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山东淄博255000)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110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耳鸣患者110例(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将其简单随机分为2组,55例为一组。对照组耳鸣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敏使朗治疗,对比2组耳鸣患者使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全血粘度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优于对照组(81.82%),P值小于0.05;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敏使朗治疗耳鸣患者的效果可观,值得推广。
【关键词】:耳鸣;敏使朗;神经内科
临床上,耳鸣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目前为止,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听觉系统紊乱是该疾病的主要特征[1]。近年来,治疗该病的方法越来越多,西比灵属于常见的治疗药物,对耳鸣症状均有缓解作用[2]。本文研究针对耳鸣患者,主要观察西比灵加用敏使朗治疗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耳鸣提供相关依据,改善该疾病的危害,具体报告如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耳鸣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
在观察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5例、20例;年龄范围在35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3.64±11.84)岁。
在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34例、21例;年龄范围在34岁~72岁之间,平均年龄(53.21±11.23)岁。
对比两组耳鸣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均不明显(即P值大于0.05),两组可以实施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给予耳鸣患者口服西比灵,指导患者每晚服用5mg,1天1次,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西比灵)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鸣患者加用敏使朗治疗,每次口服6mg敏使朗,每天3次,连续治疗14天。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耳鸣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全血粘度性(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为120比率,全血粘度低切为10mpa.s。
1.3.2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无自觉耳鸣症状,听力恢复正常。
有效---治疗后,患者耳鸣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听力情况恢复较好。
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耳鸣症状无任何好转迹象,听力情况甚至恶化。
总有效率为耳鸣患者的总概率减去无效概率的差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耳鸣患者治疗的数据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用“%”表示两组耳鸣患者的总有效率数据,并用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的全血粘度性,并用t检验。当2组耳鸣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异时,则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耳鸣患者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94.55%,明显优于对照组(81.82%),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耳鸣患者主要易出现耳鸣、耳响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加强对该病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关临床研究表明[4],针对耳鸣患者,通常使用常规药物(西比灵)治疗。西比灵治疗耳鸣虽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可缓解耳鸣症状。但该药单独使用治疗时间过长,达不到根治的效果,对患者听力恢复的作用并不明显。西比灵联合敏使朗治疗耳鸣疾病属于一种新型的治疗模式[5],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耳鸣症状,提高患者的听力能力。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耳鸣患者在使用西比灵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敏使朗进行治疗后,其耳鸣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仅使用西比灵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耳鸣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只有81.8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性各指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为(1.31±0.24)比率、全血粘度低切为(1.68±0.84)pa.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可充分说明,敏使朗与西比灵联用治疗耳鸣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耳鸣症状。
总而言之,使用敏使朗联合西比灵治疗耳鸣的效果可观,在神经内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爱琴.耳鸣在神经内科诊治的发展与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568-569.
[2]韩吉田.浅析60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6):2205-2206.
[3]石昌成.110例耳鸣患者的神经内科临床治疗[J].中外医疗,2015,34(12):28-29.
[4]周开林.神经内科诊治耳鸣的思路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5):7908-7908.
[5]李京凤.浅析耳鸣在神经内科中的临床诊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