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藏论文_朱苏阳,彭小龙,李传亮,邓鹏,马飞英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层气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煤层气,基质,沁水,网格,产能,产量,评价。

煤层气藏论文文献综述

朱苏阳,彭小龙,李传亮,邓鹏,马飞英[1](2019)在《一种煤层气藏相渗的获得方法及曲线形态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层气的相渗曲线通常采用气–水两相驱替实验获得,实验认为煤岩割理的两相流动区域较小,且临界流动含水饱和度较高。然而,煤层中的流体运移是一种耦合基质解吸和割理两相流动的过程。基质中解吸出的气体汇聚在割理后,与水相共同参与流动,并非简单的单向驱替过程,这导致生产过程中气驱波及效率远好于实验得到的结果。为获得煤层中的相渗规律,本文建立考虑基质解吸作用的煤层气流动拟稳态产能模型,通过联立煤层气的物质平衡方程,获得一种基于生产历史的煤层气–水相渗曲线的反演方法。同时,研究分析实验得到与反演得到的相渗曲线之间的差异,认为差异主要源于实验室单向驱替过程中较小的波及系数。最后,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两种相渗曲线对产气动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杨晓盈,李玉魁,王理国,李臣臣,唐兆清[2](2019)在《贵州省过饱和煤层气藏产气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过饱和煤层气藏的排采过程兼具游离气与吸附气的生产特征,为弄清此类过饱和气藏产气特征的内在原因和机理,探索影响其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为后期此类气藏的勘探选区、井位部署、压裂及排采工程设计提供指导,通过深入剖析游离气与吸附气的产出机理,将等温吸附曲线划分为2种经典类型,并结合现场生产实例,系统阐述了各自的产出特征及产能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的等温吸附特征决定吸附气快速解吸释放的时间及储层导流能力的变化趋势,从而影响压力降的传播及游离气与吸附气的有效产出;过饱和煤层气藏具有排采初期见气快,产气增长快的特征,中后期的稳产气量、稳产期及衰减速率主要取决于产层的等温吸附特征、煤体结构及排采制度的合理性,其中等温吸附特征为主控因素。(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未志杰,康晓东,刘玉洋,曾杨[3](2019)在《煤层气藏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表征煤层复杂的地质力学效应,根据多重孔隙介质力学特征和多过程运移特点,来构建煤层气藏叁孔双渗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基于所研发的全隐式有限体积数值模拟器,进一步研究地质力学效应对孔渗参数和煤层气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应力效应与基质收缩作用均可影响裂缝渗透率,且作用方向相反:有效应力效应的作用强度在开发初期大于基质收缩作用,但在后期发生逆转,导致渗透率先减小后增大,最终值甚至可达初始值的数倍;随着煤岩杨氏模量增大,有效应力效应减弱,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随着Langmuir体应变量增大,基质收缩作用增强,同样煤层气日产量增大,产气高峰出现时机提前。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刻画煤层复杂流固耦合作用,这对煤层气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2期)

李陈,李亚娇,李剑,王明昊[4](2019)在《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复合煤层气藏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数的煤层气藏产能评价软件都没有考虑基质收缩效应和体积压裂的影响。文中运用稳态扩散理论和达西定律,建立煤层基质的扩散方程以及天然裂缝系统的流动方程,再结合已有的基质收缩模型,得到考虑基质收缩效应和体积压裂影响的产能评价解析解。通过Duhamel褶积,实现了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模型的拟合,进一步实现了单井的产能评价和产能预测。通过引入稳态扩散理论和对应的拟时间函数,大大降低了复杂渗流规律及Duhamel褶积带来的巨大计算量,使得解析解的运算精度和速度达到了软件化的强度,实现了快速评价及准确预测气井产能的目的。文中所得的适用于煤层气藏压裂直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可为国内外煤层气藏开发及产能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1期)

李陈,赵刚,陈丽群[5](2019)在《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气藏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基质收缩效应严重影响煤层气藏产能评价和预测的问题,运用稳态扩散和达西渗流规律建立煤层气藏压裂直井基质扩散方程和裂缝系统渗流方程,引入新的拟时间函数来解决物质平衡方程中存在变量的问题,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提高了计算速度,得到了煤层气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不稳定渗流压力及产量的解析解。结合时间迭加原理,实现了实际生产数据与理论数据的拟合。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评价及预测实际煤层气藏产能,结果表明:基质收缩效应对产能评价和预测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产的后期,并且会使得渗流区域渗透率增加,提高了地层能量的利用率。适于基质收缩型煤层气藏压裂直井的产能评价方法,对煤层气藏开发和产能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1期)

郭肖,汪志明,曾泉树,刘靓倩[6](2018)在《煤层气藏煤与砂岩层间窜流模型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多煤层气藏开发中的层间干扰问题,达到能准确预测多煤层气井产能的目的,基于耦合理论,采用达西定律和煤岩动态渗透率模型,构建了煤层与砂岩层的气相和水相的窜流量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窜流量,并对影响煤层与砂岩层间窜流强度的因素敏感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岩原始渗透率、弹性模量以及煤岩与砂岩厚度对砂岩-煤岩层间窜流量的影响比较大,郎格缪尔压力和砂岩渗透率对层间窜流量的影响较小,而在煤岩低弹性模量(2 000MPa)条件下,窜流量随平均孔隙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在煤岩高弹性模量(>2 500 MPa)条件下,窜流量随平均孔隙压力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同时当平均孔隙压力介于3~4 MPa时,砂岩层厚度对层间窜流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11期)

王超文,彭小龙,冯宁,马婧婧,邓鹏[7](2018)在《煤层气藏数值模拟垂向网格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值模拟是研究煤层气藏工程的一种常规方法,建立模型时人们常忽略垂向网格精细程度对模拟的影响,无法准确反映出垂向上流体流动规律、气水分异现象以及压降漏斗展布等,对模拟结果有很大影响。为了研究垂向网格划分精度对煤层气藏数值模拟过程的影响,采用不同模拟器对垂向网格的精细程度进行模拟计算,运用渗透率等效方法、局部网格加密方法和模拟器自带压裂方法模拟煤层压裂缝,总共模拟了3种方法 15套方案。结果表明,垂向网格划分精度对煤层气生产影响较大,当网格步长达到1.5m时计算结果较为精确,可以满足模拟需求。网格数量及网格步长的合理划分,能够更好地呈现煤层中气水分异现象,有助于分析气水流动状态,便于历史拟合和产量预测。(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8年05期)

冯树仁,张聪,张金笑,刘忠,崔新瑞[8](2018)在《沁水盆地夏店区块煤层气藏气水分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沁水盆地夏店区块煤层气藏属低孔低渗致密气藏,区块试采情况证实该区气水分布关系复杂。为了明确研究区气水分布规律,对夏店区块试采区煤层气地质条件、压裂和生产动态资料进行分析,阐明夏店区块试采区的气水分布特点,探讨气水分布差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气水分异主要表现为2种情况,一是高部位产气、低部位产水的重力分异;二是局部井区受断层影响,出现高部位产水、低部位产气的气水倒置现象。根据气水分布特征,以构造形态为骨架,结合储层、压裂及生产动态资料,建立了封闭断层–褶曲、类气顶、开放断层控制、微构造控制、顶底板岩性控制等5种气水分布模式,明确了沁水盆地夏店区块气水分布主要受构造及压裂控制影响,同时提出差异化的井位部署建议,可以指导该区煤层气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8年05期)

蔡龙,夏日桂[9](2018)在《煤层气藏储层形状因子的推导与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广泛使用于双孔隙模型中的形状因子主要是基于常规油气藏储层条件的,并不完全适用于煤层气藏的模拟。文章以双孔隙模型的基础单元为模型,即一个二维或者叁维的基质网格被高导流能力裂缝环绕的模型,同时考虑达西渗流、分子扩散运动、气体解吸附效应、滑脱效应等多种渗流机理,推导适合煤层气藏双孔隙模型的形状因子,并且使用精细网格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该形状因子进行验证。通过假设在二维/叁维矩形网格中的流动近似为柱状径向流和球状球向流流动和通过线性化处理部分系数,求得模型的解析解从而得出二维/叁维模型的形状因子分别为18.17/L~2和25.67/L~2。使用精细化网格模拟方法,将本文推导的形状因子对比目前广泛使用的形状因子(Warren and Root,Lim and Aziz,Kazemi et al.),精确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07期)

刘宇聪[10](2018)在《煤层气藏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及室内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巨大,石油与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供给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对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煤层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热值量高,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可开发可利用的清洁优质非常规能源。本文选取了五种表面活性剂进行不同比例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复配,最终选取出浓度为0.2%快渗T与0.05%OP-10复配的表面活性剂;然后在施加围压及轴压的情况下采用吸附平衡—注入解吸实验装置分别改变注入压力和改变甲烷吸附平衡压力进行注纯水和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样甲烷解吸对比实验,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甲烷累计解吸量和解吸速度等结果进行分析不同注入介质和不同压力实验条件下对甲烷解吸规律的影响;通过表面活性剂对煤岩吸水及释水实验来分析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水分运移的难易程度;再通过表面活性剂作用煤岩前后,煤岩孔隙结构和煤样甲烷吸附量以及煤岩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变化来分析表面活性作用效果,结合临界孔隙尺度,能量界面吸附,毛细管力,润湿热,水锁效应等角度分析表面活性剂对煤层甲烷解吸及增产的微观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溶液能够有效降低表面张力,减小煤岩接触角,增强溶液在煤层孔隙中的渗透能力,将更多微小孔隙中的煤层气解吸出来;提高排水效率和扩大压降漏斗,提高煤层气井产能;对甲烷吸附在煤岩具有抑制作用,增加了煤岩表面游离态含氧官能团的数量,有效促进甲烷解吸效果。(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6-01)

煤层气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过饱和煤层气藏的排采过程兼具游离气与吸附气的生产特征,为弄清此类过饱和气藏产气特征的内在原因和机理,探索影响其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为后期此类气藏的勘探选区、井位部署、压裂及排采工程设计提供指导,通过深入剖析游离气与吸附气的产出机理,将等温吸附曲线划分为2种经典类型,并结合现场生产实例,系统阐述了各自的产出特征及产能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煤储层的等温吸附特征决定吸附气快速解吸释放的时间及储层导流能力的变化趋势,从而影响压力降的传播及游离气与吸附气的有效产出;过饱和煤层气藏具有排采初期见气快,产气增长快的特征,中后期的稳产气量、稳产期及衰减速率主要取决于产层的等温吸附特征、煤体结构及排采制度的合理性,其中等温吸附特征为主控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层气藏论文参考文献

[1].朱苏阳,彭小龙,李传亮,邓鹏,马飞英.一种煤层气藏相渗的获得方法及曲线形态讨论[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2].杨晓盈,李玉魁,王理国,李臣臣,唐兆清.贵州省过饱和煤层气藏产气规律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9

[3].未志杰,康晓东,刘玉洋,曾杨.煤层气藏全流固耦合数学模型[J].岩性油气藏.2019

[4].李陈,李亚娇,李剑,王明昊.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复合煤层气藏产能评价[J].断块油气田.2019

[5].李陈,赵刚,陈丽群.考虑基质收缩效应的煤层气藏产能评价[J].特种油气藏.2019

[6].郭肖,汪志明,曾泉树,刘靓倩.煤层气藏煤与砂岩层间窜流模型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煤炭科学技术.2018

[7].王超文,彭小龙,冯宁,马婧婧,邓鹏.煤层气藏数值模拟垂向网格优化[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

[8].冯树仁,张聪,张金笑,刘忠,崔新瑞.沁水盆地夏店区块煤层气藏气水分异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8

[9].蔡龙,夏日桂.煤层气藏储层形状因子的推导与论证[J].煤炭工程.2018

[10].刘宇聪.煤层气藏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及室内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储层压力降低一半时煤层气与常规气藏...煤层气藏分析流程沁水盆地煤层气藏成藏过程示意...LW-8井施工压裂曲线表3 高渗透率低饱...大城煤层气藏异常模式示意圣胡安盆地水力封堵-物性边界示意图(...

标签:;  ;  ;  ;  ;  ;  ;  

煤层气藏论文_朱苏阳,彭小龙,李传亮,邓鹏,马飞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