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间远缘杂交论文-李立会

属间远缘杂交论文-李立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属间远缘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远缘杂交,新种质,冰草属,国家技术发明

属间远缘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悉,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牵头完成的"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小麦是主要口粮作物,但是我国小麦常规育种进入艰难的爬坡阶段。遗传基础狭窄和多样性亲本资源的缺乏成为限制小麦育种取得突破的瓶颈。远缘杂交在小麦(本文来源于《农村科学实验》期刊2019年03期)

蔡小彦,王玉红,许艳超,周忠丽,王星星[2](2018)在《棉花种间远缘杂交及F_1真假杂种的SSR鉴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常异花授粉植物,获得真实的杂种是开展杂交育种及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从80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中筛选到了11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0个棉花种间远缘杂交组合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结果表明,通过SSR分子鉴定共有22个杂交组合获得了真杂种,且不同杂交组合间真杂种的比例不同,且并通过田间形态学的确认鉴定结果。SSR分子标记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对棉花杂交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对棉花杂交育种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8年11期)

李立会[3](2017)在《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高产抗病抗逆新种质创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最主要的口粮作物之一,但育种新材料匮乏已成为限制产量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分析小麦进化历史和育种进程,发现远杂交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冰草属植物是小麦野生近种,仅含P基因组,具有众多优异基因,被国际普遍认为是改良小麦的最佳外源基因组之一,但该属物种与小麦之间的远杂交一直未能成功。针对小麦与冰草属不能杂交的国际研究现状,创建创建以克服杂交障碍、高效诱导易位、特异分子标记追踪、外源多粒标志性状大群体选择为一体的远杂交技术体系,首次获得小麦与冰草属3个物种间的自交可育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突破了利用冰草属P基因组改良小麦的国际难题。针对向小麦有效转移外源基因的关键问题,揭示了冰草属P基因组结构重排现象,提出了远杂交中附加系和易位系创制的新模式;创制异源二体附加系、端体附加系、代换系、P染色体缺失系、异源易位系、渐渗系等类型多样的新种质354个,并揭示其可用于小麦改良的高产、抗病、抗逆等优异性状/基因,特别是多穗粒数性状受主效QTL控制,并在多环境下稳定表达,能够提高大面积推广品种穗粒数64.9%~134%。针对创新种质的有效利用问题,阐明多粒育种新材料的生理与遗传基础,创制骨干亲本和国外优质材料背景下多穗粒数与千粒重和亩穗数等性状相协调的育种新材料254个,并首次在6个小麦主产区育成携带冰草属P基因组优异基因的新品种7个、后备新品种(系)1109个,证实了新种质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了育种新材料匮乏的关键问题,而且在突破性新品种培育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7)

耿兴敏,赵红娟,张月苗,王良桂,张乐华[4](2017)在《授粉方式对不同亚属杜鹃间远缘杂交结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克服杜鹃花属植物杂交授粉前障碍,以南京地区栽培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mariesii)及马银花(R.ovatum)为母本,云锦杜鹃(R.fortunei)、猴头杜鹃(R.simiarum)、大白杜鹃(R.decorum)及马缨杜鹃(R.delavayi)花粉为父本,探讨延迟授粉、NAA涂抹柱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食盐水涂抹柱头、正己烷涂抹柱头和加热花粉6种授粉方法对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适宜的杂交授粉方法不同,在所配置的8个杂交组合中,延迟授粉显着提高了其中6个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是克服杜鹃亚属间远缘杂交障碍的有效方法;食盐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及加热花粉也提高部分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0.1%NAA处理仅对映山红×猴头杜鹃、映山红×马缨杜鹃及马银花×猴头杜鹃3个杂交组合有效;而正己烷处理则对大部分组合的结实有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潘奕达[5](2016)在《墨西哥湾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属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dians concentricus)和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的属间远缘杂交,初步探讨了墨西哥湾扇贝(雌)与华贵栉孔扇贝(雄)、华贵栉孔扇贝(雌)与墨西哥湾扇贝(雄)杂交的可行性,对两个杂交组的胚胎发育阶段、受精率、孵化率、D形幼虫发生率和幼虫生长情况与自交组进行对比,并且根据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和不同精子浓度下杂交组和自交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情况,初步分析了杂交组的配子亲和力及合子的育性。最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对杂交子代的生长优势做了初步的预测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墨西哥湾扇贝(雌)与华贵栉孔扇贝(雄)的属间杂交实验在水温28±0.5℃、盐度24-25的养殖水体中,墨西哥湾扇贝(雌)与华贵栉孔扇贝(雄)杂交组MH、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均可以得到发育正常的子代。从胚胎发育情况看,MH杂交组发育到D形幼虫所需要的时间均小于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MH为18 h,MM为21 h,HH为22 h)。MH杂交组的平均受精率比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的平均受精率低16.7%,MH杂交组的平均孵化率比两个自交组的平均孵化率低19.1%。从浮游幼虫生长情况看,MH杂交组的浮游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均高于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表明MH杂交组的杂交子代幼虫与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相比具有较明显的杂交优势。此外,在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和不同精子浓度下墨西哥湾扇贝(雌)与华贵栉孔扇贝(雄)杂交组MH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小于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且MH杂交组、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华贵栉孔扇贝(雌)与墨西哥湾扇贝(雄)的属间杂交实验在水温28±0.5℃、盐度24-25的养殖水体中,华贵栉孔扇贝(雌)与墨西哥湾扇贝(雄)杂交组HM、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均可以得到发育正常的子代。从胚胎发育情况看,HM杂交组发育到D形幼虫所需要的时间均小于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HM为19 h,MM为21 h,HH为22 h)。HM杂交组平均受精率比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的平均受精率低11.7%,HM杂交组的平均孵化率比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的平均孵化率低24.9%。HM杂交组的浮游幼虫的壳长和壳高均高于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表明HM杂交组的杂交子代幼虫与两个自交组相比具有较明显的杂交优势。此外,在不同温度、不同盐度和不同精子浓度下华贵栉孔扇贝(雌)与墨西哥湾扇贝(雄)杂交组HM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小于墨西哥湾扇贝自交组MM和华贵栉孔扇贝自交组HH,且HM杂交组、MM自交组和HH自交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下对墨西哥湾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杂交子代生长趋势的预测比较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华贵栉孔扇贝(雌)与墨西哥湾扇贝(雄)杂交组HM以及墨西哥湾扇贝(雌)与华贵栉孔扇贝(雄)杂交组MH的杂交子代的壳长和壳高进行预测检测和预测比较,检测结果表明运用神经网络得出的预测数据与真实值具有较高的符合度。预测比较结果表明其杂交组的预测值均小于实际值,但是,预测值的误差率均小于4%。(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05-01)

范惠玲,许晓莎,李鑫,罗芳芳,白生文[6](2015)在《白菜型油菜×白芥属间远缘杂交亲和性及杂交一代幼苗挽救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白菜型油菜与白芥属间杂交亲和性,建立白菜型油菜与白芥属间的杂交一代壮苗及生根技术.以白菜型油菜为母本,白芥为父本进行杂交,统计杂交子房脱落率和杂交亲和指数,分析不同比例基本培养基、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生长素或细胞分裂素对诱导生根和壮苗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与白芥属间杂交种,平均杂交亲和指数为0.5,表现为杂交不亲和;二者的杂交种子在滤纸床上萌发,只得到了缺少胚根的无根苗.将无根苗在1/2 MS培养基上进行挽救培养,能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白菜型油菜与白芥属间杂交后代试管苗的最佳壮苗培养基为2 MS+1.5mg/L 6-BA+0.5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3mg/L IBA,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灌漠土(1∶2∶1).白菜型油菜与白芥间存在杂交不亲和性,杂交后代壮苗及生根技术为:2MS+1.5mg/L 6-BA+0.5mg/L NAA培养基上壮苗培养,1/2 MS+0.3mg/L IBA培养基上生根培养,草炭土+蛭石+灌漠土(1∶2∶1)基质中驯化移栽.(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高小峰[7](2015)在《牡丹、芍药组间远缘杂交花粉萌发及胚胎发育的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牡丹品种‘凤丹白’(Paeonia.suffruticosa‘Fengdanbai’)、‘洛阳红(Paeonia.suffruticosa‘Luoyanghong’)为父本,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Fenyunu’)为母本进行了远缘杂交试验。确定了亲本花芽分化的特性及规律,研究了亲本花粉的萌发特性及最佳培养基,研究了花粉、柱头的超显微结构及不同品种间的差异,研究了远缘杂交不育性的克服方法及授粉受精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花芽分化方面,牡丹、芍药的芽均为混合芽,牡丹花芽分化历时100d左右,苞片原基从6月初开始分化,萼片原基从6月下旬开始分化,花瓣原基从7月上中旬开始分化,雄蕊原基从8月中下旬开始分化,雌蕊原基从9月中旬开始分化;芍药花芽分化历时140d左右,苞片原基从9月中旬开始分化,萼片原基从10月上旬开始分化,花瓣原基从10月中下旬开始分化,雄蕊原基从翌年1月下旬开始分化,雌蕊原基从翌年2月上旬开始分化。2.花粉培养方面,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伸长量均呈下降的趋势,但花粉管伸长量下降趋势不明显,不同培养液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对花粉管伸长量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凤丹白’在10%蔗糖+50mg/Kg硼酸+60mg/LCaCl2溶液中花粉管伸长量最大,‘洛阳红’、‘粉玉奴’在10%蔗糖+50mg/Kg硼酸+40mg/LCaCl2溶液中花粉管伸长量最大。3.两个父本和母本的花粉粒具有相似的结构类型,花粉粒形状都为长球形,具叁萌发沟,叁个材料的花粉粒在花粉大小和形状变化上差异较小,但花粉表面纹饰差异较明显,叁个材料柱头的形态结构较相似,整体形状都为圆耳形,在具体的细微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性,两个父本柱头表面的球形突起较小,较明显,而母本‘粉玉奴’柱头表面的球形突起,较大,较模糊。4.‘粉玉奴’ב凤丹白’不同授粉方式中,延迟授粉和重复授粉效果最好,花粉萌发量大,偶有花粉管穿过花柱伸入胚囊;‘粉玉奴’ב洛阳红’不同方式的授粉中,蒙导和延迟授粉效果最好,花粉萌发量大,花粉管伸长较长,能观察到有花粉管穿过花柱伸入胚囊,与‘粉玉奴’自交的授粉受精过程相比,杂交组合花粉萌发相对比较迟缓,相同时间点,无论是花粉萌发量或是花粉管伸长量都比较小。5.两个杂交组合授粉后0d~20d,心皮的发育正常,明显增大,有较小乳白色胚珠,20d以后绝大多数的心皮逐渐发生萎缩,胚珠也逐渐萎缩呈黑色,100d时心皮开裂,未败育的胚珠发育成黑褐色的种子;自交组合授粉后,心皮发育正常,40d时胚珠膨大,呈乳黄色,100d时,心皮呈黑褐色,种子也呈黑褐色。6.对两个杂交组合授粉后胚发育的观察,发现授粉后10d~20d,绝大多数受精卵发生了异常解体的现象,在后期的观察中也未观察到正常胚的发育过程;自交授粉后绝大多数胚胎发育正常,能观察到胚胎发育的完整过程;在杂交组合中,‘粉玉奴’ב凤丹白’组合结心皮率为4.13%,‘粉玉奴’ב洛阳红’组合结心皮率为3.14%,而‘粉玉奴’自交的结心皮率为68.34%,自交的结实率远远高于杂交组合。(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王雪玲[8](2014)在《芍药牡丹组间远缘杂交及‘凤丹’胚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芍药品种‘粉玉奴’(Paeonia lactiflora ‘Fenyunu’)为母本,牡丹品种‘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通过对其花粉的贮藏和活力测定以及电镜扫描,对比杂交亲本花粉贮藏过程中花粉活力变化、花粉形态差异;试验对母本‘粉玉奴’开花习性和柱头可授期进行了观察统计,确定了最佳授粉时期;通过对人工授粉后柱头和胚胎的跟踪观察,探究了远缘杂交不育的原因。对‘凤丹’成熟胚培养研究了根长和不同GA3和6-BA对胚离体组织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所用父本‘凤丹’花粉活力在相同的贮藏条件下的不同时期内均高于芍药母本‘粉玉奴’,虽然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花粉活力逐渐下降,但是授粉前花粉活力66.03%,符合杂交授粉用花粉标准。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亲本花粉粒形态相似,只在表面纹饰上有差异,且父本‘凤丹’花粉畸形率小于母本‘芍药’。2.‘粉玉奴’群体花期为4月25日~5月3日,4月28日进入盛花期;松雷-大蕾-开放的过程约需要1~2d,盛花期约4~5d;盛花期的第二天柱头开始分泌粘液,通过对柱头的追踪观察,确定第2~6d为柱头的可授期,开花后第4~5d可授性最强,粘液能够粘住花粉。3.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主要存在受精前障碍,‘凤丹’花粉能够在芍药柱头上粘附并萌发,但是萌发时间滞后,花粉管的生长受到阻碍,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畸形,并诱导柱头产生一系列的胼胝质反应,最终使花粉管难以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完成受精。4.对胚珠的切片观察未发现胚囊内有胚生成或胚败育,未完成双受精的个体在授粉14d后与正常自然结实的有明显差别,具体表现为,心皮表面皱缩,色泽暗淡,授粉后早期胚珠就停止增大、皱缩,之后逐渐干瘪。试验最终获得杂交种子49粒,远缘杂交结实率为1.41%。5.胚的组织培养试验表明根长4-5cm时通过添加激素打破上胚轴休眠所需时间最短,但是最终的胚苗褐化和愈伤较为严重,平衡各项指标后认为打破上胚轴休眠适宜的根长为3-4cm的胚苗。不同根长胚苗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着,随着根长度增加,可溶性淀粉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6.无论是单一添加GA3还是同时添加GA3与6-BA都能打破上胚轴休眠长出真叶,两者适宜的配比能够加速上胚轴休眠解除的速度,并提高成苗率。打破上胚轴休眠所需时间最短的激素配比为6-BA0.1mg·L-1+GA31.0mg·L-1,最优的配比为6-BA0.5mg·L-1+GA31.0mg·L-1。另外,在两种激素浓度较高时,胚苗出现了褐化和愈伤化现象。(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胡禾丰,张亚利,郭卫珍,叶康,莫建彬[9](2014)在《山茶属部分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培育芳香繁密的茶花新品种,研究以具有芳香、开花繁密特性的山茶属(Camellia)连蕊茶组(Sect.Theopsis)、植物为主要亲本,分别与金花茶组(Sect.Chrysantha)、古茶组(Sect.Archecamellia)和红山茶组(Sect.Camellia)的部分种及品种进行远缘杂交试验;并通过荧光显微技术观察杂交授粉后花粉管行为。结果表明:以连蕊茶组(Sect.Theopsis)为母本的杂交组合,其座果率均为0,表现出严重不亲和性。荧光观察显示花粉管萌发后伸长缓慢且难以定向生长,并出现花粉管扭曲或先端膨大、胼胝质堆积、呈"S"型回折或节状生长现象;杂交组合毛花连蕊茶(C.fraterna)×金花茶(C.Nitidissma)的花粉管生长情况好于毛花连蕊茶(C.fraterna)×越南抱茎茶(C.amplexicaulis)、毛花连蕊茶(C.fraterna)×杜鹃红山茶(C.azalea)组合。(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杨进文,魏治中[10](2014)在《烟草与罗勒科间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烟草与药用植物罗勒进行科间远缘杂交,以期培育出含医药成分的新型烟草,以缓解吸烟与健康的矛盾。采用无性与有性杂交相结合的方法,克服其杂交不孕问题。经酶谱测定,杂种稳定品系含有亲本药用植物的遗传物质;镜检(F1~F18)细胞染色体呈杂合状态;经医药成分鉴定均含有药用植物亲本中相应的医药成分,并产生了新的医药成分;烟叶评吸具有药物香气。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罗勒烟具有低糖,中、高烟碱含量的特点。经卷烟企业验证其可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属间远缘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植物,获得真实的杂种是开展杂交育种及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从80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中筛选到了11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0个棉花种间远缘杂交组合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结果表明,通过SSR分子鉴定共有22个杂交组合获得了真杂种,且不同杂交组合间真杂种的比例不同,且并通过田间形态学的确认鉴定结果。SSR分子标记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对棉花杂交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对棉花杂交育种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属间远缘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新种质创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J].农村科学实验.2019

[2].蔡小彦,王玉红,许艳超,周忠丽,王星星.棉花种间远缘杂交及F_1真假杂种的SSR鉴定方法研究[J].中国棉花.2018

[3].李立会.小麦与冰草属间远缘杂交技术及其高产抗病抗逆新种质创制[C].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7

[4].耿兴敏,赵红娟,张月苗,王良桂,张乐华.授粉方式对不同亚属杜鹃间远缘杂交结实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

[5].潘奕达.墨西哥湾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属间远缘杂交的初步研究[D].广西大学.2016

[6].范惠玲,许晓莎,李鑫,罗芳芳,白生文.白菜型油菜×白芥属间远缘杂交亲和性及杂交一代幼苗挽救技术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

[7].高小峰.牡丹、芍药组间远缘杂交花粉萌发及胚胎发育的形态学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

[8].王雪玲.芍药牡丹组间远缘杂交及‘凤丹’胚培养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9].胡禾丰,张亚利,郭卫珍,叶康,莫建彬.山茶属部分组间远缘杂交亲和性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

[10].杨进文,魏治中.烟草与罗勒科间远缘杂交育种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标签:;  ;  ;  ;  

属间远缘杂交论文-李立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