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肌张力增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卒中,肌张力增高,温针灸,康复治疗
肌张力增高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陈克军,李家蓉,吕小艳[1](2019)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及总结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的参照组及温针灸治疗的研究组,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标(MBI)以及痉挛程度(MAS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M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其肌张力的恢复,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功功能、肌肉痉挛状况与Barthel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1期)
张增乔,厉坤鹏,朱燕,肖忠新,胡笑燊[2](2019)在《针刺对脑卒中后患者手肌张力增高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Pubmed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2月,收集所有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手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总样本量409例,试验组205例,对照组2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降低手MAS评分方面有显着作用,4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提高脑卒中后Fugl-Meyer手功能评分方面有显着意义,2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手肌张力增高,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整体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设计高质量的RCTs进行进一步的验证。(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9年10期)
高海龙[3](2019)在《分析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综合康复疗法诊治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予以分析。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4月间本院行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诊治病患中选取82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分至观察、对照两组,对照组仅行康复锻炼,观察组以此为基础辅以神经促进技术诊治,借助Fugl-meyer评分量表对两组病患行FMA评分比对。结果观察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康复疗法应用至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诊治中,可对所存在运动障碍予以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7期)
左刚,杨云涛[4](2019)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肌松药物和新Bobath技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治疗4个疗程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法(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优于肌松药物和新Bobath技术康复训练,可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17期)
寇冬权,蔡军,陈足源,薛晓琴,李欣[5](2019)在《自拟通痹汤联合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通痹汤联合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相应标准的117例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针刺组、西医组,每组各39例,西医组给予患者西医综合疗法,针刺组在西医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拮抗肌运动点疗法,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自拟通痹汤进行治疗;各组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肌电信号检测水平、中医证候疗效等方面比较,联合组均优于针刺组与西医组(P <0.05)。结论采用自拟通痹汤联合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9年09期)
洪慧毓,刘婷,喻学春[6](2019)在《小针刀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结合夹脊穴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天水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患者12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小针刀松解结合夹脊穴治疗,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针刀松解四肢部位的肌筋膜触发点,隔日1次,每次更换治疗点,4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3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25例,无效17例,有效率为71.7%。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I、Ashworth、FMA、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针刀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7](2019)在《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及总结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予以温针灸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的参照组及温针灸治疗的研究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四肢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标(MBI)临床效果以及痉挛程度(MA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功功能以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而MAS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其肌张力的恢复,改善患者上下肢运功功能、肌肉痉挛状况与Barthel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冯茜,周鸿飞[8](2019)在《针刺阴阳经穴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阴阳经穴对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予针刺阳经穴位肩髃、臂臑、曲池、外关等穴位;B组予针刺阴经穴位极泉、天泉、曲泽、内关等穴位。施以平补平泻法。共治疗28天。治疗后观察两组上肢肌张力改善程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比较。结果:(1)经治疗,A组肌张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上肢评分均增加(P<0.01或P<0.05),但A组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1)。(3)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均有提高(P<0.01或P<0.01),而A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针刺阳经穴可以有效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有效改善上肢肌张力、改善患侧上肢运动评分、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期刊2019年08期)
赵京燕,李建军,张强胜,潘朝,李彦红[9](2019)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肌张力增高的中医病机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目前治疗中除了使用延缓病情发展的利鲁唑等药物外,还包括营养管理和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而在临床实践中肌张力增高引起的肢体僵硬、甚或出现痛性痉挛症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得到重视。西医采用常规降肌张力药,但副作用大,或在降低肌张力同时明显降低肌力,疗效不满意。中医在认识和治疗本病引起肢体僵硬的病因病机理论探讨的文章甚少,不能指导临床用药。本文通过对相关中医文献的梳理,首次提出本证的病机为奇阳亏损、筋脉失柔,开创温补奇阳、柔筋止痉的治疗方法,选取巴菟益髓胶囊应用于临床,从而达到延缓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张波[10](2019)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医康复治疗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综合康复疗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上下肢肌张力情况之间的差异,探讨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医康复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上肢肌张力、上肢活动能力、下肢肌力、下肢肌张力及下肢活动能力等改善效果均显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方式针对脑卒中患者疗效显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肌张力,提升其生活质量,保障肢体功能的正常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9期)
肌张力增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Embase和Pubmed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2月,收集所有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手肌张力增高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RCT,总样本量409例,试验组205例,对照组20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3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降低手MAS评分方面有显着作用,4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提高脑卒中后Fugl-Meyer手功能评分方面有显着意义,2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在提高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手肌张力增高,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但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整体质量不高,因此,有必要设计高质量的RCTs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肌张力增高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陈克军,李家蓉,吕小艳.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
[2].张增乔,厉坤鹏,朱燕,肖忠新,胡笑燊.针刺对脑卒中后患者手肌张力增高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9
[3].高海龙.分析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4].左刚,杨云涛.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5].寇冬权,蔡军,陈足源,薛晓琴,李欣.自拟通痹汤联合针刺拮抗肌运动点治疗脑梗死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9
[6].洪慧毓,刘婷,喻学春.小针刀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60例[J].中医研究.2019
[7]..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分析[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8].冯茜,周鸿飞.针刺阴阳经穴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9
[9].赵京燕,李建军,张强胜,潘朝,李彦红.肌萎缩侧索硬化肌张力增高的中医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10].张波.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中医康复治疗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