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预应力次梁论文_黄音,龙帅,吴金保,徐嘉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预应力,楼盖,大跨度,荷载,舒适度,体育馆,混凝土。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论文文献综述

黄音,龙帅,吴金保,徐嘉敏[1](2019)在《不同设计参数下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跨度楼盖的竖向振动问题,以某小学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为研究背景,改变次梁高度、板厚和平梁底板厚度等结构布置,考虑可能出现的3种荷载工况,采用ANSYS模拟计算各方案楼盖的自振频率及各工况下楼盖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对比分析表明:在工程中,增加楼板厚度对楼盖振动特性以及振动加速度改善效果较小甚至起不利作用;次梁高度增大20%(1 000~1 200mm)、25%(1 200~1 500mm),楼盖基频增大10.4%、12.5%,非类共振时各工况均方根加速度下降率为20.34%~36.14%;增设50 mm厚平梁底板后,楼盖基频较无底板时增大17.6%,非类共振时各工况均方根加速度降幅最大为60.67%;改变平梁底板厚度对楼盖自振频率及振动加速度影响甚微;综合各工况以增设平梁底板改善楼盖振动舒适度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龙帅[2](2018)在《不同设计参数下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具有节省材料及降低楼层净高的优点,但是此类楼盖也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楼盖更轻柔,在人致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出现舒适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不足之处,本文以重庆市铜梁区新城核心区小学建设项目3#楼(体育馆)2层风雨操场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为工程背景,从改变楼盖结构布置及材料强度的角度出发,以次梁高度、楼板厚度、有无平梁底板及底板厚度、混凝土弹性模量为变参数,利用ANSYS对考虑上述4种因素的9个方案楼盖进行模态分析并对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再根据实测工况制定加载方案(包括单人、多人同步、多人非同步加载等,共8种工况),对这8个工况下9个方案楼盖进行动力分析,并对动力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次梁高度增加能够有效提升楼盖的自振频率;楼板厚度增大楼盖各阶频率反而有小幅度下降;有无平梁底板对楼盖基频影响较大;在增设底板后,改变底板厚度对楼盖基频影响相对较小;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变化对楼盖自振频率有显着影响。②通过动力分析得到9个方案楼盖在行走和跳跃2种荷载形式共8种工况下的峰值加速度,经对比分析后可得:1)当荷载频率与楼盖基频呈分频关系(即类共振)时,楼盖的竖向振动加速度远大于非类共振的结果。2)单人和多人同步运动时,随着次梁高度的增加,楼盖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明显减小;随着楼板厚度的增大,楼盖的振动峰值加速度仅小幅减小甚至有所增大;是否设置平梁底板对楼盖的振动峰值加速度影响显着,设置平梁底板后,改变底板厚度对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影响较小;随着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增大,非类共振时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下降。3)多人同步运动时,楼盖的振动峰值加速度与单人运动的振动峰值加速度大致呈线性关系;3人同步行走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1.0;3~20人同步行走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0.9;5人同步跳跃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1.0;20人同步跳跃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0.95。4)对于多人非同步运动,10人1.8Hz非同步行走时,峰值加速度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为27.80%,楼盖的模拟振动峰值加速度为模拟单人1.8Hz行走结果的4.33倍;20人2.0Hz非同步跳跃时,峰值加速度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为29.67%,楼盖的模拟振动峰值加速度为模拟单人2.0Hz跳跃结果的6.40倍。5)单人跳跃较单人行走更为不利,各个方案单人跳跃振动峰值加速度与单人行走振动峰值加速度之比为2.57~3.62。综上可得,对于类似于本文工程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设置平梁底板可以较为明显地增大楼盖的自振频率、减小楼盖的竖向加速度响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梁高也能取得一定效果;增大楼板厚度的效果则不甚明显。(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徐嘉敏[3](2017)在《考虑楼盖振动舒适度的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结构布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功能要求的多样性,大跨大空间建筑结构逐渐进入到日常生活中。但是这类结构具有跨度大、质量轻和结构偏柔的特点,容易在人致荷载的作用下产生比较强烈的竖向振动,引起使用者不适,出现振动舒适度问题。大跨预应力次梁楼盖布置形式独特,结构高度小于一般的预应力主梁楼盖体系,可以很好的解决大跨大空间的建筑功能要求。但是它平面外刚度偏小,对竖向振动比较敏感。考虑到对既有建筑进行振动舒适度性能加固的代价较大,本文着眼于将舒适度控制提前到设计阶段,通过调整楼盖的结构布置,改变次梁高度、混凝土板厚、增设平梁底板以及次梁间距等4种因素,得到考虑舒适度控制指标的优化思路。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采用实体建模,考虑前六阶模态的模态迭加法,模拟分析所得的结构基频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5.5%,峰值加速度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为8.5%,与实测值吻合良好。(2)采用上述实测验证的模拟分析方法,进行了57个不同楼盖实体模型的模态分析和瞬态响应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经模态分析得到各模型的前六阶频率值和振型图。其中,低阶振型主要以竖向振动为主,高阶振型可能出现水平振动。2)增加次梁高度或在大跨区域增设平梁底板,大跨预应力次梁楼盖结构的基频都会有显着增加,其中又以增设平梁底板的效果更为显着。改变次梁间距基本不影响结构基频值。增大梁顶混凝土板的厚度,结构基频可能稍有降低。3)利用修正半正弦平方荷载模型,进行大跨预应力次梁楼盖在跳跃荷载下的瞬态响应分析,其结果表明,当跳跃荷载的频率与楼盖结构的基频之间存在分频关系时,楼盖可能出现最大峰值加速度和位移峰值响应。4)对比不同楼盖布置方案在跳跃荷载下的最大峰值加速度和位移峰值响应,其结果表明,增加次梁高度或在大跨区域增设平梁底板,峰值加速度都会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增设平梁底板效果更为显着;增大梁顶混凝土板的厚度,峰值加速度也有所降低。(3)增加次梁高度或增设平梁底板都可以有效解决大跨预应力次梁楼盖的竖向振动问题。增设平梁底板的混凝土用量稍高于增加次梁高度的方案,但可以减少部分钢筋用量。(4)综合模态分析和跳跃荷载下的瞬态响应分析结果,并考虑建筑的全寿命综合费用,对于以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为设计控制指标、且结构层高受限时,可以采用增设平梁底板来优化楼盖布置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彭俊森[4](2017)在《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模拟分析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重庆市铜梁县新城核心区小学建设项目3#楼(体育馆)2层风雨操场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为工程背景,针对类似大跨楼盖的竖向振动舒适度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精确建立该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竖向振动模态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实测结果相比较,验证精细化建模思路及方法的适用性及准确性。在此基础之上,分析可能影响大跨楼盖舒适度模拟分析结果准确性及计算时间的因素,利用正交试验得出模拟分析参数设置的优化取值建议,并以该大跨楼盖在行走、原地跳跃、跑步及原地踏步这4类典型人致荷载作用下的实测结构峰值加速度为模拟分析效果的评价依据,验证所得参数设置优化取值的适用性及准确性,评价其对大跨楼盖舒适度模拟分析计算效率的提升效果。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以弱振情况下,有限元模型的精细化程度要求更高,具体的影响因素应考虑得更加仔细为建模指导思想,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该大跨楼盖结构精细化建模的思路及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大跨楼盖模态分析结果符合该类结构振型的普遍规律,初步验证本文得出的精细化建模思路及方法可行。(2)通过现场实测,获得了该大跨楼盖的动力特性及其在4类典型人致荷载单人或多人同步激励下的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结果表明,实测模态结果与模态模拟分析结果吻合良好,再次验证本文得出的精细化建模思路及方法可行。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实测结果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对比参考。(3)针对网格划分大小、结构阻尼比取值、人致荷载加载次数以及积分时间步长这4个主要影响因素,以单一因素变化为原则,利用本文建立的精细化几何模型,研究上述因素对该大跨楼盖模态以及基于单人跳跃作用下的瞬态动力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时间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基于单人连续行走作用下的楼盖瞬态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个因素对于不同触地类型的单人运动形式所得的楼盖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结果准确性及计算时间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最终采用综合平衡法得到模拟分析参数设置的优化取值建议。(4)以该大跨楼盖在各个工况下的实测结构峰值加速度为模拟分析效果的评价依据,利用本文得出的模拟分析参数设置优化取值,进行各实测工况对应的结构振动响应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原地跳跃、行走及跑步3类人致荷载单人及3人同步作用下的结构峰值加速度模拟分析结果与对应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随着上述3类人致荷载作用人数的增加,结构峰值加速度模拟分析结果与对应实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逐渐增大,同步性问题是模拟分析结果误差的主要来源。(5)原地踏步人致荷载在单人作用下的模拟结果误差就已较大,其人致荷载数学模型及模拟方法有待更深入地研究。(6)对比参数设置优化前后的舒适度模拟分析计算时间,本文优化后的参数设置可将计算效率提升1倍以上。(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姜文杰[5](2016)在《体育场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人致振动分析与舒适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普通混凝土楼盖相比,大跨预应力次梁楼盖的平面外刚度偏小,对竖向振动较敏感,用于体育馆等剧烈活动场所时其竖向振动舒适度问题更为突出。既有建筑振动舒适度性能加固的代价较大,合理的解决方式是通过人致振动分析将舒适度控制提到设计阶段来。鉴于目前规范中用于指导舒适度设计的相关规定比较粗糙,考虑4种运动形式32个工况,并结合相关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进行了体育场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人致振动分析与舒适度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ANSYS软件中,建立楼盖的叁维实体模型,通过降温法施加预应力,采用模态迭加法并考虑前6阶模态,所得模拟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采用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人致振动舒适度模拟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研究中该类结构体系所涉及的建模、荷载施加及振动分析等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提供了参考。同时,根据时程-频谱结合的分析结果,讨论了分析工况的合理选择、振动响应随人数、行走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及最不利运动形式。(2)对跳跃、行走、跑步、原地踏步4种运动形式,结合振动响应的分析与实测结果对比,给出人致荷载模型选取的合理建议,并根据国外相关研究资料,提出一种修正脉冲系数跑步模型,相比于传统模拟方法,采用该荷载模型的分析结果与实测具有很好的符合性。(3)研究了楼盖结构形式、阻尼、预应力对人致振动响应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该楼盖,加设底板能够明显改善振动性能,增加楼面板厚度可能对振动舒适度反而不利,调整结构布置需要同时考虑结构质量与刚度的变化;2)阻尼比对振动响应峰值的影响比较明显;3)预应力对结构振动性能无明显影响。(4)采用不同方法对该实际工程的人致振动舒适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该楼盖舒适度总体符合要求,行走工况下富余度较高,而多人同步跳跃工况较为不利;2)烦恼率模型的控制水准能够满足现有规范标准的要求,并且更偏安全。主要创新点:(1)系统研究了预应力次梁楼盖体系的人致振动分析方法及舒适度影响因素;(2)结合分析与实测结果对比,给出4种运动形式的荷载模型选取建议,提出一种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跑步荷载模型;(3)对比了加设底板和楼面板加厚对楼盖振动性能的影响差异,比较了烦恼率模型给出的烦恼率限值与相关规范中加速度限值标准的控制水准。(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柏隽尧[6](2016)在《人致作用下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舒适度实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结构布置形式独特,结构高度小于一般预应力主梁楼盖体系,加之其跨度大、自重轻、结构偏柔的特点,对振动舒适度问题更为敏感。作为体育馆使用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经常需要承受各类有节奏运动,例如同步行走、跑步、跳跃、篮球、有氧操等,楼盖的竖向振动问题较钢筋混凝土楼盖更为突出。虽然振动舒适度问题不至引发结构安全性问题,但振感过大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安和难以忍受的情绪,而体育馆等人员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突发振动可能会导致人员恐慌,存在安全隐患。为充分发挥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优势,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振动舒适度问题,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加设底板的方式进行设计。为验证该方法对预应力次梁楼盖振动舒适度的改善效果,进行了以下叁方面的研究。首先,根据前期有限元分析结果确定测点布置方案,针对体育馆实际使用特征以及各项振动响应影响因素,设计了单人、多人、群体分别进行行走、跑步、跳跃、踏步、有氧操等25种工况,现场测试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竖向振动响应。通过对所获得的200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楼盖振动响应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如下:(1)当频率一定,多人作用激励楼盖振动响应与单人作用之比在√9)~n(n为人数)之间,并逐渐接近√9);(2)当人数相同、频率一定,沿预应力次梁方向作用比垂直梁方向作用略为不利,人致作用施加于梁上比施加于板上略为不利;(3)当频率相同、人数一定、路线一致,测试者质量越大或作用强度越大,激发楼盖振动响应越大,楼盖振动响应与输入人致作用幅值相关;(4)当人数一定,活动频率越接近楼盖自振频率,激励振动响应越大;(5)跳跃、拍击篮球等行为会对楼板形成冲击,产生大于自身重量的冲击力,加大楼盖振动响应,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6)运动同步性越差,各作用点越分散,越能削弱楼盖振动响应。其次,根据无人工况采集数据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得到无人工况下楼盖前叁阶自振频率与振型,与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能较好的吻合;并对25种人致作用工况下所采集振动信号分别进行模态参数识别,与无人工况进行对比,不同人致作用下楼盖自振频率与无人工况下基本一致。最后,对比分析国内外已有规范标准,以加速度振级、结构基频、均方根加速度、峰值加速度、振幅为主要评价指标,基于实测数据和体育馆特殊使用环境,分别选取适用于该类体育馆的舒适度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表明,带底板的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满足各类人致作用下竖向振动舒适度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叶龙,秦士洪,王耀伟,张超[7](2013)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次梁楼盖振动舒适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次梁楼盖结构由于其楼盖高度较小,其结构振动舒适度问题日益受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本文以重庆巴蜀中学校运动场结构为对象进行了动力特性和时程响应有限元分析,并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MIDAS有限元软件分析得到结构响应加速度峰值与实测最大值在相同工况下接近,该软件分析具有一定准确性性;在跑步激励下,楼盖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峰值最大,但相应的位移峰值较小;对于单步激励、跑步激励和连续步行激励叁种激励情况,在运动场人数较少时都能够满足舒适度要求;随着激励点(人数)的增多,楼盖结构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峰值不断增大,其增大趋势为非线性,根据拟合曲线推测,当运动场人数超过250人时,将不满足振动舒适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09-01)

郑国和[8](2010)在《某多功能剧场大跨度预应力次梁屋盖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某多功能剧场屋盖结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和非预应力框架主梁的设计要点,及一些细部处理方法。(本文来源于《福建建设科技》期刊2010年02期)

黄音,王海洋,王正霖,白绍良[9](2009)在《带板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主梁协调扭转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带整浇板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中边主梁与次梁之间弯扭分配的变化过程,进行了两个6 m×8 m带整浇板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试件的边主梁协调扭转试验.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测和实测结果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为: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边主梁始终处于弯剪扭复合受力状态,其协调扭矩不可忽略,零刚度法不应采用;开裂以后,协调扭矩继续随荷载的增加而增长,这与ACI规范中的塑性设计法有显着区别.(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黄音,贺振坤,白绍良,王正霖[10](2009)在《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协调扭转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方案模拟4个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试件的边梁协调扭转试验,分析比较各方案的开裂荷载、极限荷载以及边梁的协调扭矩、单位长度扭转角、边梁扭转刚度等结果,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在整个受力过程中,边梁协调扭矩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不因边梁开裂而明显下降;美国ACI318-05规范的开裂扭矩值偏小,与边梁极限扭矩相差较大;对于开裂后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扭转刚度折减系数,无整浇板时可取0.05~0.10,带整浇板时可取0.10~0.40。(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具有节省材料及降低楼层净高的优点,但是此类楼盖也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楼盖更轻柔,在人致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出现舒适度问题。为了解决这一不足之处,本文以重庆市铜梁区新城核心区小学建设项目3#楼(体育馆)2层风雨操场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为工程背景,从改变楼盖结构布置及材料强度的角度出发,以次梁高度、楼板厚度、有无平梁底板及底板厚度、混凝土弹性模量为变参数,利用ANSYS对考虑上述4种因素的9个方案楼盖进行模态分析并对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再根据实测工况制定加载方案(包括单人、多人同步、多人非同步加载等,共8种工况),对这8个工况下9个方案楼盖进行动力分析,并对动力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次梁高度增加能够有效提升楼盖的自振频率;楼板厚度增大楼盖各阶频率反而有小幅度下降;有无平梁底板对楼盖基频影响较大;在增设底板后,改变底板厚度对楼盖基频影响相对较小;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变化对楼盖自振频率有显着影响。②通过动力分析得到9个方案楼盖在行走和跳跃2种荷载形式共8种工况下的峰值加速度,经对比分析后可得:1)当荷载频率与楼盖基频呈分频关系(即类共振)时,楼盖的竖向振动加速度远大于非类共振的结果。2)单人和多人同步运动时,随着次梁高度的增加,楼盖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明显减小;随着楼板厚度的增大,楼盖的振动峰值加速度仅小幅减小甚至有所增大;是否设置平梁底板对楼盖的振动峰值加速度影响显着,设置平梁底板后,改变底板厚度对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影响较小;随着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增大,非类共振时楼盖振动峰值加速度下降。3)多人同步运动时,楼盖的振动峰值加速度与单人运动的振动峰值加速度大致呈线性关系;3人同步行走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1.0;3~20人同步行走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0.9;5人同步跳跃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1.0;20人同步跳跃时,多人折减系数可取0.95。4)对于多人非同步运动,10人1.8Hz非同步行走时,峰值加速度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为27.80%,楼盖的模拟振动峰值加速度为模拟单人1.8Hz行走结果的4.33倍;20人2.0Hz非同步跳跃时,峰值加速度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为29.67%,楼盖的模拟振动峰值加速度为模拟单人2.0Hz跳跃结果的6.40倍。5)单人跳跃较单人行走更为不利,各个方案单人跳跃振动峰值加速度与单人行走振动峰值加速度之比为2.57~3.62。综上可得,对于类似于本文工程的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设置平梁底板可以较为明显地增大楼盖的自振频率、减小楼盖的竖向加速度响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大梁高也能取得一定效果;增大楼板厚度的效果则不甚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论文参考文献

[1].黄音,龙帅,吴金保,徐嘉敏.不同设计参数下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9

[2].龙帅.不同设计参数下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分析[D].重庆大学.2018

[3].徐嘉敏.考虑楼盖振动舒适度的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结构布置优化[D].重庆大学.2017

[4].彭俊森.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竖向振动舒适度模拟分析优化[D].重庆大学.2017

[5].姜文杰.体育场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人致振动分析与舒适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6

[6].柏隽尧.人致作用下体育馆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舒适度实测研究[D].重庆大学.2016

[7].叶龙,秦士洪,王耀伟,张超.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次梁楼盖振动舒适度分析[C].第十六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8].郑国和.某多功能剧场大跨度预应力次梁屋盖结构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10

[9].黄音,王海洋,王正霖,白绍良.带板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主梁协调扭转试验[J].天津大学学报.2009

[10].黄音,贺振坤,白绍良,王正霖.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边梁协调扭转模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层2结构平面布置图平面布置示意图结构平面布置预应力次梁YL1计算模型及计算结果风雨活动操场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扭转的类型Fig.1.1Typesoftorsion

标签:;  ;  ;  ;  ;  ;  ;  

大跨度预应力次梁论文_黄音,龙帅,吴金保,徐嘉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