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分级论文_杨迎新,高翔,陈红,陈军海,陈炼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石分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岩石,工程,围岩,体质,工程地质,损伤,节理。

岩石分级论文文献综述

杨迎新,高翔,陈红,陈军海,陈炼[1](2019)在《PDC钻头岩石可钻性测定与分级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PDC钻头作为最重要的油气钻井破岩工具,其岩石可钻性级值是进行钻头个性化设计与选型、优化钻井参数的关键依据,在中硬以上的地层价值尤为重要。然而,我国2000年颁布实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岩石可钻性测定及分级方法》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对中硬以上的岩石经常出现测试无效、无法获得可钻性级值数据的现象。通过对不同岩性岩石试样的大量微钻头可钻性实验测试,发现标准钻压过低、PDC微钻头结构参数不合理是中硬以上岩石测试无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研究了微钻头切削齿安装角度对其干涉状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最优的微钻头侧转角,消除了微钻头切削齿与岩石发生干涉的可能性;其次,开展了5种岩石在不同钻压下的微钻头钻岩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变压可钻性级值与钻压之间呈线性关系,提出了采用钻压分档测试、当量转化分级或分档独立分级的可钻性测试与分级新方法。该方法既能有效解决中硬以上岩石的可钻性测试问题,又能与过去的软岩测试数据相兼容。主要研究成果已经被2016版行业标准《岩石可钻性测定及分级》所采纳。(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刘之喜[2](2019)在《岩石分级加卸载本构及能量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或巷道围岩在掘进过程中常受到周期荷载的作用使得岩石的力学响应发生变化,故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岩石本构模型的研究对于隧道或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对于围岩变形预测起关键作用,对围岩的支护也能起到指导作用。在实际工程当中周期荷载的应力峰值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分级加卸载本构模型更贴合工程实际。对于岩石统计损伤本构的建立,由于岩石裂纹数服从Weibull分布,Griffith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于裂纹扩展导致的,故本文基于Griffith准则和Weibull分布建立了一种能够描述分级加卸载岩石本构模型。分级加卸载本构虽然能够描述岩石破坏时的力学响应,但是对于岩石破坏本质的反映却不甚理想。通过对比单轴分级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和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的演化规律发现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是单轴分级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的外包络线,并且目前关于能量的研究中都是关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弹性能、塑性能及滞回环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而较少关于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的能量演化的分析,单轴压缩过程的能量分析有助于探索岩石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的各能量之间的比例和演化规律、以及岩石的储能性质。本次试验拟采用单轴分级加卸载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两种方式,对单轴压缩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弹性能和塑性能量比值与应力的演化规律,对岩石的储能性指标弹性能量指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图33表5参50(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9)

王东,伍法权[3](2019)在《泥质岩石的风化耐久性分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岩石风化耐久性进行分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分析了泥质岩石风化耐久性分级SDR方法的缺陷,并以泥质岩石风化裂隙分形维数为基础,对比不同方法分级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5级风化耐久性分级表。基于Matlab环境,编制了自动计算泥质岩石风化裂隙分形维数值计算程序。对叁峡库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典型岩组野外特征进行了调查,并采取试样进行了室内试验,在此基础上的泥质岩石风化耐久性综合分级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潘彬,娄培杰,李成杰,冯明明[4](2019)在《分级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脆性岩石损伤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砂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脆性岩石在分级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的损伤特性和演化规律。基于试验结果,定义了损伤值,推导出适用于加载阶段和卸载阶段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循环加卸载下的岩石损伤本构方程与试验应力应变曲线拟合度比较高,证明了其合理性和适用性。该损伤本构模型和定义的损伤值可以正确地反映出岩石的损伤演化过程,能够描述岩石破坏的各个阶段。参数敏感性对本构模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3期)

翟明磊,郭保华,李冰洋,焦峰[5](2018)在《岩石节理分级剪切加载-蠕变-卸载的能量与变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岩石节理在剪切加载-蠕变-卸载下的能量演化与变形特征,利用GCTS(RDS-200型)岩石剪切测试系统对人工劈裂岩石节理进行分级剪切加载-蠕变-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在法向应力小于6.5 MPa和大于7.8 MPa时,滞回环面积与循环级数分别符合线性和指数关系;总变形能和弹性变形能与法向应力呈正相关,与循环级数呈指数关系;塑性变形能与循环级数和法向载荷呈正相关。各级剪切应力加载终止时的剪切位移外包络线与直剪应力-位移曲线变化趋势相同,具有加速上升段、匀速上升段和匀速下降段;累积剪切塑性变形随循环级数增加而增大,但增大速率逐渐变慢;各级剪切加、卸载曲线均能以剪切滑移点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剪切失稳前,加、卸载阶段的法向位移-剪切应力曲线出现在上一循环前方,循环剪切加载和(或)蠕变结束时的累积法向变形出现从增加到减小的现象。(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8期)

李柏涛[6](2018)在《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应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石工程中,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地质岩组均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对地质问题的超前预报以及工程规划设计等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两者又有着一定的交叉、重迭,通过有机结合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地质岩组,便可以对岩石变形破坏模式进行科学的结石,也可以为对比不同时期的辨别结果产生良好的帮助。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对岩体质量分级、工程地质岩组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两者的关系,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09期)

龚放[7](2016)在《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应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工程地质岩组的概念入手,对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对比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6年23期)

贺力宽[8](2016)在《浅析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石力学中经常会涉及到岩体质量分级和岩块工程分类的应用,从而促使工程施工及规划的服务对象能够更加具体。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两者的应用和依据各有所长,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地质出现问题的超前预报也起着不一样的作用,同时又存在一定的重迭与交叉,两者相互结合起来运用能够科学解释变形破坏模式以及对不同期间的判别结果进行对比。为此,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剖析,从而推进两者彼此进一步的交融和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6年22期)

丛宇,郭徽,郑颖人,冯夏庭,阿比尔的[9](2016)在《岩石地铁工程的围岩分级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的岩体质量分级基础上,文章运用图解法量化对比围岩分级方法,并结合地铁工程特点提出了反映工程跨度影响的岩石地铁工程围岩分级方法,包括:改进与调整现有围岩分级中围岩定性特征分级,同时改进各级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值,使定性分级和定量分级协调一致;依据岩体质量和工程跨度分级的思想,给出区间隧道与车站隧道的亚级分级及其相应的BQ值,量化岩石地铁工程围岩自稳能力。通过对重庆轨道交通1#、6#线的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和围岩分级的调研,在同样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与国标相比,采用本文提出的岩石地铁工程围岩分级方法,区间隧道砂质泥岩有1/3的Ⅳ级围岩可以提升为Ⅲ级围岩;车站隧道砂岩约有80%的Ⅳ级围岩可以提升为Ⅲ级围岩。(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辛亚军,李梦远[10](2016)在《岩石分级加载蠕变的能量耗散与变形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岩石加载–蠕变–卸载的能量转换与变形机制分析,利用RLW–2000型岩石叁轴流变仪,对2组岩石进行单轴分级加载蠕变试验,分析岩石不同应变差值下能量的耗散过程,确定岩石不同加载水平(或循环次数)与变形模量的关系,研究加载蠕变与应力卸载的曲线路径。结果表明:岩石分级加载蠕变的能量转换可分为加载应变与蠕变应变2个部分,随着每一级载荷作用下应变差的增加,岩石塑性应变能与耗散能呈非线性增加趋势,且塑性应变能曲线与耗散能曲线的开口、应变差及岩石损耗能量也越大;在相同加载水平下,岩石塑性应变能大于耗散能,且应变差与塑性应变能、耗散能的关系可分别用二次多项式、乘幂函数进行描述;岩石变形模量随着加载水平(或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大,表现为先突然增加较大到缓慢增加至趋于相对平缓,相同加载水平(或循环次数)下,高强度岩石变形模量大于低强度岩石变形模量;岩石加载蠕变应变与卸载应力松弛均随加载水平的提高而增大,相同加载水平下,高强度岩石蠕变应变小于低强度岩石蠕变应变,但高强度岩石应力松弛大于低强度岩石应力松弛,高强度岩石加载曲线穿越上一级载荷卸载后的应力松弛区,而低强度岩石加载曲线则穿越上一级加载水平后的蠕变应变区。(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S1期)

岩石分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隧道或巷道围岩在掘进过程中常受到周期荷载的作用使得岩石的力学响应发生变化,故循环加卸载作用下岩石本构模型的研究对于隧道或巷道围岩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岩石统计损伤本构对于围岩变形预测起关键作用,对围岩的支护也能起到指导作用。在实际工程当中周期荷载的应力峰值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分级加卸载本构模型更贴合工程实际。对于岩石统计损伤本构的建立,由于岩石裂纹数服从Weibull分布,Griffith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于裂纹扩展导致的,故本文基于Griffith准则和Weibull分布建立了一种能够描述分级加卸载岩石本构模型。分级加卸载本构虽然能够描述岩石破坏时的力学响应,但是对于岩石破坏本质的反映却不甚理想。通过对比单轴分级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和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的演化规律发现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是单轴分级加卸载应力应变曲线的外包络线,并且目前关于能量的研究中都是关于循环加卸载过程中的弹性能、塑性能及滞回环演化规律进行分析,而较少关于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各阶段的能量演化的分析,单轴压缩过程的能量分析有助于探索岩石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的各能量之间的比例和演化规律、以及岩石的储能性质。本次试验拟采用单轴分级加卸载试验和单轴压缩试验两种方式,对单轴压缩过程中能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单轴压缩破坏过程中弹性能和塑性能量比值与应力的演化规律,对岩石的储能性指标弹性能量指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图33表5参5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石分级论文参考文献

[1].杨迎新,高翔,陈红,陈军海,陈炼.PDC钻头岩石可钻性测定与分级新方法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2].刘之喜.岩石分级加卸载本构及能量演化规律[D].安徽理工大学.2019

[3].王东,伍法权.泥质岩石的风化耐久性分级[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潘彬,娄培杰,李成杰,冯明明.分级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脆性岩石损伤特性分析[J].煤矿安全.2019

[5].翟明磊,郭保华,李冰洋,焦峰.岩石节理分级剪切加载-蠕变-卸载的能量与变形特征[J].岩土力学.2018

[6].李柏涛.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应用对比[J].化工管理.2018

[7].龚放.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应用对比[J].江西建材.2016

[8].贺力宽.浅析工程地质岩组与岩体质量分级在岩石工程中的应用对比[J].科技与创新.2016

[9].丛宇,郭徽,郑颖人,冯夏庭,阿比尔的.岩石地铁工程的围岩分级方法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6

[10].辛亚军,李梦远.岩石分级加载蠕变的能量耗散与变形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2GS/岩石分级方法(Hoek...5 岩石分级加载破坏声发射特征实...7 岩石分级加载不同阶段声发射频...)两个方向力对岩石进行切削,其钻进需...系统界面图之一分级加载下Felicity比随相对应力水平...

标签:;  ;  ;  ;  ;  ;  ;  

岩石分级论文_杨迎新,高翔,陈红,陈军海,陈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