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体系中,荀子的法哲学思想体系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荀子继承了孔孟之道,同时将百家思想融为一体,提出了具有特色的“隆礼重法”的思想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奠定了秦朝时期的思想体系,并为后世所沿袭。从当前的思想价值体系出发,探寻荀子法哲学思想体系的内涵,从时空背景和伦理哲学角度入手,分析其对当今的意义及影响,有助于完善我国现代法哲学思想体系,对于我国法治建设和德治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荀子;法哲学;思想价值;法理渊源
毋庸置疑,荀子是我国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通过创新发展儒家的礼治学说,调和相互对立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为秦朝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荀子对于法律和哲学的精神论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对于构建我国现代社会思想体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此外,不容忽视的是,在现代社会思想体系中,对于荀子的法哲学思想也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声音,甚至有学者将荀子的法哲学思想视为中国传统法哲学思想的异类,对于这种情况,深入分析荀子法哲学思想产生的根源、意义及现代价值、影响,对于丰富我国法哲学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荀子法哲学思想记性研究的过程中,其背后的社会思想理念、伦理认知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现代社会思想发展体系中,从法哲学角度探寻其思想价值体系,是现代法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任务,这也是该文展开论述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根据现今的研究成果,对于荀子法哲学思想的认知和理解和不够透彻,有待进一步梳理,特别是结合产生不同思想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建设,实现法治与德治的有机融合。
1 荀子法哲学思想产生的时空背景
1.1 空间背景
从荀子所处的战国末年来看,在空间上分崩离析,多股势力风起云涌,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社会发生了多种变化,不同势力合纵连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呈现出多元、动荡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多种学说不断涌现,百家争鸣,突破了传统一家独大的状态,在这样的空间背景下,荀子的法哲学思想应运而生,契合了当时的时代发展脉络,同时对于中国的进一步统一也提出了新的思想指引。在这样的环境下,荀子开始描绘自己心中的政治图景,希望通过人性论构建体系,实现礼法思想对社会的统一,实现统一六国这样的难题,在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这是一种伟大的尝试,也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位大师[2]。
诚然,胡适“社会的不朽论”笼统而粗疏,甚至带有浓厚的佛教因果观的色彩。但他纳一切有限的“小我”于无穷的“大我”,由“大我”的“长生不死”,将“所有人”及其行为都平等地纳入历史进程;并通过对“消极的裁制”的凸显,旨在呼唤当下每个个体即“小我”的历史责任感,主动承担过去的背负,也于现在积极努力地造善因集善缘,以避免未来更严酷的消极裁制。我们可以认为“功德盖世”与“吐一口痰”都是“不朽”只是虚说,重要的是,每个个体都应该从“我”开始,从现在的点滴开始,勇于担责,善于创造,即纳须臾于永恒。这样的个体才是真正推动历史、积极对历史负责的“小我”,由这样的“小我”所构建的历史才是有希望有前途的“大我”。
1.2 时间背景
从荀子法哲学思想产生的时间来看,当时正处于一个需要思想巨人诞生的时代。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礼学逐渐呈现出崩塌的阶段,通过新思想实现在社会制度的消解与重构,重新构建新的社会发展体系,是当时社会思想领域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3]。在战国末期,各国先后变法,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去的主流思想,在社会治理与新的社会体系构建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文化等其他制度方面,也开始逐步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荀子及相关流派的思想家们开始思考礼学和法学的关系,探索新的治国理政思想。如何包容并蓄,实现思想体系的同一融合,也是当时荀子及其法哲学思想面临的重要考验和新的客题。在当时的百家争鸣背景下,为荀子的法哲学思想产生和完善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各种学生说可以自由讲学,没有之前的严苛专制,所以为荀子法哲学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时空基础[4]。
2 荀子法哲学思想的伦理学与社会学基础
2.1 天道观
从继承角度来看,荀子的法哲学思想之所以能够超越孔孟思想,其根源来自其对天人关系的独特认识。在荀子的思想体系中,其天道观,即其人性观在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着基础性的地位。从荀子的法扎耳穴思想俩看,其对上天少了一分神话的认识,更多了一分尊重自然的认知,将其视为自然的客观性,作为本体合一的依据。这种明于天人之分的礼法并重的思想,在古代思想体系中独树一帜,对于丰富我国社会思想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丰富我国法哲学思想,更是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荀子认为世界史物质的,是由阴阳变化而来,是一种朴素的物质观,另一方面也强调人的作为,是一种系统性的思想理论[5]。
2.2 人性改造说
荀子的性恶论与天道观是一致的,并且具有相互吸收发展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荀子提出了其人性改造说,这是荀子法哲学思想中重要的祖晨各部分,其提出人的自然属性中具有生理本能和自然欲望,这和道德本身无关,是一种中立的思想,同时荀子也提出了人性恶的方面,并探讨改造的空间与可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荀子的这种人性本恶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较为另类,同时也遭到了正统儒家学说的抨击。其实,从思想本源来看,荀子所提出的人性本恶思想并非原创,而有着重要的思想根基,是一种对人性的表达角度,对于后世而言,这种社会治理思想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
2.3 社会控制论
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对于社会治理,荀子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更具有权威性的主张,荀子对于社会治理体系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想。荀子法哲学思想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将自己对于天、人和政治的认知有机结合,并提出了合理的解释及改革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荀子与法家截然不同,荀子既主张有效的政治控制手段,同时也不排斥礼学的重要作用,在法家排斥礼学的环境下,荀子的法哲学思想有效吸收了礼学的精华,同时又在继承的角度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提出了较为综合性的思想,对于复杂的社会控制与社会治理来说,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
从当今时代来看,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于社会法治思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寻求思想根源,提升法治建设综合水平,是现代法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荀子法哲学思想是中国法治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建设上,他摒弃了单纯严刑峻法的形式,更加提倡法治和礼学的有机结合,通过隆礼重法的形式,探索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这种法哲学思想的优势在于,其并不单单追求法律的惩治效果,同时也追求法律所带来的思想境界与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对于丰富现代中国法治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政治主张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知,荀子思想融入并统一了先秦诸子百家学说,具有较强的体系性和思想性,在中国法哲学思想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后世思想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荀子法哲学思想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之下,是一种时代性的产物,从当今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来看,要客观对待当时荀子法哲学思想的限制性,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构建现代社会会法治与德治的体系,推动现代社会治理向前发展。
3 荀子法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从政治主张来看,荀子的法哲学思想宣传更加综合性的政治主张,也更加强调人才对于政治目的实现的重要意义。在荀子法哲学思想体系中,其明确提出了优秀人才的选拔标准,同时也为下层优秀人才开辟了一条上升通道,对于选拔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看到,荀子关于人才的思想与论述,实际上仍是一种思想工具,其目标最终仍在于统一天下,完成历史任务,在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其目标仍在于维护政权的绝对权威,旨在构建完整统一的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君权的最高权力[8]。
3.1 对依法治国方略与以德治国方略的借鉴价值
社会的发展促进审计目标的不断革新,而审计目标的革新也带动着审计技术的进步。而在众多的组织和集团之中,银行无疑是对内部审计标准要求最高的,业务和项目中一旦存在缺陷与风险,就会给银行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因此在审计技术上,各大商业银行均需要保持着高度的重视,比如常见的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的现代审计方法,还有新兴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等,都是走在时代前沿的科学灵活的现代审计技术。
病人有一个继母、一个亲生哥哥、一个亲生哥哥和嫂嫂、异母兄弟、异母姐妹,还有一个叔叔。她的叔叔开着一家羊肉店,但是生意不好。她的婚姻是17岁那年继母安排的。
3.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价值
在我国现代社会发展体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的中枢与核心。从荀子法哲学思想来看,其根源也有对于人性的探讨和培养,特别是重视对于人性的改造。在我国社会思想文化构建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基础性的地位,如何结合法哲学思想进行统一认知,也是现代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有待深入探索,寻求科学的思想构建体系,发挥法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方面的重要意义。在研究当前社会思想过程中,要注重荀子法哲学思想与其他多元思想的有机融合,探索科学的社会发展体系,提升我国社会思想建设综合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思想体系中,荀子的法哲学思想是重要的思想分支,其对传统思想的融合,对于推动社会思想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突破了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矛盾之处,通过创新法哲学思想体系,优化法哲学思想认知内涵,进而达到指导社会治理的目标。在现今的社会思想体系中,深入厘清荀子法哲学思想的脉络体系,认清其中的社会元素、思想元素、法律元素,对于构建现代社会法律体系和思想认知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在现今的法哲学研究中,对于荀子法哲学思想的研究还不够透彻,仍存在很多空白点,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丰富我国古代法哲学思想,在当今建设法治中国的大背景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熙,郑熊.略述荀子的道法自然观——兼论荀子思想以道释儒的特点[J].管子学刊,2018(3):23-28,44.
[2]陈伟.荀子“分”思想的法哲学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2012.
[3]李延军.荀子“隆礼重法”思想的辩证认识及扬弃[J].理论与现代化,2017(6):64-72.
[4]廖名春.对荀子思想的新认识[J].河北学刊,2012,32(5):4-8.
[5]李铭.浅论荀子“隆礼重法”的哲学思想[D].济南:山东大学,2008.
[6]储昭华.关于荀子思想特征与地位的再认识[J].河北学刊,2012,32(5):8-11.
[7]曹阳.荀子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2):137-147.
[8]于超.孟子、荀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研究[J].教育学报,2013,9(4):114-121.
中图分类号:B2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2(b)-0023-02
作者简介:张春萍(1989,4-),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哲学。
标签:荀子论文; 哲学思想论文; 思想论文; 社会论文; 思想体系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儒家论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5期论文; 江苏省远程教育协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