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政治课教学的“趣、理、度”(论文文献综述)
张心怡[1](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培养具有更高要求。对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高中思政学科来说,培养既有一定学科知识储备,又具备逻辑思维和问题意识的人才是其重要任务。“问题链”具有逻辑性,且能引导学生循序渐进、逐层深入思考问题的特点,这与高中思政学科育人目标相契合,所以就有必要将“问题链”引入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目前已有“问题链”教学法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但由于决定“问题链”质量的关键环节是设计环节,且该方面研究还较为薄弱,基于此研究现状就有必要将研究聚焦在设计环节,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问题链”设计研究。除绪论外,正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概述。主要包含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内涵界定、理论基础以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分析。此次研究采用问卷对高中思政课中“问题链”设计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取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问题链”设计缺乏逻辑关联、“问题链”设计缺乏难度梯度、“问题链”设计缺乏“生成”追问、“问题链”设计缺乏情境连贯的问题。第三部分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策略思考。根据整体性与逻辑性相结合、适度性原则与启发性相结合、情境有效性与时代性相结合的设计原则,针对前一部分之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设置核心问题,明确教学内容、细化子“问题链”,引发深入思考、优化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适时追问,培养问题意识的对策。第四部分主要是基于“问题链”设计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例,按照“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及对策,以必修三《文化生活》中《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设计出的教学案例进行实施再评估其效果。
贺秋蓉[2](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发展和思政课程改革深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言语水平要求持续提高。与具有工具性的课堂教学语言不同,课堂教学言语是带有教师个人风格的动态言语过程,对其进行优化有利于实现思政课堂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的统一,使学生“信其言”、“信其人”、“信其道”,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论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在阅读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学科背景、问题背景等;其次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了解相关课题研究内容;最后阐释创新点和不足点,以求为今后研究提供可参考的思路。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概述。以言语行为理论、教学言语学理论、传播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首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其次,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的学科特征,包括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艺术性等等;最后,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进行分类,包括导入言语、讲解言语、提问言语、过渡言语、小结言语。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对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其现有不足,包括部分学科特性彰显不足、听觉美感有待提升、组织教学过程言语水平有待提高等等。第四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对策。首先,课堂教学言语聚焦学科特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其次,政治教师通过“说好普通话”、“巧用表达技巧”、“增添言语温度”使课堂教学内容“入耳”、“入脑”、“入心”,从言语表达形式层面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最后,从导入言语、讲解言语、提问言语、过渡言语和小结言语入手,达到“趣”、“变”、“准”、“巧”、“通”,从言语内容层面提升言语品质。第五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效果评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对策是否具有实效,需要将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进行效果评估。通过优化对策的实施,增进了师生情谊,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莫梅梅[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研究》文中提出语言是人类最普通也是最广泛的交际工具,它既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对话的工具,又是传递情感、实现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同样的,在课堂教学中,语言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教师表情达意的基本物质外壳,也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教育者施教与教育对象受教的主要互动工具。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好的教师讲解,优异的教师示范,伟大的教师启发。高中思想政治课包含了很多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因此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科学的理论方法固然重要,但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显着作用同样值得挖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其次概括了教学语言艺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是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简要概括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内涵、特点并着重论述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性的三个意义。第三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运用的现状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及问卷调查分析出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是基于第三部分所提出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关策略,主要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语言艺术能力以及学校加强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培训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广大思想政治教师对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视,不断追求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朱榴[4](2021)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有72次提及“情境”,可见其非常重视情境创设。高中政治教师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可以让课本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和动态化,利于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整体效益。另外,情境创设还利于培育学生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习经历和调查问卷,从实习学校政治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及运用情况入手,总结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进而单独从政治教师的角度提出情境创设的改进策略。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意义主要包含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其次,概括这个选题的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再次,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最后,阐明本文的研究创新点,其包括研究角度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第二部分,是相关理论概述。先概述情境教学、情境创设,进而定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的内涵。然后分别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学业质量标准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分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主要变化,以此解释新课标重视情境的原因。第三部分,简要介绍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和创设的必要性,旨在为本文的撰写打好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理论以及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必要性,包括:符合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以及符合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第四部分,主要包括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运用现状分析包括调查基本情况简介与调查结果分析。基于调查问卷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和自身的实习经历,总结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存在的问题: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现象、情境素材的时代性不强、情境创设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不当、学生对情境的参与度不足。然后,分别从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四个角度分析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包括:国家应试教育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学校环境限制情境创设、政治教师受自身思想认识和能力的制约、学生不够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第五部分,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单独从政治教师的角度提出情境创设的改进策略。第一,情境创设要加强核心素养培养。政治教师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应该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以及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第二,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政治教师创设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情境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第三,情境创设原则规范化。包括:凸显学生主体原则、引用时事热点原则、呈现趣味情境原则、联系实际生活原则以及以问题为主线原则。第四,创设多样的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探究情境、思辨情境、故事情境和表演情境等多样化情境。第五,运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以及结合当地资源,创设社会实践活动情境。
程鑫[5](2021)在《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探索实施,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逐渐从注重应试教育向强调素质教育转变,应试教育以适应考试为主,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强调学生智力因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固然重要,但是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和培养在教学中也应受到重视,这是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收集国内以及国外专家学者的相关文献,进而确定研究范围。以西宁市三所高中的高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的非智力因素水平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影响,旨在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全文由六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背景、相关文献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阐述非智力因素相关概念、非智力因素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关系;第二章专门探讨非智力因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第三章是关于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影响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维度等,依次对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部分教师做了访谈,掌握了较为翔实的资料;第四章在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思想政治学习中调动非智力因素存在的问题,并做了专门分析;第五章是策略与思考,针对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水平的若干对策,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和学习习惯五种视角,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
李坤静[6](2020)在《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高中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职思想政治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培育学生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为目标。中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中职生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有不小的挑战。这一挑战主要源于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同中职生不想学、不会学、不乐学的矛盾较为突出。本研究从学习动机缺失的角度切入,厘清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参考《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编制《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问卷》。通过对在校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现阶段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并对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论文包括五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分析了选题意义,并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界定及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分析。通过文献研究、调查访谈,厘清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说明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对学生、教师、学校等造成的不良影响。第三部分,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总结概括中职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存在的消极学习意向、学习回避行为和学习低投入行为的相关学习动机缺失表现。第四部分,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分析。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消极认知、课程学习中的消极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消极思想深入分析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对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现象由感性认知跃升为理性看待,为应对策略研究提供依据、奠定基础。第五部分,应对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策略探析。从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创设能带来积极体验的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营造有利于中职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吴洁[7](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兴趣是指人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积极性的情绪以及认识,也是个体能够实现有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驱动力。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具备高度的学习热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思想政治课对每一位高中生的成长都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国家希望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的人才,作为教师也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推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而不懈奋斗。但是在当今时代下,许多高中生在实际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中并没有对思想政治学科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会影响国家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还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以及综合性发展。因此,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提升策略是非常有必要且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本文立足于笔者的教育教学经历,结合当下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通过设计高中生调查问卷、高中教师访谈问卷,有针对性的了解当代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现状。联系调查的统计结果,具体剖析高中生对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的原因,还就可能会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因素,进行一定的剖析。一方面,以学生个人因素为切入点,着重关注塑造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学科的价值观,培养其对思想政治学科的正确学习态度,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加自信的方式学习思想政治。另外,还以教师、学校等有关因素为切入点,就该因素探究其对高中生思想政治科目学习兴趣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据此找出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兴趣的具体策略。包括培养正确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念、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活动、组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等内容,希望可以为未来思想政治课程的发展给予一定的支持,推动高中生实现身体以及心理层面上的健康成长。
杨溶川[8](2020)在《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强,本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日渐削弱。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号召下,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中开发当地课程资源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上好思想政治课显得十分必要。此外,大理地区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也为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提供了现实基础。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践研究法。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为本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向发放师生问卷进行调查,得出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得出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策略,再次,根据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策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验证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可行性。文章的主要分为五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此部分对本土、本土文化、本土文化资源、大理本土文化资源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将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分为物质文化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三类。第二部分是对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研究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进行论证。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可行性中,本文分析了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的观点,阐述了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新课程标准,列举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大理本土文化资源的契合之处。而关于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重要意义,则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大理本土文化传承、学生学习兴趣、彰显文化育人特色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通过向大理州内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性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原因。第四部分,根据问卷调查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得出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策略。第五部分,根据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策略,以《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为例,将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进行了教学设计、实施和反思。由于目前关于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的研究文献较少,更无大理本土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相结合的文献。因此,从一定的角度来说,本文的写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的同时,也为大理地区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线教师的本土文化资源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吉星[9](2020)在《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这既强调了思想政治课要尊重教育规律,也从整体上指出了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方法。做好中学《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之间的教材衔接工作,便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的重要依托。课程标准、教科书和课程资源,都属于广义的教材组成部分。为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衔接的现状,主要选用了实证研究方法。为形成对教材衔接现状的全面认识,从施教者和学习者两种视角了解教材衔接的相关情况,分别对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一线教师进行访谈,在此基础上,再利用SPSS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和结果分析。总体而言,师生对《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现状持肯定态度。但是,结合教材文本研究和调查结果也发现初中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并不完全匹配,初高中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不一致;初高中教科书部分存在着“简单重复”和“断层”问题;初高中课程资源相似度略高,不能实现对教科书的补充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亦为增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衔接有效性,应切实发挥有关教材衔接各责任主体的作用,教育部门切实保证教材的系统同步,学校多途径促进初高中教材的融合贯通,教师努力提高学科素养优化教材衔接效果。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帮助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共同发力,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作用。
石元芬[10](2020)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要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2019年6月19号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也提到,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要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良好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举措。但就笔者对高中思想政治课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调查分析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任务的设计难于符合所有学生的要求,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及时观察、引导、帮助学生有些力不从心,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课堂探讨难于深入,情境创设缺少吸引力,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等。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及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操作要求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提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给一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一些参考。第一部分,导论部分。阐述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特色。第二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概述。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概念界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特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操作模型建构等内容。第三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调查分析。其中包括调查的准备、调查的实施和调查结果与分析。在调查结果与分析上又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其中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实施阶段、课后评价阶段的应用策略。
二、高一政治课教学的“趣、理、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一政治课教学的“趣、理、度”(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创新之处 |
1.3.2 不足之处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概述 |
2.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内涵 |
2.1.1 问题与“问题链” |
2.1.2 问题设计与“问题链”设计 |
2.1.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理论基础 |
2.2.1 问题教学理论 |
2.2.2 奥苏伯尔问题解决模式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4 “问题链教学” |
2.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必要性 |
2.3.1 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
2.3.2 有利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
2.3.3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3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调查 |
3.1.1 学生问卷调查设计及说明 |
3.1.2 教师问卷调查设计及说明 |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现状分析 |
3.2.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取得的成效 |
3.2.2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存在的问题 |
4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策略思考 |
4.1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原则 |
4.1.1 整体性与逻辑性相结合 |
4.1.2 适度性原则与启发性相结合 |
4.1.3 情境有效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
4.2 高中思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对策 |
4.2.1 设置核心问题,明确教学内容 |
4.2.2 细化“子问题链”,引发深入思考 |
4.2.3 优化问题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
4.2.4 适时追问,培养问题意识 |
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的运用——以《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一课为例 |
5.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
5.2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实施 |
5.3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评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学科背景 |
1.1.3 问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分析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价分析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点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点 |
2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概述 |
2.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的相关含义 |
2.1.1 语言和言语 |
2.1.2 课堂教学语言和课堂教学言语 |
2.1.3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 |
2.2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的学科特性 |
2.2.1 思想性 |
2.2.2 政治性 |
2.2.3 时代性 |
2.2.4 艺术性 |
2.3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的类型划分 |
2.3.1 导入言语 |
2.3.2 讲解言语 |
2.3.3 提问言语 |
2.3.4 过渡言语 |
2.3.5 小结言语 |
2.4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理论依据 |
2.4.1 言语行为理论 |
2.4.2 教学言语学理论 |
2.4.3 课堂观察理论 |
2.4.4 传播学理论 |
3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现状调查 |
3.1.1 课堂观察记录说明 |
3.1.2 学生调查问卷说明 |
3.2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之重要性 |
3.2.1 课堂教学言语影响学生对待政治课的态度 |
3.2.2 课堂教学言语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
3.2.3 学生对课堂教学言语风格有审美需求 |
3.3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之已有优势 |
3.3.1 具有一定的思想性 |
3.3.2 具备一定的政治性 |
3.3.3 达到一定的技巧性 |
3.4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之现存不足 |
3.4.1 部分学科特性有待增强 |
3.4.2 听觉美感有待提升 |
3.4.3 组织教学过程言语水平有待提高 |
4 髙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对策思考 |
4.1 聚焦学科言语特性,侧重学生素养发展 |
4.1.1 增强教学言语思想性,提升道德品质 |
4.1.2 突出教学言语政治性,加强政治认同 |
4.1.3 体现教学言语时代性,塑造时代新人 |
4.1.4 增添教学言语艺术性,提高文学修养 |
4.2 优化教学言语表达,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
4.2.1 说好普通话——“入耳” |
4.2.2 巧用表达技巧——“入脑” |
4.2.3 增加言语温度——“入心” |
4.3 优化教学言语设计,提升教师言语品质 |
4.3.1 导入言语——“趣” |
4.3.2 讲解言语——“变” |
4.3.3 提问言语——“准” |
4.3.4 过渡言语——“巧” |
4.3.5 小结言语——“通” |
5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对策实施效果评估 |
5.1 优化对策实施前的准备情况 |
5.2 优化对策实施情况 |
5.3 优化对策实施后效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相关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语言艺术的涵义 |
2.教学语言艺术的涵义 |
3.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涵义 |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 |
1.政治性 |
2.思想性 |
3.教育性 |
4.时代性 |
5.幽默性 |
6.情感性 |
(三)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意义 |
1.增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
2.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能力 |
3.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调查过程 |
1.准备阶段 |
2.实施阶段 |
3.问卷调查分析阶段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 |
1.缺乏情感渗透 |
2.缺乏时代特色 |
3.缺乏启发性 |
4.缺乏幽默性 |
5.语调语速失调 |
6.语无伦次,前后逻辑不相关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问题成因 |
1.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
2.学校的考核标准单一化 |
3.思想政治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策略 |
(一)提升教师内在修养 |
1.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保证教学语言的引领性 |
2.认真专研教材,确保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
3.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二)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
1.注入情感,增强教学语言的情感艺术 |
2.融合时政,提升教学语言的时代艺术 |
3.寓教于乐,增添教学语言的趣味艺术 |
4.讲究抑扬顿挫,确保教学语言的节奏艺术 |
5.妙用网络热词,追求教学语言的独特艺术 |
(三)学校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培训 |
1.加强对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培训 |
2.将思想政治教学语言艺术纳入到教师评价体系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研究调查问卷(教师版) |
附录B: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研究调查问卷(学生版) |
致谢 |
(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1.研究角度创新 |
2.研究内容创新 |
一、相关理论概述 |
(一)情境教学 |
(二)情境创设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 |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标”的主要变化 |
1.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变化 |
2.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 |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更新 |
4.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 |
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变化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 |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
1.符合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 |
2.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要求 |
3.符合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运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的运用现状分析 |
1.调查基本情况简介 |
2.调查结果分析 |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
1.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现象 |
2.情境素材的时代性不强 |
3.情境创设的呈现方式较为单一 |
4.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不当 |
5.学生对情境的参与度不足 |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创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国家应试教育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 |
2.学校教育评价制度对情境创设的负面影响 |
3.学校环境限制情境创设 |
4.部分政治教师受自身思想认识和能力的制约 |
5.学生不够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
四、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创设情境的改进策略 |
(一)情境创设要加强核心素养培养 |
1.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
2.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
4.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
(二)情境创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
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
2.尊重学生的个性 |
3.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
(三)情境创设原则规范化 |
1.凸显学生主体原则 |
2.引用时事热点原则 |
3.呈现趣味情境原则 |
4.联系实际生活原则 |
5.以问题为主线原则 |
(四)创设多样的情境 |
1.创设生活情境 |
2.创设探究情境 |
3.创设思辨情境 |
4.创设故事情境 |
5.创设表演情境 |
(五)运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 |
1.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
2.通过学科之间的联系创设情境 |
3.结合当地资源,创设社会实践活动情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5)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非智力因素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梳理 |
一、智力因素 |
二、非智力因素 |
三、学习效果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 |
二、成就动机理论 |
三、发展性教学理论 |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 |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区别 |
二、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联系 |
第二章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作用和意义 |
第一节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作用 |
一、动力作用 |
二、定向作用 |
三、引导作用 |
四、维持作用 |
五、调控作用 |
六、强化作用 |
第二节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的意义 |
一、非智力因素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特殊性 |
二、非智力因素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始终 |
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思想政治课成效的重要因素 |
第三章 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影响的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研究对象选择的依据 |
一、生理方面的成长 |
二、心理方面的成长 |
第二节 调查的设定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
五、调查结果 |
第四章 思想政治课程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学生的动机不够明确 |
二、学生的兴趣不够充分 |
三、学生的意志较为薄弱 |
四、学生的情感较为脆弱 |
五、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
二、教育模式的影响 |
三、学生的心理因素 |
四、家庭的教育方式 |
第五章 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的有效策略 |
第一节 树立正确动机,提高学生道德认知 |
一、端正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合理安排德育内容 |
第二节 培养良好兴趣,坚定学生道德信念 |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紧贴日常实际生活 |
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道德信念教育 |
第三节 表达良好的情感增进学生道德情感 |
一、寓情于教 |
二、以理育情 |
三、以趣生情 |
第四节 塑造坚强意志,锻炼学生道德意志 |
一、锻炼坚强意志力,树立自信 |
二、培养良好意志力,因材施教 |
第五节 养成良好习惯,规范学生道德行为 |
一、形成良好习惯,注重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
二、养成良好习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设计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6)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学习动机缺失的研究 |
(二)关于思想政治课的相关研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一)关于学习动机缺失概念的研究 |
(二)关于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影响因素研究 |
(三)关于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干预策略的研究 |
三、现有研究评述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
(一)研究的重难点 |
(二)创新点 |
第一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及不良影响 |
一、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内涵 |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 |
(二)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 |
(三)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 |
(四)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含义 |
二、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不良影响 |
(一)不利于中职生成长成才 |
(二)不利于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
(三)不利于中职学校提高办学效益 |
第二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表现 |
一、中职生畏惧思想政治课学习 |
(一)缺乏学习兴趣,思想政治课出勤情况不佳 |
(二)经常不完成思想政治课老师布置的作业 |
(三)不主动提问,消极对待老师的提问 |
二、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投入度低 |
(一)思想政治课堂问题行为突出,课堂纪律不佳 |
(二)对待思想政治课很少进行预习和复习巩固 |
(三)完成作业质量不高,抄作业的现象较突出 |
第三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原因分析 |
一、中职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消极认识 |
(一)为考试而学习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目的观 |
(二)自认为缺乏学习好思想政治课的能力 |
(三)自认为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无聊繁琐 |
二、中职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的消极体验 |
(一)学习过程中不受尊重的体验 |
(二)学习行为不自主(受控制)的体验 |
(三)学习过程中不断挫败的体验 |
三、中职生受到社会中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 |
(一)受“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
(二)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四章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应对策略 |
一、引导中职生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的价值 |
二、提高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
(一)引导中职生采取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策略 |
(二)引导中职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 |
(三)促进中职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
(四)引导中职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动起来” |
三、思想政治课引领中职学校育人全过程 |
(一)推动中职思想政治课同其他课程相互融合 |
(二)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
(7)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论文选题依据 |
(一)理论依据 |
(二)现实依据 |
二、论文选题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相关概念界定及重要性分析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兴趣的界定 |
(二)学习兴趣的界定 |
二、激发学习兴趣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中的重要性 |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
(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实现良好教学效果 |
(四)有利于落实新课改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相关要求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现状及问题 |
(一)高中生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现状及问题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主观因素 |
(二)客观因素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策略 |
一、端正学习态度,正确认识自己,培养学习习惯。 |
(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唤醒学习动机 |
(二)了解自身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持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二、明确学生主体,提升自身素质,优化教学活动。 |
(一)教师应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
(二)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
(三)优化教学活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
(四)组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
(五)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 |
三、发挥课堂作用,拓展课外空间。 |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
(二)拓展思政课活动空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3 《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 |
附录5 《消费及其类型》教学设计——我的消费我做主 |
致谢 |
(8)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本土 |
二、本土文化 |
三、本土文化资源 |
四、大理本土文化资源 |
(一)物质文化资源 |
(二)精神文化资源 |
(三)生态文化资源 |
第二章 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
一、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可行性 |
(一)大理本土文化资源的运用契合教育理论 |
(二)大理本土文化资源的运用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
(三)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符合课程标准(2017 版)的要求 |
(四)大理本土文化资源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度契合 |
二、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重要意义 |
(一)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
(二)体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
(三)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大理本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五)彰显文化育人特色 |
第三章 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的现状调查 |
一、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
二、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师运用大理本土文化资源的频率不高 |
(二)教师运用大理本土文化资源的效果不佳 |
(三)教师运用大理本土文化资源的能力不足 |
(四)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有效发挥 |
三、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
(二)教师工作负担沉重 |
(三)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
(四)教师自身素质不足 |
(五)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 |
第四章 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策略 |
一、更新理念,树立终身学习观 |
(一)更新教学理念 |
(二)树立终身学习观 |
二、加强合作,实行集体备课 |
(一)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
(二)发挥集体备课优势 |
三、积极探索,完善师生评价体系 |
(一)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
(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 |
四、提升素质,强化综合能力 |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
(二)强化教师综合能力 |
(三)实行多样化教学 |
五、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
(三)引导学生多方式参与课堂 |
第五章 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实施——以《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为例 |
一、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选择 |
(一)关注课标考纲,梳理教材内容 |
(二)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 |
(三)查找本土文化,找到相关契合点 |
(四)初步构思,理清逻辑 |
二、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设计 |
(一)选择方法,奠基设计 |
(二)多样导课,先声夺人 |
(三)科学设问,层层递进 |
(四)过渡自然,环环相扣 |
三、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实施 |
(一)引导自学,调动学生 |
(二)注重生成,循循善诱 |
(三)教师引导,主动展示 |
(四)实施教学,及时监测 |
四、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反思 |
(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
(二)教学效果的反思 |
(三)大理本土文化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作用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2 :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
致谢 |
(9)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1. 问题提出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 国外研究综述 |
2. 国内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创新及不足之处 |
1. 创新 |
2. 不足之处 |
一、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基本概述 |
(一) 教材衔接的基本内涵 |
1. 教材的内涵和外延 |
2. 教材衔接的内涵 |
3. 教材有效衔接的表现形式 |
(二)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研究依据 |
1. 理论基础 |
2. 思想资源 |
(三)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必要性 |
1. 符合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程改革要求 |
2. 顺应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规律 |
3. 促进教师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的提升 |
二、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的现状 |
(一) 调查基本情况介绍 |
1. 调查对象和方法的基本情况 |
2. 问卷的设计和信效度 |
3. 学生调查结果的统计说明 |
4. 教师访谈结果说明 |
(二)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总体衔接自然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层次性差别 |
2. 初高中教科书内容总体呈现出梯度性连续 |
3. 初高中课程资源设计与教科书相匹配并表现出阶段性差异 |
(三) 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仍然存在不足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结构不一致 |
2. 初高中教科书内容之间的简单重复和“断层”并存 |
3. 初高中课程资源表现形式相似度略高 |
三、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教育部门规划安排不合理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制定不同步 |
2. 初高中教科书更新不同步 |
(二) 初高中学校教材衔接的沟通机制缺位 |
1. 初高中学校缺乏沟通的主观意愿 |
2. 初高中学校缺少沟通的客观条件 |
(三) 初高中教师实现教材有效衔接的素养匮乏 |
1. 初高中教师关于教材有效衔接的理念缺失 |
2. 初高中教师推动教材有效衔接的能力不足 |
3. 培养初高中教师教材有效衔接素养的外部条件缺失 |
四、增强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有效性的策略 |
(一) 教育部门切实保证教材的系统同步 |
1. 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制定要循序渐进 |
2. 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更新应当与时俱进 |
3. 建立双向反馈渠道促进教材信息的高效流动 |
4. 通过中高考试题引导教材衔接意识 |
(二) 学校多途径促进初高中教材的融合贯通 |
1. 主动建立初高中教材衔接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
2. 联合构建两阶段教师互派机制 |
3. 大力支持教材衔接相关教研活动 |
4. 牵头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方便教师自主进行教材衔接 |
(三) 教师努力提高学科素养优化教材衔接效果 |
1. 重视课程标准明晰衔接要求 |
2. 积极研究教科书注重调整衔接不佳部分 |
3. 深入开发课程资源实现补充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一学生对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高二高三学生对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对初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满意度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实践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研究特色 |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概述 |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 |
3.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
4.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理论 |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概念界定 |
1.任务驱动教学法 |
2.高中思想政治课任务驱动教学法 |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特征 |
1.以任务为方式、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
2.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
3.以情境为支撑、以合作为基石 |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操作模型建构 |
1.课前准备 |
2.设计任务 |
3.任务情境 |
4.提出任务 |
5.完成任务 |
6.总结与评价任务 |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的准备 |
(二)调查的实施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1.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
2.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3.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1.系统掌握任务驱动教学法 |
2.充分备教材、备学生 |
3.科学布置课前任务,学生认真完成课前任务 |
(二)课中实施阶段 |
1.科学提出任务问题 |
2.积极鼓励学生完成任务 |
3.注重感悟任务与情感升华 |
4.积极采取多元的评价机制 |
(三)课后反思阶段 |
1.及时反思课中存在的亮点 |
2.及时反思课中存在的难点 |
3.及时反思课中存在的疑点 |
4.及时反思课中存在的盲点 |
5.及时反思课中存在的热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一)教师访谈与问卷 |
(二)学生问卷 |
(三)案例设计与实施 |
(四)“国家财政”课堂实录 |
四、高一政治课教学的“趣、理、度”(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问题链”设计研究[D]. 张心怡.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言语优化对策研究[D]. 贺秋蓉.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提升研究[D]. 莫梅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4]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的情境创设研究[D]. 朱榴.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程学习效果影响研析[D]. 程鑫. 青海师范大学, 2021(12)
- [6]中职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 李坤静. 西南大学, 2020(05)
- [7]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策略研究[D]. 吴洁. 西南大学, 2020(05)
- [8]大理本土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D]. 杨溶川. 西南大学, 2020(06)
- [9]中学《道德与法治》与《思想政治》教材衔接问题研究[D]. 吉星. 苏州大学, 2020(03)
-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石元芬.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