间使用杂质容易在一处积累,从而堵塞过滤网,减小过滤器的过滤作用;另外,这种结构当机油流量变大时,过滤量不变,达不到过滤要求,会使得供油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
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包括方形的下壳体和上壳体,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内壁上均设有导流加强筋,在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磁铁座,在所述上壳体上设有出油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从所述进油口至出油口依次设有第一滤层、隔板、第二滤层,第一滤层、隔板和第二滤层之间均留有空隙,在所述第一滤层和隔板上对应所述进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过油口,在所述隔板和第二滤层上对应所述出油口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过油口;所述磁铁座位于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为:所述进油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一侧的中部,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对应所述下壳体另一侧位置的端部。
进一步为:在所述第一滤层和隔板之间设有导流筋条。
进一步为:所述导流筋条包括第一筋条层和第二筋条层,所述第一筋条层与所述隔板贴合,所述第一筋条层包括并列设置的长条形筋条,所述长条形筋条位于筋条框体内,所述长条形筋条的两端均与所述筋条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筋条层与所述第一滤层贴合,所述第二筋条层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弧形筋条,所述弧形筋条固设在所述长条形筋条上且与所述长条形筋条交叉设置;所述弧形筋条一端向所述进油口延伸设置,所述弧形筋条的另一端向所述出油口延伸设置;其中,条形筋条其扰流作用,弧形筋条起扰流作用,从而便于流体中杂质的扩散和沉积。
进一步为:在所述第一筋条层和第二筋条层内对应所述进油口的位置设有固定密封圈,所述固定密封圈与所述长条形筋条、弧形筋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密封圈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滤层和隔板贴合并固定连接。
进一步为:在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均设有网格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双滤层满足产品精度的基础上,改善产品低温流动性能,降低产品的压损,保证变速器低温的稳定性,两个滤层的综合使用,提高了产品的过滤面积,使产品的寿命增加,保证再产品寿命末期的产品稳定性;同时在两滤层之间布置磁铁,吸附油液中的铁屑杂质,内部布置导流加强筋保证产品强度和液体流向,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性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部分部件的拆解图。
图中,1、上壳体;11、出油口;2、下壳体;21、进油口;22、磁铁座;3、第一滤层;4、隔板;5、第二滤层;61、长条形筋条;62、筋条框体;63、弧形筋条;64、固定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中的左、中、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新型吸油滤清器,包括方形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壁上均设有导流加强筋,在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进油口21和磁铁座22,在所述上壳体1上设有出油口11,在所述下壳体2和上壳体1之间从所述进油21口至出油口11依次设有第一滤层3、隔板4、第二滤层5,第一滤层3、隔板4和第二滤层5之间均留有空隙,在所述第一滤层3和隔板4上对应所述进油口21的位置均设有第一过油口,在所述隔板4和第二滤层5上对应所述出油口11的位置均设有第二过油口;所述磁铁座22位于所述进油口21和出油口11之间的位置。
其中,所述进油口21位于所述下壳体2一侧的中部,所述出油口11位于所述上壳体1上对应所述下壳体2另一侧位置的端部在所述上壳体1的外表面均设有网格加强筋。
另外,在所述第一滤层3和隔板4之间设有导流筋条,结合图4所示,所述导流筋条包括第一筋条层和第二筋条层,第一筋条层与所述隔板4贴合,第一筋条层包括并列设置的长条形筋条61,所述长条形筋条61位于筋条框体62内,所述长条形筋条61的两端均与所述筋条框体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筋条层与所述第一滤层3贴合,所述第二筋条层包括延伸方向相同的弧形筋条63,所述弧形筋条63固设在所述长条形筋条61上且与所述长条形筋条61交叉设置;所述弧形筋条63一端向所述进油口21延伸设置,所述弧形筋条63的另一端向所述出油口11延伸设置;在所述第一筋条层和第二筋条层内对应所述进油口21的位置设有固定密封圈64,所述固定密封圈64与所述长条形筋条61、弧形筋条6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密封圈6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与第一滤层3和隔板4贴合并固定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15110.3
申请日:2019-01-0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1(河南)
授权编号:CN209444399U
授权时间:20190927
主分类号:F01M 11/03
专利分类号:F01M11/03;F01M11/00
范畴分类:28A;41B;
申请人:河南平和滤清器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河南平和滤清器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明人:于树广;张彦峰;王宝;李布春
第一发明人:于树广
当前权利人:河南平和滤清器有限公司
代理人:赵振
代理机构:1126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滤清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