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包括护罩,护罩下半部分呈矩形,所述护罩的下半部分由外向内分为前框和后框,前框和后框两者前后贴合且中部贯通供空气流通,所述前框设有空气过滤装置,后框放置散热器;所述前框的其中一侧与后框转动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护罩结构紧凑,整体稳定性好,在不增加护罩厚度基础上,将护罩的下半部分分为前框和后框,过滤网及过滤网的清理装置集成在护罩的前框内,油散热器则设置在后框内。尤其是,前框相对于后框可以打开,即能够清理前框内残留在过滤网上的杂质,也可以实现对护罩内部结构的维修,易用性好。
主设计要求
1.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包括护罩,护罩下半部分呈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的下半部分由外向内分为前框和后框,前框和后框两者前后贴合且中部贯通供空气流通,所述前框设有空气过滤装置,后框放置散热器;所述前框的其中一侧与后框转动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固定装置。
设计方案
1.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包括护罩,护罩下半部分呈矩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罩的下半部分由外向内分为前框和后框,前框和后框两者前后贴合且中部贯通供空气流通,所述前框设有空气过滤装置,后框放置散热器;所述前框的其中一侧与后框转动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固定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在前框和后框之间设有二次过滤网,所述二次过滤网边缘分别与前框、后框的边缘之间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前过滤网,前框后表面的下部设有进气挡板,所述进气挡板的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不小于前过滤网的底部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水平设在前框内的上辊和下辊,所述前过滤网呈闭环状环绕在上辊和下辊上,前过滤网在上下方向上作回转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在下辊上方水平设有条形收集槽,所述条形收集槽设于前过滤网内,其槽口竖直向上;条形收集槽的中心线与下辊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条形收集槽的外径不大于下辊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收集槽的长度大于前框上两侧边框的距离,其中一侧边框的上设有供条形收集槽穿过的通孔,相对的另一侧边框的内侧面水平设有一截槽口向上的承托槽,承托槽的前端为开放端,所述承托槽的内径不小于条形收集槽的外径;条形收集槽的前端水平放置于承托槽内,所述条形收集槽的末端伸出通孔外,在条形收集槽的末端还设有竖直向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大于通孔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固定板通过螺栓与边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在下辊的下方还水平设有圆柱状的除尘滚刷,所述除尘滚刷的刷毛与下辊上的前过滤网下表面抵接;所述下辊一端伸出前框且与固定在前框外侧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辊与除尘滚刷转动方向相同,所述上辊、下辊和除尘滚刷的转轴均垂直穿出前框并通过菱形轴承座与前框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的转轴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一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除尘滚刷的转轴上同侧的一端则设有被动齿轮,并与主动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均设有前框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滚刷靠近前框的外侧面,在除尘滚刷朝向前框内侧面的斜上方还水平设有条形刷,所述条形刷的刷毛与下辊是的前过滤网下表面抵接,条形刷的两端与前框两侧边框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的两侧边框内表面还分别设有条形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设于前过滤网内,承托板的上表面与位于前框前侧的前过滤网的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前框至少在顶部和两侧边框的前表面还设有条形压板,所述条形压板沿前框的边框设置,条形压板的后半部宽度等于前框的边框宽度,条形压板的前半部位于前过滤网的边缘上方,至少在条形压板的前半部下表面设有橡胶或者塑料材质的薄片状压条,压条的下表面光滑,压条下表面至少前边缘贴附在前过滤网的外表面,前过滤网的前表面与压条的下表面滑动配合。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特别涉及收割机散热器护罩。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联合收割机用来对工作中的柴油发动机、液压系统进行适度冷却,从而使之保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工作的部件。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由油散热器和水散热器两个单独的部件组合而成,前后并列地安装在水箱支架上,固定在柴油发动机风扇的前端。柴油发动机采用吸风冷却方式,风扇高速旋转,带动空气流由前向后依次从油散热器、水散热器中通过,液压系统中受热的液压介质在流经油散热器的过程中,通过风冷却方式将热量不断地散到大气中去,从而达到冷却液压介质的目的。同样的,发动机中受热的冷却水在流经水散热器的过程中,也通过风冷方式散热,从而达到冷却的目的。
在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发动机的散热器经常被灰尘、秸秆碎渣堵塞,导致发动机散热器无法正常工作,发动机长时间高温。现有技术中,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散热器前方会设置带过滤网的护罩。通常,水散热器总成安装在柴油发动机风扇的前端,靠近护罩,而液压油散热器则是安装在护罩内的。
不过,护罩过滤网的网眼若设置太小,虽然可以过滤更多灰尘和碎渣,但护罩过滤网很容易就被堵塞,散热器无法吸入更多温度低的空气,仍然会导致发动机高温。若网眼设置大一点,散热器还会被从护罩过滤网穿透进来的细小灰尘和碎渣堵塞,时间一长,还会造成散热器工作不正常,发动机出现高温。所以,虽然设置了护罩过滤网,但在收割机作业时,需要工作人员定时停止作业,让发动机自然冷却,待其冷却,再清理护罩过滤网以及散热器上的灰尘和碎渣。
后来,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护罩过滤网容易被堵塞的问题,是在护罩外加设清理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与过滤网相对运动的毛刷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理。不管是过滤网运动还是毛刷运动,现有技术对护罩的改造均是在护罩的外侧加装各种部件,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护罩过滤网堵塞的问题,但是由于是在护罩上外加零部件来进行后期改装,其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会很差。比如,会导致护罩的厚度增加,那么清理装置向外突出,在作业过程中,极易受到较高的农作物碰撞、击打;又比如,该清理装置突兀在护罩外侧面,清理装置的整体与护罩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变弱,最后松动。
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护罩过滤网过滤效果很差,原因有二:其一,护罩上的过滤网虽然有毛刷对过滤网外表面进行清理,发动机是吸风冷却,风扇高速旋转,带动空气流从护罩外通过过滤网向内依次从油散热器、水散热器中通过,所以,在过滤网会形成向内的风压。那么毛刷在清理过程中,首先是并不能实现百分之百的将附着在过滤网表面的碎渣、灰尘等完全清理掉,所以残留的部分碎渣、灰尘便会因为风压的作用依旧吸附在过滤网表面,再者,被毛刷刷下来的碎渣、灰尘等,由于离过滤网很近,因为风压的作用,还会随气流再次吸附到过滤网上。其二,随着柳树、杨树的推广种植,在春夏之交,柳絮杨絮漫天飞,田间地头更加严重,尤其是杨絮,由于作为经济树木在农村种植面积更广,而收割作业时往往也是杨絮泛滥的时候,所以,收割机的护罩上也十分容易吸附杨絮,杨絮的纤维细而密,十分容易缠绕在过滤网的网孔内,即便是有毛刷清理过滤网表面,杨絮也容易起团,成团的杨絮重量依然很轻,所以仍然会因风压的作用附着在过滤网表面。除此之外,杨絮还会钻入过滤网内,在过滤网的内表面附着,并且起团、结球,如不清理,会在过滤网内积累,影响过滤效果和通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可以将清理装置与过滤网整体集成在护罩上,不增加护罩的厚度,便于维修,且过滤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收割机散热器护罩,包括护罩,护罩下半部分呈矩形,所述护罩的下半部分由外向内分为前框和后框,前框和后框两者前后贴合且中部贯通供空气流通,所述前框设有空气过滤装置,后框放置散热器;所述前框的其中一侧与后框转动连接,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固定装置。
在前框和后框之间设有二次过滤网,所述二次过滤网边缘分别与前框、后框的边缘之间密封配合。
所述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前过滤网,前框后表面的下部设有进气挡板,所述进气挡板的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不小于前过滤网的底部边缘。
所述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水平设在前框内的上辊和下辊,所述前过滤网呈闭环状环绕在上辊和下辊上,前过滤网在上下方向上作回转运动。
在下辊上方水平设有条形收集槽,所述条形收集槽设于前过滤网内,其槽口竖直向上;条形收集槽的中心线与下辊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条形收集槽的外径不大于下辊的直径。
所述条形收集槽的长度大于前框上两侧边框的距离,其中一侧边框的上设有供条形收集槽穿过的通孔,相对的另一侧边框的内侧面水平设有一截槽口向上的承托槽,承托槽的前端为开放端,所述承托槽的内径不小于条形收集槽的外径;条形收集槽的前端水平放置于承托槽内,所述条形收集槽的末端伸出通孔外,在条形收集槽的末端还设有竖直向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大于通孔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固定板通过螺栓与边框固定连接。
在下辊的下方还水平设有圆柱状的除尘滚刷,所述除尘滚刷的刷毛与下辊上的前过滤网下表面抵接;所述下辊一端伸出前框且与固定在前框外侧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下辊与除尘滚刷转动方向相同,所述上辊、下辊和除尘滚刷的转轴均垂直穿出前框并通过菱形轴承座与前框连接。
所述下辊的转轴上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的一端设有主动齿轮,所述除尘滚刷的转轴上同侧的一端则设有被动齿轮,并与主动齿轮通过链条传动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被动齿轮均设有前框的外侧。
所述除尘滚刷靠近前框的外侧面,在除尘滚刷朝向前框内侧面的斜上方还水平设有条形刷,所述条形刷的刷毛与下辊是的前过滤网下表面抵接,条形刷的两端与前框两侧边框固定连接。
所述前框的两侧边框内表面还分别设有条形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设于前过滤网内,承托板的上表面与位于前框前侧的前过滤网的内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前框至少在顶部和两侧边框的前表面还设有条形压板,所述条形压板沿前框的边框设置,条形压板的后半部宽度等于前框的边框宽度,条形压板的的前半部位于前过滤网的边缘上方,至少在条形压板的前半部下表面设有橡胶或者塑料材质的薄片状压条,压条的下表面光滑,压条下表面至少前边缘贴附在前过滤网的外表面,前过滤网的前表面与压条的下表面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的护罩结构紧凑,整体稳定性好,在不增加护罩厚度基础上,将护罩的下半部分分为前框和后框,过滤网及过滤网的清理装置集成在护罩的前框内,油散热器则设置在后框内。尤其是,前框相对于后框可以打开,即能够清理前框内残留在过滤网上的杂质,也可以实现对护罩内部结构的维修,易用性好。
二、本实用新型的前框和后框之间设二次过滤网,能够将从前过滤网的网孔通过的杂质再次过滤,进一步清洁风扇吸入的空气。
三、本实用新型前过滤网为闭环式,在前过滤网内设置的条形收集槽,可以收集吸附在前过滤网内表面的灰尘、杨絮等絮状杂质,并且条形收集槽可以抽出,以便清理。
四、本实用新型在前过滤网的底部除了设置除尘滚刷,在除尘滚刷的里侧斜上方还设置了条形刷,进一步加强对前过滤网外表面的清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罩本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罩上前框呈90度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方向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二次过滤网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方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护罩加装前过滤网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方向视图。
图8为图6中D方向视图。
图9为图6中E-E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F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条形收集槽与承托槽配合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条形收集槽与通孔配合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收割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收割机前框打开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护罩100,护罩下半部分呈矩形,所述护罩的下半部分由外向内分为前框101和后框201,前框101和后框201两者前后贴合且中部贯通供空气流通,所述前框101设有空气过滤装置,后框201放置散热器,空气过滤装置和散热器在图1中均为未示出。
前框101的其中一侧与后框201转动连接,由于两者均是矩形,因此,原则上四个方向均可以以对开合页的方式来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前框101是以护罩100正视方向向左打开,前框101与后框201的左侧边框之间通过上下至少两个合页102连接,如图1所示。这么做的好处是根据现有技术中收割机的结构来决定的,如图13所示,护罩100的右侧是驾驶室的入口,因此从右向左打开,更利于人们的操作习惯。
为了固定前框101,在与后框201转动连接的相对另一侧设有固定装置,现有技术中固定两个前后贴合的技术手段很多,如螺栓连接,锁扣固定,在本实施例为了方便前框101的开合,锁扣是最好的选择,如图2和图3所示,锁扣的锁体301和扣体302分别设于后框201和前框101同侧外边框上,锁体301和扣体302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设置在前框101里的空气过滤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以及有很多技术手段,最基础的,就是简单的在护罩100上设置一过滤网,但是经常容易被堵塞,所以后来出现大量的对过滤网的改进,常见的就是在护罩外加装针对过滤网的清理装置,有采用皮带传动使过滤网网罩旋转,旋转过程中利用毛刷及发动机风扇的吸力达到除尘的效果,还有的是将过滤网环绕设置在平行相对的两根转辊上,在其中一根转辊设电机驱动,带动过滤网作回转运动,同时驱动一根旋转的除尘毛刷,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理。这些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滤网的清理问题,但对发动机及其水散热器、油散热器的冷却效果却不理想,原因之一便是因发动机风扇的吸力,被清理出来的灰尘或者碎渣因质轻的原因,会被气流再次吸附或者穿透过滤网,穿过过滤网的灰尘或者碎渣会吸附在油散热器和水散热器上,从而影响两个散热器的工作。
所以,本实施例中,在前框101和后框201之间设有二次过滤网400,如图4所示,所述二次过滤网400边缘分别与前框101、后框201的边缘之间密封配合。密封配合可以通过加强三者之间的连接紧固程度,但这样势必增加工艺精度,让三者表面可以平整贴合,且固定装置太紧的话,在打开或者闭合前框101的时候也会十分费力。
为了提高前框101和二次过滤网400、后框201和二次过滤网400之间的密封性,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两两互相贴合的其中一者表面沿边缘设置海绵或者橡胶材质的密封条。如图5所示,在前框101的后表面沿边缘设置了一圈密封条401。密封条401也可以全部设在二次过滤网400的边缘,或者设在前框101、后框201的边缘上,效果是一样的。
如图14所示,前框101打开,可以看到后框201需要放置和固定油散热器202, 所以如图2所示,在后框201的两侧设油散热器的连接件203,油散热器的两侧可以与连接件20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而为了保证后框201的结构刚性,以及提高油散热器周围空间相对的密封性,在油散热器的下方的后框201水平设置支撑板204。同样的,支撑板204也可以用于支撑二次过滤网400,其表面也可以用于设置密封条(密封条在图2中并未示出)。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前过滤网500,结合图1,还包括水平设在前框101内的上辊103和下辊104,所述前过滤网500呈闭环状环绕在上辊103和下辊104上,前过滤网500在上下方向上作回转运动。
在下辊104的下方还水平设有圆柱状的除尘滚刷105,所述除尘滚刷105的刷毛106与下辊104上的前过滤网500的下表面抵接,即刷毛106抵在前过滤网500的表面,这样才能在除尘滚刷105转动时,刷毛106可以将前过滤网500表面上附着的灰尘、碎渣以及杨絮等杂质掸下来。
结合图1和图6所示,整个空气过滤装置的动力来源是通过下辊104一端伸出前框101后与固定在前框101外侧的驱动电机107传动连接,下辊104的转轴上与驱动电机107传动连接的一端设有主动齿轮108,所述除尘滚刷105的转轴上同侧的一端则设有被动齿轮109,所述下辊104与除尘滚刷105转动方向相同,所以被动齿轮109与主动齿轮108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实现同向转动。如图9所示,除尘滚刷105的转动方向和下辊104的转动方向相同,这样便导致前过滤网500与除尘滚刷105上的刷毛106之间是相对运动的状态,这样才能将前过滤网500上的杂质刷除。
所述主动齿轮108和被动齿轮109均设有前框101的外侧。
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上辊103、下辊104和除尘滚刷105的转轴均垂直穿出前框101并通过菱形轴承座110与前框10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辊103的转轴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自动张紧装置来固定。如图2所示,该装置常见的是在轴承座122下面设螺栓柱123,螺栓柱123上设一螺母124,螺母124下方的螺栓柱123套弹簧125,然后将螺栓柱123竖直向下贯穿放置在支架126上,弹簧125夹在螺母124和支架126之间,通过弹簧125将轴承座122向上支撑着,如果上辊103受到向下的拉力,弹簧125能够提供缓冲。这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防止前过滤网500因故受卡的时候,下辊104在继续转动时将前过滤网500向下拉扯时,不至于将前过滤网500扯断。
如图1、图9和图10所示,在下辊104的上方水平设有条形收集槽111,所述条形收集槽111设于前过滤网500内,其槽口竖直向上;条形收集槽111的中心线与下辊104的轴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条形收集槽111的外径不大于下辊104的直径,即条形收集槽111的前后表面能够正好与前后两侧的前过滤网500内表面略微接触或者靠近。
结合图11和图12,所述条形收集槽111的长度大于前框101上两侧边框的距离,其中一侧边框的上设有供条形收集槽111穿过的通孔112,相对的另一侧边框的内侧面水平设有一截槽口向上的承托槽113,承托槽113的前端为开放端,所述承托槽113的内径不小于条形收集槽111的外径;条形收集槽111的前端水平放置于承托槽113内,所述条形收集槽111的末端伸出通孔112外,在条形收集槽111的末端还设有竖直向上的固定板114,所述固定板114的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大于通孔112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固定板114上设螺栓孔115,可以通过螺栓与边框101固定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在前框101后表面的下部设有进气挡板116,所述进气挡板116的上边缘所在水平高度不小于前过滤网500的底部边缘。在本实施例中,进气挡板116上边缘的所在水平高度可以高于下辊104或者条形收集槽111的高度,或者位于两者之间。进气挡板116的作用可以阻挡前过滤网500底部的气流,这样当除尘滚刷105在工作时,刷除下来的杂质受到的吸力较小,能够及时向远处飘散,而防止继续被吸入。
如图10所示,所述除尘滚刷105靠近前框的外侧面,在除尘滚刷105朝向前框内侧面的斜上方还水平设有条形刷117,所述条形刷117的刷毛118与下辊104是的前过滤网500下表面抵接,条形刷117的两端与前框101两侧边框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通过螺栓,或者直接焊接。条形刷117的刷毛118可以对被除尘滚刷105清理过前过滤网500的表面再次清理一遍。
如图1和图10所示,在前框101的两侧边框内表面还分别设有条形的承托板119,所述承托板119设于前过滤网500内,承托板119的上表面与位于前框101前侧的前过滤网500的内表面滑动配合。
如图6和图10所示,在前框101至少在顶部和两侧边框的前表面还设有条形压板120,所述条形压板120沿前框101的边框设置,条形压板120的后半部宽度等于前框101的边框宽度,条形压板120的的前半部位于前过滤网500的边缘上方,至少在条形压板120的前半部下表面设有橡胶或者塑料材质的薄片状压条121,压条121的下表面光滑,压条121下表面至少前边缘贴附在前过滤网500的外表面,前过滤网500的前表面与压条121的下表面滑动配合。
通过承托板119和压条121的夹持,可以保证前过滤网500位于前框101前面的部分的两侧和顶侧不会出现空隙,防止杂质从缝隙中穿透过去。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7564.7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01121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01D 46/12
专利分类号:B01D46/12;B01D46/00;A01D75/00;A01B71/08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荣杰
第一申请人:荣杰
申请人地址:223600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东小店乡卢房村三组49号
发明人:荣杰
第一发明人:荣杰
当前权利人:荣杰
代理人:王苏阳
代理机构:32223
代理机构编号: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