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属植物论文_魏怡冰,魏升华,王志威,严福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薯蓣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薯蓣,亲缘,多样性,条形码,关系,图谱,指纹。

薯蓣属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魏怡冰,魏升华,王志威,严福林[1](2017)在《黔产9种薯蓣属植物分子鉴别及亲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黔产薯蓣属植物9个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 K、rbc L、psb A-trn H序列片段对其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结果表明,黔产薯蓣属植物9个种的mat K、psb A-trn H、rbc L序列长度分别为1 076~1 144 bp、361~382 bp、1 160~1 209 bp,当空位始终做缺失处理时,其变异位点分别占序列总长度的14.3%、7.8%及8.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来自9个种31份样本的薯蓣属植物分为了4个大组。其中,黄独单独为一组,为基生翅组;黑珠芽薯蓣和高山薯蓣聚为一组,为复叶组;光亮薯蓣和毛胶薯蓣聚为一组,为顶生翅组;光叶薯蓣、薯莨、日本薯蓣以及薯蓣聚为一组,为周生翅组。表明mat K、rbc L、psb A-trn H序列片段对薯蓣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1期)

张佳佳[2](2017)在《基于psbA-trnH基因和18S rDNA的薯蓣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薯蓣(Dioscorea)是薯蓣属(Dioscoreaa)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目(Dioscoreales)植物。薯蓣科现存大约有650多个种,其系统发育关系还不能确定。薯蓣属植物是多年生且药食兼用的草本植物,其中山药是薯蓣属植物中部分可食用块茎种类的通用名称。此些种类因其块茎淀粉产量高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和大洋洲广泛种植。薯蓣属植物中栽培较多的种为大薯(alaaa)和薯蓣(Dioscorea),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薯蓣属种类繁多,在栽培和相互引种过程中种类及品种混杂,近缘种难以用传统的形态分类进行区分,市场中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薯蓣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区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山药63个不同样品的psbA-trnH基因片段序列和51个不同薯蓣属植物样品的18S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关系,结果表明:1.对其61种薯蓣属植物的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欧式距离差异大,能准确辨别种间关系,具有良好的种质资源辨别作用,当阈值为7.41时,61个薯蓣属植物样品总体分为两大类。2.对63个山药的psbA-trnH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品种的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在331bp~418bp之间,序列亲缘关系在100%~50%之间,遗传距离在0.518~0.00之间。其中核苷酸变异位点264个,简约信息位点205个,保守位点178个。核苷酸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能够明确区分种间关系。3.通过对51个薯蓣属植物样品18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在1765bp~1652bp之间,其亲缘关系在49%~100%之间。遗传距离在0.000~0.508 之间。4.对薯蓣属psbA-trmH基因片段序列和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指标的聚类分析,可以说明海南山药、洋溪山药、广东大薯、明淮3号山药之间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陆良山药与曲靖山药与大薯类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为0,说明此些品系很可能是与田薯类或与田薯近缘种。5.在聚类中表明,河南铁棍山药(2013)与其他河南铁棍山药未能聚在一类中,推测它可能是河南铁棍山药的混淆种。6.基于18SrRNA基因的聚类结果,云南丽江热河野山药中独聚在一支,与普通山药和大薯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可能属于其他种或品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曾涌,罗建军,何文生,陈卫琼,李航[3](2016)在《薯蓣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薯蓣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薯蓣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物活性""Dioscorea""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Biological activitie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9-2015年在Pub 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薯蓣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5篇,其中有效文献58篇。薯蓣属植物化学成分以甾体为主,共98个,其中新化合物43个;黄酮类13个;二萜类27个,其中新化合物13个;二苯乙烷(烯)类21个,其中新化合物6个;菲类28个,其中新化合物9个;二苯庚烷类19个;其他类如苯丙素、蒽醌、含氮化合物、有机酸、酯等53个,其中新化合物9个。以上化学成分主要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调节神经系统、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药理作用。目前对其的研究主要围绕盾叶薯蓣、穿龙薯蓣、黄山药、黄独、薯蓣等少数植物展开,且多属基础性研究,对于其临床应用报道较少,下一步应扩大基础研究和活性化合物的临床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6年31期)

李勇,石晓东,高润梅[4](2015)在《我国薯蓣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数薯蓣属植物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重要药源植物,现有植物资源供不应求,高效培育与大面积引种栽培是解决的主要途径。笔者综述了我国目前薯蓣属植物的繁育技术,包括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及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态势,以期为薯蓣属植物的良种选育和现有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吴文嫱,王晓倩,翟李楠,许云,黄小龙[5](2015)在《薯蓣属植物遗传多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薯蓣种质资源,国内外研究学者对薯蓣种质资源开展了大量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主要从形态水平、细胞染色体水平、生化水平和分子水平4个方面综述大薯、山药、黄独、盾叶薯蓣等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简要介绍薯蓣属植物的经济和育种价值,为薯蓣种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0期)

张振霞,庄东红,郑玉忠,陈海昭,张丽君[6](2015)在《粤东地区薯蓣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 L.)植物多为缠绕藤本,广布于热带及温带地区,主产西南和东南部。在粤东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薯蓣科植物,如淮山(Dioscorea opposita Thunb.)、姜薯(Dioscorea alata L.)、参薯(Dioscorea alata L.var.purpurea(Roxb.)M.Pouch),均为药食两用植物,。本研究调查了以粤东地区为主的3个主产区域(潮州、汕头、揭阳)的薯蓣属(DioscoreaL.)种质资源,共15种薯蓣属植物,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7个居群的薯蓣属植物种质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5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44条清晰的条带,其中40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0.91%,说明粤东的薯蓣属种质资源在总体上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主产区域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通过UPGMA聚类将供试的7个株系分成3大类群,揭示了粤东薯蓣属植物部分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该研究为今后加强对粤东薯蓣属植物特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杂交亲本的选配等从分子水平上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5-08-14)

郭文,李婉琳,肖继坪,白磊,贾振华[7](2015)在《利用AFLP标记构建4种薯蓣属植物的指纹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12对引物对4种薯蓣属(Dioscorea)植物,小花盾叶薯蓣(D.sinopatviflora C.T.Ting.)、盾叶薯蓣(D.zingibiernsis C.H Wright.)、黄独(D.bulbifera L.)和山药(D.polystachya Turczaninow)共22份材料进行AFLP多态性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4种薯蓣属植物的22份材料种间及种内多态率分别为100%、84.06%、99.08%、72.87%和98.79%,表明4种薯蓣属植物种间、种内均存在较大差异。各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经UPGMA聚类分析,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76时分为两个大支,即小花盾叶薯蓣与盾叶薯蓣聚为一个大支;黄独与山药聚为一个大支。利用918个AFLP标记片段组合构建供试材料的指纹图谱数据库,为追踪薯蓣属植物血缘在野生种及栽培株系种的传递情况及这些植物材料在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5年03期)

沈涛,贾琳,杨亚丽,张亚[8](2014)在《云南薯蓣属植物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薯蓣属植物(Dioscorea L.)多数种类可供药用和食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对薯蓣资源的评价和安全食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产自云南的参薯(D.alata L.)、薯蓣(D.opposita Thunb.)、日本薯蓣(D.japonica Thunb.)、毛胶薯蓣(D.subcalva Prain et Burkill)、云南薯蓣(D.yunnanensis Prain et Burkill)和高山薯蓣(D.henryi(Prain et Burkill)C.T.Ting)为研究对象,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AFS)分别测定这6种薯蓣属植物地下块茎中11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并构建元素指纹图谱。结果表明:Pearson相关系数和夹角余弦均可用于薯蓣元素指纹图谱的相似性分析;Fe和Mg是6种薯蓣中的主要矿质元素;Cu、Zn、Mn、Na和K的绝对含量介于1~100 mg/kg之间,为薯蓣中的累积微量元素;As和Cd的绝对含量低于1 mg/kg,为薯蓣中的痕量元素;Cu、Zn、Pb、Ni、Mg、Fe、Mn、Na和K的百分含量对不同薯蓣样品间元素指纹图谱的差异性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薯蓣属植物资源的评价和安全食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史炎彭[9](2014)在《部分薯蓣属植物分子亲缘关系及白薯莨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薯蓣属植物(Genus Dioscorea)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在我国约有70种,其中许多植物是重要的药用资源植物。目前薯蓣属的亲缘关系研究还要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其中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还有待于研究。基于此,本文对薯蓣属10种植物开展了分子亲缘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中的重要药用植物山药的9个品种进行了DNA条形码分析。此外,还对薯蓣属植物白薯莨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了10种薯蓣属植物的亲缘关系,通过计算10种薯蓣属植物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10种薯蓣属植物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能明显的分为两类,较原始的根状茎组植物与复叶组植物亲缘关系较近,顶生翅组与周生翅组植物亲缘关系较近。对薯蓣属药材DNA提取得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来源的山药品种进行DNA条形码分析。优化后的提取方法能够很好地获得适合做条形码分析的薯蓣属药材DNA。选取matK序列对不同品种山药进行DNA条形码鉴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迅速鉴别山药的混伪品,结合参考序列,能为鉴别山药的物种来源提供有力依据。采用DNA条形码方法研究薯蓣属植物分子亲缘关系,从GeneBank下载薯蓣属植物条形码候选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候选序列能为薯蓣属植物分类争议的解决提供有效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对目前薯蓣属植物存在的分类争议进行解释。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色谱、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等分离手段,对白薯莨不同极性部位进行了系统地分离,从中共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通过质谱、1H-NMR、13C-NMR等方法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叁十一烷(1),β-谷甾醇(3),十六烷酸(4),十八烷酸(7),香草酸(11),丁香酸(12),环-(缬,亮)-二肽(13),原儿茶酸(14),2-呋喃甲酸(1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5为首次从薯蓣属属植物中分到的。以上研究结果对于薯蓣属植物亲缘关系及其化学成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郭文,郭华春[10](2014)在《4种薯蓣属植物的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薯蓣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根据叶绿体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对小花盾叶薯蓣(Dioscorea sinopatviflora)、盾叶薯蓣(D.zingibiernsis)、黄独(D.bulbifera)和山药(D.polystachya)进行种间分子鉴别研究,并探讨这4个片段在薯蓣属植物系统发育上的意义。结果表明,4种薯蓣属植物共22份材料的matK、rbcL、trnL-F和psbA-trnH序列片段的长度分别为1026~1142 bp、1156~1178 bp、744~822 bp和355~599 bp。用PAUP 4.0b10和贝叶斯推断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云南的黄独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较近;小花盾叶薯蓣与盾叶薯蓣的亲缘关系很近;而非洲的黄独与云南的黄独的亲缘关系很远。但仅用这4个cpDNA片段还不能完全区分小花盾叶薯蓣和盾叶薯蓣,这说明基于这4个序列片段的系统发育证据与4种薯蓣属植物属内的分类划分并不十分吻合。(本文来源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薯蓣属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薯蓣(Dioscorea)是薯蓣属(Dioscoreaa)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目(Dioscoreales)植物。薯蓣科现存大约有650多个种,其系统发育关系还不能确定。薯蓣属植物是多年生且药食兼用的草本植物,其中山药是薯蓣属植物中部分可食用块茎种类的通用名称。此些种类因其块茎淀粉产量高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和大洋洲广泛种植。薯蓣属植物中栽培较多的种为大薯(alaaa)和薯蓣(Dioscorea),因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薯蓣属种类繁多,在栽培和相互引种过程中种类及品种混杂,近缘种难以用传统的形态分类进行区分,市场中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较为严重,对薯蓣属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区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山药63个不同样品的psbA-trnH基因片段序列和51个不同薯蓣属植物样品的18S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关系,结果表明:1.对其61种薯蓣属植物的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间欧式距离差异大,能准确辨别种间关系,具有良好的种质资源辨别作用,当阈值为7.41时,61个薯蓣属植物样品总体分为两大类。2.对63个山药的psbA-trnH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品种的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在331bp~418bp之间,序列亲缘关系在100%~50%之间,遗传距离在0.518~0.00之间。其中核苷酸变异位点264个,简约信息位点205个,保守位点178个。核苷酸序列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能够明确区分种间关系。3.通过对51个薯蓣属植物样品18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序列长度在1765bp~1652bp之间,其亲缘关系在49%~100%之间。遗传距离在0.000~0.508 之间。4.对薯蓣属psbA-trmH基因片段序列和18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的聚类分析结合形态指标的聚类分析,可以说明海南山药、洋溪山药、广东大薯、明淮3号山药之间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陆良山药与曲靖山药与大薯类亲缘关系较近,遗传距离为0,说明此些品系很可能是与田薯类或与田薯近缘种。5.在聚类中表明,河南铁棍山药(2013)与其他河南铁棍山药未能聚在一类中,推测它可能是河南铁棍山药的混淆种。6.基于18SrRNA基因的聚类结果,云南丽江热河野山药中独聚在一支,与普通山药和大薯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推测可能属于其他种或品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薯蓣属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魏怡冰,魏升华,王志威,严福林.黔产9种薯蓣属植物分子鉴别及亲缘关系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7

[2].张佳佳.基于psbA-trnH基因和18SrDNA的薯蓣属植物系统发育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

[3].曾涌,罗建军,何文生,陈卫琼,李航.薯蓣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

[4].李勇,石晓东,高润梅.我国薯蓣属植物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15

[5].吴文嫱,王晓倩,翟李楠,许云,黄小龙.薯蓣属植物遗传多样的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15

[6].张振霞,庄东红,郑玉忠,陈海昭,张丽君.粤东地区薯蓣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分析[C].遗传多样性:前沿与挑战——中国的遗传学研究(2013-2015)——2015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5

[7].郭文,李婉琳,肖继坪,白磊,贾振华.利用AFLP标记构建4种薯蓣属植物的指纹图谱[J].分子植物育种.2015

[8].沈涛,贾琳,杨亚丽,张亚.云南薯蓣属植物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14

[9].史炎彭.部分薯蓣属植物分子亲缘关系及白薯莨化学成分研究[D].天津大学.2014

[10].郭文,郭华春.4种薯蓣属植物的分子鉴别和亲缘关系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福建薯蓣属植物叶形态及脉序特征福建薯蓣属植物叶形态及脉序特征福建薯蓣属植物叶形态及脉序特征薯蓣属植物中主要甾体皂苷结构叁十种甾体化合物的结构3.72高温胁迫下过表达和/必75转基...

标签:;  ;  ;  ;  ;  ;  ;  

薯蓣属植物论文_魏怡冰,魏升华,王志威,严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