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1 346篇CSSCI论文的内容分析,系统地回顾了近10年来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我国社会工作研究近年来在成果数量上保持稳定,但存在一定的发表困境;在研究主题上形成了以实务研究为主的多元分布体系,但是存在缺乏理论导向、重点领域不突出等问题。结合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对学术规范性问题、社会工作的研究问题以及具体研究领域进行讨论和展望,认为应规范研究方法、强化理论导向、立足中国实践提出研究问题以及积极开展评估研究、循证社会工作研究和反贫困研究等。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学科;内容分析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社会工作”这一名词在中国似乎不再那么陌生。尤其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曾多次提及发展社会工作,而在这一年,对于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探讨也变得十分激烈。在探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时,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应的学术研究,因为学术成果和理论创新往往为学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学者们在讨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时都曾涉及到相关问题,认为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对学科建设有重要作用。彭华民认为我国社会工作研究的专业成果发表缺乏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工作学科发展。[1]王思斌也曾专门提到社会工作的学术创新问题,认为这是社会工作学科创新的重要组成。[2]在早期讨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研究当中,虽较很少直接去探讨社会工作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但都非常认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和专业成果对于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重要性。[3-4]
在行车中突然出现刹车失灵的情况,根据路况和车速控制好方向,脱开高速挡,同时迅速轰一脚空油,将高速挡换入低速挡。这样,发动机会有很大的牵引阻力使车速迅速降低。
关于社会工作学术研究,文军认为,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发展在2007—2014年间呈现快速增长势头,他从实务和理论两方面进行综述性描述,指出理论研究薄弱、成果数量相对量少等问题。[5]关于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论题早期多是从本土化的角度进行论证,提出了众多应然的研究模式与理论发展模式。[6-8]随后,很多学者开始对社会工作的具体实务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涵盖民族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以及企业社会工作等领域。[9-14]上述研究因为深入到社会工作某一分支,很难展现出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整体图景,并且多以综述案例呈现,不够系统和完整。
为此,笔者拟通过对2007—2016年来源于CSSCI目录的所有社会工作相关学术论文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对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有一个宏观的图景展示,并结合重要文献对相应论题进行深入分析。虽然中国知网等数据库都可以提供文献计量服务,但其文献计量只能进行关键词等分析,不能对文章的内容等进行系统分类,而这也就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内容分析法是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一,被认为是一种客观的、定量的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文字等传播载体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领域。
本文主要选取了2007—2016十年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目录来源期刊发表的所有的有关社会工作的论文,具体检索方法为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社会工作”作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①论文选取过程中采用普查方式完成,排除会议通知、会议综述以及“主持人语”等文章,共计1 346篇文章入选。
随后,笔者设计了一系列有关分析变量,编码的设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参照了先前的采取类似方法对社会工作研究发展进行梳理的文献,[15]以及对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发展进行梳理的文献[16-18]。二是一些社会工作的通识性内容,如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划分等。三是笔者在编码前对所选文章进行通读确定编码思路。结合以上内容,笔者设计了7个主要变量。
(2)1990-2018年,知识服务领域每年新增的研究者数量逐步增长,而能够常年坚持并持续有研究成果呈现的人员数量较少,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存在追逐热点,很少能够进行持续性研究,不利于这项研究工作的深入以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表3可知,在社会工作研究中涉及的相关理论以优势视角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增能赋权和社会系统理论居多,并且这些理论都是较多地用于实务研究之中。其中优势视角和增能赋权理论可以认为是社会工作自身发展起来的理论,而社会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则属于社会学理论。由于社会工作学科的特殊性,类似于人本主义理论等在实务中提及较多,但是在相应的学术研究之中却不能作为理论框架来对现象进行诠释分析,这也对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者提出一个挑战。
2.不同年份研究主题变化趋势
图1 2007—2016年社会工作论文量趋势
三、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回溯
(一) 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概况
1. 2007—2016年发文量
预备党员的培养主要包括几点,第一,入党预审答辩之前的自主学习,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的学习与巩固,以及深刻思考自己在入党前的多方面表现、对党员基本要求的理解、入党后自己奋斗的目标。第二,利用党员自习室、图书馆、网络自主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两学一做”提高党性修养。第三,社会实践,要求在校党员在寒暑假必须完成一项与专业相关的社会调研。
2007—2016年,有关社会工作的论文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共计1 346篇,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踏着皎洁的月光,迎着微凉的晚风,拖着疲惫的身躯,我晚上八点多才到他家。孩子的父亲听说我要来,老早买了水果和瓜子在家等着,很热情地接待了我。小龙爸爸是个话语很少略显羞涩的人,一见面就开门见山谈孩子的缺点,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他坦然承认,孩子不听话时,孩子妈妈会采取粗暴的行为,用威胁性的语言厉声斥责,甚至动手打,而他和孩子的奶奶对孩子极其温柔、慈祥,无原则地宠爱,对孩子的要求大多会无条件满足,所以小龙在家里是小皇帝。
从图1可知,自2007年后论文数量快速上升,至2009年后趋于平稳,年均在150篇左右。从2007到2009年的快速发展,其原因之一是2006年末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社会工作这一学科首次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另外,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灾害社会工作实务在抗震救灾过程当中得到应用,一些学者对此进行总结与提炼也使得文章数量增加。
由图1可知,随着酒精度的增加,酒液浑浊度先下降后上升,只有当酒精度为40%vol~52%vol时,浊度较小,酒液澄清。而酒精度低于40%vol和高于52%vol时均有失光、浑浊现象,这一现象表明:低度酒和高度酒的致浊物可能分别为水不溶性和酯不溶性化合物。故应选择较低酒精度(20%vol)的红枣白兰地和较高酒精度(72%vol)的红枣白兰地分别获取沉淀物进行致浊物类型的分析。
随后几年中,虽然学者们一直倡导加快学科建设,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招生、硕士招生的学校数量也逐渐增多,但是社会工作研究连续7年一直趋于平稳。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工作硕士主要为专业型硕士,并且国内没有独立的社会工作博士点(少数学校在社会学博士点下设置了社会工作方向),加之高校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的学者也多为社会学背景,这使得社会工作的研究队伍实际上并没有壮大;第二,受期刊策划影响,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性期刊《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等刊物虽已在其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数量较少且一直未能列入CSSCI或北大核心期刊,而其他综合类社会科学期刊往往不会过多地关注社会工作相关论文,甚至每年的计划安排对社会工作论文的发表数量也有所限制,也就是说年均150篇也有可能是各个期刊栏目设置不谋而合控制的结果。
2.核心机构与核心作者
2.2 东、西坡不同坡位捕食线虫真菌的多样性差异将高黎贡山研究区域分为5个坡位,分别为下坡位(1 400~1 800 m)、中下坡位(1 800~2 200 m)、中坡位(2 200~2 600 m)、中上坡位(2 600~3 000 m)、上坡位(3 000~3 400 m)。对高黎贡山东、西两坡相同坡位的捕食线虫真菌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东、西坡捕食线虫真菌的物种丰富度和检出率随着坡位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东坡各指数均在中下坡位处呈现最大值,西坡物种丰富度在中下坡位处呈现最大值,检出率在中坡位处呈现最大值。见图2~3。
从入选的CSSCI来源期刊中可以发现,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中,华东理工大学发表有关社会工作文章最多,10年间共发表90篇,其次为南京大学61篇,第三和第四分别为北京大学45篇和中国人民大学41篇。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集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发文量居于前10位。
某些实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是因为这些领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难度本身就相对较大。但是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里,我们不能粗浅地依照发表论文数量来衡量不同机构以及不同作者的研究实力,因为本文的数据库仅包含CSSCI来源期刊,可能有很多作者发表了大量SSCI论文或提交了供党和政府参阅的研究报告,而我们未予统计在内。
3.主要刊载期刊
在主要刊载期刊方面,《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原《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和《中国青年研究》分别以17.1%、6.1%和5%的比例位列前三名。由此可见,《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刊载了较多的社会工作主题论文。但令人堪忧的是,在2017年CSSCI遴选中,《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从核心版被调整到扩展版。虽然我们不认为CSSCI是衡量期刊好坏的绝对标准,但作为刊载社会工作研究成果最多的期刊面临此问题,势必也会对社会工作专业成果发表产生影响。此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也改变了办刊方向,并更名为《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主要面向青年问题研究,这也会对社会工作专业成果发表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一种趋势是,社会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万能的社会工作”,在其他学科研究中应用较多,社会工作往往被当作一个新的概念套用到其他学科,实现所谓的“创新”。例如,党建社会工作、思政社会工作、共青团社会工作等。然而,这些研究也只是在思辨上的讨论,没有相应的实证研究,并且其研究人员大多不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者。另外,社会工作到底能不能应用于其中也有待商榷。
(二) 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主题回顾
1.以实务研究为主,研究主题多元化
表1展示了2007—2016年我国社会工作的研究主题及其所占百分比。
表1 2007—2016年我国社会工作研究主题(N=1 346)
注:本表按所占百分比大小排序
?
由表1可知,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占据了近半壁江山,形成了我国社会工作以实务研究为主的局面,而其他的研究主题则远远少于实务研究。这似乎说明了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蓬勃发展,但是这里的实务研究包含“应然”和“实然”两类。所谓“应然”的实务研究是指学者以思辨形式对某类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可能性以及路径进行探讨。而“实然”的实务研究则是指以实证的方法对某一已经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进行经验总结。而在这些实务研究中“应然”的研究占据了绝大部分,因此,虽然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占比很大,但是也不能完全如实地反映我国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
除了实务研究这一大主题,其他主题的研究则较为分散。首先,关于机构以及职业发展的研究较多,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倡导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反映;其次,是关于社会工作教育,虽然我国近10年来社会工作本科教育不断发展,但是关于社会工作教育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训以及研究生教育上;另外,社会工作督导、行政与社会工作评估等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但研究数量仍然相对较少。
《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以及《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届的三大高水平期刊,但是《中国社会科学》自1995年来仅发表3篇有关社会工作的文章;《社会学研究》在10年间发表过9篇有关社会工作的文章;《社会》在10年间发表过10篇有关社会工作的文章,其中6篇是汶川地震后编辑部组织的灾害社会工作笔谈。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工作专业成果的发表还面临一定问题。
为了保证数据的信度,所有文章全部由笔者先阅读,并根据上述变量要求编码,最终形成一个涵盖近10年所有社会工作论文的数据库,本文的分析也是基于这一数据库完成。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由于数据库的涵盖范围原因,本文研究对象更加严谨的表述是对发表于中国期刊上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回顾。
社会工作在我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学科,因此,对研究主题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的呈现显得很有必要。图2就是2007—2016年不同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主题趋势(为了保障图表美观效果及可读性,对不同主题进行了随机分类)。
由图2可知,只有社会工作实务研究这一主题在2009年以来保持相对稳定。关于社会工作学科发展以及国外相关经验介绍的研究总体呈下降趋势。由于社会工作属于“舶来品”,早年对国外的研究进行介绍和引进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对于学科发展的讨论亦是如此。此外,关于社会工作理论、政策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而其他主题的变化趋势几乎无规律可循。这也说明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主题缺乏可持续性,还没有凝练出明确的研究主题。
(三) 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实务领域回顾
近年来,实务研究成为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中的主力军,而社会工作实务本身又有各种各样的领域,表2呈现出10年来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在不同实务领域的分布。
province ZHANG Ting FU Bi-chang ZHOU Zhi-guo et al.(12)
和研究主题相比,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分布并没有形成以某一领域为主的局面,而是相对平衡的分布在各个领域之中。由表2可知,在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中没有涉及任何领域的研究占比最多。这类研究主要是对社会工作实务进行理论论述,如阐释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的未来走向,不同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等。[18]
关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相对较多,位列第二,同时也可以认为是研究最多的实务领域。那么,为什么青少年社会工作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呢?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社会工作依托学校、社区等,其服务便于开展,为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当下青少年面临较多的困境和问题,也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困境儿童、青少年犯罪与越轨行为以及儿童青少年的抗逆力发展等。关于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也较多,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组织灾后社工服务队赴灾区开展服务,为相应的研究积累了素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的灾害社会工作发展探讨以及灾后社区重建等问题。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的思政、心理教育以及中小学校园暴力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关于老年社会工作的研究主要是居家养老、养老服务以及失能老人等问题。此外,农民工、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民族社会工作也是我国特有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相应的研究也较多。
笔者又对实证研究类的文章进一步分类,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案例研究。在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中,有11.83%(80篇)的文章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有较强的规范性,严格来说这80篇文章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总体与样本界定不明确、抽样方法应用有误等,并且分析过程都相对简单,多是描述性统计而缺乏统计推断。应用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占到了60.87%(444篇),有27.31%(199篇)的研究应用了案例研究方法(原则上案例研究方法也属于定性研究方法的一种)。定性研究占据较大比重符合社会工作学科特点,社会工作本身就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而这也正是定性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特征。[17]
在核心作者方面,发文最多的是华东理工大学张昱,共计17篇;其次为北京大学王思斌,发表15篇;南京大学彭华民发表14篇,排名第三。发文量最多的前三位作者也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华东理工大学张昱主要围绕社会工作实务展开研究,北京大学王思斌主要围绕社会工作的一些宏观问题展开论述,南京大学彭华民主要结合社会福利领域的议题对社会工作进行阐述。
统一战线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包括统一战线成员在内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处于高级发展水平的共同体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294新时代统一战线既要高度重视照顾同盟者利益,更要重视解决统一战线成员的多样丰富的价值需求。这些价值需求除包括民主政治需求外,还日益包括自我实现需求。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需要进一步树立需求导向,提高政治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实现争取人心的功能。
(四) 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方法回顾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两大类即实证研究(经验研究)和非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经验研究)包括描述研究、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研究、测量问卷等方法,[19]而非实证研究指以传统的哲学式的思辨、论述来完成的研究。本文以此对我国10年来社会工作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分类,发现有49.62%的文章采用了非实证研究的方法,50.38%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见图3)。有人可能会认为早年的相关研究更多地使用非实证研究方法,来介绍相应的社会工作理论等,而实证研究方法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的越来越多,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图3展示了10年中每一年使用两种不同方法完成的文章的百分比。
图2 2007—2016年不同研究主题变化趋势
表2 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中的领域分布(N=614)
注:本表按所占百分比大小排序
?
血常规是临床上最基本及廉价易行的检验项目,主要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等血液有形成分的质和量及形态变化。血液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在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及人体内外环境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血液中的任何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也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4]。因此,血液学分析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对脓毒症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了动态观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数量减少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图3 2007—2016年研究方法使用占比图
(五) 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理论回顾
理论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其在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中却存在较大的空缺。虽然很多学者对社会工作进行了思辨性的讨论,但是还不足以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并且在一些实证研究之中也缺乏明确的理论框架。从本文的数据发现,在千余篇论文当中,只有95篇文章明确交代所使用的理论,其中优势视角、社会系统理论以及增能赋权理论使用较多,其余还包括抗逆力、嵌入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社会支持以及一些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虽然社会工作在早期发展中借鉴了很多心理学理论,但是在相应的研究之中却很少使用。笔者将上述理论研究分为纯理论研究和理论导向的实务研究,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的分布 (单位:篇)
注:表内为绝对数
?
第一,论文刊载的期刊;第二,作者及其所在机构;第三,研究的主题:理论研究、实务研究、本土化研究、政策研究、社会工作教育、机构与职业发展、学科发展、专业化、宗教伦理、伦理价值、其他学科的应用;第四,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非实证研究和实证研究两大类,在实证研究下再划分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案例研究(原则上案例研究隶属定性研究,但笔者发现案例研究应用较多,所以单列一类统计);第五,涉及的实务研究领域: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反贫困社会工作、民族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矫正社会工作(含司法矫正)、残疾人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流动人口与留守问题、社区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移民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第六,使用的理论:抗逆力理论、优势视角、承认视角、嵌入理论、增能理论、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传统社会学理论等;第七,关联领域:社区治理、社会管理(治理)、社会福利、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政策等。
(六) 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关联领域
笔者在研究中设计了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关联领域这一变量,其主要包括社区治理、社会管理(治理)、社会福利、政府购买服务、社会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政策以及和谐社会建设。通过统计发现,有161篇论文与上述领域存在关联,具体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关联领域分布(N=161)
注:本表按所占百分比大小排序
?
由表4可知,社会管理(治理)与社区治理占比较多,这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所倡导的政策使然。但是同样是政策倡导的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研究却较少,且主要集中于教师领办机构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机制研究。[20]而笔者认为,政府购买服务中更重要的议题是评估问题,这也会带动社会工作评估的研究。此外,在关联领域中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研究,这主要源于王思斌教授的相关观点。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1 346篇来源于CSSCI期刊目录的有关社会工作研究的论文进行了量化内容分析,发现近10年来有关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论文先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随后保持相对稳定;在众多研究主题当中,实务研究是最主要的研究主题,其他研究主题也均有涉猎;在实务研究当中相应的领域均有所探讨;在方法上约50%的研究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在关联领域方面,伴随国家政策的推动,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等成为热点话题,可见10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正在日趋成熟。
该拉杆结构中间螺纹杆不适合粘贴应变计;耳环套筒螺纹段与螺纹杆相对位置不固定,受载时套筒传力路径不固定。此外,受尺寸和结构限制,5号、6号点受尺寸限制,无法进行应变电桥改装工作。因此,适合粘贴应变片的位置为1号—4号点,其中1号和2号点位于套筒实心区域,位置对称,3号和4号点分别位于腹板的正面与反面,位置对称。
但是,笔者也发现这些研究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在研究主题上除了实务研究外,其他主题的研究分布杂乱、无规律可循,且存在其他学科滥用现象;研究方法上规范性较差;理论研究相对薄弱,且理论导向的研究较少等。这也为未来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提出了新挑战。下文结合内容分析对相关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对未来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一) 关于社会工作学术研究规范性的讨论
学术研究的规范性体现于方法的规范以及理论解释的恰当,虽然社会工作被认为是一种应用型学科,但是这二者对于社会工作学术研究也同样重要。
在方法上,笔者选取的1 346篇论文当中有49.62%的文章采用了非实证研究方法。有学者指出中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普遍存在研究方法不够规范、重思辨轻实证的问题。[21]虽然思辨式的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存在一定价值,但是经常有学者利用这种方法去探讨社会工作实务介入某项社会问题,其可靠性就有待考证了,而且这也违背了当下提倡的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践倡导。在余下的50.38%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中,仅有不足6%的为定量研究,且只有不到1%的研究对数据的来源、抽样方法等进行系统交代,甚至有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这都是极不规范的。此外,多数研究分析仅进行基本描述,较少应用统计手段展开分析。由于社会工作学科的特点,较多的研究选择了定性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来开展,即以某一项目、机构或社区为典型案例进行一种类型学的解释。定性研究的规范性不好评价,因其研究技术可能更多体现在研究者前期的工作之中,[22]而在论文中则不会予以明确交代。
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工作学术研究是否规范,其标准应该是有关学术观点及其论证以及学术研究及其表述等方面是否符合社会科学研究规范,而不能简单地以研究方法作为依据,不能将实证方法认为是科学的,而将除此之外的研究都称之为不规范。社会工作研究既有现代社会科学的经验性特征,同时也有强烈的价值取向,这是政策类研究区别为纯学术型研究的重要标志。②
在理论上,笔者发现在千余篇论文中仅有95篇明确交代了研究理论框架,然而,理论取向却是衡量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纵观近10年来社会工作研究的论文,在这方面都很难达到规范的要求。这既有社会工作理论发展不够成熟的原因,又有研究方法上的问题。相关的定量研究多是描述性研究,其本身就缺乏理论假设;而定性研究虽然要求用理论来包装调研资料形成完整的叙事[23],但是在实际中也少有学者能够做到,这也体现出定性研究方法的应用不规范。
当下国际上越来越多“社会工作学”以及“社会工作科学”的说法,意图将社会工作向科学的方向转变。[24]这也对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规范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我国的社会工作学术研究还应从这两方面强化和完善。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因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对盗版行为进行监管和打击,使音乐人很难生存,从而大量转向其他领域发展。然而,自2003年苹果开启iTunes和iPod付费下载后,使付费下载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模式。有关音乐产业引发的版权问题也愈演来愈越受到人们关注,如《长征租歌》作品的传播违规纠纷、MP3的传播违规纠纷等问题。现如今我国对音乐版权的保护条例也逐渐完善并健全,除授予音乐版权所有者精神权利外,还给予他们公开表演权、发行权等权利。因此,我国对音乐版权的保护条例也应随音乐产业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保护音乐产业的发展为其服务。
(二) 关于社会工作研究问题的讨论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也应向此方向发展。但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工作研究还欠缺明确的研究问题。首先,在研究主题上,虽然一半的研究集中于实务研究,但是其他主题不仅每一项主题的研究数量少,并且波动大,并没有出现学者们推测的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社会工作局面。[25]其次,在实务研究中,各领域的分布也没有突出重点,排在前5位的研究领域均占比10%左右,差别不大,可见10年来我国的社会工作研究尚未形成明确的研究主题。文军曾认为中国的社会工作研究还过度依赖于西方。[26]虽然本文不侧重讨论对于西方的依赖性问题,但是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工作研究没能扎根于中国实践。目前中国老龄化、人口流动导致的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公认的社会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却不够丰富。并且我国政策一直倡导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问题,但是根据本文的统计,在具体研究中涉及该议题的仅占15.65%,相应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倡导并未完全呼应。因此,社会工作学术研究要力争围绕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
(三) 关于社会工作研究具体领域的展望
1. 社会工作评估研究
目前,有关社会工作评估的研究呈现出缺口状态,10年来相关研究仅占0.89%。而社会工作评估是实际项目服务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社会工作项目评估无力的状态,导致服务水准不高,公信力下降。[27]因此,相关研究亟待加强,以便为一线工作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
2. 循证社会工作研究
循证社会工作在2017年逐渐被学者提及和重视,此前10年间的CSSCI来源期刊中只有3篇文章涉及。王君健在研究受艾滋病影响的青少年抗逆力形成中运用了循证方法;[28]2015年张昱提出结合中国本土实践进行适度循证;[29]彭少峰结合矫正社会工作对循证方法进行论述。[30]而随着实践的发展以及学者倡导,循证社会工作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热点。
太阳是一颗巨大的火球,无时无刻不在向地球提供着光和热,这是我们的切身感受,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但是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都是远距离观察的结果,是比较粗略和间接的,因此仍旧有许多未解之谜。不近其身,难得其解。近距离接触太阳,以此来研究这颗火热的恒星,于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宇宙探索科学项目。
3. 反贫困实务研究
随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社会工作在其中也应当发挥必要的作用,因此,相应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也应当得到发展。反贫困研究应当避免以往的“拍脑袋”决定的问题,要通过具体的实践经验来总结和完善。
2007年开始在本区大面积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截至2013年本区共在33个作物基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540盏,灯控面积36 090亩,涉及水稻、蔬菜、果树、中药材等,通过物理灭虫的方式达到绿色控害效果,但相较本区10多万亩的耕地面积,控害面积还远远不够,无法满足本区发展无公害农业的要求。下一步,本区要在各种特色作物上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大力加强对病虫害的物理控制,大量减少农药施用,保障农产品品质安全,使本区农业走上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大道。
本文试图通过对千余篇文献的量化分析来描绘出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发展图景,由于方法限制,难免失去了每篇论文本身的一些精华,但也希望广大社会工作研究者能在其中发现我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部分问题,并寻求突破。
注释
① 根据中国知网的技术标准,主题检索包括关键词、摘要和篇名三项内容。详见:http://service.cnki.net/helpcenter/index.aspx?search=true&searchtype=0&searchitem=%u4E3B%u9898%u68C0%u7D22.
②感谢匿名审稿人的重要意见及启发。
参考文献
[1]彭华民.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 百年论争、百年成长与自主性研究[J]. 社会科学, 2017(7): 66-73.
[2]王思斌. 社会工作学术创新刍议[J]. 社会建设, 2017(4): 7-11.
[3]周沛. 关于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 江苏社会科学, 2003(7): 73-77.
[4]张敏杰.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进程[J]. 浙江学刊,2011(2): 62-66.
[5]文军. 近八年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6): 1-12.
[6]刘艳霞. 断裂与弥合: 社会工作研究中科学主义范式与人文主义范式的反思[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24-30.
[7]陈钟林, 吴伟东. 社会工作研究的本土化: 实践、反思与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1): 140-143.
[8]张和清. 社会工作研究中方法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选择问题——以金碧社区的研究为例[J]. 思想战线, 2001(3): 108-111.
[9]冯元, 彭华民. 我国民族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可视化研究[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3): 61-66.
[10]邵海英, 郭霞, 卓金秀.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研究现状与展望[J].商业经济, 2015(3): 29-31.
[11]甄红菊. 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研究现状分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4(7): 251-252.
[12]柴定红, 周琴. 我国灾害救援社会工作研究的现状及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 2013(3): 190-195.
[13]汤夺先, 张传悦. 我国大陆地区残疾人社会工作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2): 80-84.
[14]徐兴文. 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综述——基于CNKI与万方数据库的文献分析[J]. 企业导报, 2010(10): 235-236.
[15]徐晓凤, 利爱娟. 近六年我国社会工作研究进展(2009—2014年)——基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工作》载文分析[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6(2): 31-39.
[16]周晓虹. 中国社会学研究概况(2005—2006)[J]. 社会科学研究,2009(4): 183-188.
[17]风笑天. 三十年来我国青年研究的对象、主题与方法[J]. 青年研究, 2012(5): 54-63.
[18]李明. 定量内容分析法在中国大陆新闻传播研究中的运用——以2003—2012年CSSCI收录的新闻传播类来源期刊论文为例[J]. 新闻与传播究, 2013(9): 50-64.
[19]彭华民. 需要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研究, 2010(3): 9-13.
[20]风笑天. 定性研究: 本质特征与方法论意义[J]. 东南学术,2017(3): 56-61.
[2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学年鉴2011—2014[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6: 5.
[22]乔晓春. 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8.
[23]风笑天.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差别及其结合[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7(2): 68-74.
[24]应星. 略论叙事在中国社会研究中的运用及其限制[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6(3): 71-75.
[25]SARAH GEHLERT. Social work and science[J].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016, 26(2): 219-224.
[26]应星, 周飞舟, 渠敬东. 中国社会学文选(上)[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 12.
[27]陈友华. 社会工作专业权威建构: 现状、问题与思考[J]. 人文杂志, 2017(6): 101-110.
[28]王君健. 社会工作介入“受艾滋病影响的失依儿童”抗逆力养成——基于河南省ZMD市的循证研究[J]. 青年研究, 2011(3):68-75.
[29]张昱, 彭少峰. 走向适度循证的中国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本土实践探索及启示[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5):160-166.
[30]彭少峰, 张昱. 循证社会工作的本土模式、实践限度与可能价值——以南通循证矫正为例[J]. 学习与实践, 2015(2): 99-106.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in China:Content Analysis of Papers from CSSCI between 2007 and 2016
WANG Jinshui, LI Yao
(School of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210046,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by analyzing the contents of 1346 CSSCI pap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stable in recent years, but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in publishing and in terms of research topics, a pluralistic distribution system mainly based on the practical research has formed, while there is lack of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and the key areas aren’t so outstanding. In the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iscussion and prospect of strengthening social work research norms, clarifying research issues and specific research fields,and concludes that we should standardize research methods, strengthen theoretical guidance, put forward research problems based on China's practice, and actively carry out evaluation studies, evidence-based social studies and anti-poverty studies.
Key words: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studies; discipline of social work; conten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23X(2019)01-0046-09
收稿日期:2018-05-18
作者简介:王金水(1994— ),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定量方法。
引文格式:王金水,李瑶. 中国社会工作学术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2007—2016年CSSCI论文的内容分析[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19(1):46-54.
(文字编辑:徐朝科 责任校对:邹红)
标签:社会工作论文; 学术研究论文; 方法论文; 理论论文; 中国论文; 社会科学总论论文; 社会学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社会规划论文; 《社会工作与管理》2019年第1期论文;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