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镀锌退火论文-黄浩,徐光,戴方钦,宋章峰,郭丽涛

热镀锌退火论文-黄浩,徐光,戴方钦,宋章峰,郭丽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镀锌退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镀锌,退火工艺,组织,力学性能

热镀锌退火论文文献综述

黄浩,徐光,戴方钦,宋章峰,郭丽涛[1](2019)在《退火工艺对热镀锌用冷轧低碳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显微硬度计和拉伸实验研究了退火工艺对热镀锌用冷轧低碳高强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退火时,组织处于回复阶段,几乎没有再结晶; 625℃保温5 min退火后,再结晶基本完成,组织中有大量渗碳体颗粒弥散析出,并且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渗碳体沿铁素体晶界聚集粗化;在625℃保温10 min退火后,再结晶已经完成并且发生长大现象,组织为等轴状铁素体+渗碳体颗粒,晶粒尺寸约为5. 01μm; 650、675、700℃保温10 min退火后,铁素体晶粒进一步长大;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和保温时间延长,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升高。625℃×5 min退火可以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6期)

魏宝民,穆海玲,白振华[2](2018)在《退火温度对低碳铝镇静钢热镀锌板时效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低碳铝镇静钢连续热镀锌板的耐时效性能,在试验室开展了不同温度的退火模拟试验,通过镀锌板人工加速时效测量和内耗测量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抗时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700~850℃,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镀锌板固溶碳含量先降低再提高,在800℃时最低,此时抗时效性能最佳。此研究结果在热镀锌生产线得到了应用,取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四川冶金》期刊2018年05期)

王鲲鹏,王建平,李春城[3](2018)在《退火工艺对冷轧热镀锌DP590组织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用本钢生产的DP590冷硬板,根据实际生产机组的参数,采用热模拟实验对比分析镀前、后形成马氏体和退火工艺对热镀锌双相钢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镀后形成马氏体更有利于降低双相钢的屈强比;结合热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温度制度对双相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温度组合。(本文来源于《金属世界》期刊2018年05期)

侯蓉[4](2018)在《热镀锌板退火镀层显微组织结构与耐蚀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热镀锌板退火后镀层显微组织结构,本文选取中温退火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等多种检测设备与分析手段,研究了退火时间对镀层表面和横截面形貌、微观组织的影响。采用中性盐雾实验研究了实际使用过程中热镀锌板腐蚀情况以及镀层厚度与耐蚀性之间的关系,同时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镀层生成白、红锈的原因与机理。分析退火处理后镀层SEM、EDS和XRD检测结果发现,在退火过程中,镀层表面铁锌化合物生成的顺序依次为η相→ζ相→δ_p相→δ_k相;Г_1相很少出现在镀层表面,只有当退火时间足够长时,Г_1相才会出现在镀层表面;而镀层横截面主导相生成的顺序是:ζ相→δ_p相→δ_k相→Г+Г_1相。另外,原始镀层表面较为平坦,退火处理后,镀层表面有大量小颗粒形成,随着退火时间的增长,产生了小颗粒聚集成大颗粒的现象,且大颗粒数量不断增多。中性盐雾实验结果表明,在腐蚀过程中,腐蚀沿镀层由四周向内部扩展,同时由基体向表面扩展和锌层表面向内部扩展。当镀层厚度较薄时,增加镀层厚度可以有效地增加抗白锈能力,但当镀层厚度较厚时,通过增加镀层厚度来提高抗白锈能力的效率降低,实际生产中应该综合考虑涂层成本和抗白锈能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实验数据,在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基础上建立了腐蚀动力学模型,拟合程度较好,为热镀锌板腐蚀定量分析提供依据。本文研究结果明确了退火时间对镀层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阐明了镀层厚度与热镀锌板耐蚀性之间的关系,为实际生产热镀锌板及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8-05-13)

王滕,赵云龙,柴立涛[5](2018)在《退火工艺对极薄规格热镀锌钢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MULTIPAS退火模拟试验机对0.25mm厚的轧硬板进行不同退火温度的模拟试验,研究退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从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结果可得出,退火温度较低时,组织未发生再结晶现象;退火温度升高至620℃时,组织完成了充分再结晶,全部转变为均匀的等轴晶粒。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温度较高时,组织较粗大,造成强度与塑性同时下降。将MULTIPAS退火模拟得出的最优退火温度区间为660~720℃,结合其他热镀锌工艺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生产的薄规格镀锌板组织、性能及表面质量均满足要求,得到了符合工业化性能要求的生产工艺。(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期刊2018年01期)

李春诚,王鲲鹏,王禹,李沈洋[6](2017)在《退火工艺对热镀锌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模拟镀锌生产工艺,研究了退火工艺参数对热镀锌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双相钢的屈服强度降低,抗拉强度增加,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退火时间的提高,双相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略有降低,断后伸长率变化不大;随着缓冷温度的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先降低后增加,抗拉强度增加,断后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4.表面与涂镀》期刊2017-11-21)

肖利[7](2017)在《热镀锌和退火两用机组设计(改造)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比冷轧带钢连续热镀锌和连续退火两种工艺生产的不同点,分析两用生产机组的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7年01期)

杨启宇[8](2016)在《退火温度对热轧基板热镀锌钢板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热轧基板热镀锌钢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降低。当退火温度为640℃时,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最高。从机理上看,固溶在基体组织中的TiC弥散析出,是材料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而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提高,析出物和铁素体晶粒粗大,材料强度降低。(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6年11期)

马二清,崔磊,詹华,陈乐[9](2016)在《退火温度对8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多功能连续退火模拟器(Multipas)模拟800MPa级镀锌双相钢实际生产参数,采用力学性能测定方法及SEM、TEM观察分析退火温度对带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超过800℃后,开始出现贝氏体组织,屈服强度明显升高;退火温度为780℃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优;退火温度在780-800℃时,性能波动较小。考虑生产情况,建议退火温度目标值按790℃控制。(本文来源于《安徽冶金》期刊2016年03期)

谢春乾,韩赟,刘华赛,邝霜,滕华湘[10](2016)在《连续退火温度对550 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连续退火温度对550 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50 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经连续退火后基体为铁素体加少量渗碳体,同时在铁素体中含有大量Nb、Ti碳氮化物析出相。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晶粒尺寸相差不大,但Nb、Ti碳氮化物析出相数量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6年06期)

热镀锌退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改善低碳铝镇静钢连续热镀锌板的耐时效性能,在试验室开展了不同温度的退火模拟试验,通过镀锌板人工加速时效测量和内耗测量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抗时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700~850℃,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镀锌板固溶碳含量先降低再提高,在800℃时最低,此时抗时效性能最佳。此研究结果在热镀锌生产线得到了应用,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镀锌退火论文参考文献

[1].黄浩,徐光,戴方钦,宋章峰,郭丽涛.退火工艺对热镀锌用冷轧低碳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2].魏宝民,穆海玲,白振华.退火温度对低碳铝镇静钢热镀锌板时效性能的影响[J].四川冶金.2018

[3].王鲲鹏,王建平,李春城.退火工艺对冷轧热镀锌DP590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金属世界.2018

[4].侯蓉.热镀锌板退火镀层显微组织结构与耐蚀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

[5].王滕,赵云龙,柴立涛.退火工艺对极薄规格热镀锌钢板的影响[J].中国冶金.2018

[6].李春诚,王鲲鹏,王禹,李沈洋.退火工艺对热镀锌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C].第十一届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S04.表面与涂镀.2017

[7].肖利.热镀锌和退火两用机组设计(改造)要点分析[J].轻工科技.2017

[8].杨启宇.退火温度对热轧基板热镀锌钢板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J].河北冶金.2016

[9].马二清,崔磊,詹华,陈乐.退火温度对800MPa级热镀锌双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安徽冶金.2016

[10].谢春乾,韩赟,刘华赛,邝霜,滕华湘.连续退火温度对550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6

标签:;  ;  ;  ;  

热镀锌退火论文-黄浩,徐光,戴方钦,宋章峰,郭丽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