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发展的思想有一个酝酿发展成熟的过程。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对中国工业化发展的认识和思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在青少年时期对落后就要挨打的体验,形成对于摆脱落后挨打的出路的基本认识,从最初的富国强兵的认识到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从根据地建设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工业,积累了工业建设的经验;夺取全国胜利前夕,结合新民主主义经济勾勒出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轮廓。
关 键 词: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工业发展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从那时开始,中国工业化建设问题就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紧密联系起了,成为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奋力探索的基本问题。如何在中国实现工业化?怎样才能实现工业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一直是毛泽东工业发展思想的重点。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发展的思想有一个酝酿发展成熟的过程。
一 摆脱落后挨打的出路:从富国强兵到无产阶级革命
(一)学生时代对中国命运的认识与思考
目睹和感受旧中国的屈辱惨状,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深刻认识到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是落后的主要原因,其中工业落后的现状是受列强欺侮的重要方面。他认识到,要想不被帝国主义所压迫,不再遭受欺侮,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创新和改革科技。他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以期通过学习、实践报国来改变我国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落后状态。他在学习和不断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必须改变政治体制,为发展经济技术创造政治前提,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并由此走上伟大的革命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领导人。
第一,研究负反转构造,对中、古生界地层的追踪对比和解释,提高绘制构造图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勘探目标的成功率。
毛泽东幼年时在家乡读私塾,其中两年(14~15岁)停学在家务农期间,读到了《盛世危言》《校邠庐抗议》等书,对中国之贫弱开始了关注。1910年秋,毛泽东第一次离开闭塞的韶山,开始接触维新变法思想,认识到“我们应该讲究富国强兵之道,……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①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26页。。第二年毛泽东刚到长沙不久,辛亥革命爆发了,这给了他直接参与的实践,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1912年,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于是决定继续求学。在几经选择,其间还自学半年后,最终在湖南第一师范完成了五年的求学生涯,并实现了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的思想认识上的升华。
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目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而且每一次战争都是中国失败,并签订丧权辱国条约,中华民族受尽列强的欺侮。1911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以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开启了他探索中国社会出路的思考。他在这篇作文开篇即指出:“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②《毛泽东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该文联系社会现实提出,要取信于民、开发民智,必须以法治国。说‘法令者,代谋幸福之具也’,法令之善与不善关系到是否‘利国福民’。”③《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页。在这里,毛泽东已把是否利国福民与国家的法令联系起来,不仅要依法治国,而且认识到法令的善与不善。实际上,他已经认识到立法的理念和立场。1915年5月7日,在看到一师学生为揭露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修正案而编印的《明耻篇》后,毛泽东在封面上写道:“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④《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7页。可见,他已经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湖南一师的五年学习生活,是毛泽东思考社会、思考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他之所以能够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并终生坚守不渝的思想信念的筑基阶段。如《毛泽东传》中所述,毛泽东在一师的读书生涯可分前后为两个阶段,似可从立志与求真来理解。初入一师,毛泽东几乎全力投入对知识的摄取之中,他始终将立志与求真联系在一起。提出“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真正的立志,首先是要寻求真理,并按其去实践。这也是毛泽东一师毕业后,能够迅速提出“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新民学会方针并迅速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图1示,PLAGL2主要表达于阳性细胞核与胞质中,PCa中PLAGL2阳性表达率(80.6%,83/103)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22.0%,11/50),其中在PCa组织中弱阳性26例,阳性28例,强阳性29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弱阳性7例,阳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03,P<0.001。
一师毕业后,毛泽东开始从社会现实生活出发探求中国的出路。一是组织社团——新民学会,不满足于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回避政治;二是向外发展——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到中国和世界各处去学习考察。两者在1919年“五四运动”的大潮中趋向一致。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已经表明他“透底”地认识到仅仅依靠少数人,尤其是“大哲学家”、“大伦理学家”,从教育层面改造社会,是完全不够的了,只有实行“民众的大联合”才是实行社会改造的“根本的一个方法”。通过领导湖南驱张自治运动,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另造环境一发”⑤《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548页。。两次北京之行,毛泽东接触、认识、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终生为之奋斗!
(二)建党初期及大革命时期关于中国工业发展和工人运动的思考
中共一大后,毛泽东在主持中共湘区工作的同时,还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的主任,在湖南领导和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11月21日,毛泽东借湖南劳工会成立一周年之时,提出改组劳工会的三项举措:一是劳工会的目的不仅是争得工人的经济利益,更是要培养阶级的自觉,从而谋取全阶级的根本利益。二是改组旧的行会组织方式为民主产生的新式工会组织办事机构。三是工人要自己养活工会,并准备罢工基金和选举基金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毛泽东对如何深入工人群众和发动组织群众作了深入思考,提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要做人民的学生”,以这种深入群众的态度,主动深入工人队伍学习。他多次深入安源考察,并深入地下矿井,调研工人的生活状况、思想问题以及情感需求,有力实施、领导了安源路矿大罢工,并为大罢工获得胜利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的工人运动开展活跃,从筹办工人夜校、建立长沙各界工会、组织长沙和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以争取基本生存权力,并在活动中培养锻炼了一批优秀工人干部。毛泽东通过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相结合的产物”。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于1925年12月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从中国的历史、社会状况出发,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到:在革命过程中,最主要的力量就来自于工业无产阶级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毛泽东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领导阶级,并认识到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推翻反动政权的力量也是在农村。
192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鲜明提出了要开展农民运动的建议,并付之实践。1925年毛泽东回到家乡,见证了家乡农民运动的深入发展,更加注重研究中国农民问题。1927年初,毛泽东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考察湖南省五个县的农村农民运动,于1927年3月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篇文章在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毛泽东在这篇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的发动,革命党人要极端重视农民斗争,要支持农民的革命举动;农民特别是贫农是中国革命的急先锋,是中坚力量。在1927年4月19日出席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工业”对解决土地问题的意义。
从毛泽东放眼认识世界开始,无论是提出只有富国强兵才能改变贫国穷国面貌,还是认识到必须把改造中国与世界联系起来;无论是提出要有大哲学家大伦理家去求“本源”的真理,还是坚定以无产阶级的宇宙观观察中国与世界,都展现出毛泽东致力于中国摆脱落后挨打局面,争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探索。同时,我们从中也看到,毛泽东对于中国工业现状,以及发展中国工业的任务和道路认识。
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根据地建设到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工业
如何有效实现“经济服务于战争”,毛泽东对工业建设作出深刻思考,要求经济建设服务革命战争需要。全面建设经济,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应集中所有的经济力量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页。。这一指导思想对正确处理好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关系指明了方向。毛泽东还对发展农业提出系列要求,提出农业工作第一、组织开展互助合作社等。这些思想为苏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指导,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缺少工业发展经验。如何保障战争需要,巩固红色政权,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发展工业生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毛泽东指出,在推动工业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不断增多的出口需求,应有针对性地推动手工业的发展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页。。推动工业发展是为了实现民众需求以及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保障。当时的工业主要有中央兵工厂、被服厂,以军需产业为主,辅以中央钨砂公司,也同时发展了一批民用工业,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如生产食盐。毛泽东认为:基于薄弱的手工业,任何一个精密计划都不会实现。不过有关某些核心事业,首先是中国合作社运营的事业,制定完整的生产规划是非常关键的。对原料的生产进行精准计算,同时对我区以及敌区的销量进行预估,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同时也是实施合作社的重点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133页。。除此之外,在建设工业化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并且要号召更多民众参与到工业以及经济发展的运动中来,并将经济和工业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毛泽东还提到,要一直保持革命战争的核心地位,在发展工业以及经济时要服从革命战争,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正是在毛泽东的有力指挥下,苏区工业建设快速发展,有力地保障了革命战争,有效地满足了群众生活需要。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系统回答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和前途等问题,先后写成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不仅指出中国现时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且还根据我国革命形势和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和工业建设的基本方针。
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反对国民党恐怖统治的内战时期。随着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及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红色根据地和边区政府的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毛泽东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和《新民主主义论》等,以发展工业和经济来实现保障供给的目的,以发展人民经济、公营经济,来解决好财政困难,以有效经济发展来突破敌人的政治和经济封锁。他鲜明提出要“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强调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强调要“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等。毛泽东强调要以国营经济组成部分为主,中国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要实现国营经济领导地位,多种形式并存发展。
如同中国革命的进程一样,毛泽东对于中国工业化的认识同样也经历了一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发展的认识,最初肇端于红色根据地的经济。那时重心在于支持革命战争,服务于革命战争。由于根据地的狭小、分散,所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还是以贸易流通为主,并辅之于根据地军民的日常生活品(衣食为主)的制作。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已进入一个较高的程度。一方面在于边区面积相对较大,延续时间较长,战争中的小环境相对和平,经济建设的领域及边区生产的门类也较为宽泛。另一方面作为抗日战争中奋战于敌人后方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后方,还需承担战争的各种物质装备的制造。这样一来,就必须从全局、整体的角度谋划工业,不仅只从手工作坊进入轻工业的生产,而且开始出现初级的重工业制造。尽管当时的工业发展只是局限于边区根据地,但却是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基本方针,从而为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思考中国工业的发展战略开了先声。
第一,提出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始终把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政策出发点。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analysis of our previous results is the information about current, voltage and memristance versus time data obtained by the authors in Ref. [5]for memristiv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rmally oxidized Ti films, which is represented in Fig. 1.
第三,明确提出了对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与私人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推行。大数据时代催生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它作为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旨在简化或取消各分公司的财务部门,解决企业财务职能建设中投入过于重叠的现象和效率过低的问题。降低人员成本是大数据为企业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比如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在经历了极其惨痛的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毛泽东所探索的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即走建立红色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的红色根据地能否存在?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不仅是当时革命队伍的疑问,也是共产国际的疑虑,同时也引起了党外包括世界上一切关注中国命运的力量的关注。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给予了回答。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红色根据地存在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必须加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著作中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立即进行经济建设,以“为着争取物质上的条件去保障红军的给养和供给;为着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由此更加激发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战争的积极性;为着在经济战线上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并且教育他们,使战争得着新的群众力量;为着从经济建设去巩固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去巩固工农民主专政,去加强无产阶级的领导”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9页。。“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巩固工农在经济方面的联合,保证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争取国营经济对私人经济的领导,造成将来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前提”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0页。。
艾莉没有见到戴菲儿的合格证、发票、信誉卡、保修卡、使用说明……但她相信戴菲儿所说的每一句话。因为哀伤无法掩饰。因为她看到戴菲儿的哀伤,秦川的哀伤。她听到连接在他们之间的那根看不见的细细的线绳的崩断之音。一顿饭的时间,她成为主人,戴菲儿成为玩偶,世界就是这般离奇,充满变数。
在土地革命时期,面对我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系列武装起义仍以失败告终,对于我党坚持苏俄经验,始终以攻打大城市为主要目标的战斗策略作了深刻反思。毛泽东于秋收起义失败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提出要改变对敌斗争策略,重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就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可行性作了充分论证,在此期间对工业发展战略进行了思考。1933年8月,毛泽东发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明确指出要保证顺利进行长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必须动员人民群众,发展和巩固红色区域的经济。一直以来,毛泽东都将政策出发点确定为对中国工业化有所帮助的发展,同时出台多项政策对私营以及公营工商业的发展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了满足日用品和布匹需求,同时推动公营工业发展,所以工人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多。毛泽东还提到,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就必须自力更生地建设工业化,同时为我国的统一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工业化革命的成功。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不起来是造成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根本原因。日本侵犯中国,是因为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中国要想实现民族独立,就必需有强大的工业。实现中国社会的进步,也主要要靠推进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富强是和工业化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提出经济服务于战争的指导思想,通过发展工业增强实力,以此打破敌人对根据地实施的经济封锁。
即由国营事业、合作社事业与私人事业组成,要求采取不同的政策推进三种经济发展。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特别是要优先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军需工业,大力发展民用工业,使其成为赢得革命战争的中坚力量,以兴办发展中央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纺织厂等为主。同时,要注重发展合作社经济,鼓励发展以粮食合作社、消费以及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合作社经济,从而打击奸商,实现工人和农民不断增多的生产生活需求,并以之为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同时,根据战争需要和农村实际情况,避免了“左”倾影响,认识到发展私人经济是实现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所不可少的,提倡并奖励私人经济发展。
第四,指明了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及性质,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是工业化发展的政治基础。
莲花山附近是深圳市民中心。这里是深圳的行政中心,同时也是市民娱乐活动的场所,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称为“城市大客厅”。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随意出入,不仅体现了开放、亲民的政府形象,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地方的自信。如果想进去找个卫生间方便一下,那是方便得很。负一层有机关食堂,市民也可以在这里的快餐店、西餐厅用餐。据了解,市民中心于2004年5月正式启用。它不叫“市政中心”,而叫“市民中心”,一字之差,蕴含着行政理念的重大转变,深圳再次领风气之先。
从1947年底至1948年底,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毛泽东以《将革命进行到底》为题发表了1949年的新年献词。明确提出:新的一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75页。。在随后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向全党发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移到城市的号召时,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经济状况:中国的现代性的工业经济仅有10%左右,而且最大的最重要的资本集中在帝国主义者和中国的官僚资产阶级手中。因而,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便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对于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则不可限制太死,要发挥它们的作用,要给它们存在与发展的空间。
三 夺取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经济与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奠基性思考
这些区别适用理论的问题其实基本都是一样的。其一,与权利用尽规则规则的合理性基础相违背;其二,很容易被人绕开,致使法律规定的权利用尽条款实际失去作用;其三,在理论上相对比较复杂,不便于实践操作。因此,从符合立法本意、简单化理论架构以及保护买方的信赖利益的角度,笔者认为中国应对权利用尽原则予以统一适用。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全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问题的纲领和政策,同时相之于《新民主主义论》,不仅在关于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般纲领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具体纲领,而且对于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般纲领上也大大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强调了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人民解放战争于1947年底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毛泽东在1947年年底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又称“十二月会议”)的书面会议主题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打到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目标,并回答了“怎样打到蒋介石,怎样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其中对于新中国的三大基本经济纲领做了明确的阐释:“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页。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建设工业化的基础,同时在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集中更多的力量发展工业。毛泽东认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力进行解放,让其能朝着更多的方向发展,这些都要依赖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取得胜利。关于这个问题,思考的人也在不断增多。在有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之后,中国领导人需要相应的实施方法,有针对性地推动我国轻工业以及重工业的发展,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成现代化的工业强国。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的过程中,如果缺少强大的经济基础,或缺少现代化的农业,抑或缺少相应的工业基础,都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我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一方面是要为工业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进行斗争,另一方面也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进行斗争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页。。毛泽东还提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后,我国就有了良好的政治条件,因此,工业化的发展和建设也指日可待。同时,只有更好地发展工业化,才能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他提出了两步走的指导理念:第一步,让我国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并舍弃原有的社会形态;第二步,不断推动革命的发展,构建一个社会主义新社会。在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后,引入更多的外国资本,这也是经济实力薄弱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少的一个发展路径,而不是直接实行社会主义。
自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进驻北平后,毛泽东就将主要的精力投入新中国的筹建过程中。1949年6月15日,毛泽东在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开幕式讲话中提出:统一全中国,有系统地和有步骤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国防的建设工作。在6月30日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进一步就新中国的国体做出阐释:“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其中,毛泽东对中国的农民、农业和工业的关系也做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化的步骤,必须和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强大的工业的发展相适应。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必须有步骤地解决国家工业化的问题。”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7页。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分析——兼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条款............................................................................................李阁霞 02.20
综合毛泽东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关于新中国的工业发展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到,基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基本现状,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是一个基本的纲领。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提出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发展指导方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是毛泽东于1947年所发表的文章,其中提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要求实现公营经济、私营经济的共同发展。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对此作了总结概括,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第二,提出“两没收,一保护”方针,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要求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对封建阶级的土地没收全部归农民所有,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同时,把新民主主义工业经济成分进行了全面扩展,即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为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种经济成分,扩展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人经济、个体经济以及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形式。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书面报告中,毛泽东强调,要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问题,要进一步搞清楚,并彻底放弃民粹主义思想,放弃那种超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由封建经济跨越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想法。1948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指出,只依赖农业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完全抛弃工业,这是不正确的,而且会进一步阻碍经济发展。1948年7月,《关于农业社会主义的问答》对农业社会主义思想这种平均主义思想提出了批评,指出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错误所在。
第三,提出建设现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并在新中国建立前基本形成了有关中国工业化的理念。他认为,工业化是加强国家整体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在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治后,要有步骤和措施,逐步建立重工业、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47年12月,毛泽东发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强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完成新民主主义改革后,要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们的重点就是集中所有力量推动生产进步和发展,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在此基础上把我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以推进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综上所述,高校创客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完善成熟的创客培育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新时期,高校想要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就必须要将创客教育理念融入其中,积极开展创客教育活动,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创客教育制度,打造良好的创客教育环境。此外,还要积极普及、推广创客教育,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国家教育体系中,促进高等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1949年9月30日新政协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指出她的根本任务将是领导全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①《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48页。。
总之,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毛泽东认真思考了怎样在中国建设工业化的问题,尤其在中国建设工业化需具备的政治前提、发展经济保障战争需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政治主张和政策战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政治理论,即新民主主义理论。
作者简介:薛广洲,男,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涛,男,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斌)
标签:中国论文; 经济论文; 工业论文; 新民主主义论文; 革命战争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毛泽东研究》2019年第4期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论文;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