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联系

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联系

河南宝丰县杨庄镇一中徐艳云

【内容摘要】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状:一些老师不乏满腹经纶,但讲起课来语调平淡整节课变成老师自始至终的“一言堂”,而讲台下的学生却显得目光呆滞反应迟钝,课堂气氛压抑沉闷。我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以致出现了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在课堂外”的现象。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灌输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尤为突出,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却被习惯性的忽略。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思想,而这种思想有时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缺乏情感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便如死水一潭,了无生气。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目标包含着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因素,体现了新形势下突破对课堂教学的传统教育模式的框框和束缚,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在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下有的放矢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如影音情景、语言文字情景、数据图表情景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中学历史教学实效性的目的。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首脑并用思维集中,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有力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结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既可以使历史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的表现教学内容,可以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传递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认知和辩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位历史教师要面对的问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更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都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无味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而迅速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像色于一体,其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音乐、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交叉吸收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北伐战争、长征、19世纪美国领土扩张等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强烈刺激有效地增强了内容的生动性、真实性,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成功完成教学任务。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能更好地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历史学习是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概念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历史概念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死记硬背一定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不理解历史生成过程,没有理解的记忆是不会长久的停留在脑海中的,这样就会出现学生掌握知识不够牢固,易忘记的现象。而采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巧妙的动态演示代替抽象的说教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很快的去学习。如在学习《战略大决战》一节时,学生对解放军战略反攻目标和主攻方向及三大战役的进程往往因地理知识所限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态地图通过流动箭头把敌我双方的攻防路线及战略态势进行演示,再配上有关三大战役的影视录像片的有关资料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不仅较清楚了解战争的进程理解我军作战方针和意图了,更掀起了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沉浸在愉悦的学习中。历史教材的一些知识点其间的关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如何条理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就需要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视频播放图形动态演示,老师生动讲解点拨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轻松获取知识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这比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用粉笔在黑板上费时费力的划、写、描、连要美观便利得多,也更能顺利实现突破教学的目的。

三、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师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综合运用的引入改变了历史教师传授的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更随意、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在历史课堂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信息素养。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新问题并解决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更激烈,既然能提出问题,那么解决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正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能实现交互能够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知识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知识生成过程,充分领悟历史知识的内涵。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的迁移,猜想结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各种能力,学会了学习。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一节中课前安排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搜索有关文化大革命的资料,并针对资料提出相应的问题,学生收集到了相片、会议记录、民间故事等资料。我协助同学们把收集到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仅形成了资源共享,更通过同学们搜集思考讨论充分利用眼、手、脑、口多种感官的参与获得了充分的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的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了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去传统的教学手段,践行是有一定的约束和阻碍的,而多媒体电教手段的运用则能更好的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它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能有效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加强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再加之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便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了极佳的平台。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提升。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教学的需要,我们要学会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想充分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不仅要有熟练的应用技术,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化教育理论。先进的技术只能和科学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所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对实现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签:;  ;  ;  

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实效性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联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