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布论文_唐丽丽,高林春,刘晓青,郑鸿,彭焕芝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入渗,土壤,应力,人口,残余,厚板,水分。

再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唐丽丽,高林春,刘晓青,郑鸿,彭焕芝[1](2019)在《术前干预口腔致病菌再分布对降低肺癌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 h内曾使用人工气道进行MV者[1]。目前VAP国内发病率在6.0%~52.3%[2]。VAP可分为早发性(MV时间≤4 d)、晚发性(MV时间≥5 d)两种[3-5]。前者在气管插管患者中极为常见[6]。气管插管时,细菌伴随口咽分泌物同气管导管经声门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口咽部细菌移位增加VAP发生率[7]。Lorente等[8]研究证实VAP病原机制与吸入口、咽部定殖微生物有关。Heo等[9]研究得出从肺分离出的病原菌基因型和从牙菌斑分离出的同类病原菌基因型几乎一(本文来源于《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寇青青[2](2019)在《生物炭对紫色土水分下渗及再分布过程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色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山地丘陵区,特别是川渝丘陵区及低山区分布最广。但由于紫色土成土过程特殊,使其土层浅薄,抗蚀性差,加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亚热带地区,降雨量大而集中,降雨时空分布十分不均匀,特大暴雨和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致使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等,而且制约着重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水土流失还将大量的泥沙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携带至叁峡水库,影响水库水质,使叁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土壤入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我国西南地区紫色土土壤入渗机理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特别是紫色土作为重庆农业用地最为普遍的土壤类型,重庆地处叁峡库区上游,对农业用土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关于紫色土下渗研究大多集中在纯紫色土研究,而对于将紫色土和生物炭混合添加,通过不同添加量、不同添加方式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西南大学紫色土试验基地内紫色土和水稻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为原料,建立紫色土-生物炭混合体下渗模型,探究不同条件下紫色土、紫色土和生物炭混合体的下渗及水分再分布规律。为重庆典型紫色土区域水分运移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减缓耕地水土流失、预防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持水性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是影响土壤下渗的直接影响参数。容重越大,入渗率和湿润锋运移速率越小,湿润锋运移至底部所用时间越长,累积入渗量越小;初始含水率越大,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越小,但初始湿润锋运移速率、稳定湿润锋运移速率越大,湿润锋运移至底部所用时间越短,累积入渗量越小。(2)添加适量生物炭可以促进下渗和湿润锋运移,但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会阻碍下渗的进行,最大促进下渗率和湿润锋运移速率的生物炭添加量在0%~10%之间;添加生物炭可促进累积入渗量,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最大促进累积入渗量的生物炭添加量在5%~15%之间。(3)下渗刚结束时,影响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布的主要是累积入渗量和土层深度,土壤的连续性也会影响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曲线。添加生物炭可以减少土壤的蒸发损失,增大土壤的吸水能力,增强土壤的持水、固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流失,且生物炭促进土壤的持水效果在土壤的中下层更为明显。(4)不同生物炭添加方式下土壤水分再分布情况差距显着,上层添加生物炭对垂直剖面上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趋势影响不大,但下层添加生物炭会改变垂直剖面上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情况。连续型均质土在150~200mm区域是土壤能较长时间处于一个土壤含水率较高状态的稳定区域,该区域可以持续稳定地为植物供水,促进植物生长。(5)下层添加生物炭时,下层土壤受上层土壤快且多的供水,后期下层土壤的含水率均大于全部添加生物炭情况下下层土壤的含水率,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深层根系需水量大的植物可采用下层布施生物炭的填土方法。上层添加生物炭时,生物炭添加的分界线也是土壤含水率的分界线,上层土壤的含水率一直高于分界线下层土壤的含水率,实际生产中,可用此方法分离土壤上下层含水率。(6)下渗率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幂函数关系,运用Origin 8.0拟合Kostiakov函数模型和Philip函数模型,模型精度和稳定度都较高(R~2>=0.97),但Kostiakov下渗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可适用于瞬时或稳定下渗率的预报工作,Philip模型不适用于稳定下渗率的预报,只适用于瞬时下渗率的预测。(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9-05-25)

房云杰[3](2019)在《残膜量对滴灌水分入渗与再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滴灌技术与覆膜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然而农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随着残膜逐年积累,不仅会影响土壤物理特性、土壤透气性,而且会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分布产生影响,最终影响作物生长,研究残膜污染区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情况对指导滴灌技术要素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室内土箱模拟的方法,研究残膜对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分析了土壤中不同残膜量、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残膜量对土壤入渗横纵比、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湿润体形状和大小及含水率分布的影响,并在残膜量为360 kg/hm~2条件下分析了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相同的入渗时间内,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随土壤初始含水率和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土壤容重越大,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增大,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减小;残膜对湿润锋水平运移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垂直运移有阻碍作用,残膜量与水平运移距离呈正相关,与垂直运移距离呈负相关。(2)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水平和垂直入渗系数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滴头流量和残膜量呈线性关系,幂指系数分别为0.28和0.45,各函数拟合结果均在0.86以上;四种因素组合下湿润锋距离综合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在0.90以上。(3)土壤入渗横纵比初期较大,不同残膜处理横纵比在60-300 min内发生大幅度下降,含残膜处理横纵比均大于无残膜处理,其值与残膜量呈正相关;残膜量大于180kg/hm~2时,入渗结束后横纵比大于1.0,此时土壤适宜种植浅根系作物,横纵比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4)残膜对入渗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入渗初期,对中后期水分入渗影响效果不大,入渗结束时各处理入渗率均达到稳定入渗率,且残膜的存在提高了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对比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Green-Ampt模型对水分入渗过程拟合结果,Kostiakov模型适用性较强。(5)湿润体形状呈1/4的半椭球体,无残膜处理湿润体形状较平滑,含残膜处理湿润体形状随残膜量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性,湿润体大小与残膜量呈正相关;湿润体含水率分布以滴头为中心向湿润锋边缘逐渐减小,等值线在土壤中层分布密集,残膜量越多,湿润体平均含水率越低,作物最适宜生长深度随残膜量增加而上升,不适宜种植深根系作物。(6)蒸发初期土壤含水率降低较快,之后缓慢且表层含水率降低较快,中下层降低缓慢,随着蒸发时间延长,湿润体内较高含水率位置由滴头附近逐渐向滴头正下方移动;残膜的存在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再分布过程的不确定性,含水率等值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甚至闭合情况,含水率可能局部增大或减小,湿润体左半部分不确定性尤为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叶海潮,秦国华,林锋,左敦稳,吴竹溪[4](2019)在《面向7075铝厚板加工变形的初始残余应力释放与再分布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材料的切削去除转化为残余应力的释放,利用静力平衡条件将作用于飞机结构件的残余应力等效为外力后,依据小变形理论创新性地建立加工变形的分析模型。通过全面地考虑拉压、弯曲、以及转角引起的飞机结构件的厚向位置变化,利用迭加原理建立了残余应力再分布的力学模型。本研究建立的解析模型,不仅能够准确地计算飞机结构件的加工变形,还能够分析毛坯残余应力的再分布状态,通过与有限元仿真值、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无论是幅值还是变形曲线,解析值都与仿真值具有高度一致性,而与测量值相比,尽管在变形曲线上具有很好的吻合性,但由于残余应力的测量误差使得两者在幅值上亦存在一定误差。(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江立华[5](2018)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乡关系的变动,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跨越城乡的边界,带动人口的空间再分布和身份的再定位。回顾农业转移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历程,梳理农业转移人口管理理念的演变,有助于提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新构想,加快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报》期刊2018-12-26)

孙媛,董晓华,郭梁锋,刘旋旋,刘冀[6](2018)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运动及再分布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降雨及降雨后土壤水分运动规律。【方法】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了降雨及降雨停止后砂壤土水分运动的全过程,包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发生的饱和下渗、非饱和下渗、地表径流、水分再分布等子过程。【结果】降雨入渗阶段主要分为供水控制阶段和自由入渗阶段,积水点为这2个阶段分界点,降雨强度增大,土壤水分下渗率增大,积水点前移,产生的地表径流越大。降雨强度越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越远,降雨期间,湿润锋运移距离呈线性增长,再分布期间,湿润锋增长趋势变缓。降雨强度越大,土壤表层含水率越容易饱和,再分布期间,中层土壤含水率相较于上、下层土壤含水率减少更慢,土壤在25~35 cm区域内具有高持水能力。【结论】降雨强度对降雨及雨后土壤再分布的土壤水分运动有较大影响,再分布期间,中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小,持水能力较高,有利于为植物持续供水,促进植物生长。(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刘旋旋,董晓华,郭梁锋,孙媛,刘冀[7](2018)在《非充分供水表层掺砂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蓄水保肥的掺砂制度提供理论支持,本文采用室内模拟降雨土柱试验,在土壤表层设置4个掺砂水平,掺砂率分别为0%(对照)、25%、50%、75%。研究非充分供水条件下,掺砂率对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过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掺砂处理加快了湿润锋推移进程,掺砂率越高,影响效果越明显,并且在掺砂率大于25%时影响幅度较大。(2)掺砂率越高,掺砂层土壤含水率越小,掺砂层以下土层含水率越大、持水性能越好。掺砂率达到50%以上能够取得较好的保水效果。当掺砂率为75%时,30 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较于不掺砂土壤提高了约40%。(3)在土壤水分的再分布阶段,当掺砂率为75%时,15 cm深度处的土壤含水率最高,30 cm土层深度处的土壤持水性能最好。当土壤表层掺砂率较高时,其最佳蓄水层深度为15~30 cm,可为植物生长提供持续供水。(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8年12期)

王海宇,张月珍,董平国[8](2019)在《土壤密实度对单点源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滴灌点源供水条件下土壤入渗湿润体变化特征值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正确设计滴灌系统和对田间作物水分进行高水平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文中通过田间膜下滴灌单点源入渗试验,运用AUTOCAD和SURFER软件分析研究土壤密实度对滴灌点源入渗结束24h后湿润体特征值及水分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点源湿润体特征值随土壤密实度的增大,水平方向距离增大的幅度要比垂向大;水平方向湿润体土壤剖面含水率与水平距离呈二次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 95以上,垂直方向湿润体土壤剖面含水率与垂直距离呈线性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 97以上;土壤密实度的大小对土壤水分再分布后的土壤含水率等值线的疏密程度产生影响,此结论将对下一步研究复杂的双点源交汇入渗以及滴灌点源入渗参数预测模型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2期)

代勇,李华云,周晓英,龚冶,蔡玉刚[9](2018)在《几种新型毒品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死后再分布情况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K粉和摇头丸合并滥用后,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和氯胺酮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特点。方法大鼠48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A组(氯胺酮组)、B组(MDMA组)、C组(多药滥用组)、D组(对照组),每组12只,A和B组按120 mg·kg-1剂量灌胃,C组按A和B组剂量灌胃,24 h后处死,于死后不同时间(0 h、4 h、12 h、24 h、48 h)取心血、心肌、肝、肾、脾、肺,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其中MDMA和氯胺酮的含量。同时,D组灌胃生理盐水进行对照。结果氯胺酮和MDMA在大鼠死后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死后0 h,A组和C组各组织氯胺酮的浓度分布基本一致,依次为:肾、肝、脾、心肌、肺、心血(C组的肝浓度稍高于肾浓度)。死后0 h,B组和C组各组织MDMA的浓度分布基本一致,依次为:肝、脾、肺、心血、心肌、肾(C组的肾浓度稍高于心肌浓度)。随着死后时间的延长,A组、B组和C组的大鼠各组织均呈现一定的变化。结论本实验得出的氯胺酮和MDMA以及两者混合滥用的大鼠死后再分布规律可以作为毒品滥用研究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张文骥,任鹏,贾儒林[10](2018)在《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呋喃丹及其主要代谢物呋喃酚在中毒致死大鼠体内的死后分布及浓度变化规律,为呋喃丹中毒检材的采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灌胃给予大鼠4倍LD50(44mg/kg)呋喃丹,待其死亡后分别于0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解剖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大鼠心血、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左(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期刊2018-10-19)

再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紫色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和南方山地丘陵区,特别是川渝丘陵区及低山区分布最广。但由于紫色土成土过程特殊,使其土层浅薄,抗蚀性差,加上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亚热带地区,降雨量大而集中,降雨时空分布十分不均匀,特大暴雨和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致使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退化等,而且制约着重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水土流失还将大量的泥沙和土壤中的污染物携带至叁峡水库,影响水库水质,使叁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土壤入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我国西南地区紫色土土壤入渗机理的研究还有待加强,特别是紫色土作为重庆农业用地最为普遍的土壤类型,重庆地处叁峡库区上游,对农业用土的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关于紫色土下渗研究大多集中在纯紫色土研究,而对于将紫色土和生物炭混合添加,通过不同添加量、不同添加方式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西南大学紫色土试验基地内紫色土和水稻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为原料,建立紫色土-生物炭混合体下渗模型,探究不同条件下紫色土、紫色土和生物炭混合体的下渗及水分再分布规律。为重庆典型紫色土区域水分运移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减缓耕地水土流失、预防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土壤持水性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实践价值。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土壤容重和土壤初始含水率是影响土壤下渗的直接影响参数。容重越大,入渗率和湿润锋运移速率越小,湿润锋运移至底部所用时间越长,累积入渗量越小;初始含水率越大,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越小,但初始湿润锋运移速率、稳定湿润锋运移速率越大,湿润锋运移至底部所用时间越短,累积入渗量越小。(2)添加适量生物炭可以促进下渗和湿润锋运移,但添加量超过一定范围会阻碍下渗的进行,最大促进下渗率和湿润锋运移速率的生物炭添加量在0%~10%之间;添加生物炭可促进累积入渗量,且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出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最大促进累积入渗量的生物炭添加量在5%~15%之间。(3)下渗刚结束时,影响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布的主要是累积入渗量和土层深度,土壤的连续性也会影响各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曲线。添加生物炭可以减少土壤的蒸发损失,增大土壤的吸水能力,增强土壤的持水、固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流失,且生物炭促进土壤的持水效果在土壤的中下层更为明显。(4)不同生物炭添加方式下土壤水分再分布情况差距显着,上层添加生物炭对垂直剖面上土壤含水率的分布趋势影响不大,但下层添加生物炭会改变垂直剖面上土壤含水率的分布情况。连续型均质土在150~200mm区域是土壤能较长时间处于一个土壤含水率较高状态的稳定区域,该区域可以持续稳定地为植物供水,促进植物生长。(5)下层添加生物炭时,下层土壤受上层土壤快且多的供水,后期下层土壤的含水率均大于全部添加生物炭情况下下层土壤的含水率,在实际生产中,对于深层根系需水量大的植物可采用下层布施生物炭的填土方法。上层添加生物炭时,生物炭添加的分界线也是土壤含水率的分界线,上层土壤的含水率一直高于分界线下层土壤的含水率,实际生产中,可用此方法分离土壤上下层含水率。(6)下渗率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幂函数关系,运用Origin 8.0拟合Kostiakov函数模型和Philip函数模型,模型精度和稳定度都较高(R~2>=0.97),但Kostiakov下渗模型的拟合优度更高,可适用于瞬时或稳定下渗率的预报工作,Philip模型不适用于稳定下渗率的预报,只适用于瞬时下渗率的预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唐丽丽,高林春,刘晓青,郑鸿,彭焕芝.术前干预口腔致病菌再分布对降低肺癌术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

[2].寇青青.生物炭对紫色土水分下渗及再分布过程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9

[3].房云杰.残膜量对滴灌水分入渗与再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叶海潮,秦国华,林锋,左敦稳,吴竹溪.面向7075铝厚板加工变形的初始残余应力释放与再分布模型[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5].江立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N].中国人口报.2018

[6].孙媛,董晓华,郭梁锋,刘旋旋,刘冀.不同降雨条件下土壤水运动及再分布模拟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8

[7].刘旋旋,董晓华,郭梁锋,孙媛,刘冀.非充分供水表层掺砂土壤水分入渗及再分布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8

[8].王海宇,张月珍,董平国.土壤密实度对单点源入渗土壤水分再分布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9].代勇,李华云,周晓英,龚冶,蔡玉刚.几种新型毒品在急性中毒大鼠体内死后再分布情况的探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张文骥,任鹏,贾儒林.呋喃丹及其代谢产物呋喃酚在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2018

论文知识图

修饰介孔TiO2纳米管透射线扫描...四类“团簇”中心的对分布函数图细胞牵张力显微测量的基本方案图用于细胞牵张力实验的丙烯酰胺凝胶基...原始特征空间中可逆性检索效果图间距等边叁角形布井的储层压力分...

标签:;  ;  ;  ;  ;  ;  ;  

再分布论文_唐丽丽,高林春,刘晓青,郑鸿,彭焕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