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听力教学改革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07
一、进行听力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高低也是判断其英语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据统计,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45%的时间用于听,30%的时间用于说,16%和9%的时间用于读写,这组数字让我们不难看出听力培养的必要性。听力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一种能力,也是日常交际的基础,因此,听力测试已成四、六级考试中的一个重要考查部分,听力部分的分值已经从以前的20%上升到35%,和阅读理解部分并列成为整张试卷中分值比例最重要的两部分。在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不够快,听力当中会有很多困难,如:⑴语音基础知识不熟。⑵基础知识不扎实,语感不强,词汇句型面窄。⑶音变现象及音源引起的问题等。为了帮助我们的学生适应新经济环境下对英语能力的而要求和在四级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必须对听力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听力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武汉大学王秀珍教授主持了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教学改革措施及后效研究》,专门旨在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我校作为该项目的一个实验点,我们对我校08级新生也进行了一系列容易操作的听力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一)增加学生听说训练的时间。
除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每单元2课时的听说训练外,要求学生每天晚自习的第一个小时用于集体朗读课文、听课文磁带和听自选的课外听力材料,每周4次共计4小时。要求各班班长负责考勤和监督,并将之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中。
(二)加强语音训练,对新生进行语音培训和纠音。
在新课开始前利用2个课时教授26个字母和46个音标,并将BBCLearningEnglish网站中的音标教学录像(该教学录像有详尽的发音讲解和口型图像)下载后提供给学生,以方便他们在课余进行操练和模仿。
(三)增强听力基本功的训练。
要求学生每天坚持一个小时的听力训练,内容自选但建议学生听VOASpecialEnglish中的news和周6的AmericanStories(该部分语速较慢,单词也比较简单而且学生之后可以在普特听力网上找到音频和文字材料);每周做一篇听写练习,指定材料为新概念英语第二册;针对听力教材练习中与四级题型相符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与操练;辅导听力模拟练习,特别是长对话与短文章的听力训练。
(四)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如:
在教学中坚持用英文授课,引导学习者听英语和逐步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认真设计每次课的lead-in教学环节,提高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且在lead-in部分有意增加听力材料的比重和鼓励小组讨论。在每次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话剧,朗诵等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又督促了学生在课余积极主动的操练英语,合作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三、听力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反思
(一)注意解决学生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解决学生在听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是语音辨别问题(诸如音节、重读、连读、失去爆破等),还是语言知识问题(词意、语法、句意等);是技巧问题(记录、捕捉关键词等),还是心理问题(紧张、焦虑、恐慌等)。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直接影响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关键所在,教师要在听力训练教学中注意加以解决。
(二)有效利用各种听力资源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应当做到难易得当,材料新颖,能够激起学生的听力兴趣。而我们的听力课本中的材料比较单薄,而且某些部分已经落后于现代的信息,因此我们对于教材中的内容可以进行选择性学习,然后用一些课外材料作补充学习。
(三)加强听力训练的强度
听力能力的提高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行的,只有在不断的训练中,才可以提高听力,任何只想要学习技巧,而不做实地训练的想法都只是空想。听力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时间可以做到的,但是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不练习,听力也会下降,因此注定了听力是一个每天都需要练习的。要求学生将听和做题相结合,将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加强训练的强度和难度,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四)对学生加强引导和方法技巧的讲解
很多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听力测试成绩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和答题技巧有关。涉及数字、时间、人物区别的听力测试,要记录这些最重要的信息;一句话的问题往往是关键词最重要(what、when、who、where等)。另外,先阅读答案,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答题技巧。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又是相对比较难的一个部分。如何提高听力教学效果是很多高校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和反思中,听力教学才会一步一步的前进。教学改革是教学中必须的部分,只有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满足环境和时代的要求;同时,只有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才能去粗取精,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