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病变论文_Q.Y.Ai,A.D.King,J.S.M.Chan,W.T.Chen,K.C.A.Chan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生性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声带,性病变,嗓音,子宫内膜,导管,乳腺,损伤。

增生性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Q.Y.Ai,A.D.King,J.S.M.Chan,W.T.Chen,K.C.A.Chan[1](2019)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早期鼻咽癌与鼻咽良性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 MRI可以检测早期鼻咽癌(NPC),但仍具有挑战性,因为其需要与鼻咽部的良性增生性病变相鉴别。本研究旨在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李泽溪,高洋[2](2019)在《水激光治疗口腔内增生性病变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口腔内增生性病变在治疗期间应用水激光对疗效产生的影响,对口腔科临床应用水激光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50例主要是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内增生性病变,经回顾研究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一组例数=25例。对照组(例数=25例)施予其传统治疗,治疗组(例数=25例)施予其水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之后其治疗成功率比对照组更优,组别间的对比和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口腔增生性病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予其水激光,可保障其疗效进一步提升,可推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10期)

张丽卫[3](2019)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就诊的53例声带息肉(声带息肉组)和47例声带小结(声带小结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的30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嗓音学分析软件对声带息肉组和声带小结组显微手术前后的嗓音学指标进行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声带息肉组和声带小结组患者的Jitter值、Shimmer值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DSI值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小结组患者术后第2、4周的Jitter、Shimmer、DSI值与同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组患者术后第2周的Jitter、Shimmer、DSI值与同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息肉组患者术后第4周的Jitter、Shimmer、DSI值与同期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均存在显着嗓音受损,声带息肉患者术后嗓音质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长于声带小结患者,声带息肉术后创伤相比于声带小结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席芸,吴伟,程国平,王泳超,孙文勇[4](2019)在《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18例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35~71岁,男、女性各9例。18例患者中十二指肠腺增生、十二指肠腺错构瘤各9例,两者的形态及病变大小无明显差异。十二指肠腺错构瘤的镜下表现比十二指肠腺增生多样,且其腺体可伴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标记p53、Ki-67及Muc5AC可以辅助诊断。大部分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的表面黏膜均有Muc5AC不同程度的表达,提示表面黏膜有不同程度的胃小凹化生,部分表面黏膜还可见糜烂及溃疡形成。结论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临床罕见,包括十二指肠腺增生和十二指肠腺错构瘤,两者主要通过镜下形态特点进行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可鉴别十二指肠腺的上皮内瘤变或原位癌变与硬化性改变;表面黏膜的胃小凹化生、糜烂及溃疡形成提示病变可能的发生、发展机制。(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剑桥[5](2019)在《MutT同源酶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我国乳腺癌的患者中,年轻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并且整体发病率也在上升。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偏低,但我国女性的作息规律、饮食习惯等都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使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增加,并使乳腺癌发病率处于逐年增加的状态,并且在未来的很长时间里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可能继续增长。乳腺癌的一级、二级预防可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早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是预防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和乳腺导管内的增生性病变。主要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柱状细胞病变(columnar cell lesions,CCL)、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 in situ,DCIS)。流行病学研究证据、组织病理学研究证据、分子遗传学研究证据都表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是乳腺癌的前驱病变。并且Page等对10542位经活检确诊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长达17年的随访,发现这组增生性病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患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UDH、ADH、DCIS发生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大概是正常人的1.5倍、3~5倍、8~10倍,CCL目前还没有数据报道。虽然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增加了患乳腺癌的风险,但是哪些会转变为乳腺癌,转变为乳腺癌的途径是什么目前尚无定论。因此从这些前驱病变中找出真正的癌前病变,并对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的阻止乳腺癌的发生。在正常细胞的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活性氧,并且外源性化学物质及电离辐射等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会引起细胞损伤,使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干扰。参与DNA、RNA合成的核苷酸也会受到氧化损伤。进而会引起DNA的氧化损伤,促进细胞的死亡。MutT同源酶1(MutT homolog 1,MTH1)是重要的氧化损伤修复酶,并且已经被证实存在于肺癌、结直肠癌、口腔癌、人脑胶质瘤、肝癌等众多恶性肿瘤中。此外,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癌的前驱病变,研究证实MTH1在溃疡性结肠炎存在表达且明显高于正常细胞。丙型肝炎病毒明显增加了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率,研究表明MTH1在慢性丙型肝炎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并且研究结果均表明这些癌症的前驱病变都暴露在持续的DNA氧化损伤当中,导致MTH1增加,这可能是恶变的原因。MTH1在乳腺癌前驱病变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情况尚未有人报道,故本研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MTH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正常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28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23例柱状细胞病变(columnar cell lesions,CCL)、27例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30例导管原位癌(ductalcarcinoma in situ,DCIS)和67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中MTH1的表达情况。结果MTH1蛋白在正常乳腺、UDH、CCL、ADH、DCIS、IBC中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0.3%(3/29)、32.1%(9/28)、52.2%(12/23)、59.3%(16/27)、90.0%(27/30)、93.3%(63/67),其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968,P<0.001)。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CIS组和IBC组MTH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x2=37.435、65.974,P<0.005)、UDH组(x2=20.592、41.219,P<0.005)和CCL组(x2=9.583、21.598,P<0.005)。MTH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ER、PR、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正常乳腺、UDH、CCL、ADH中MT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与浸润性乳腺癌中MTH1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性差异,且MTH1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DCIS中MTH1的阳性表达率与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差异不明显。2、MTH1蛋白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ER、PR、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3、MTH1阳性表达率的逐级递增表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发生癌变的过程可能与MTH1的过表达相关,因此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行MTH1检测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浸润性乳腺癌。通过监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MTH1蛋白的表达判断病变可能发生恶性转化的风险,并可能通过运用MTH1抑制剂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罗慧婷[6](2019)在《肾小球巨噬细胞在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以IgA沉积为主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高,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到50%左右;并且预后不佳,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由于IgAN患者临床病理表现高度异质,为了更准确地预测患者预后,2009年国际肾脏病专家组基于证据提出了MEST牛津分型。其中,毛细血管内增生(E)定义为肾小球血管袢腔内细胞数目增加,导致管腔阻塞,与疾病进展相关,在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预后差。但是由于E指标的定义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导致其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均不理想,在临床中使用受限。所以,有研究提出利用客观的肾小球巨噬细胞数代替E指标,发现肾小球巨噬细胞数与E病变呈明显正相关,并且诊断效能好,能够用于评判E病变的有无。但是该研究存在样本选择偏倚且伴E病变患者数量少。既往研究也表明IgAN肾小球内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通常较少,巨噬细胞为主要的浸润细胞类型,但相关的研究较少,样本量也较小。因此,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IgAN肾小球内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肾小球巨噬细胞与E病变的关联性以及其是否能辅助E评分;并且对观察到的伴大量肾小球巨噬细胞浸润的IgAN罕见病例进行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分析,以及可能的致病机制的探究。研究一:肾小球内巨噬细胞评估IgA肾病毛细血内增生性病变研究背景和目的毛细血管内增生是IgAN牛津分型中能够预测肾脏结局的病理指标之一,但是其可重复性差,导致在临床使用中受限。我们目的是探究肾小球巨噬细胞计数这一客观指标是否有助于确定E病变的有无。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了62例IgAN-El和75例IgAN-EO患者。免疫组化CD68染色识别肾活检标本浸润的巨噬细胞。通过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肾小球巨噬细胞数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于评估比较肾小球巨噬细胞数在区分E1和E0方面的诊断效能。研究结果肾小球巨噬细胞平均数在IgAN患者伴有E病变、新月体、袢坏死时明显更高(分别为4.2(2.3-6.0),2.4(1.1-4.4),3.1(1.8-5.5)个/肾小球)。肾小球巨噬细胞平均数与E%呈明显正相关(r=0.725,P<0.001),与系膜细胞增生、新月体、袢坏死呈弱相关(分别为r=0.199,P=0.02;1=0.205,P=0.016;r=0.284,P=0.001),与肾小球节段硬化和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均未见明显的相关性。肾小球巨噬细胞平均数和E%都与蛋白尿、血尿水平相关,但与肾功能无关。在区分E1和E0方面,肾小球巨噬细胞平均数与巨噬细胞最大值的诊断效能相似,但前者相对更佳(ROC曲线下面积:0.904vs.0.87;敏感性:98.4%vs.82.3%;特异性:74.7%vs.72.0%;P=0.096)。研究结论IgAN肾小球巨噬细胞数与毛细血管内增生呈正相关,肾小球巨噬细胞计数能够帮助E评分的诊断。研究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生伴大量巨噬细胞浸润的IgA肾病研究背景和目的大量肾小球巨噬细胞浸润是IgA肾病伴毛细血管内增生(IgAN-E)罕见的组织学改变。目的:阐述这类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并探究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研究方法取62例IgAN-E患者肾小球CD68+细胞数平均值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肾小球大量巨噬细胞浸润阈值,超过此阈值的IgAN-E患者作为研究组,反之则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以CD68、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163、CD3、CD20作为细胞标记物行肾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染色,KM55抗体可特异地识别并结合异常糖基化IgA1(Gd-IgA1),将其与IgA进行免疫荧光套染。研究结果62例IgAN-E患者肾小球CD68+细胞中位数为4.2(2.3-6.1)个/肾小球,其第95百分位数为14个/肾小球。研究组共纳入38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21例,肾活检时平均年龄为36±17岁。与59例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肾活检时的蛋白尿、胆固醇、甘油叁脂水平更高,白蛋白更低;E病变更重,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更轻(所有P<0.05);随访时免疫抑制剂使用率更高(90%vs42%,P<0.001),肾脏预后更差(P=0.002)。研究组患者肾小球浸润的炎细胞以CD68+和CD163+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为主,且均与E%呈正相关,与肾功能无关。两组患者KM55与IgA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肾小球沉积的IgA均为Gd-IgA1。研究结论IgAN-E伴大量肾小球巨噬细胞浸润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活动性更高的临床病理改变和更差的肾脏预后。(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陆春燕,焦艳,才秋敏,贺红梅[7](2019)在《PAX-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PAX-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及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31例、良性子宫内膜增生107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58例、子宫内膜样癌7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AX-2在上述病变中的表达。结果:PAX-2在上述4组病变组织中的正常表达率逐渐降低,分别为77.4%(24/31),7.5%(8/107),1.7%(1/58),0.0%(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12,P<0.01)。结论:PAX-2表达缺失参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而且是其早期事件。PAX-2表达缺失不能作为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标志物,但完全缺失可以作为标志物。(本文来源于《临床与病理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剑桥,魏云龙,张鹏,王超,王晓春[8](2019)在《MutT同源酶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utT同源酶1(MutThomolog1,MTH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正常乳腺组织(normal breast tissues)、28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sual ductal hyperplasia,UDH)、23例柱状细胞病变(columnar cell lesions,CCL)、27例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30例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和67例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中MTH1的表达情况。结果 MTH1蛋白在正常乳腺、UDH、CCL、ADH、DCIS、IBC中表达的总阳性率分别为10.3%(3/29)、32.1%(9/28)、52.2%(12/23)、59.3%(16/27)、90.0%(27/30)、93.3%(63/67),其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68,P<0.001)。多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DCIS组和IBC组MTH1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χ~2=37.435、65.974,P<0.005)、UDH组(χ~2=20.592、41.219,P<0.005)和CCL组(χ~2=9.583、21.598,P<0.005)。MTH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ER、PR、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行MTH1检测有利于早期发现浸润性乳腺癌。通过监测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MTH1蛋白的表达判断病变可能发生恶性转化的风险,并可能通过应用MTH1抑制剂减少乳腺癌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潘旭烽,叶青,郑昊,王晓燕[9](2019)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包括声带息肉、声带结节、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氏间隙水肿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嗓音障碍,影响患者的心理、工作和生活质量~([1])。随着人们用嗓要求的提高,做好临床上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学评估成为喉科医生关注的热点。完善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障碍评估体系,有助于病因分析、评估嗓音障碍的程度与特性,从而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评价预后疗效~([2,3])。2001年欧洲喉科学会(European Laryngological Society,ELS)总结并制定了嗓音障碍基本测量的多维评估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医师主观听感知、患者主观评估、嗓音声学测试、频闪喉镜检查和空气动力学检查~([4])。目前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基本遵循这一多维评估系统的框架与原则,评估方法经历了从主观、客观再到主客观相结合的过程~([5])。本文系统回顾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方法,并对其应用价值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钱红标,王巨涛,史文龙[10](2018)在《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切除术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支撑喉镜和鼻内镜下行声带良性增生病变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均行单纯支撑喉镜下声带病变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支撑喉镜下联合应用鼻内镜实施声带病变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是98.00%,而对照组仅为86.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4.0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2%(P<0.05)。结论:在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的治疗中,以支撑喉镜联合应用鼻内镜行病变组织切除术的效果良好,可以进一步提升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手术后的复发风险,因此该联合治疗方案可作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的优选治疗方案加以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8年10期)

增生性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口腔内增生性病变在治疗期间应用水激光对疗效产生的影响,对口腔科临床应用水激光治疗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50例主要是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口腔内增生性病变,经回顾研究的方式将研究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一组例数=25例。对照组(例数=25例)施予其传统治疗,治疗组(例数=25例)施予其水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之后其治疗成功率比对照组更优,组别间的对比和分析有意义(P<0.05)。结论:口腔增生性病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施予其水激光,可保障其疗效进一步提升,可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生性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Q.Y.Ai,A.D.King,J.S.M.Chan,W.T.Chen,K.C.A.Chan.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早期鼻咽癌与鼻咽良性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2].李泽溪,高洋.水激光治疗口腔内增生性病变临床分析[J].名医.2019

[3].张丽卫.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嗓音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席芸,吴伟,程国平,王泳超,孙文勇.十二指肠腺增生性病变18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5].刘剑桥.MutT同源酶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河北大学.2019

[6].罗慧婷.肾小球巨噬细胞在IgA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9

[7].陆春燕,焦艳,才秋敏,贺红梅.PAX-2在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和I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

[8].刘剑桥,魏云龙,张鹏,王超,王晓春.MutT同源酶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9

[9].潘旭烽,叶青,郑昊,王晓燕.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嗓音评估[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9

[10].钱红标,王巨涛,史文龙.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切除术疗效观察[J].名医.2018

论文知识图

小箭头标记处可见DCIS中的坏死图1突变...肾小球病变(肾小球轻度系膜增生性病病理学结果所示:(a.扁桃体;b.会厌)...1-1MutT同源酶1(MTH1)...孚L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和IOC组的...和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病变区内...

标签:;  ;  ;  ;  ;  ;  ;  

增生性病变论文_Q.Y.Ai,A.D.King,J.S.M.Chan,W.T.Chen,K.C.A.Cha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