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峡谷论文_程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深切峡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峡谷,深切,湍流,西南地区,稳定性,悬索桥,烈度。

深切峡谷论文文献综述

程强[1](2019)在《深切峡谷区公路桥梁段斜坡崩滑灾害风险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切峡谷区边坡高陡,崩滑灾害风险防控对峡谷山区桥梁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峡谷山区桥梁斜坡崩滑灾害风险问题,给出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析、危险性分析、易损性评估、风险等级评定和防治可行性评价各阶段的判别指标和方法。依据边坡岩土体稳定性定量评价指标进行易发程度判别;针对不同运动特征灾害体,采用灾害体规模、运动速度及冲击能量等进行危险等级评定;通过结构力学分析评价构造物易损性,根据受损程度和灾害损失评定桥梁段斜坡崩滑灾害风险等级;根据防治工程实施难度和可靠性评价防治可行性。该方法应用于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根据评估结果选用了风险最低的桥位,采用抗滑桩、锚索等对重点区域系统加固,并结合碎屑流拦截结构,实现对选用桥位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志田,谭卜豪,陈添乐[2](2019)在《丘陵地区深切峡谷风特性现场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测风塔和当地气象站数据,对江底河大桥桥址处深切峡谷的风场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桥址处风场的平均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和湍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结果表明:该桥所在的深切峡谷地形对风向有锁定作用、对风速有加速作用、并且对各个风向下的湍流特性有明显的影响;深切峡谷顺风向湍流强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用反比例型函数拟合,拟合效果良好且高风速下接近规范值;竖风向湍流强度明显高于规范推算值.顺风向实测风谱与Kaimal谱相差较大而与von Karman谱吻合较好;竖风向实测风谱明显大于Panofsky风谱而与von Karman谱比较接近.横风向实测风谱与Panofsky谱、von Karman谱都比较接近.(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张丙先,潘坤,汪勇,曹道宁[3](2019)在《藏东深切峡谷区某水电站厂址选择的地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东南部"叁江"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是我国水电开发的重点地区。由于河谷狭窄,难以找到理想的地面厂房地址,或者高边坡问题突出,地下厂房往往是较好的选择。但区内断裂等构造发育,软弱的叶理状变质岩广布,使地下厂房建设遇到诸多问题。在某水电站厂址选择阶段,狭窄的深切河谷地形、大面积软岩限制了厂址的选择,初步选择的上厂址地面厂房存在倾倒高边坡问题,下厂址地面厂房存在区域性活动断裂问题。经研究各厂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劣中选优,认为厂后倾倒高边坡可采取常规工程措施进行防治,推荐上厂址地面厂房方案。本工程实践对于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侯靖,吴忠,刘宁,赵国斌,李新宇[4](2019)在《西藏高海拔深切峡谷地区水电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在西藏高海拔深切峡谷地区建设水电工程,面临水文气象缺少、地质环境条件多变、工程设计规模巨大、高水头超大机组容量、筑坝建设环境复杂等方面问题。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投入了极大的努力,结合自身丰富的工程经验,对流域的一些独特水文、地质、水工结构、水轮发电机组、筑坝材料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9年02期)

张明金,李永乐,余传锦,吴联活[5](2019)在《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风特性现场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架设在深切峡谷中的大跨度桥梁,由于桥址区地形地貌复杂,桥面离开谷底较高,桥址区的风特性一般无法通过抗风规范直接确定.为确定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的风特性,利用大桥施工过程中的猫道,在大桥跨中位置处布置了一套叁维超声风速仪,对桥址区高空中的风特性进行了现场实测,获得了7 899条有效的脉动风速时程,以此为基础对桥址区高空的风特性(平均风速、风向、风攻角、紊流度、紊流积分尺度、功率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风特性受地形的影响已经明显减弱,其风攻角均值趋于0,同时高空的紊流积分尺度更加接近平原地区,紊流积分尺度均值比规范推荐值要大.(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新[6](2018)在《深切峡谷场地悬索桥地震易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日益增多,西部多数地区山高谷深,地形起伏大,山势险峻,桥梁需跨越超深的U型峡谷,悬索桥由于其缆索承重的特点而具有超长的跨度,使其在技术和经济上优于其它承重结构,因而受到广泛的青睐。本论文所依托的某独塔地锚式悬索桥便位于地形特殊的深切峡谷地带,主跨766米是世界上此类结构形式的最大跨径,滚轴式复合索鞍结构在国内外大跨悬索桥上也是第一次采用。且桥址处高烈度地震较频繁,目前尚无关于类似结构体系的抗震研究,因而需从该实际工程出发,基于有限元平台分析结构的抗震性能,为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提出了基于Midas Civil平台模拟滚轴式复合索鞍的方法,建立了综合考虑滚轴式复合索鞍、竖向加劲梁支座及阻尼器非线性行为的全桥模型,将该模型的静力计算结果同“桥梁非线性分析系统BNLAS”的结果进行对比,吻合较好,表明模型的成桥状态较好,可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计算模型。(2)该工程主跨跨度及各支点间的高差较大,遂对一致激励、行波效应和实际场地效应作用下的复合索鞍、地锚索、支座和桥塔等构件地震响应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实际场地效应的平面应变模型在同一支点处输出的位移波幅值随着高程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加速度波幅值变化趋势则与峡谷内局部地形相关;地震波传播波速的不同,各结构的地震动响应差别较大;相比一致激励,实际场地效应对除普通吊索内力及塔底轴力的放大效应可以忽略外,对本文所讨论其余构件内力和位移的放大效应均较明显;因此在本论文的地震响应分析中,应考虑实际场地效应的影响,避免低估结构的动力响应。(3)选取人工时程波和实录波共15组,以地面峰值加速度PGA作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将每组波调整为10个强度等级。采用增量分析(IDA)法系统研究不同损伤指标对关键构件易损性的影响规律及构件的系统易损性。结果表明:复合索鞍系统、地锚索和吊索均处于较安全状态。主缆抗滑移和支座则是空间地震动作用下较易损的构件;采用规范给定的K和μ取值时,主缆抗滑移损伤超越概率值在E1水准下就几乎己接近100%;纵向+竖向地震动作用下直接支承于山体上的支座损伤超越概率较大;横向+竖向地震动作用下则是支承于桥塔横梁上的支座损伤超越概率较大,支座拉力达到设计限值是支座系统发生损伤的主要因素;长塔柱塔底为桥塔发生损伤概率最大的位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龙平江[7](2016)在《贵州某深切峡谷建桥适应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对贵州某深切峡谷建桥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探明了桥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揭示了该区域的环境地质问题。对峡谷两岸高陡边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岸坡安全系数能满足要求,适宜桥梁的建设。(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唐军,何云[8](2016)在《深切峡谷岸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深切峡谷岸坡稳定性分析工程实践为基础,对岸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归纳总结了岸坡稳定性分析过程中关键点及注重的问题,对类似深切峡谷岸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公路》期刊2016年03期)

李华,李崇标,刘云鹏,韩刚,赵其华[9](2016)在《中国西南深切峡谷岸坡地应力场基本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西南地区10个大型水电工程95点空间应力测试数据与50点硐壁应力恢复法测试数据,统计分析了边坡地应力场随垂向、水平向深度变化规律,根据主应力量级、倾角变化规律分析边坡浅表部地应力场特征,探讨了西南深切峡谷地区边坡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边坡应力场在宏观上可划分为浅表部区(0~300 m)与深部区(>300 m);(2)浅表部区主应力量级、倾角波动较为剧烈,而深部区主应力量级、倾角较为稳定,其最大主应力介于15~30 MPa,中间主应力介于10~20 MPa,最小主应力介于5~12 MPa,最大、最小主应力倾角介于0°~30°,最大主应力约为最小主应力的1.5~3.5倍;(3)浅表部区地应力场具有由主应力较小、最大主应力倾角与坡角近平行转变为主应力急剧增高、最大主应力倾角变化不明显,继而转变为主应力量级、最大主应力倾角剧烈波动,最后逐渐转变与深部应力场近于一致的特征。(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6年S1期)

于磊磊[10](2016)在《大渡河大岗山段深切峡谷裂隙水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西南和西北部地区的环青藏高原的周边地带,多形成高山峡谷地形,在长期的地质过程中,峡谷区岩体由于构造运动、卸荷作用、风化作用等的影响,其内部和表面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不连续裂隙介质,如节理、断层、错动面、卸荷裂隙、风化裂隙等,裂隙的发育控制着岩体内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水动力条件、水化学特征等,导使地下水在岩体中也表现出强烈的不均一、各向异性以及突变性。深切峡谷区往往成为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岸坡局部水流的排泄带,多级地下水的交互影响,使得此类峡谷区裂隙水更为特殊与复杂。大渡河大岗山段河谷区裂隙水除了具有上述典型特征,其河床深部裂隙水还具有水化学类型较为特殊、温度异常、具有承压特性等特点,因此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对河谷区多级地下水流系统的发育及交互影响特征取得重要认识,并能对丰富峡谷裂隙承压水、中低温热水成因范畴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水电工程的枢纽区往往处于裂隙基岩的深切河谷地带,工程建设与资源开发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此类特殊水文地质条件下的裂隙水所引起的问题,其中以裂隙承压水最为显着。本文研究的内容为国内外并不多见的峡谷区裂隙水问题,依托大岗山水电站工程建设在前期勘察阶段、施工阶段积累的丰富地质资料,并通过后期具有针对性的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及对已有地质资料、现场试验成果的室内分析,具体主要从含水介质、水文地球化学、动态变化叁个方面分析河谷裂隙水发育及成因特征,最终得到如下结论:(1)在系统地研究大渡河大岗山段河谷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明确了谷坡花岗岩裂隙的水文地质结构,具有陡倾角脉状含水结构(断层、岩脉)与缓倾展布的脉状、裂隙密集带含水结构围限组合的特征,结合压水试验及渗透张量计算的统计分析结果,得出了岩体渗透系数及各向异性系数(K1/K3)均随其埋深总体呈对数下降趋势,其间脉状含水结构加剧了岩体的渗透不均性、各向异性。(2)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同位素指示等方法对裂隙水水化学组分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裂隙水化学特征方面总体上可以划分河谷深部承压裂隙水及浅部岸坡型裂隙水,前者水化学类型形成于深部循环的相对封闭环境内,表现出较强的脱碳酸作用,并具有受到浅部裂隙水混合效应的特征,补给来源与邻区温泉相近,均来源于3000m以上的贡嘎山区;后者主要表现为较强的氧化作用及溶滤作用特征。(3)浅部岸坡裂隙水与谷底承压水动态变化特征及机理不同,岸坡裂隙水水位变化是由降水丰、枯所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随季节变化的急剧上升期、峰丛波动期、缓慢下降期(拖尾下降期)。深部承压水钻孔流量及水位动态变化规律则体现出岩体裂隙含水介质的应力应变特征;承压自流的排泄机理也不尽相同,分为弹性释放期、稳定自流期。在稳定自流期,承压孔D3与D201表现出较强的随丰、枯季节变化的特征,承压孔D2与D46对降水的响应较为不敏感;承压孔D211与深部循环的区域地下水流关系密切、与大气降水、地表水关联度不强,水位动态变化较好的呈现出地震异常及固体潮效应。利用水化学动态判别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水位、流量动态变化特征一致,表明不同承压孔在丰、枯季节受到浅部裂隙水混合情况不同。(4)岸坡水文地质结构对裂隙水流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浅部风化卸荷裂隙水位多与大渡河排泄高程(950m)持平,而深部构造裂隙水则会形成1040m以上的高位水头。基于热储及界域发育特征分析,河谷区地热异常为区域地下水流在河谷排泄所造成的。裂隙承压水的水化学、温度特征均具有区域水流与岸坡水流混合特征,混合份额可达到90%左右。钻孔揭露裂隙承压水含水带的埋深、承压水温度与承压高度线性回归程度较为显着,而与测压水位线性回归程度较差,表明区域上升水流对该类型承压水承压性能作用不大。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承压水的形成机制:谷坡水文地质结构由岸坡陡倾角脉状含水结构(断层、岩脉)与谷底缓倾展布的脉状、裂隙密集带含水结构围限组合构成,谷底缓倾结构内裂隙水受岸坡构造高水头压作用便具备了承压性。(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6-05-01)

深切峡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测风塔和当地气象站数据,对江底河大桥桥址处深切峡谷的风场特性进行研究.基于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桥址处风场的平均风速、风向、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和湍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结果表明:该桥所在的深切峡谷地形对风向有锁定作用、对风速有加速作用、并且对各个风向下的湍流特性有明显的影响;深切峡谷顺风向湍流强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用反比例型函数拟合,拟合效果良好且高风速下接近规范值;竖风向湍流强度明显高于规范推算值.顺风向实测风谱与Kaimal谱相差较大而与von Karman谱吻合较好;竖风向实测风谱明显大于Panofsky风谱而与von Karman谱比较接近.横风向实测风谱与Panofsky谱、von Karman谱都比较接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切峡谷论文参考文献

[1].程强.深切峡谷区公路桥梁段斜坡崩滑灾害风险评估[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9

[2].张志田,谭卜豪,陈添乐.丘陵地区深切峡谷风特性现场实测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丙先,潘坤,汪勇,曹道宁.藏东深切峡谷区某水电站厂址选择的地质问题[J].西部探矿工程.2019

[4].侯靖,吴忠,刘宁,赵国斌,李新宇.西藏高海拔深切峡谷地区水电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水力发电.2019

[5].张明金,李永乐,余传锦,吴联活.深切峡谷桥址区高空风特性现场实测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9

[6].张新.深切峡谷场地悬索桥地震易损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8

[7].龙平江.贵州某深切峡谷建桥适应性分析[J].交通科技.2016

[8].唐军,何云.深切峡谷岸坡稳定性分析[J].西南公路.2016

[9].李华,李崇标,刘云鹏,韩刚,赵其华.中国西南深切峡谷岸坡地应力场基本特征[J].岩土力学.2016

[10].于磊磊.大渡河大岗山段深切峡谷裂隙水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大渡河流域卫片马营河阶地地貌及断层陡坎a.马代河口...小范围地层沉积层序模拟中短期高能搬...峡谷模型D-3以及设想的3类大跨度桥梁(单...深切峡谷桥址区大跨度桥梁复合...岩石力学试验抗压强度随深度变化曲线

标签:;  ;  ;  ;  ;  ;  ;  

深切峡谷论文_程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