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制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茶树,红茶,儿茶素,品种,武夷,白茶,春茶。
适制性论文文献综述
宋玉欣,朱静静,张拓,龚志华,肖文军[1](2019)在《不同茶树品种茶鲜叶加工黄茶的适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茶树品种碧香早、尖波黄和桃源大叶的夏季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将其分别加工成黄茶,通过感官品质、滋味品质和香气品质分析,探讨3个茶树品种的黄茶适制性。结果表明,与桃源大叶和碧香早相比,尖波黄茶鲜叶更适合于加工黄茶,由其加工而成的黄茶外形色泽金黄、香气清香带甜、滋味醇和较爽、汤色及叶底金黄较亮;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黄酮、可溶性糖、茶黄素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3.80%,2.27%,23.09%,1.06%,4.13%,0.24%,且酚氨比值最小,为10.17;儿茶素总量为14.21%,简单儿茶素总量为5.49%,酯型儿茶素含量为8.72%,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比值为0.61;同时香气物质种类最多、品质最好,其中大马士酮、十七烷、ɑ-松油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2,2,6-叁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β-蒎烷、葑烯、3,6-壬二烯-1-醇乙酸酯、3,7,11-叁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1-甲基-4-(2-甲基环氧乙烷基)-7-氧杂双环[4.1.0]庚烷10种香气物质为尖波黄特征性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品种尖波黄为加工黄茶的优异品种资源。(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9期)
郑生宏,娄艳华,疏再发,董瑞霞,柴红玲[2](2019)在《不同茶树品种香茶适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香茶适制品种,选用11个茶树品种为原料,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不同品种香茶适制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中黄1号、白叶1号、黄金芽和丽早香得分最高,嘉茗1号、莲城早和黄金茶得分最低;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参试的11个品种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小,均符合优质绿茶对主要内含成分含量要求。综上,对于参试的11个品种而言,以中黄1号、白叶1号、黄金芽和丽早香等4个品种香茶适制性最好,所制香茶感官品质良好,适宜新型、特色香茶产品开发。(本文来源于《中国茶叶加工》期刊2019年03期)
卢莉,程曦,曾晶晶,叶国盛,黎星辉[3](2019)在《武夷名丛的红茶适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充分挖掘利用武夷名丛资源、丰富红茶品类,以水仙为对照,对13个武夷名丛分别蒸青固样、加工红茶。通过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分析其红茶适制性,并对鲜叶生化成分与红茶品质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鬼洞白鸡冠’鲜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黄酮、茶黄素、茶红素等含量均超过对照,其中茶黄素含量为0.81%,显着高于对照,且感官审评品质优异。综合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得出,‘鬼洞白鸡冠’、‘金锁匙’、‘金凤凰’、‘白毛猴’、‘雀舌’适制红茶。鲜叶酚氨比与红茶品质未发现显着相关性。鲜叶水浸出物、咖啡碱、酚咖比和氨咖比与红茶品质或重要影响因子呈显着相关,可为茶树种质红茶适制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良清,王文震,徐秋生,刘安兴,郑文俊[4](2019)在《紫娟武夷岩茶适制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中开面的紫娟鲜叶为原料[1],按照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干燥的工艺制作武夷岩茶。所制紫娟茶与武夷山当地茶树品种制作的武夷岩茶进行感官品质的比较,研究紫娟品种制作武夷岩茶的适制性。通过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紫娟品种适合制作优质武夷岩茶。(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9年07期)
江新凤,李延升,石旭平,杨普香,刘本英[5](2019)在《茶树资源“黄金菊”适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茶树资源"黄金菊"对绿茶、红茶的适制性,为江西省茶树资源的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茶树品种宁州2号为对照,检测"黄金菊"茶树资源制成绿茶、红茶后的游离氨基酸(amino acids, AA)、茶多酚(tea polyphenols, TB)、咖啡碱(caffeine, CAF)、没食子酸(gallic acid, GA)、表没食子儿茶素(epicatechin gallate,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epicatechin gallate,ECG)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等成分含量变化,对成茶进行感官审评并评分。结果茶树资源"黄金菊"制成绿茶咖啡碱含量在4.13%~4.26%之间,茶多酚含量在20.67%~21.89%之间,氨基酸含量4.16%~4.54%之间。制成的红茶水浸出物集中在43.21%~44.03%,咖啡碱为4.11%~4.42%,茶多酚为24.67%~25.81%,氨基酸为2.21%~2.53%。儿茶素组分制成绿茶、红茶之间差距很大,但均与对照品种相当,感官审评结果显示,黄金菊茶树资源制成绿茶、红茶得分与对照品种相当。结论黄金菊茶树是红茶、绿茶兼制的茶树品种资源,制成绿茶成品品质结果稍逊于对照品种宁州2号,制成红茶品质优于对照品种。(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黄创盛,龚淑英,范方媛,钱虹,柳丽萍[6](2019)在《白叶茶树品种“中白1号”加工不同茶类适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中白1号白化茶树品种的不同茶类适制性,提高其加工价值,促进地方优良品种的应用推广,本研究针对中白1号品种原料制成的绿茶、黄茶和红茶不同茶类样品进行感官品质和理化成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制作的绿茶、黄茶和红茶均表现出甘鲜的品种特征,各茶类风格特征明显,品质优良。中白1号对绿茶、黄茶和红茶均有良好的适制性。(本文来源于《茶叶》期刊2019年02期)
陈林,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余文权[7](2019)在《‘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特性,本试验综合比较了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茗科1号’、‘黄观音’、‘黄棪’、‘奇兰’、‘梅占’)和3个传统白茶加工用种(‘福鼎大毫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在相同生产工艺条件下采制白茶的感官品质,并对其鲜叶原料与成品白茶主要滋味和香气成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适制乌龙茶品种制成白茶虽然在外形色泽方面不及传统白茶加工用种,但将其应用于开发花香型白茶具有较为明显的内质优势。2种不同适制特性的茶树品种鲜叶制成白茶,其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传统白茶加工用种鲜叶及其采制白茶以碳氢化合物为其主要特征或较高含量香气成分,而适制乌龙茶品种鲜叶及其制成白茶则富含醇类、醛类、酮类及酯类等多种花香成分。该香气组成分别与传统白茶加工用种和适制乌龙茶品种采制白茶的品质特征相符合。(本文来源于《茶叶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崔宏春,黄海涛,张建勇,敖存,郭敏明[8](2019)在《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品系(品种)红茶适制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充分利用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资源,开发高品质红茶。[方法]以杭茶11、HC740507、HC740227、大红、杭茶21、红云、红魁7种高茶多酚品系(品种)茶鲜叶为原料,通过对其品质进行理化评价和感官评价,研究了其红茶适制性及品质特征。[结果]春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杭茶21、大红、红云和红魁;夏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大红、红云、HC740227、红魁、HC740507、杭茶11和杭茶21;秋季适宜制作红茶的顺序是HC740227、HC740507、杭茶11、大红、杭茶21、红云和红魁。[结论]明确了浙江省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品种的不同季节红茶适制性,可为高多酚茶树资源加工高品质红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余会康,阮惠瑾,林兆华[9](2018)在《闽东春茶适制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81—2015年闽东9个气象站点影响春茶适制性主要气候要素(≥10℃年积温、3月采摘期平均日照百分率)统计数据及其与茶叶酚氨比的经验回归关系,构建茶叶适制性气候指数,分析气候变化对闽东3月春茶适制性影响。结果表明,近35 a闽东≥10℃年积温和3月平均日照百分率均呈显着增加趋势,茶叶生长的热量和光照条件明显改善,春茶适制性气候指数也呈显着增加趋势,并在1997年发生突变。1981—1990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闽东地区适制绿茶,全区基本为绿茶适制区; 2000年后红茶适制面积逐渐增大,而绿茶适制面积有所减小,气候变化对闽东茶叶适制性有明显影响。春茶适制性还与纬度及海拔高度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10](2018)在《湖南7个主栽茶树品种的黑茶适制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品种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基础。本研究对槠叶齐等7个湖南主栽茶树品种进行了黑茶适制性评价和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槠叶齐和湘波绿2号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和还原糖等含量较高,粗纤维含量较低,黑茶感官审评综合评分优于其他品种,且氟含量远低于300 mg/kg,适合作为优质低氟黑茶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本文来源于《茶叶通讯》期刊2018年02期)
适制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筛选香茶适制品种,选用11个茶树品种为原料,采用生化成分分析结合感官审评的方法,对不同品种香茶适制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经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中黄1号、白叶1号、黄金芽和丽早香得分最高,嘉茗1号、莲城早和黄金茶得分最低;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参试的11个品种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小,均符合优质绿茶对主要内含成分含量要求。综上,对于参试的11个品种而言,以中黄1号、白叶1号、黄金芽和丽早香等4个品种香茶适制性最好,所制香茶感官品质良好,适宜新型、特色香茶产品开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制性论文参考文献
[1].宋玉欣,朱静静,张拓,龚志华,肖文军.不同茶树品种茶鲜叶加工黄茶的适制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9
[2].郑生宏,娄艳华,疏再发,董瑞霞,柴红玲.不同茶树品种香茶适制性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9
[3].卢莉,程曦,曾晶晶,叶国盛,黎星辉.武夷名丛的红茶适制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9
[4].李良清,王文震,徐秋生,刘安兴,郑文俊.紫娟武夷岩茶适制性的研究[J].福建茶叶.2019
[5].江新凤,李延升,石旭平,杨普香,刘本英.茶树资源“黄金菊”适制性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6].黄创盛,龚淑英,范方媛,钱虹,柳丽萍.白叶茶树品种“中白1号”加工不同茶类适制性研究[J].茶叶.2019
[7].陈林,张应根,项丽慧,王丽丽,余文权.‘茗科1号’等5个福建乌龙茶品种的白茶适制性鉴定[J].茶叶学报.2019
[8].崔宏春,黄海涛,张建勇,敖存,郭敏明.中小叶种高多酚茶树品系(品种)红茶适制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
[9].余会康,阮惠瑾,林兆华.闽东春茶适制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8
[10].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湖南7个主栽茶树品种的黑茶适制性评价[J].茶叶通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