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茹
〔摘要〕只有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核心的原则。变“满堂灌,一问到底”的语文课堂旧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新模式,才能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关键词〕发挥主体作用小学生语文教学
1完善课前预习机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头痛的事莫过于他留的预习作业成为一句空话,纠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不会预习,二是没有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同时采取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12种主要学习动机中,希望获得奖励这一种占比例最大。同时,儿童个性心理表明,儿童的表现欲望也极其强烈,因此,我抓住学生这种很强的表现欲望及好胜心这一特点采取独特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兴趣转化到自主、自动的预习中,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具体做法是:请学生回家朗读课文,明白课文的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最主要的是找出文章中的知识点,如多音字、形近字、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方法和标点的运用等,也就是本课中有关的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天上课,老师请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内容说的不全,再请学生补充。这样,学生便了解了课文的情节,甚至是细节。发言的同学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信心倍增,以后还会再去认真读书。复述完毕后,再请学生将自己找到的基础知识说给同学听,提醒其它同学注意听。学生发言积极,发言的内容由浅到深,发言的广度由窄到宽。可见,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始终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微笑地去看他们,不时点头,就会使学生需要表扬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同时,教师的适当点拨,学生将乐于接受,再进行主要内容与写作目的的归纳训练,学生才不会感到枯燥。因为他们发言的过程,便是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体会作者写作目的过程。此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和集中思维,也使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教学中,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全体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使每个学生自己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提高。
2建立学生主控课堂机制,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古人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去变无疑,到这时方是长进。”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问题,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并根据知识来测验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造就一些只会伏案用功的学习者。如果鼓励学生自我动脑、自我发现,就能把学到了东西变成自己的。而它给予学生的信心,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因此,要改变教师设计问题,学生寻求答案,以讲代学生的做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我发现的问题,并且我寻找部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在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把课堂教学时间充分给了学生。以前后6人为一组,让每个人都认真读书,积极思考,设计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和幻想。鼓励他们抓住课文空白处或耐人寻味之处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促进了他们创造能力的的形成。之后,再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提出了问题后,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学间也会互相解疑,培养了学生的解疑能力。在自学完毕后,同学们还当堂交流了自行设计的问题,并请其它同学回答。此时,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鼓励他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敢于怀疑正确答案,敢于打破“权威”,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这种方法,有以下五种特点:
2.1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时,学习热情高,这样,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更重要的是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
2.2学习的主动性。学习中体现了学生读书思考,积极探究的主动精神。学习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计问题,也解开了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学习会主动深入地钻研课文。
2.3学习的独立性。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又敢于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集中体现。
2.4学习的协作性。学习时,小组讨论,对于每个学生的问题,取精华、去糟粕,最终定案。同学间团结协作,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的能力。
2.5学习的创造性。学生学习时,敢于换新的角度去思考质疑、答问,想以前不会想,想以前不敢想的问题,敢于在熟视无睹的语言现象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创见,培养了学生的创建思维。
教师要努力探求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要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精神为前提,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中,能自主地支配学习时间,自主地选择目标和内容。能动地调控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他们的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创造意识得到培养,从而使其主体性得到发展。素质教育也真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盘古乡林庄子小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