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大气窗口毫米波论文_林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大气窗口毫米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大气,毫米波,近程,窗口,特性,引信,波导。

非大气窗口毫米波论文文献综述

林琳[1](2016)在《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播特性及近程探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复杂的战场背景环境中,现有毫米波引信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单一模式和常规频段的探测器已经不能满足军事作战任务。为提高探测性能,必须开拓新的频段和多模式复合的毫米波系统。非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的大气衰减十分严重,难以适应远距离通信、远距离雷达探测等系统的要求,而毫米波引信的作用距离仅为几米到几百米,探测系统性能受传播衰减的影响较小,此外,非大气窗口毫米波系统对于敌方的侦查和干扰具有十分优越的对抗能力。因此将非大气窗口作为毫米波引信工作频段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研究非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的传播特性。根据ITU-R给出的传播衰减模型,对毫米波在晴朗天气条件下的大气吸收、散射和折射效应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大气吸收对毫米波传播过程的衰减起主要作用,且毫米波在60GHz、118.8GHz和183GHz处出现吸收峰。同时分析了降雨和雾霾天气对毫米波传播过程的影响,在两种天气条件下建立了衰减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降雨条件下毫米波的传播衰减剧烈,而在雾霾中的毫米波衰减很小,表明毫米波具有较强的穿透雾霾的能力,而穿透雨的能力较差。基于传播特性分析,理论计算传播衰减对非大气窗口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工作在60GHz和118.8GHz非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系统的反侦察特性和抗有源干扰特性。用35GHz大气窗口频段毫米波探测系统的工作性能作仿真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在理论上验证了非大气窗口频段应用于近程毫米波引信的可行性。在可行性验证的基础上,本文对60GHz非大气窗口频段FMCW主动探测系统进行了方案论证和信号处理部分的设计。首先说明了FMCW主动测距的原理。然后在时域上和频域上对差频信号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系统参数选择的原则。其次基于FPGA对60GHz毫米波主动探测系统的信号处理部分进行了软件和硬件设计。最后对以上的系统设计和实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60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系统的测距范围达到120m以上,且测距误差小于5%,满足系统测距要求。非大气窗口频段的传输特性理论分析、建模仿真以及主动探测系统设计和实验验证为该频段应用于近程探测和毫米波引信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林琳,朱莉[2](2015)在《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输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衰减和降雨的影响较大,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毫米波系统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关系到毫米波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进程。本文重点分析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大气衰减以及降雨对其影响,并对比90~300GHz毫米波段其他频率毫米波传播特性。理论计算表明118.8GHz非大气窗口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和降雨的总衰减在常温常压下可达到25d B/km以上。经过与大气窗口的仿真分析对比,结果显示该非大气窗口频段具有优越的反侦察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5年S2期)

林琳,朱莉[3](2015)在《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输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衰减和降雨的影响较大,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毫米波系统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关系到毫米波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进程。本文重点分析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大气衰减以及降雨对其影响,并对比90~300GHz毫米波段其他频率毫米波传播特性。理论计算表明118.8GHz非大气窗口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和降雨的总衰减在常温常压下可达到25dB/km以上。经过与大气窗口的仿真分析对比,结果显示该非大气窗口频段具有优越的反侦察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本文来源于《2015年第十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期刊2015-10-30)

赵伟,李晓,亓东[4](2010)在《非大气窗口毫米波长槽漏波波导天线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非大气窗口毫米波长槽漏波波导天线,分析槽的长度、宽度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并运用插值法缩减天线槽长,优化天线的性能,减轻天线的重量。优化后的天线具有高增益、低副瓣、窄波束、主波束前倾、E面方向图近似圆形等特点。在结构设计上,采用UG385波导接口连接射频部件,提高馈电与天线的匹配性;同时,对天线内表面进行镀金处理,提高天线表面的光洁度,减小损耗。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能够满足非大气窗口毫米波雷达对天线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朱莉,娄国伟,时翔[5](2007)在《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引信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介绍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引信的工作原理,对系统各部件的设计及参数分析作了详尽的介绍。研制的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引信样机对某直升机作用距离≥6m;截止距离≤8m。(本文来源于《弹箭与制导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朱莉,娄国伟,李兴国[6](2005)在《非大气窗口毫米波FMCW近程雷达》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非大气窗口毫米波FMCW(调频连续波)近程雷达的工作原理,对系统的主要参数f0、TM、ΔFM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多普勒效应和寄生调幅对参数选择的影响。完成了测距电路的硬件设计,并根据FMCW近程雷达测距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固定误差及数字测频误差的分析。用设计研制的近程雷达对目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制导与引信》期刊2005年04期)

朱莉[7](2004)在《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引信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是国防科研基金项目“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引信探索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非大气窗口毫米波波段是指大气衰减严重的毫米波波段,所以本文首先讨论了此波段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传输衰减特性,以确定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根据分析所得到的各种衰减量,可以推导出工作于此波段的近程雷达受作用距离的影响及抗干扰性能。 在完成了以上的理论准备后,下一阶段的工作是实际样机的设计及工作体制分析研究。主要完成了叁角波调频体制下的差频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两方面的特性分析,并采集了5mm波段实际的叁角波调制差频波形,通过将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比较分析,表明5mm样机前端部分的可靠性,为后面的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作准备。 最后讨论了此波段近程雷达在引信中的应用。由于非大气窗口毫米波的特殊性,它能增强引信工作的隐蔽性,使敌人难以侦察及干扰,并且大气衰减不影响毫米波近炸引信的正常工作。所以将非大气窗口毫米波近程雷达应用于引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4-02-01)

非大气窗口毫米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衰减和降雨的影响较大,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提高毫米波系统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关系到毫米波系统的应用和开发进程。本文重点分析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在传播过程中的大气衰减以及降雨对其影响,并对比90~300GHz毫米波段其他频率毫米波传播特性。理论计算表明118.8GHz非大气窗口在传播过程中受大气和降雨的总衰减在常温常压下可达到25d B/km以上。经过与大气窗口的仿真分析对比,结果显示该非大气窗口频段具有优越的反侦察性能和抗干扰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大气窗口毫米波论文参考文献

[1].林琳.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播特性及近程探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

[2].林琳,朱莉.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输特性分析[J].微波学报.2015

[3].林琳,朱莉.118.8GHz非大气窗口毫米波传输特性分析[C].2015年第十届全国毫米波、亚毫米波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15

[4].赵伟,李晓,亓东.非大气窗口毫米波长槽漏波波导天线的设计[J].微波学报.2010

[5].朱莉,娄国伟,时翔.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引信设计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

[6].朱莉,娄国伟,李兴国.非大气窗口毫米波FMCW近程雷达[J].制导与引信.2005

[7].朱莉.非大气窗口毫米波引信探索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长槽天线示意图测试现场天线H面测试方向图频谱测试结果满足泰勒分布的天线方向图频率为94GHz时的引信作用距离与信噪比...

标签:;  ;  ;  ;  ;  ;  ;  

非大气窗口毫米波论文_林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