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部县柳林幼儿园南部63730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游戏是一种最常见的课堂组织形式,也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最佳教学方式,利用游戏方式进行教学不仅增强了教育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调动了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幼儿天生喜欢游戏,利用游戏作为活动内容的载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我常常利用游戏活动,发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丰富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游戏活动中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同时,指导幼儿把在游戏中积累起来的语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积极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下面,我结合几十年幼儿语言教学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感悟,与同行交流。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在组织大班幼儿游戏表演过程中,我们结合“快乐与发展课程”和主题活动,选择了《两只笨狗熊》、《小猪盖房子》、《大象救兔子》、《萝卜回来了》等作品进行表演。这些故事,孩子们比较熟悉,故事角色性格明显、易模仿,情节生动、有趣,语言优美,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的特点。如《拔萝卜》这个故事,由于孩子小班时已接触过,我们就着重引导孩子讨论、创编各角色的出场动作,孩子们创编出:“老公公的背有点驼的,走起路来慢慢的,一只手还拄着拐杖!小姑娘很活泼,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唱着歌……”就这样,孩子在创编过程中,体验到了故事表演的另一种乐趣,言语表达能力也得以培养发展提高。
二、结合幼儿熟知的生活组织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很多小朋友都有跟随妈妈买菜的经历。所以,买菜,是幼儿熟悉的生活经历。对幼儿来说,学习内容应该是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是能以经验的形式呈现的。让幼儿熟悉周围的环境,认识了解一些常见的蔬菜,建立相关的概念,并在游戏中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体验生活和乐趣是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在设计这个活动时,我把整个活动放在一个幼儿感兴趣的,比较熟悉的特定环境中来进行,幼儿参与性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体现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买菜活动有如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简单谈话引出主题。师:小乖乖,妈妈去买菜,你们愿意和妈妈一起去吗?幼:愿意。这里,教师以妈妈的身份出现,亲切地称呼小朋友为小乖乖,一句简短的话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建立了感情,为下一环节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第二环节:买菜,学习有礼貌地求助和感谢他人的帮助。
引导幼儿有礼貌地和阿姨打招呼,大胆地说出自己想买的菜。学习短句:“阿姨,我想买ⅹⅹ菜。”这里,幼儿当顾客,老师当营业员阿姨,用这样的身份来处理问题,能激发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在这买菜的过程中,与营业员阿姨的交流中,学会了使用礼貌用语,礼貌的与交往,也提供了全体幼儿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幼儿积极交流的愿望。)
第三环节:买菜回家。我们边念儿歌,边回家。(儿歌:小乖乖,去街街。陪妈妈,去买菜。猪肉、鸡蛋、大白菜,嘿吆嘿吆抬回来。)
在本次活动中充分考虑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注意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紧紧抓住了一个“买”字,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学习,整个活动生动自然,效果明显。活动环境和谐,把活动室布置或菜场,让幼儿置身于有趣的情景中积极地学习语言的活动。活动中,教师以妈妈身份致使师生关系和谐,和谐的气氛油然而生,使幼儿无拘无束地投入活动中。活动过程自然,巧妙地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听着欢乐的音乐进入活动室(菜场)自然地向鸡妈妈、狗妈妈问路,玩买菜的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让幼儿自己选择角色做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在组织幼儿做游戏时,我们为幼儿提供充分选择自主的游戏空间,让幼儿按故事的角色,凭自己的意愿选择故事的角色,使每个人都可以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表达能力稍弱的幼儿在表演中可以得到同伴的提示。例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表演中,表达能力弱的幼儿大多选择宝宝的角色,跟着“妈妈”一起表演。表演几次之后,孩子们对于“妈妈”的角色就熟悉了。这时,老师组织幼儿们轮换角色进行游戏表演。这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在故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角色心理、语言、动作,有新鲜感,从而使语言表达基础水平不同的幼儿都得到适当的发展与提高。
四、提供表演材料做游戏,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以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大班幼儿对游戏的道具非常感兴趣,因此,仅提供给幼儿头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帽饰、胸饰、表演的服装、音乐及各角色需要的道具等,它们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表演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表演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例如,在《两只笨狗熊》游戏表演中,我们投放了胸饰、甜饼、马路、音乐等;《小猪盖房子》中投放了实物稻草、木头和砖,有猪妈妈和三只小猪的头饰,还有故事情景等。这样,使幼儿在表演中,教师适时鼓励、适当引导,一是能够真正的将实物用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表演的过程中更投入,更逼真,大大增加了幼儿表演的兴趣,二是孩子们在表演游戏中互相交流,手口脑交互运用,提高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让幼儿体验游戏成功的喜悦,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对孩子们成功的游戏表演,教师适时进行表扬鼓励,能更进一步激发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以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期是主动性发展的时期,如果幼儿表现出的主动参与行为受到鼓励,幼儿就会形成大胆参与、主动尝试的个性。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就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幼儿尝试做一件事时,教师的鼓励和适当的指导尤为重要。此外,在每次表演活动时,我们对积极参与,敢于表演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胆怯的幼儿进行耐心引导,及时鼓励支持,在情感上强化,推动幼儿勇于尝试,使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
总之,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纲要》的要求,更是我们幼儿教师的责任。通过游戏,确实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继续探索培养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为孩子们终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