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耗能减振论文_马伯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耗能减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减振,阻尼器,粘弹性,合金,实际应用,液体,设计规范。

被动耗能减振论文文献综述

马伯涛[1](2009)在《高层建筑结构基于工程问题的被动耗能减振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层建筑结构正向着高度更高、体型更大、材料更轻、结构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地震或强风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人居舒适性问题尤为突出。被动耗能减振控制技术是一种经济、有效、可靠、易实现的结构振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建筑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将被动耗能减振控制技术用于建筑结构防灾减灾和提高人居舒适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被动耗能减振技术的应用策略。将自主研发的两种新型被动耗能减振装置分别用于两个不同工程问题中,通过其实施过程及振动控制效果展示被动耗能减振策略,揭示各种被动耗能减振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自主研发新型连梁阻尼器,给出具体构造和使用方法。该阻尼器对解决剪力墙结构连梁抗剪承载力不足、增强连梁中震下的可修复性和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延性及耗能能力有重要作用。对连梁阻尼器的选型和优化、参数等进行研究,给出连梁阻尼器的设计方法。第二,对11个典型的连梁阻尼器试件进行伪静力试验研究,通过分析试件的力与位移关系、破坏模式、刚度稳定性、极限承载力和耗能能力等指标,揭示连梁阻尼器的最优设计参数和本构模型。第叁,建立附加连梁阻尼器结构的拟动力子结构试验模型,将连梁阻尼器作为试验子结构放到试验台进行试验,将结构其它部分作为数值子结构并编写动力学程序求解,实现数值子结构与试验子结构的联机试验。进行多工况地震作用试验,揭示连梁阻尼器在小、中、大震下对结构的贡献,及对结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叁水准抗震设防的贡献。第四,研究连梁阻尼器在联肢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方法和对实际结构的贡献。分别建立原结构和附加连梁阻尼器的ABAQUS/Explicit分析模型,进行地震作用下多工况的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验证大震作用下连梁阻尼器对剪力墙结构增强阻尼策略的有效性,展示连梁阻尼器的使用方法。第五,自主研发新型弯曲错动阻尼片,给出具体构造和使用方法。该阻尼片对增强长悬挑、大跨度等轻钢结构的阻尼,抑制其在强风或人行等激励下的振动有良好效果。对弯曲错动阻尼片进行机理分析,得出简化的本构模型和结构中的建模方法。进行弯曲错动阻尼片构件试验验证上述本构模型的正确性。进行环境温度相关性和激励频率相关性试验,揭示实际应用环境下弯曲错动阻尼片的工作性能。第六,研究弯曲错动阻尼片在超高层建筑顶部的长悬挑空间构架结构中的应用方法和减振效果。研究弯曲错动阻尼片的简化有限元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原结构(超高层建筑)和附加弯曲错动阻尼片结构的弹性时程分析模型。对结构进行十年一遇风荷载作用下结构风振时程分析,揭示弯曲错动阻尼片对长悬挑构架的减振效果及对提高风振作用下办公楼层人居舒适度的贡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12-01)

董寅生,熊九郎,李爱群,林萍华[2](2005)在《用TiNi合金环作耗能元件的被动减振装置性能评价(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应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作耗能元件的被动减振装置,并对装置的力学和减振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对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力位移曲线进行了研究,当不对环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约束时,力位移曲线为近似于直线且接近重合的2条曲线;若应用滑块对环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约束,在力位移曲线上能形成滞回环,且随位移增加变得更饱满.滞回环的加载和卸载部分不与横坐标平行,而是2条斜线,装置受力时的这种变形特点,可提高装置的抗过载能力.增加环的数量,在相同位移时装置的耗能量明显增加.(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05年03期)

张巍,李江,何玉敖[3](2003)在《半主动控制与被动耗能减振控制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半主动控制(AVS,AVS/D)和被动控制(耗能阻尼)在不同结构参数和不同地面运动输入下被控结构响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与比较,显示出被动控制及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特性,得出一些对工程具有应用价值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03-10-01)

欧进萍,吴斌,龙旭[4](1998)在《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粘滞、粘弹、金属屈服和摩擦型等四类与斜撑串联的被动耗能器对结构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首先,建立了结构、耗能器和斜撑共同工作的计算模型;然后考虑不同耗能器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运动方程;第叁,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研究了耗能器刚度(或耗能器与斜撑的组合刚度)、屈服位移等参数对结构减振结果的影响,得到了这些参数的最佳取值范围,从而为结构的耗能减振设计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1998年01期)

欧进萍,吴波[5](1996)在《被动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被动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大约已有25年的历史。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将结构附加耗能或阻尼系统推向实际应用,许多耗能减振装置已经安装在世界多幢土木结构中。已有的主要耗能减振装置大致可分为六类:粘滞型、粘弹性型、金属屈服型、摩擦型、调谐质量阻尼器、调谐液体阻尼器等。本文系统地综述上述六类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内容包括装置的形式、耗能减振机理、分析模型、分析与实验的主要结果、设计方法、实际应用概况和设计规范制定的进展,并指出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1996年03期)

被动耗能减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应用TiNi形状记忆合金环作耗能元件的被动减振装置,并对装置的力学和减振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对加载和卸载过程中力位移曲线进行了研究,当不对环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约束时,力位移曲线为近似于直线且接近重合的2条曲线;若应用滑块对环水平方向的变形进行约束,在力位移曲线上能形成滞回环,且随位移增加变得更饱满.滞回环的加载和卸载部分不与横坐标平行,而是2条斜线,装置受力时的这种变形特点,可提高装置的抗过载能力.增加环的数量,在相同位移时装置的耗能量明显增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耗能减振论文参考文献

[1].马伯涛.高层建筑结构基于工程问题的被动耗能减振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2].董寅生,熊九郎,李爱群,林萍华.用TiNi合金环作耗能元件的被动减振装置性能评价(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05

[3].张巍,李江,何玉敖.半主动控制与被动耗能减振控制比较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03

[4].欧进萍,吴斌,龙旭.结构被动耗能减振效果的参数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

[5].欧进萍,吴波.被动耗能减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

论文知识图

减振结构长宽比2:1试件开孔后的拓扑优化结果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Fig.1-21Concept...结构主动、半主动与智能控制原理图计算通道举例Fig.4-4Anexampleofcalc...蓝疆号效果图

标签:;  ;  ;  ;  ;  ;  ;  

被动耗能减振论文_马伯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