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工促进自然恢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植被,自然,沙荒,尾矿,土壤,生态系统,林业。
人工促进自然恢复论文文献综述
胥超,谢锦升,曾宏达,付林池,陈坦[1](2014)在《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对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严重侵蚀退化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2种措施对退化地进行修复,监测恢复前后生态系统碳贮量变化。结果表明: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2.78和4.87倍,其中,植被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4.30和30.87倍,土壤层碳贮量分别是恢复前的1.85和2.78倍。生态系统内土壤碳的恢复速率落后于植被。2种不同恢复措施相比,人工促进恢复的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显着快于自然恢复(P<0.01),人工促进恢复后生态系统碳吸存速率是自然恢复的2.17倍,其中植被和土壤的吸存速率也分别是自然恢复的2.26倍和2.09倍。而且人工促进恢复后的退化系统,碳库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方式更符合健康生态系统的分配方式,系统功能和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系统后期恢复。因此,从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紧迫性和长期性考虑,采取积极的人工促进恢复措施能维持退化系统快速、持续恢复。(本文来源于《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郭耸松[2](2013)在《基于土壤种子库的人工促进退化土地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大洼沙荒地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围场县,地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以及该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严重,而干旱、土壤贫瘠、种子库种源不足等因素又限制了该地区沙荒地植被恢复。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部,铁储量大,素有“钢铁迁安”之称,随着铁矿的开采,铁尾矿也大量堆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且植被恢复困难。因此,南大洼沙荒地和迁安铁尾矿成为研究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两种典型退化土地。本文在南大洼沙荒地设置客土(以覆土的形式捐赠土壤种子库)、客土加入保水剂、原状沙荒地穴播种子、原状沙荒地穴播并加入保水剂和沙荒地对照区5种处理,通过借用退化沙荒地附近种源地土壤种子库和人工补充种源的方式,分析不同土壤处理措施对退化沙荒地土壤和植被恢复的作用,研究基于土壤种子库的近自然植被恢复;同时,以该项技术为基础,选用植被恢复更为困难的迁安铁尾矿作为盆栽土壤基质,在校内利用无机肥、有机肥和土壤以不同比例与铁尾矿混合,设置12种不同处理的盆栽实验,在盆栽中播入油松、樟子松、苜蓿和紫穗槐4种植物种子模拟天然土壤种子库,分别调查了土壤理化特征及植被特征,分析了不同改良措施在土壤及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得出如下结论:(1)种子库物种数目是种源地>沙荒地,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且双子叶植物居多,未发现乔灌木植物种子。种子密度种源地>沙荒地。(2)不同改良措施下草本ɑ物种多样性表现为:1)Margalef丰富度指数,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客土地>沙荒地。2)Pielou均匀度指数,客土地与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相差不大,但都明显高于沙荒地。3)Simpson多样性指数,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最大,其次是客土地,最后是沙荒地。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客土地>沙荒地。(3)客土和客土加保水剂处理样地的生物量,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都要远远的高于沙荒地的生物量,客土地的生物量(937.80g/m~2)是沙荒地生物量(287.11g/m~2)的3.27倍。从根冠比来看:沙荒地1.85>客土地1.69>客土加保水剂地1.04。(4)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均表现为:在0-10cm土层中3种速效养分以客+保处理地﹥客土地﹥沙荒地(ck),而10-20cm、20-40cm土层,3个样地的速效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5)盆栽实验的物理性质:铁尾矿、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和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容重相差不大;掺土处理中,铁尾矿+2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75%土﹥100%全土;猪粪处理铁尾矿+1%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0%猪粪,随着猪粪施用量的增加,铁尾矿容重也略微降低。铁尾矿、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和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3种无机肥处理的持水量相差不大;100%全土>铁尾矿+7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25%土,掺土量越大对持水量的影响越大;铁尾矿+10%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猪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铁尾矿的持水量。(6)施用无机肥处理的电导率是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铁尾矿;掺土处理的电导率也表现为100%全土>铁尾矿+7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25%土;猪粪处理的电导率是铁尾矿+10%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猪粪。(7)阳离子交换量铁尾矿、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和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相差不大;随着掺土比例的增加,矿砂的阳离子交换量逐渐增加,表现为100%全土>铁尾矿+7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25%土;猪粪对于矿砂阳离子交换量的改善较差,铁尾矿+1%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0%猪粪和铁尾矿+5%猪粪+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4个处理的阳离子交换量都处在较低的水平。(8)苜蓿和紫穗槐的叶绿素含量,在无机肥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铁尾矿,随着客土比例的增加,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也逐渐增加;在全土处理中,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有机肥处理对植物叶绿素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9)苜蓿和紫穗槐植物蛋白含量均随无机肥施用量、掺土比例、猪粪施用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掺土对两种植物的蛋白含量影响最大,苜蓿在铁尾矿+25%土+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处理中达到最大值(5.59%),紫穗槐在全土处理中达到最大值(4.83%)。(10)油松、樟子松、苜蓿、紫穗槐的生物量均随无机肥施用量及掺土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油松、樟子松、紫穗槐均在全土处理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11g、1.21g和14.62g,苜蓿在铁尾矿+5%猪粪处理中达到最大值(12.89g)。(11)在裸尾矿上生长的油松、樟子松和苜蓿的根冠比均较低,分别为0.301、0.300、0.326,紫穗槐的根冠比较高为0.972;在全土处理中,4种植物根冠比均达到最大值(0.918、0.911、0.989、1.780)。(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3-05-30)
段海龙[3](2007)在《重视人工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山西自然、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提出应重视人工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了其主要措施。(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07年02期)
人工促进自然恢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大洼沙荒地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围场县,地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以及该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土地荒漠化严重,而干旱、土壤贫瘠、种子库种源不足等因素又限制了该地区沙荒地植被恢复。迁安市位于河北省东部,铁储量大,素有“钢铁迁安”之称,随着铁矿的开采,铁尾矿也大量堆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且植被恢复困难。因此,南大洼沙荒地和迁安铁尾矿成为研究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的两种典型退化土地。本文在南大洼沙荒地设置客土(以覆土的形式捐赠土壤种子库)、客土加入保水剂、原状沙荒地穴播种子、原状沙荒地穴播并加入保水剂和沙荒地对照区5种处理,通过借用退化沙荒地附近种源地土壤种子库和人工补充种源的方式,分析不同土壤处理措施对退化沙荒地土壤和植被恢复的作用,研究基于土壤种子库的近自然植被恢复;同时,以该项技术为基础,选用植被恢复更为困难的迁安铁尾矿作为盆栽土壤基质,在校内利用无机肥、有机肥和土壤以不同比例与铁尾矿混合,设置12种不同处理的盆栽实验,在盆栽中播入油松、樟子松、苜蓿和紫穗槐4种植物种子模拟天然土壤种子库,分别调查了土壤理化特征及植被特征,分析了不同改良措施在土壤及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得出如下结论:(1)种子库物种数目是种源地>沙荒地,均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且双子叶植物居多,未发现乔灌木植物种子。种子密度种源地>沙荒地。(2)不同改良措施下草本ɑ物种多样性表现为:1)Margalef丰富度指数,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客土地>沙荒地。2)Pielou均匀度指数,客土地与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相差不大,但都明显高于沙荒地。3)Simpson多样性指数,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最大,其次是客土地,最后是沙荒地。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客土加保水剂处理地>客土地>沙荒地。(3)客土和客土加保水剂处理样地的生物量,无论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都要远远的高于沙荒地的生物量,客土地的生物量(937.80g/m~2)是沙荒地生物量(287.11g/m~2)的3.27倍。从根冠比来看:沙荒地1.85>客土地1.69>客土加保水剂地1.04。(4)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均表现为:在0-10cm土层中3种速效养分以客+保处理地﹥客土地﹥沙荒地(ck),而10-20cm、20-40cm土层,3个样地的速效养分含量无明显差异。(5)盆栽实验的物理性质:铁尾矿、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和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容重相差不大;掺土处理中,铁尾矿+2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75%土﹥100%全土;猪粪处理铁尾矿+1%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0%猪粪,随着猪粪施用量的增加,铁尾矿容重也略微降低。铁尾矿、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和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3种无机肥处理的持水量相差不大;100%全土>铁尾矿+7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25%土,掺土量越大对持水量的影响越大;铁尾矿+10%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猪粪,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铁尾矿的持水量。(6)施用无机肥处理的电导率是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铁尾矿;掺土处理的电导率也表现为100%全土>铁尾矿+7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25%土;猪粪处理的电导率是铁尾矿+10%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猪粪。(7)阳离子交换量铁尾矿、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和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相差不大;随着掺土比例的增加,矿砂的阳离子交换量逐渐增加,表现为100%全土>铁尾矿+75%土>铁尾矿+50%土>铁尾矿+25%土;猪粪对于矿砂阳离子交换量的改善较差,铁尾矿+1%猪粪、铁尾矿+5%猪粪、铁尾矿+10%猪粪和铁尾矿+5%猪粪+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4个处理的阳离子交换量都处在较低的水平。(8)苜蓿和紫穗槐的叶绿素含量,在无机肥处理中,叶绿素含量表现为铁尾矿+无机肥(200kg/hm~2N、100kg/hm~2P、100kg/hm~2K)>铁尾矿+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铁尾矿,随着客土比例的增加,两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也逐渐增加;在全土处理中,叶绿素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有机肥处理对植物叶绿素含量也有一定的影响。(9)苜蓿和紫穗槐植物蛋白含量均随无机肥施用量、掺土比例、猪粪施用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掺土对两种植物的蛋白含量影响最大,苜蓿在铁尾矿+25%土+无机肥(100kg/hm~2N、50kg/hm~2P、50kg/hm~2K)处理中达到最大值(5.59%),紫穗槐在全土处理中达到最大值(4.83%)。(10)油松、樟子松、苜蓿、紫穗槐的生物量均随无机肥施用量及掺土比例的增大而增大,油松、樟子松、紫穗槐均在全土处理中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11g、1.21g和14.62g,苜蓿在铁尾矿+5%猪粪处理中达到最大值(12.89g)。(11)在裸尾矿上生长的油松、樟子松和苜蓿的根冠比均较低,分别为0.301、0.300、0.326,紫穗槐的根冠比较高为0.972;在全土处理中,4种植物根冠比均达到最大值(0.918、0.911、0.989、1.7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工促进自然恢复论文参考文献
[1].胥超,谢锦升,曾宏达,付林池,陈坦.自然恢复和人工促进恢复对侵蚀退化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比较[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
[2].郭耸松.基于土壤种子库的人工促进退化土地植被自然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
[3].段海龙.重视人工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在林业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林业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