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面散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赫兹,雷达成像,粗糙面散射,微扰法
面散射论文文献综述
欧湛,郑小平,耿华[1](2019)在《粗糙面散射对太赫兹雷达成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毫米波安检雷达成像基于点目标假设而忽略了散射的影响,但随着频率提升至太赫兹(THz)频段,目标表面应视为粗糙而须考虑散射的影响。该文采用微扰法(SPM)求解粗糙表面的后向散射系数,在传统安检雷达成像模型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粗糙度下的成像结果。通过与Lambert表面和理想镜反射表面的模拟成像结果对比,分析了粗糙度和频率等散射关键参数对太赫兹成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赫兹安检雷达成像场景下,材料表面后向散射角越宽,成像质量越好;后向散射特性曲线的角宽度和形状共同影响成像分辨率和峰值旁瓣比;提高电磁波频率有利于粗糙表面成像。(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瑞超[2](2018)在《偏振脉冲激光粗糙面散射退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激光有高强度、抗干扰、方向性好等特点,无论是在军用领域,还是通信、医疗等民用领域,都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到了激光技术。各种脉冲激光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脉冲激光波束在卫星通信、高精度测距、目标识别与检测、激光光谱分析等系统中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对粗糙表面的散射偏振特性研究,有利于在复杂背景中探测到感兴趣的目标,是远程侦查、目标识别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光波在散射和反射中偏振信息会随之改变,在目标检测与识别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目标的反射光波的偏振特性变化来判别目标特点。偏振技术的使用,使相干探测系统性能大大提升,可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分辨能力。本文以偏振激光脉冲波束为例,研究了激光波束在随机粗糙表面散射退偏振的特性。论文的研究成果如下:第一,使用谱反演的方法,模拟仿真出一维、二维高斯随机粗糙面。高斯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使用高度起伏均方根?和表面相干长度?的比值来描述,这样可以包括粗糙面的横向特征和纵向特征信息。第二,从入射波表面切向场出发,推导了粗糙面激光多次散射后向散射系数,数值分析证明粗糙面越粗糙,散射现象越明显,且当粗糙面粗糙度较大时,存在后向散射增强的现象。第叁,以椭圆偏振相干脉冲EGSMP波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电磁波束的相干偏振理论,相位结构函数的二次近似和广义的Stokes参量,推导出椭圆偏振相干脉冲EGSMP波束的电磁CSDF矩阵元,用以表示入射光的偏振态。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考虑多次散射和遮避效应,推导了脉冲波束经过随机粗糙面散射后的退偏度。对比分析了波束的初始脉冲宽度、波束束宽等光波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复折射率等粗糙面参数对椭圆偏振波束的退偏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宽度、波束束宽等光波参数,表面粗糙度、材料复折射率等粗糙面参数,对偏振脉冲波束的退偏特性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8-05-25)
李可可[3](2018)在《小斜率近似方法在地海粗糙面散射中的改进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海面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在民用和军事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风力作用下海面上方会生成大量的泡沫层,泡沫层会对海上目标探测产生干扰。传统小斜率近似方法难以对泡沫层-海面复合模型直接求解,需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正。沙漠地形是一种特殊的粗糙面,其上方存在着沙丘,因此不满足传统小斜率近似方法的适用条件,也需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正。本文围绕泡沫层-海面复合模型和沙漠地区的新月形沙丘模型的电磁散射进行研究,该研究在沙漠地区遥感、复杂环境预警和海面上方泡沫层的检测与识别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工作如下:1.基于覆盖泡沫海面电磁散射求解理论值与试验值不吻合情形,对传统一阶小斜率近似方法进行改进修正。将等效介电常数和矢量辐射传输理论应用到覆盖泡沫海面电磁散射的研究。在小入射角(小于40°)情况下,由于泡沫层的镜像效应会对海面的散射系数产生影响,采用等效介电常数理论模型对单纯海面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当入射角较大时(大于60°),泡沫层的非布拉格散射效应会对海面后向散射系数产生影响,因此采用了矢量辐射传输理论模型对等效介电常数模型修正后结果进一步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理论值与相关试验值能够很好地吻合,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从而表明了两种修正模型的实用性及有效性。2.研究了泡沫层对海面散射回波多普勒频移和展宽特性的影响。基于两种修正模型分别讨论了不同入射波频率、入射角、风速等情况下覆盖泡沫海面多普勒谱与单纯海面多普勒谱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覆盖泡沫海面多普勒谱会下在单纯海面多普勒谱曲线图的基础上会产生一个新的尖峰,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高或风速的增大,该尖峰会不断增高,并最终可能取代原有尖峰,从而表明多普勒谱发生了频移现象。3.运用风积理论针对沙漠地形建立新月形沙丘模型并将沙丘模型分为5个区域。利用转换矩阵改进传统一阶小斜率近似方法,从而提出了多区域小斜率近似模型。将该方法与传统小斜率近似进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利用该方法分析了新月形沙丘散射特性,计算了不同风速、风向、电磁波入射角及频率下新月形沙丘的单站与双站RCS。计算结果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小斜率近似不适用于求解沙丘模型电磁散射的局限之处。(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郭靖锋[4](2018)在《随机粗糙面散射截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对随机粗糙表面的电磁散射研究都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由于高低起伏的大地,风中或惊涛巨浪或微微涟漪的海面其实都可以模拟成随机粗糙表面。在电磁散射研究中,随机粗糙面的电磁散射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研究难点,因为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仍有大量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往对于分析随机粗糙面都用物理光学法,几何光学法等高频近似等传统的方法,最近几十年,众多科研工作者开始用数值方法来计算随机粗糙面的RCS值。但是当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时,粗糙面上的目标体尺寸相对很小剖分尺寸远小于波长,运用矩量法会存在低频问题。在低频崩溃问题上,近几年也存在突破性进展,增量型积分方程就是解决处理低频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本文将用增量型积分方程方法来计算随机粗糙面的RCS值,解决传统数值法计算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的RCS时出现的低频崩溃问题。文章所要研究的内容为:首先研究了计算随机粗糙面以及随机粗糙面和目标复合所用的理论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重要的数值法:矩量法(MOM),新型积分方程方法。并且根据理论推导了相关公式,进一步研究了解决低频问题的新型积分方程方法,可以解决随机粗糙面与目标复合的电磁散射时低频崩溃问题,最后研究了矩量法以及新型积分方程的快速求解方法多层快速多极子加速算法。根据理论知识的说明以及公式的推导,得到矩量法和增量型积分方程算法以及加速算法。由此为核心算法来使用C++语言编程仿真计算电磁软件,包括了计算随机粗糙面的MOM法,以及计算随机粗糙面与复合目标的增量型积分方程算法,利用Microsoft Visual C++6.0编程平台使设置参数,导入数据模型可视化。接着详细介绍二维随机粗糙面的模型建立理论以及相关公式,再用线性滤波法通过MATLAB软件把随机粗糙面以及随机粗糙面和目标复合仿真出叁维模型,通过FEKO商业软件进行剖分,对随机粗糙面进行单一剖分,对随机粗糙面及目标复合进行混合剖分,以便可以更真实的显现出目标体的形状特征。最后论文用自编程软件计算不同相关长度和不同均方根高度的随机粗糙面以及随机粗糙面和复合目标的RCS值。计算的结果与FEKO商业软件中可计算低频问题的多层快速多极子法(MLFMA)的数据相比较,验证了在低频下增量型积分方程计算随机粗糙面的准确、高效快速以及节省资源的优良特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31)
贾春刚,郭立新,刘伟[5](2016)在《基于GPU的并行FDTD方法在二维粗糙面散射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显卡(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加速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法计算二维粗糙面的双站散射系数,介绍了FDTD的理论公式以及计算模型.采用各向异性完全匹配层(Uniaxial Perfectly Matched Layer,UPML)截断FDTD计算区域.重点讨论了基于GPU的并行FDTD计算粗糙面双站散射系数的并行设计方案计算流程.在NVIDIA GeForce GTX 570显卡上获得了50.7×的加速比.结果表明:通过对FDTD计算粗糙面散射问题的加速,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徐君[6](2016)在《颗粒污染光学反射镜面散射特性建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学反射镜面在其装调、使用时容易受到颗粒附着造成污染。颗粒污染会对镜面的散射性能造成影响,污染严重时还会产生较多的杂散光,降低光学系统的信噪比。本文对颗粒污染反射面的散射特性进行研究,并利用BRDF(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定量描述镜面的散射性能。首先,列举了描述粗糙表面的几种散射模型。认为用理论方法求解颗粒散射时有颗粒直径和颗粒间距的约束,因而选择数值解法。对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差分法和矩量法做出比较分析后,最终选择有限元法进行数值计算。对电磁波与辐射量的关系做了探讨,给出了电场强度矢量和辐照度的数学关系式。其次,颗粒污染镜面总BRDF由干净镜面与随机分布颗粒两部分BRDF组合得到。干净镜面BRDF由经验模型求得,随机分布颗粒BRDF通过电磁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建模求解,推导了通过电场强度矢量计算BRDF的数学公式。本文针对短波和中波红外波段作为研究波段,颗粒尺寸选择在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都不适用的?/10到10?。选取入射平面作为观察平面,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论文对影响颗粒散射的因素进行了计算研究,讨论了颗粒散射与入射波长、颗粒直径和分布密度的关系。论文还利用颗粒在各个角度的大量散射数据拟合出ABg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得到颗粒的完整BRDF分布,从而得到了污染镜面的总BRDF。最后,设计了验证实验。选择粒径为2.5μm的氧化铝抛光粉作为污染颗粒,通过光学显微镜定量观察得到颗粒分布密度,对污染载玻片和干净载玻片分别BRDF测量后相减得到随机均匀分布颗粒的散射曲线。对实验样品进行了理论建模仿真,结果表明理论预测曲线与实验测量值的量级与趋势均一致,理论结果合理地预测了污染表面上的颗粒散射特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韩丹枫,胡俊,聂在平[7](2016)在《基于统计型积分方程的高斯粗糙面散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统计型积分方程方法(Stochastic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SIEM)实现了高斯粗糙面的高效散射计算.与传统求解随机粗糙面散射特性的蒙特卡洛法(Monte Carlo Method,MC)相比,该方法采用统计面元格林函数,考虑粗糙面高斯随机分布的场源耦合影响,只需要计算一次矩阵元素和待求未知量,提高了求解粗糙面问题的计算效率.数值结果显示,文中方法与MC吻合,计算效率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吕娅娜[8](2014)在《高斯谢尔模光束的粗糙面散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目标探测中,激光雷达散射截面(LRCS)是一个描述目标激光散射特性物理量,该参量与目标材料、几何形状、表面粗糙度及入射光波长有关,它是在入射光为相干光波特性下定义的。相干光在传输过程中受大气影响退化为部分相干光;而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可有效抑制湍流带来的光强闪烁、相位起伏等影响。近几年激光雷达领域研究热点之一的新体制激光符合成像雷达,正是利用具有部分相干光特性的激光作为发射光源。当探测光波为部分相干光时,目标对入射光波散射特性将产生变化,因此有必要研究部分相干光目标散射特性。目前,具有粗糙表面目标部分相干光散射特性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将研究典型的部分相干光—高斯谢尔模光束(GSM)入射下,高斯粗糙面的LRCS。在高斯谢尔模光束的粗糙面散射研究中,将高斯谢尔模看作高斯光束与随机相位相结合,利用角谱理论,将入射高斯谢尔模光束场进行平面波展开。基于矢量场迭加原理和粗糙面散射中的基尔霍夫近似法,推导GSM光束入射时,高斯粗糙面的散射场公式及散射系数公式,并对相干与非相干散射系数进行讨论,当光束宽度或光源相干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结果可退化到相干光情况。分析计算在不同空间相干长度和入射波长的光照射下,粗糙面的散射系数。论文还开展部分相干光粗糙面散射实验测量。利用旋转毛玻璃法,通过改变准直透镜的焦距,产生不同相干长度的部分相干光。利用目标散射测量系统,测量波长为532nm、632.8nm和650nm下,不同入射光相干长度粗糙样品的后向LRCS角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1-01)
李涛[9](2014)在《基于点面散射体的多时相雷达干涉模型与形变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面沉降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工程地质现象。地面沉降能够造成公共设施损坏,资源开发受限,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海水倒灌,从而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盐碱化,港湾设施失效,近海区域被海水淹没等。现阶段较为常用的地面沉降监测方法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监测方法以及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多为水准测量,精度较高,然而无法进行大规模高密度监测。GPS可以提供大规模监测方案,然而点位布设成本很高,因此难以提供高密度形变场。DInSAR很好的克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它能够提供大范围,高密度的测量点,从而获取研究区域的高分辨率形变场,因此DInSAR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地面沉降监测之中。然而,DInSAR面临诸多应用缺陷。首先,DInSAR很容易受到时空失相干的影响。时空失相干会导致信号无法进行干涉,从而无法提供有效的形变信息。其次,DInSAR的精度受制于相位解缠的精度。相位解缠只能在高相干区域才能给出稳健的结果,低相干区域以及不连续区域会导致相位解缠结果偏离真实值,无法给出可靠的解缠相位。第叁,DInSAR的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处理过程会引入各种解算误差。这些误差可能来源于影像配准,轨道误差,大气影响等等。因此,针对DlnSAR的缺陷,有学者提出多时相雷达干涉(Multi-Temporal InSAR, MTInSAR)算法,用以获取更为可靠的形变场信息。MTInSAR中最为典型的是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Persistent Scatterer InSAR, PSI)。PSI只针对影像序列中的永久散射体(Persistent Scatterer. PS)点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为了保证PS点的可靠性,至少应使用30景影像。由于PS点在较长的时间范围内能够保持较好的相干性,受到时空失相干和噪声影响较小,因此能够为形变场提供可靠的观测结果。一些典型的PS包括路灯、石头、高压电塔、墙体二面角等,这些地物对应的PS点在影像中占据的大小不超过一个像元。然而,由于其后向散射系数较大,其回波信号占据影像回波信号的绝大部分,从而有效的抑制了像元内噪声分量,提高了PS点的信噪比。为了获取PS点的形变时间序列,计算过程中首先需要获取点位的相对形变速率,随后将相对形变速率转变为绝对形变速率,最后通过对残差进行时空滤波计算每个点的非线性形变分量。最终的形变时间序列包含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PSI能够在保留DInSAR大范围监测特征的基础上,提高DInSAR的观测精度。有研究表明,在地面点信噪比足够高的情况下,PSI可以提供亚毫米级形变结果。这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虽然PSI能够提供良好的沉降观测结果,但是PS点的分布较为稀疏,相比于DInSAR来说,观测点的密度很低,无法为形变场提供足够丰富的形变细节信息。且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90%左右的地面覆盖均为面散射体,也称为分布式散射体(Distributed Scatterer, DS)。进一步研究显示,DS的物理尺寸较大,在影像中占据多个像元。虽然影像中的DS点也会受到时空失相干的影响,但是其中依然存在高信噪比的点,这些点能够为形变场提供可靠的观测结果。一些典型的DS包括道路、房顶、裸地、闲置耕地、荒山、沙漠等。这些DS对应的像素点虽然会受到时空失相干的影响,但是依然拥有中等相干性,在时间序列上能够保持相对稳定。SqueeSARTM技术可以用来进行DS点探测,探测结果表明,相对于PSInSAR向TM来说,DS点的密度可以提高至少4倍。在市郊区域,DS点的密度甚至会比PS点的密度高10倍以上。然而,SqueeSARTM将S点和DS点进行联合解算,解算过程中高质量的PS点会因为误差传播而受到低质量DS点的影响,无法保证解算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本论文提出点目标分层分析算法,用以进行DS点探测和解算。点目标分层分析算法按照振幅离差指数(Amplitude Dispersion Index, ADI)的大小,将影像中所有的点目标分层,对每一层的像素进行逐点分析,以获取并解算PS点和DS点。解算过程中,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首先需要获取PS点及其沉降参数。随后将其余的点按照ADI的步长分层,对每一层的点目标解算完毕,即可获取DS点及其形变参数。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控制点位质量,对每一层点进行解算时,都要以所有有效点目标为基础进行质量评价,只有通过质量评价的点才能作为DS点。围绕点目标分层分析算法,论文另外提出了区域增长算法和基于相位梯度的非线性形变计算方法。其中,区域增长算法可将点位的相对形变速率转变为绝对形变速率,它通过复杂的逻辑判断来替代全体点网平差算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内存的消耗,并提高解算效率和精度。模拟实验表明,在噪声较大时,区域增长算法依然可以提供形变场的整体形变信息,其表现要优于最小二乘平差算法。而基于相位梯度的非线性形变计算方法不再进行相位解缠,它使用相位梯度进行时空滤波,获取了非线性形变的相位梯度之后,使用区域增长法提供的积分路径沿路径积分,即可得到每个点的非线性形变量值。这种计算方式可以减少相位解缠过程中带来的误差,以保证形变结果的可靠性。论文使用天津市西青区的TerraSAR-X影像进行了实验,并采用同时期的水准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点目标分层分析算法提供的沉降速率均方根误差为2.5 mm/yr。同时,实验采用了基于相位梯度的非线性形变计算方法,从而获取了各沉降段的累计沉降量。验证结果表明,累计沉降量的均方根误差为3.8 mm,达到叁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对比结果证明了论文提出的算法的可靠性。此外,论文还使用了上海市宝山区以及香港国际机场的TerraSAR-X影像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论文提出的算法不仅可以为上海地铁沿线沉降提供详细的形变信息;而且可以为香港国际机场地表沉降提供详细的形变信息,且形变信息分布特征与机场的地质特征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实验结果证明了论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即算法可以获取研究区域的高空间分辨率形变场。论文为MTInSAR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4-13)
李林[10](2013)在《粗糙面散射及其与目标复合散射快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波散射对无损探测、通讯、雷达导航、隐身技术、地震勘探和遥感等有重要意义。而粗糙面的电磁散射研究更是在国防军事领域和民用技术领域都具有显着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周期起伏表面作为一种基本粗糙面,在频率扫描反射器、耦合器、极化器以及带通滤波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目标探测时,有必要以随机粗糙面模拟复杂的地表,进行目标与粗糙面的复合散射研究,以恰当考虑各种地形或海面背景的杂波。本文主要研究了粗糙面电磁散射相关的两类散射问题的快速计算方法:周期表面的散射和目标与随机粗糙面的复合散射。对于第一类问题,提出了变换方法(Transform method)来计算中、轻度起伏时的介质周期表面的散射;之后又提出用复镜像法来加速周期格林函数,以解决矩量法求解周期表面散射时存在的周期格林函数收敛慢的问题。对于第二类问题,提出了KA (Kirchhoff approximation)+MoM (method of moment)的混合方法,它综合了KA算法的高效和MoM算法的广泛适用性的优势。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将变换方法进行扩展以计算介质周期表面的电磁散射。它是一种用平面场展开槽内场的方法,能高效简便地计算槽内的场点,解决了以往方法或不能计算槽内的场或能计算但较费时的问题,但该方法不能计算深的光栅。2、针对矩量法计算周期表面的电磁散射问题时,其积分核周期格林函数收敛慢的问题,提出用复镜像法来加速。再针对高频时一级复镜像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二级复镜像法。当入射频率较高时,复镜像法比Kummer-Poisson方法的计算效率更高,而且当频率越高时,复镜像法的优势将更明显。3、将基于表面电流的KA+MoM混合方法推广到介质目标位于理想导体/介质粗糙面上方的情况。混合算法将目标用MoM建模,粗糙面用KA建模,最后可以直接在目标上得到一组目标感应电流和磁流的积分方程,其运算时间和对计算机内存的需求主要取决于目标的网格划分情况。在计算粗糙面对目标的散射场时,根据粗糙面的局部反射特性,可以对粗糙面进行截取以进一步减少计算量。4、将KA+MoM混合方法推广到多理想导体目标位于理想导体粗糙面上方的情况。以两个圆柱目标位于高斯粗糙面上方为例,数值分析了相距不同水平距离时两个目标之间的耦合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6-01)
面散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激光有高强度、抗干扰、方向性好等特点,无论是在军用领域,还是通信、医疗等民用领域,都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到了激光技术。各种脉冲激光器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脉冲激光波束在卫星通信、高精度测距、目标识别与检测、激光光谱分析等系统中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对粗糙表面的散射偏振特性研究,有利于在复杂背景中探测到感兴趣的目标,是远程侦查、目标识别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由于光波在散射和反射中偏振信息会随之改变,在目标检测与识别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目标的反射光波的偏振特性变化来判别目标特点。偏振技术的使用,使相干探测系统性能大大提升,可以获得更高的信噪比和更好的分辨能力。本文以偏振激光脉冲波束为例,研究了激光波束在随机粗糙表面散射退偏振的特性。论文的研究成果如下:第一,使用谱反演的方法,模拟仿真出一维、二维高斯随机粗糙面。高斯粗糙面的表面粗糙度使用高度起伏均方根?和表面相干长度?的比值来描述,这样可以包括粗糙面的横向特征和纵向特征信息。第二,从入射波表面切向场出发,推导了粗糙面激光多次散射后向散射系数,数值分析证明粗糙面越粗糙,散射现象越明显,且当粗糙面粗糙度较大时,存在后向散射增强的现象。第叁,以椭圆偏振相干脉冲EGSMP波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电磁波束的相干偏振理论,相位结构函数的二次近似和广义的Stokes参量,推导出椭圆偏振相干脉冲EGSMP波束的电磁CSDF矩阵元,用以表示入射光的偏振态。基于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考虑多次散射和遮避效应,推导了脉冲波束经过随机粗糙面散射后的退偏度。对比分析了波束的初始脉冲宽度、波束束宽等光波参数以及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复折射率等粗糙面参数对椭圆偏振波束的退偏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脉冲宽度、波束束宽等光波参数,表面粗糙度、材料复折射率等粗糙面参数,对偏振脉冲波束的退偏特性影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散射论文参考文献
[1].欧湛,郑小平,耿华.粗糙面散射对太赫兹雷达成像的影响[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瑞超.偏振脉冲激光粗糙面散射退偏特性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8
[3].李可可.小斜率近似方法在地海粗糙面散射中的改进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4].郭靖锋.随机粗糙面散射截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5].贾春刚,郭立新,刘伟.基于GPU的并行FDTD方法在二维粗糙面散射中的应用[J].电波科学学报.2016
[6].徐君.颗粒污染光学反射镜面散射特性建模与验证[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7].韩丹枫,胡俊,聂在平.基于统计型积分方程的高斯粗糙面散射计算[J].电波科学学报.2016
[8].吕娅娜.高斯谢尔模光束的粗糙面散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9].李涛.基于点面散射体的多时相雷达干涉模型与形变探测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4
[10].李林.粗糙面散射及其与目标复合散射快速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