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包括船本体、调节机构和锁扣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与船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锁扣机构的一侧与调节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与船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套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滑杆连接,所述滑套内且套接在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杆上且位于滑块的下方套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内壁的底部和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该实用新型中救生艇上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扣环,拉动拨动杆,弧形卡杆逐渐缩入弧形槽槽,然后将扣环套在弧形柱上,在挤压弹簧的作用下,弧形卡杆的一端再次插接在插孔内,此时,能够快速连接救生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本体(1)、调节机构(2)和锁扣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2)的一侧与船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锁扣机构(3)的一侧与调节机构(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滑套(21),所述滑套(21)的一侧与船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滑杆(22)连接,所述滑套(21)内且套接在滑杆(22)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3),所述滑块(23)内设置有减摩擦机构(24),所述减摩擦机构(24)表面搭接在滑杆(22)的表面,所述滑块(23)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25)的另一端贯穿滑套(21)一侧开设的滑槽(26)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锁扣机构(3)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减摩擦机构(24)包括圆孔(241),所述圆孔(241)开设在滑块(23)内,且滑杆(22)穿插在圆孔(241)内,所述圆孔(241)内壁的四周均开设有圆槽(242),所述圆槽(242)内套接有滑珠(243),所述滑珠(243)裸露在圆槽(242)外部的表面搭接在滑杆(22)的表面;所述锁扣机构(3)包括安装板(301),所述安装板(301)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01)的另一侧与弧形柱(30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柱(302)内开设有弧形腔(303),所述弧形腔(303)内套接有活塞(304),所述活塞(304)的底部通过挤压弹簧(305)与弧形腔(303)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塞(304)的顶部与弧形卡杆(3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贯穿弧形柱(302)顶部开设的圆孔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插接在弧形柱(302)另一端顶部开设的插孔(307)内,所述活塞(304)表面的一侧与拨动杆(3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杆(308)的另一端贯穿弧形腔(303)内壁上开设的弧形槽(309)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拨动杆(308)的另一端套接有软套(310)。
设计方案
1.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船本体(1)、调节机构(2)和锁扣机构(3),所述调节机构(2)的一侧与船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锁扣机构(3)的一侧与调节机构(2)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2)包括滑套(21),所述滑套(21)的一侧与船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套(2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滑杆(22)连接,所述滑套(21)内且套接在滑杆(22)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3),所述滑块(23)内设置有减摩擦机构(24),所述减摩擦机构(24)表面搭接在滑杆(22)的表面,所述滑块(23)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25)的另一端贯穿滑套(21)一侧开设的滑槽(26)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锁扣机构(3)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减摩擦机构(24)包括圆孔(241),所述圆孔(241)开设在滑块(23)内,且滑杆(22)穿插在圆孔(241)内,所述圆孔(241)内壁的四周均开设有圆槽(242),所述圆槽(242)内套接有滑珠(243),所述滑珠(243)裸露在圆槽(242)外部的表面搭接在滑杆(22)的表面;
所述锁扣机构(3)包括安装板(301),所述安装板(301)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01)的另一侧与弧形柱(30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柱(302)内开设有弧形腔(303),所述弧形腔(303)内套接有活塞(304),所述活塞(304)的底部通过挤压弹簧(305)与弧形腔(303)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塞(304)的顶部与弧形卡杆(30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贯穿弧形柱(302)顶部开设的圆孔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插接在弧形柱(302)另一端顶部开设的插孔(307)内,所述活塞(304)表面的一侧与拨动杆(30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杆(308)的另一端贯穿弧形腔(303)内壁上开设的弧形槽(309)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拨动杆(308)的另一端套接有软套(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珠(243)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滑珠(243)以四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滑块(23)内部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位于滑套(21)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25)的两端分别位于滑块(23)和安装板(301)相对一侧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卡杆(306)的一端位于活塞(304)顶部的轴心处,且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插接在弧形柱(302)另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弧形柱(302)的开口朝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22)上且位于滑块(23)的下方套接有回位弹簧(27),所述回位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滑套(21)内壁的底部和滑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救生艇属于船上重要的应急救生设备,是港口国监督检查和国内安全检查的重点,并且现有的救生艇一般都是直接与船舶连接在一起,能够方便意外发生时紧急使用。
现有的救生艇部分是通过绳索与船舶连接,一般是直接绑在船舶上的柱头上,虽然能够随着船体移动,但是固定的方式比较繁琐,而且,固定端的高度不方便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救生艇由于需要捆绑绳索而导致不方便固定在船舶上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包括船本体、调节机构和锁扣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侧与船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锁扣机构的一侧与调节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与船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套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滑杆连接,所述滑套内且套接在滑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杆上且位于滑块的下方套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内壁的底部和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内设置有减摩擦机构,所述减摩擦机构表面搭接在滑杆的表面,所述滑块的一侧与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贯穿滑套一侧开设的滑槽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锁扣机构的一侧与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减摩擦机构包括圆孔,所述圆孔开设在滑块内,且滑杆穿插在圆孔内,所述圆孔内壁的四周均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套接有滑珠,所述滑珠裸露在圆槽外部的表面搭接在滑杆的表面。
所述锁扣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与连接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与弧形柱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柱内开设有弧形腔,所述弧形腔内套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底部通过挤压弹簧与弧形腔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所述活塞的顶部与弧形卡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卡杆的另一端贯穿弧形柱顶部开设的圆孔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弧形卡杆的另一端插接在弧形柱另一端顶部开设的插孔内,所述活塞表面的一侧与拨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拨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弧形腔内壁上开设的弧形槽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拨动杆的另一端套接有软套。
优选的,所述滑珠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滑珠以四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滑块内部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滑杆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位于滑套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位于滑块和安装板相对一侧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弧形卡杆的一端位于活塞顶部的轴心处,且弧形卡杆的另一端插接在弧形柱另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弧形柱的开口朝上。
优选的,所述滑杆上且位于滑块的下方套接有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套内壁的底部和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救生艇上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扣环,向下拉动拨动杆,能够使活塞带动弧形卡杆逐渐缩入弧形槽内,然后将扣环套在弧形柱上,之后,松开拨动杆,在挤压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弧形卡杆的一端再次插接在插孔内,此时,能够快速使救生艇与船本体连接。
(2)、当救生艇的绳索过短或者驾驶员的身高较矮时,直接拉动弧形柱,能够通过连接轴带动滑块在滑套内滑动,此时,弧形柱的高度会降低,从而方便将救生艇连接在船本体上。
(3)、当滑块移动至滑套内的下方之后,在回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其弹力推动滑块再次移动至上方,此时,能够将绳索拉直,从而方便将救生艇靠近船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中:1船本体、2调节机构、21滑套、22滑杆、23滑块、24减摩擦机构、241圆孔、242圆槽、243滑珠、25连接轴、26滑槽、27回位弹簧、3锁扣机构、301安装板、302弧形柱、303弧形腔、304活塞、305挤压弹簧、306弧形卡杆、307插孔、308拨动杆、309弧形槽、310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船舶救生艇用固定装置,包括船本体1、调节机构2和锁扣机构3,调节机构2的一侧与船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锁扣机构3的一侧与调节机构2的一侧固定连接,调节机构2包括滑套21,滑套21的一侧与船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滑套2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滑杆22连接,滑杆2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位于滑套21内壁顶部和底部的中间位置,滑套21内且套接在滑杆22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3,此时,滑块23在滑套21内移动时,能够使其受力均匀,能够减少滑块23与滑套21之间的摩擦力,滑杆22上且位于滑块23的下方套接有回位弹簧27,回位弹簧27的两端分别与滑套21内壁的底部和滑块23的底部固定连接,滑块23内设置有减摩擦机构24,减摩擦机构24表面搭接在滑杆22的表面,减摩擦机构24包括圆孔241,圆孔241开设在滑块23内,且滑杆22穿插在圆孔241内,圆孔241内壁的四周均开设有圆槽242,圆槽242内套接有滑珠243,滑珠243裸露在圆槽242外部的表面搭接在滑杆22的表面,滑珠243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滑珠243以四个为一组分别设置在滑块23内部的上下两侧,当滑块23移动时,能够使滑珠243在滑杆22的表面上滚动,从而能够减少滑块23与滑杆22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滑块23移动,八个滑珠243以方形阵列设置在圆孔241内,能够增加滑杆22的稳定性,滑块23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25的另一端贯穿滑套21一侧开设的滑槽26且延伸至其外部,锁扣机构3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锁扣机构3包括安装板301,安装板301的一侧与连接轴2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连接轴25的两端分别位于滑块23和安装板301相对一侧的中部,此时,滑块23通过连接轴25能够带动安装板301稳定移动,安装板301的另一侧与弧形柱302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弧形柱302内开设有弧形腔303,弧形腔303内套接有活塞304,活塞304的底部通过挤压弹簧305与弧形腔303内壁的一侧活动连接,活塞304的顶部与弧形卡杆306的一端固定连接,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贯穿弧形柱302顶部开设的圆孔241且延伸至其外部,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插接在弧形柱302另一端顶部开设的插孔307内,弧形柱302与弧形卡杆306的弧度相等,弧形卡杆306的一端位于活塞304顶部的轴心处,且弧形卡杆306的另一端插接在弧形柱302另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弧形柱302的开口朝上,弧形卡杆306与弧形柱302的弧度相等,能够方便弧形卡杆306正常进出弧形柱302,并且弧形卡杆306的两端与弧形柱302两端的位置关系,能够使弧形柱302与弧形卡杆306对接形成一个圆框,活塞304表面的一侧与拨动杆308的一端固定连接,拨动杆308的另一端贯穿弧形腔303内壁上开设的弧形槽309且延伸至其外部,拨动杆308的另一端套接有软套310,救生艇上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扣环,向下拉动拨动杆308,能够使活塞304带动弧形卡杆306逐渐缩入弧形槽309内,然后将扣环套在弧形柱302上,之后,松开拨动杆308,在挤压弹簧305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弧形卡杆306的一端再次插接在插孔307内,此时,能够快速使救生艇与船本体1连接,当救生艇的绳索过短或者驾驶员的身高较矮时,直接拉动弧形柱302,能够通过连接轴25带动滑块23在滑套21内滑动,此时,弧形柱302的高度会降低,从而方便将救生艇连接在船本体1上。
工作原理:当需要将救生艇固定时,首先向下滑动拨动杆308,能够使活塞304在弧形槽309内向下滑动,此时,能够使弧形卡杆306逐渐缩入弧形槽309内,此时,能够将弧形柱302的开口打开,然后将救生艇上绳索一端的卡环套接在弧形柱302上,之后松开拨动杆308,在挤压弹簧305回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弧形卡杆306的一端插接在插孔307内,拉动弧形柱302,能够通过连接轴25带动滑块23在滑套21内插接的滑杆22上向下滑动,能够调节弧形柱302的整体高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2041.1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3(浙江)
授权编号:CN209336945U
授权时间:20190903
主分类号:B63B 23/64
专利分类号:B63B23/64
范畴分类:32D;16H;
申请人:浙江海洋大学
第一申请人:浙江海洋大学
申请人地址:316022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发明人:熊俊杰;刘芷含
第一发明人:熊俊杰
当前权利人:浙江海洋大学
代理人:龙洋
代理机构:33243
代理机构编号: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