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化学课堂的复习效率,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创设实验情境、巧用思维导图、借用动画模拟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化学课堂复习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化学复习是每一位九年级化学老师每年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归纳整合,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规律化、网络化,而不是对新课的简单重复。如果教师一味地“炒冷饭”“题海战”,学生就会觉得食之无味。那么,如何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笔者认为根据不同课型,在课堂中适时改变教学方式,均会收到可喜的效果。下面是笔者就如何巧妙变换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式中,Z为各段波阻抗,k为波数,ω为角频率,c为纵波在细长杆中的传播速度,ρ和S分别为换能器各段密度和横截面积。
一、 创设实验情境,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性质”中强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所说:“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笔者认为,在中考复习阶段更应融入实验,但绝不是将新授课中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照药抓方”“重新演绎”一遍(如果简单重复的话,必定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不集中,课堂复习效率低下),而应该适当改进实验或者运用考题中的实验情境,达到提高化学复习效率的目的。
案例一,在讲到中考专题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时,在以往的传统复习中,教师往往是设计几个活动,就是首先将所学的知识点以填空或问题形式呈现让孩子回答,然后归纳整理,课堂练习,充其量再以物质间转化关系写几个化学方程式,例如(图1):
图1
长此以往,以一种单一的复习模式复习,学生往往觉得比较单调、比较疲劳,最终导致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复习效果不够理想。为此,笔者在今年的公开教学中大胆尝试,适当融入实验来改进教学方式,使得课堂复习效率大大提高。以下是笔者的其中一段教学片段:
学生:交流讨论“捕捉”CO2的方法并设计实验。
教师:根据已有知识,你能“捕捉”到CO2吗?(可以交流讨论)
变频调速器的价格相对于电动机来说是比较贵的,因此在保持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F,合理地降低变频调速器的容量.对节省费用是很必要的。一般变频调速器生产厂家要求选用变频器功率应大于或等于电动机额定功率的1.1倍。从设计角度结合文践中测得的自关数据显不,这一规定不符合石化企、IP的具体情况,留有的余量太大。
【实验室模拟“捕捉”CO2】请一位同学推动注射器活塞(如图2),向充满CO2的装置A中注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振荡,打开止水夹。
图2
无论是精武体育会组织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分会,以推广中华武术和宣扬精武主义,还是借助乐华足球队的竞技水平,争夺东南亚地区的中国足球市场,它都是民国初期中国体育人的主动对外交往的尝试。其意义不仅在于获得了借助体育交往以保持和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传统友谊的目的,而且也改写了在近代中国体育的对外关系中,中国长期处于被动接受位置的局面,更为后来更大范围内中国体育对外交往走出去,提供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和范例。
活动:学生演示实验
李殿平介绍,由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等主办的中国农资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已于2017年9月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已有近百家农资企业加入平台,可追溯产品数量达3亿件,做到了“产品可识别、状态可记录、信息可查询、去向可追踪”。
装置A中先后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观察与思考】装置A中产生的现象;
【交流与讨论】为了判定NaOH和CO2发生反应,装置B中还可以盛放(请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思考)。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基础自然科学。然而物质的微观结构又是我们人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微粒观主要集中在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章用微粒的观点理解化学变化实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第六章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形成溶液后引起一些性质的变化的微观实质,第七章酸碱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等等。
采集病料带回实验室后,进行细菌学检查,常规方法进行涂片镜检,未发现被阴性或阳性染色的致病菌。将病料粉碎后,划线接种到几种常见的培养基上,恒温箱内培养48 h,温度控制在37 ℃,在几种常见培养基上均没有出现致病菌生长。
二、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较散而又多,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梳理方法,使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将知识化繁为简。为此,笔者在某些中考复习课中借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建构了知识网络。
被誉为“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的托尼·巴赞先生曾经说过:“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而思维导图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因为我们在制作导图时,往往还可以融入一些鲜艳的颜色、一些特殊的形状(或图案)等等,而使用者恰恰可以将这些颜色或形状同一些“关键词”有机的融合起来,这样的使用不仅大大冲击了学生的视觉器官,而且更加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大脑的使用潜能(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由左、右大脑组成,左大脑主管数字、词汇等,而右大脑主要负责直觉、抽象思维等),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目的。
在本活动中,做到实验室模拟“捕捉”CO2实验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教师展示实验装置,然后由学生代表走上讲台演示实验(实践证明,学生演示实验的效果远好于教师演示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好胜欲,为此观察同学实验时往往比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要仔细得多,因为他们总希望能向“帮老师”演示实验的同学“找茬”),在打开止水夹之前,教师先请学生猜想A中可能产生的现象,然后再打开、观察,实践下来,学生大多猜想的现象只有B中的无色液体倒吸入A中,而没有猜想到A中还会有白色沉淀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关注B中无色液体装的是什么,此时教师适时提醒学生,做实验题时要关注所加的药品是什么。此时,笔者再让学生猜想B中无色液体中的溶质可能是什么?学生猜想是澄清石灰水,而并没有猜想到可溶性钙盐(或可溶性钡盐或氢氧化钡等等),此时教师适时提醒学生,考虑问题要注意广度不能片面。此时笔者告知B中无色液体的溶质是CaCl2,然后由学生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之后完成接下来的几项活动(其中活动“碳”的转化由学生归纳整理)。
案例二,在讲到中考专题复习“盐的复习”时,笔者先布置学生利用晚上完成课前活动——绘制关于盐的思维导图,由于每位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差异性,笔者选择分层布置,对于学困生只要求他们对其中某一种盐进行归纳整理,并进行适当的思维拓展,而对于其他学生则必须对本单元所涉及的“盐”进行属于它们的思维导图的制作,甚至鼓励“学有余力者”跳出第七单元的束缚,以第七章中所涉及的“盐”为依托,有机结合初中其他章节所学有关盐的知识点(如,第六章讲到盐溶于水形成溶液后凝固点、沸点的变化,导电性的增强等等),建构较完整的思维导图。笔者曾引导学生设计过下面两张较典型的思维导图(图3、4):
图3
图4
三、 借用动画模拟,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碳”的转化】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老师们往往使出浑身解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采用“图示法”,如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时,笔者经常以电解水为例,在黑板上画出如下反应原理(如图5):
图5
这大大帮助了一些学生理解,但“图示法”的最大缺陷就是静态的,这给那些中下等的学生的理解还是留下了障碍,为此,笔者借用flash动画来模拟化学反应电解水,由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再由氢原子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组合成氧分子的较完整动画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的分子及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这大大冲击了学生的视觉器官,化抽象为直观,既形象,又生动,大大降低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门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③采用多站点的内容管理,实现信息的协同管理和多站点发布相结合。支持各子站独立地对信息进行维护和更新,同时也支持多站之间的协同工作,信息互相共享呈送,实现网站群内的数据信息协同维护。支持一个站点设置多个同步目标。
其实,在中考化学复习过程中,适时的借用动画模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对提高课堂的复习效率更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如,在复习第七章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实质、进而复习到“离子共存”问题时,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让学生按照规律记背一些初中常见的不可共存的“离子对”,然后有针对性地做些练习,这样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固然能让学生应付一些相应的练习,但一旦过了一段较长的时间,学生往往会遗忘,为此笔者在复习这些内容时,设计了不可共存的离子相遇后发生变化的动画模拟,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复习效率。
总之,化学中考复习不应只是对所学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而更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不同的课型,运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复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教师教学指导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张伟,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
标签:学生论文; 笔者论文; 课堂论文; 效率论文; 化学论文; 文化论文; 科学论文; 教育论文; 体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各科教学法论文; 教学参考书论文; 《考试周刊》2019年第85期论文;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