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排水舷口,包括舷口板、舷口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杆,舷口板翻转机构分别设置在舷口板纵向两端上部和舷孔相邻边的对应位置上,包括翻转轴、轴套和翻转轴固定板,翻转轴固定板水平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纵向上部,轴套一侧分别固定在舷孔横向两侧外的舷墙内侧面上;舷口板通过纵向两端的翻转轴与舷墙铰接。翻转轴固定板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上部,限位杆位于翻转轴固定板的下侧。舷口板关闭时,舷口板内侧面抵靠在限位杆中部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排水效果好,符合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进而提高了船舶运输的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船舶排水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排水舷口间隔设置在船舶两侧舷墙上,包括舷口板、舷口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杆,所述舷口板呈矩形,竖直嵌装在船舶舷墙对应的舷孔中;所述舷口板翻转机构分别设置在舷口板纵向两端上部和舷孔相邻边的对应位置上,包括翻转轴、轴套和翻转轴固定板,翻转轴位于船舶舷墙的内侧,翻转轴一端分别固定在翻转轴固定板的两端上,所述翻转轴固定板水平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纵向上部,且两根翻转轴的轴线同轴;轴套一侧分别固定在舷孔横向两侧外的舷墙内侧面上,且与翻转轴一端的位置对应;翻转轴另一端插进轴套中,舷口板通过纵向两端的翻转轴与舷墙铰接,所述翻转轴固定板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上部,限位杆位于翻转轴固定板的下侧,限位杆两端分别延伸出舷孔纵向两端,固定在舷墙上;舷口板关闭时,舷口板内侧面抵靠在限位杆中部上。
设计方案
1.一种船舶排水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船舶排水舷口间隔设置在船舶两侧舷墙上,包括舷口板、舷口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杆,所述舷口板呈矩形,竖直嵌装在船舶舷墙对应的舷孔中;所述舷口板翻转机构分别设置在舷口板纵向两端上部和舷孔相邻边的对应位置上,包括翻转轴、轴套和翻转轴固定板,翻转轴位于船舶舷墙的内侧,翻转轴一端分别固定在翻转轴固定板的两端上,所述翻转轴固定板水平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纵向上部,且两根翻转轴的轴线同轴;轴套一侧分别固定在舷孔横向两侧外的舷墙内侧面上,且与翻转轴一端的位置对应;翻转轴另一端插进轴套中,舷口板通过纵向两端的翻转轴与舷墙铰接,所述翻转轴固定板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上部,限位杆位于翻转轴固定板的下侧,限位杆两端分别延伸出舷孔纵向两端,固定在舷墙上;舷口板关闭时,舷口板内侧面抵靠在限位杆中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船舶排水舷口,其特征在于:翻转轴轴线与舷孔纵向上侧边的距离h与舷孔高度H之比:h\/H=0.32~0.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船舶排水舷口,其特征在于:舷孔边缘与舷口板边缘的间隙δ=8mm~12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船舶排水舷口,其特征在于:舷孔纵向下侧边距甲板上侧面的距离A=8mm~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船舶排水舷口,其特征在于:翻转轴和轴套均采用防腐材料制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甲板上的排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自动翻转开启舷口板进行排水的装置,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船舶在海上航行时经常遇到大风大浪,海水越过了舷墙冲到甲板上,未能及时排出而形成了积水。甲板上的积水必须及时排出,否则会影响船舶航行的浮态、稳性以及结构强度,甚至导致船舶倾覆沉没,造成船毁人亡。甲板以上舷墙的阱即为排水口,可以直接排除积水。对于海上作业的海工船舶,排水舷口面积需满足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但风浪中敞开的阱口更易进水,还存在着人员或物品从阱口落水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并能自动启闭、易于排除甲板上积水的船舶排水舷口。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船舶排水舷口,所述船舶排水舷口间隔设置在船舶两侧舷墙上,包括舷口板、舷口板翻转机构和限位杆,所述舷口板呈矩形,竖直嵌装在船舶舷墙对应的舷孔中;所述舷口板翻转机构分别设置在舷口板纵向两端上部和舷孔相邻边的对应位置上,包括翻转轴、轴套和翻转轴固定板,翻转轴位于船舶舷墙的内侧,翻转轴一端分别固定在翻转轴固定板的两端上,所述翻转轴固定板水平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纵向上部,且两根翻转轴的轴线同轴;轴套一侧分别固定在舷孔横向两侧外的舷墙内侧面上,且与翻转轴一端的位置对应;翻转轴另一端插进轴套中,舷口板通过纵向两端的翻转轴与舷墙铰接;所述翻转轴固定板固定在舷口板内侧面的上部,限位杆位于翻转轴固定板的下侧,限位杆两端分别延伸出舷孔纵向两端,固定在舷墙上;舷口板关闭时,舷口板内侧面抵靠在限位杆中部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翻转轴轴线与舷孔纵向上侧边的距离h与舷孔高度H之比:h\/H=0.32~0.34。舷孔边缘与舷口板边缘的间隙δ=8mm~12mm。舷孔纵向下侧边距甲板上侧面的距离A=8mm~12mm。
进一步的,翻转轴和轴套均采用防腐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可翻转的舷口板来排除甲板上的积水,由于翻转轴轴线位于舷口板的上部,只需较小的水压力就能使舷口板翻转力矩远大于阻力矩,积水达到一定高度就能自动打开舷口板排水;积水排除后,舷口板在其自重翻转力矩作用下能自动复位,并被限位杆限位在船舶舷墙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排水效果好,符合SOLAS(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要求,进而提高了船舶运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海工船舶上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船舶排水舷口间隔设置在海工船舶两侧舷墙10上,包括舷口板1、舷口板翻转机构2和限位杆3,舷口板1呈矩形,四角倒圆角,竖直嵌装在船舶舷墙10对应的舷孔101中,两者的圆角大小对应。
舷口板翻转机构2分别设置在舷口板1纵向两端上部和舷孔101相邻边的对应位置上,包括翻转轴21、轴套22和翻转轴固定板23,翻转轴21位于船舶舷墙10的内侧,其一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翻转轴固定板23的两端上,翻转轴固定板23水平焊接固定在舷口板1内侧面的纵向上部,且两根翻转轴21的轴线同轴,以便于舷口板1的翻转。轴套22一侧分别固定在舷孔101横向两侧外的舷墙10内侧面上,且与翻转轴21一端的位置对应。翻转轴21另一端插进轴套22中,舷口板1通过纵向两端的翻转轴21与舷墙10铰接。翻转轴21和轴套22均采用防腐材料制成,本实施例的翻转轴21和轴套22均采用不锈钢制成,延长其使用寿命。轴套22上开有润滑脂的注油孔,便于加注润滑脂,使得舷口板1开关更灵活。
翻转轴固定板23焊接固定在舷口板1内侧面的上部,限位杆3位于翻转轴固定板23的下侧,两端分别延伸出舷孔101纵向两端,固定在舷墙10上。舷口板1关闭时,其内侧面抵靠在限位杆3中部上。限位杆3起到对舷口板1的关闭定位作用,并能防止人员或物品从阱口落水。
本实施例的翻转轴21轴线与舷孔101纵向上侧边的距离h与舷孔高度H之比:h\/H=0.33,即h只有舷口板1高度的约1\/3,使得舷口板1翻转力矩远大于阻力矩,既便于舷口板1自动翻转排水,又便于其自动复位。
舷孔边缘与舷口板1边缘的间隙δ=10mm,积水舷孔101纵向下侧边距甲板20上侧面的距离A=10mm,便于舷口板1的翻转和少量积水的直接排出。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1693.8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35379U
授权时间:20191025
主分类号:B63B 13/02
专利分类号:B63B13/02
范畴分类:32D;
申请人: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2005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润江路8号
发明人:邵旭娇;唐泉;邓伟
第一发明人:邵旭娇
当前权利人: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楼高潮
代理机构:32200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翻转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