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政治课的改革迈出新步伐

新课标下政治课的改革迈出新步伐

贵州省罗甸县民族中学田维荣

【摘要】最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进入“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进入开卷考试;课程改革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尽管如此,政治课改革还不完善,素质教育仍有障碍,新课程实施遇到困难。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533.40【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30-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至此,初中政治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破了“应试教育”的“包围”逐步进入了“素质教育”。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

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四、初中政治课随时代发展、随社会进步,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谁都知道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不当之处,针对以上所谈及的三个“突破”引发以下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

2、开卷考试的弊端。初中政治开卷考试是在原考试体制及招生体制的方框内积极尝试,其配套制度尚属空白。应试教育下形成的以分的多少,率的高低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衡量、评估的社会意识根深蒂固,由于受开卷考试这个表面现象所迷惑,在平时教学中,学生对政治课极不重视,总以为学不学没多大关系,到考试时带着课本资料进考场就可以把试考好。在评阅中考试卷的过程中,由于判断说明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题大部分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灵活多样,因阅卷教师的水平不同、把握的尺度不同、繁重的阅卷任务下情绪的不同,打分的随意性就比较大。

3、新课程的缺陷。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缺乏活动课的评价体系。活动课作为新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列入教学计划,如何检验其教学质量?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适当的评价方式,活动课就易流于形式,变成点缀政治课的“珍珠”。

4、“灌输”与探究相结合。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第一次明确提出“灌输”的是列宁。1902年他在《怎么办》一书中曾经指出:“工人阶级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而“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这一论述阐明了灌输教育时重要性和必要性。这里讲的灌输,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使之树立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作为一种学习模式,探究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如对课程探究既可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也可以从微观上大胆取舍、合理重组教材。而“灌输”是教师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就人的发展而言,“灌输”与探究都是必要的,之所以要倡导探究,是因为过去过多的倚重于“灌输”,把“灌输”置于中心地位;从学生获得知识的角度来看,通过“灌输”获得的是间接经验,而通过探究获得的是直接经验。因而初中政治课教学应以“灌输”为主,但应把探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标签:;  ;  ;  

新课标下政治课的改革迈出新步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