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压实桩在京秦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水泥土压实桩在京秦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一、水泥土挤密桩在京秦线路基基床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丁丁[1](2020)在《提速条件下旋喷桩控制既有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早期修筑的铁路路基设计标准较低,随着列车速度不断提高,导致既有路基沉降病害日益严重,随之相应的路基补强措施大量涌现。其中,高压旋喷桩法施工工艺简单,并且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但旋喷桩加固路基的机理和规律尚不成熟完善,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控制路基沉降的规律,并探索其设计与改良方案。本文以兰新铁路西段路基沉降治理工程为依托,结合地质调查和试验监测资料,利用数值方法主要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建立试验段路基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先对原始路基沉降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进而分别计算分析了提速条件下侧限框架箍、框架锚索和高压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效果,给予了相应的选型建议。研究发现,路基加固前其沉降均随列车提速而基本均呈线性增加,但增加速率大小不一,旋喷桩在加固既有路基方面有显着优势。(2)在不同提速条件下,对斜向旋喷桩各加固参数,包括竖向倾角、桩长、桩径、桩间距和不同布置形式等,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详细的敏感性分析,共计建立近100个几何模型、进行400余次工况计算。研究发现,为提高加固效率斜向旋喷桩长度不宜超过10m,最优竖向倾角与列车提速大小有关,当列车提速至小于约140km/h时,其最优竖向倾角为80°左右,而当列车提速至约160km/h或更高时,其最优倾角为70°左右,桩体布置由细密至粗疏变化时,路基沉降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在控制桩体置换体积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得到了最优桩径、桩间距等设计参数。(3)为消除道砟下部三角形软弱路基,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路基本体,在不同提速条件下,对水平旋喷桩各加固参数,包括桩长、桩径、桩间距和不同布置形式等,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详细的敏感性分析,共计建立80余个几何模型、进行300余次工况计算,结合具体施工环节分析水平旋喷桩的局限性。研究发现,为提高加固效率水平旋喷桩长度不宜超过6m,当桩直径小于0.2m或桩间距大于2m后,加固效果不明显,布置排数不宜超过2排,加固矮路堤应注意防治浆液从路基顶部渗出。(4)针对斜向和水平旋喷桩各自优缺点,探索了斜向和水平旋喷桩相结合的组合旋喷桩措施,并结合水平旋喷桩施工的局限性,加入水平钢管对组合旋喷桩作进一步的优化分析,共计建立60余个几何模型、进行近300次工况计算。研究发现,组合旋喷桩可有效减小斜向旋喷桩加固下的三角盲区面积,突破水平旋喷桩加固路基本体的限制,最优组合设计方案基本是斜向与水平旋喷桩最优设计方案的结合,对于矮路堤可加入水平钢管改良,其加固效率提高了80%左右,不过改良后坡脚隆起幅度略微增大,最大幅度在0.5mm左右。

朱勇[2](2019)在《铁路过渡段沉降自动补偿钢枕研发及其力学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铁路的迅猛发展,铁路线路上不同结构物间的过渡问题愈来愈备受关注。其中,线路基础沉降已成为高速铁路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尤其是过渡段区域的差异沉降,已成为影响高速列车行车平稳、舒适、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铁路过渡段轨下基础沉降病害整治技术具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铁路过渡段沉降病害整治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铁路过渡段轨下基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下沉的特点,研发了一种具备沉降自动补偿功能的新型钢枕,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钢枕沉降自动补偿功能的可靠性;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新型钢枕空间有限元模型,并在其结构强度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普通有砟轨道结构形式,分别建立了新型钢枕与传统混凝土枕轨道-路基空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两种轨道结构的力学特性,并研究了钢枕轨道结构中关键结构参数对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基于既有混凝土轨枕结构形式,研发出应用于铁路过渡段的能够实现沉降自动补偿功能的新型钢枕,并详细介绍了钢枕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钢枕内沉降补偿装置进行了结构强度检算,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钢枕沉降自动补偿功能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新型钢枕内沉降补偿装置结构的抗压、抗剪、屈服和疲劳强度均满足要求;该钢枕能够在轨下基础发生沉降的前提下实现沉降自动补偿功能。(2)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钢枕三维空间模型,并在其结构强度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进而选取了钢枕结构参数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随着沉降补偿量的递增,钢枕整体横向压应力和局部锯齿处各向拉、压应力均逐渐增大;钢枕在一定沉降补偿量下各向结构强度均满足要求;增大钢枕宽度能够减小钢枕整体横向压应力和锯齿处各向应力,建议钢枕宽度取值32cm34cm;当钢枕顶板厚度取值大于3cm时,钢枕横向压应力超过强度限值,建议钢枕顶板厚度取值1cm3cm;钢枕高度和钢枕底板厚度对钢枕整体和锯齿处强度影响均较小;钢枕侧板厚度对钢枕整体横向强度和锯齿处强度影响均较明显,建议侧板厚度取值2cm4cm。(3)建立了车-轨耦合模型,并通过其计算了垂向轮轨力。根据既有线路有砟轨道结构形式,分别建立了钢枕和混凝土枕的轨道-路基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施加垂向轮轨力的最大值,对比分析了钢枕与混凝土枕的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新型钢枕轨道在抵抗变形和抗弯性能方面优于传统混凝土枕轨道;总体上看,两种轨道结构中轨枕受力特性差异最大、钢轨和道床次之、路基最小;随着沉降补偿量的递增,钢枕结构应力随之减小,但钢轨弯矩和钢枕正弯矩有所增大,因此钢枕沉降补偿量大小应在合理范围内取值。(4)根据建立的钢枕轨道-路基空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轨下胶垫刚度、钢枕间距、道床弹性模量等关键参数对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轨下胶垫刚度的增大,钢轨的受力与变形均随之减小,但同时钢枕、道床和路基的受力与变形有所增大;减小钢枕间距能够减小轨道结构受力与变形,但钢枕间距太小会加大对道砟捣固的作业难度,增加养护维修工作量和维修成本;增大道床弹性模量可以减小轨道结构变形,但同时增大了钢枕和道床的受力。建议对轨下胶垫刚度、钢枕间距和道床弹性模量等参数综合考虑后合理选取。

赵国栋[3](2018)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动力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交通运输业对道路平顺性及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既有线铁路路堤面临的病害问题日益严重,着力发展运行条件下既有线路基加固技术变得十分迫切。现在越来越多的地基处理技术被应用到路堤边坡加固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路基加固技术,微型桩结构因其突出优势成为工程界治理既有现有线路基体灾害、控制路堤边坡发生过大沉降变形的重要措施。本文对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完成了如下工作:(1)从微型桩结构的发展历程入手,在阅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微型桩加固的相关研究;分析微型桩技术与传统基坑排桩、抗滑桩的区别和联系,对微型桩的布置方式以及特性进行简单介绍。(2)总结阐述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的工作原理,并分析桩间土压力分布与路基破坏模式。在假定的基础上,结合微型桩的工作原理建立计算模型及简单土拱计算模型,对微型桩计算方法及桩间土拱效应进行研究。(3)通过选取大秦铁路张家口阳原段的典型铁路路堤作为测试区,对列车通过时路堤边坡交通荷载进行采集处理,作为室内模型试验验及数值模拟时的交通荷载输入值。通过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室内模型试验,对交通荷载作用下不同布桩方案的路堤边坡桩土压力和微型桩桩间土拱效应展开规律性研究。(4)利用FLAC3D建立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的三维模型,研究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堤边坡动力传播规律及路堤变形,同时开展多个工况的研究,分析改变设计参数时微型桩对路堤边坡变形的影响规律,并根据模拟结果对不同工况下微型桩的受力、桩间土拱效应及微型桩遮拦效应展开研究。

刘明宇,肖宏[4](2018)在《既有铁路基床非开挖旋喷加固效果数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基床内采用纵向旋喷桩加固措施是我国既有路基结构的一种新型加固方法,目前工程实践尚处于早期尝试阶段,理论研究尚未开展。论文阐述非开挖旋喷加固机理,并率先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列车-轨道-加固体路基三维动力分析模型,研究既有铁路路基加固前后基床动力特性变化。计算结果表明:(1)纵向旋喷桩可以有效控制路基面竖向位移,其中,在基床表层中加固效果明显,加固后路基面竖向动位移减少了41.2%;(2)旋喷桩加固后会引起路基面动应力增大,但由于固结体强度大幅增加,增加动应力与材料强度比值减小,所以整体路基结构受力有所改善;(3)非开挖旋喷加固法是一种有效的路基加固方法,适用于既有线路在运营条件下的快速加固。

霍伟珺[5](2018)在《旋喷桩施工技术在重载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重载铁路的发展主要采用既有线扩能改造的模式进行,由于既有铁路在设计初期路基强度标准较低,部分路段地基强度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重载铁路扩能的要求,因此,为适应我国重载铁路货运量不断增大、轴重不断提高的发展需求,急需提出一种有效的重载铁路路基加固方法,在不影响铁路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解决重载铁路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几种常见的路基病害现象及其形成机理,梳理了几种常见的路基加固方法。以设计方法、施工准备、施工流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工后监测等为主要内容,以朔黄铁路K65+490K65+770段路基标段作为试验标段,研究采用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对既有铁路路基进行加固的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在重载铁路路基加固的过程中不会影响重载铁路的正常运行,与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相比,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应用重载铁路路基加固中具有成本低、强度高、施工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2)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重载铁路路基的抗剪强度,阻止路基继续下沉,施工方便,后期稳定性好,施工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机动性强、占地少,并且施工机具的振动很小,噪音也较低,不会对周围建筑物带来振动的影响和产生噪音。(3)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加固后路基自身密实程度在整体上有明显提高,基底处理范围内土体密实度同样明显提高,路基最大沉降量大约为7 mm,工后沉降符合国家规定。

崔国东[6](2016)在《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不断增加,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始终是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单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对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展开研究,分析路基变形的处理方法,对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维护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大西高铁为依托,介绍了建设期和运营期如何控制和处理高速铁路路基的变形。高速铁路建设期间,对地基处理的设计和施工中,在路基与桥台、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采取了逐渐过渡的方法减少路基沉降,采用换填、冲击碾压、挤密桩法、CFG桩、预应力管桩以及堆载预压等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松软土地基、高填方地基等不同类型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高速铁路运营维护期,高速铁路路基发生沉降后,当为地基变形原因时,一般可对地基采用注浆或高压旋喷的加固方法;当为过渡段沉降或路基填筑原因时,一般可对填筑体采用注浆加固的方法;当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且沉降量超出扣件系统的最大调整量时,可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注浆(胶)整体抬升处理无砟轨道沉降病害。结合大西高铁运营期有砟轨道路基沉降病害,在路基沉降量较小的有砟地段处,可采取起道捣固道床与调整扣件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病害。通过处理大西高铁永济北站无砟轨道下沉病害,当路基沉降趋于稳定且沉降量超出扣件系统的最大调整量时,可采用无砟轨道结构注浆(胶)整体抬升结合调整扣件系统的方法来处理无砟轨道沉降病害。通过处理大西高铁到发线路基沉降和桥台锥体及台后路基下沉病害,因路基填筑原因引起的路基沉降,且沉降量较大时,则采用路基注浆加固的方法来处理路基沉降病害。

高新[7](2015)在《用水泥挤密桩加固提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用水泥土挤密桩稳固提速铁路路基,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且不对常规运转造成困扰。本文将简介水泥土挤密桩的工艺需求、动工技术以及流程,并通过阐述提速铁路的试点作业,阐述了技术管控方略。铁路提速对路基路床的承受极限以及平稳运转都有着较为苛刻的要求。其运用列车间的缝隙,对以往的路基实施稳固和改建,提升基床的承受力以及安全性,迎合路基的特性。该技术的普及给广大铁路工作人员提供了最佳技术方案。

左珅[8](2014)在《新建高铁对紧邻运营铁路路基服役状态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伴随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新老线并行情况,新建铁路施工往往导致紧邻运营路基变形过大而直接影响到紧邻运营铁路行车安全,故仅仅考虑路基稳定性分析不足以确保安全运营,为此,开展新建高铁对紧邻运营铁路路基服役状态研究。本文依托沪宁城际铁路科研项目,研究通过静动力现场测试、理论分析、有限元计算与轨检车资料分析等手段,在新老线紧邻位置设置试验段,开展施工扰动下紧邻运营路基变形应力与动力响应测试,从力学角度计算施工不同阶段运营路基内部变形与应力,数值分析施工扰动下运营路基服役状态与极限状态,依据测试与计算提出并实施工程应对措施,建立运营路基状态评估体系,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针对新建高铁施工对紧邻运营铁路路基扰动影响这一新的问题,提出一套静、动力相结合的运营路基安全监控方法。静力测试得到运营铁路路基最敏感指标——路基坡脚水平位移;动力测试获取路基振动加速度、振动位移等变化分布规律,分析列车类型、车速对路基的影响,实现了施工扰动下运营路基服役状态监测。(2)针对施工扰动下运营铁路路基不同区域应力变形等参量变化无法监测的问题,基于圆柱形孔扩张理论,考虑路基基坑开挖与地基沉桩,建立了计算邻近运营路基径向应力与位移的解析公式,并给出了群桩挤土效应叠加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相互验证,实现对运营铁路路基内部变形预测,可为类似邻近工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3)采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施工三阶段(路基基坑开挖、成桩、路基填筑),得出开挖阶段运营路基最危险,并分析列车通过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获取新建路基基坑长期浸水条件下运营路基稳定性变化规律,振动打桩对紧邻运营路基动力扰动影响;此外,数值分析获取了运营路基振动位移、振动加速度、侧向位移阈值,为测试与计算数据提供安全控制标准。完善了施工期间对运营铁路路基服役状态的监控与预警。(4)针对测试与计算发现的施工扰动导致运营路基存在变形超限与失稳的隐患,提出并在工程现场成功实施了地基处理设计变更和边坡防护措施。建议将原CFG桩改成浆固碎石桩与管桩,总结提出紧邻既有线静压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该技术已申报成为部级工法。工程措施有效的确保了运营铁路行车安全。(5)针对运营铁路路基状态评估影响因素复杂、尚未有权威机构和研究报道建立路基状态评估体系的现状,基于灰色理论与神经网络原理,建立运营路基状态评估模型,模型以路基变形应力数据(测试试验)、TQI(轨检车分析)、稳定性(理论计算)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聚类法进行指标归一化处理,BP神经网络减小分配权重过程误差,实现多指标影响下运营路基状态评价。

曹阳[9](2014)在《包西线路基病害检测与强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既有线路基经过长期运营、养护维修和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病害发生的广泛而严重,包西线路基多处发生比较严重的下沉病害,严重影响了线路的行车安全和经济效益。为满足今后列车轴重的增大和速度的提高,需要对发生下沉较严重的路基结构进行强化研究。本文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下沉段路基进行现场检测,确定路基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在既有线路基强化时不能影响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提出应用注浆挤密桩对病害地段路基进行加固研究。注浆挤密桩因其浆体结实率高,抗压强度高而加固效果较好,同时不影响加强路基上线路的正常运营,是目前比较好的处理路基下沉病害的措施。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在路基边坡斜向打入注浆挤密桩进行模拟分析,在考虑不同的挤密桩参数对强化效果影响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分析了过渡段和正线路堤处路基的静力沉降变形和动力响应,总结了挤密桩横向角度、纵向间距和弹性模量对路基强化效果的影响关系:挤密桩横向角度对路基强化效果影响较大,横向10。-15。的效果较好,对过渡段路基变形的抑制达10-15%;挤密桩纵向间距在1.5m-2m比较合适,纵向间距过小会导致挤密土之间相互影响;挤密桩弹性模量超过5000MPa后,强化效果提升不明显。根据静力计算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挤密桩布设参数,研究强化前后路基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强化后道床面和路基面的动位移减小明显,路基面的动位移不超过要求限值;路基面动加速度最大可以减小26%左右;路基面下动位移和动加速度沿深度的衰减速率得到提升。强化措施对减小路基动力响应效果较好。综合上述结论可以得出:利用注浆挤密桩对路基结构进行加强是可行而且有效的,可以为今后线路的提速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胜杰[10](2014)在《水泥土桩加固重载铁路路基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重载铁路是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发展的方向,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前期建设的铁路路基标准较低,随着重载铁路轴重的增大和速度的提高,既有路基的病害逐渐增多,并且病害的程度也不断加深,严重制约着重载铁路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路基病害现象及其成因机理,同时简要介绍了几种既有的路基加固方法,但重载铁路工作量大、运输繁忙,因此,在不中断重载铁路运营的前提下开展铁路路基结构的快速加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重点研究课题“重载铁路路基加筋水泥土桩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土体本构模型基于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建立加筋水泥土桩路基加固结构的数值模型,计算得到了路基中设置未加筋和加筋水泥土桩,改变筋间距、桩体长度和加筋材料等各种不同工况下路基的顶面沉降和坡面水平变形,分析了水泥土桩和加筋材料的受力特性,从而说明加筋水泥土桩加固路基的效果显着,是一种可以在不中断行车条件下的有效的路基加固方法。最后本文给出了不同设计轴重荷载下路基的建议加固方案,以期为后期加筋水泥土桩强化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二、水泥土挤密桩在京秦线路基基床加固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土挤密桩在京秦线路基基床加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提速条件下旋喷桩控制既有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加固措施研究
        1.2.2 旋喷桩加固既有路基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提速条件下路基沉降计算
    2.1 工程概况
    2.2 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简介
    2.3 建立数值仿真模型
    2.4 原始路基沉降规律计算分析
        2.4.1 竖向应力特点
        2.4.2 竖向沉降特点
        2.4.3 不同速度下沉降变化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提速条件下路基加固措施选型分析
    3.1 路基加固效果计算
        3.1.1 侧限框架箍
        3.1.2 预应力框架锚索
        3.1.3 斜向旋喷桩
        3.1.4 水平旋喷桩
    3.2 对比分析及选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斜向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
    4.1 斜向旋喷桩加固参数敏感性分析
        4.1.1 竖向倾角影响规律
        4.1.2 桩长影响规律
        4.1.3 桩径影响规律
        4.1.4 桩间距影响规律
    4.2 斜向旋喷桩布置形式对比分析
        4.2.1 相对与相错
        4.2.2 固定置换率的桩型设计
    4.3 多排斜向旋喷桩加固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平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
    5.1 水平旋喷桩加固参数敏感性分析
        5.1.1 桩长影响规律
        5.1.2 桩径影响规律
        5.1.3 桩间距影响规律
    5.2 多排水平旋喷桩加固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组合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
    6.1 组合方案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6.1.1 斜向旋喷桩设计参数
        6.1.2 水平旋喷桩设计参数
        6.1.3 组合设计参数取值建议
    6.2 组合旋喷桩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6.2.1 自身加固特点
        6.2.2 加固效果对比
    6.3 增设水平钢管改良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2)铁路过渡段沉降自动补偿钢枕研发及其力学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基基础沉降病害整治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2 路基本体沉降病害整治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3 过渡段沉降病害整治及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沉降自动补偿钢枕研发
    2.1 钢枕结构组成
    2.2 钢枕工作原理
    2.3 钢枕结构参数
    2.4 列车垂向设计荷载计算
    2.5 钢枕沉降补偿装置结构强度检算
        2.5.1 抗压强度检算
        2.5.2 抗剪强度检算
        2.5.3 屈服强度与疲劳强度检算
    2.6 钢枕沉降自动补偿功能验证试验
        2.6.1 钢枕试件组装
        2.6.2 试验设备及试验步骤
        2.6.3 试验总结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钢枕结构强度分析及参数优化
    3.1 钢枕计算模型的建立
        3.1.1 计算模型
        3.1.2 模型参数
        3.1.3 荷载工况
    3.2 列车荷载作用下钢枕结构强度计算
    3.3 钢枕结构参数对钢枕结构强度的影响
        3.3.1 钢枕宽度的影响
        3.3.2 钢枕高度的影响
        3.3.3 钢枕顶板厚度的影响
        3.3.4 钢枕底板厚度的影响
        3.3.5 钢枕侧板厚度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钢枕轨道与混凝土枕轨道结构力学特性对比
    4.1 有砟轨道-路基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1.1 模型单元及参数选取
        4.1.2 有砟轨道-路基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 列车荷载计算及作用位置
    4.3 轨道结构受力特性对比
        4.3.1 轨道结构受力变形最大值计算
        4.3.2 钢轨受力特性对比分析
        4.3.3 轨枕受力特性对比分析
        4.3.4 道床受力特性对比分析
        4.3.5 路基受力特性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钢枕轨道-路基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 轨下胶垫刚度对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5.3 钢枕间距对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5.4 道床弹性模量对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5.5 道床厚度对钢枕轨道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主要结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交通荷载作用下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动力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堤边坡变形及微型桩加固机理研究
    2.1 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破坏模式分析
        2.1.1 路基土体破坏形式
        2.1.2 交通荷载作用下常见路基灾害
    2.2 横向微型桩加固机理及计算方法
        2.2.1 微型桩加固方案设计
        2.2.2 微型桩设计计算方法假定
        2.2.3 微型桩简化计算模型
    2.3 横向微型桩桩间土拱效应
        2.3.1 土拱效应的形成
        2.3.2 土拱计算假定
        2.3.3 土拱计算模型建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室内模型试验
    3.1 试验目的
    3.2 交通荷载的采集处理
    3.3 室内模型试验设计
        3.3.1 试验方案设计
        3.3.2 模型箱设计加工
        3.3.3 模型桩的选取制作
        3.3.4 路基填料选择
        3.3.5 试验加载与监测设备
        3.3.6 试验步骤
    3.4 试验监测结果及数据分析
        3.4.1 试验内容
        3.4.2 监测结果及分析
    3.5 不同布桩形式对桩土压力分担规律的影响
        3.5.1 桩体埋深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3.5.2 桩间距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4.1 FLAC3D有限差分软件简介
    4.2 数值模型输入振源验证
        4.2.1 路堤模型的建立
        4.2.2 加速度值输入验证
    4.3 微型桩加固效果及动力响应分析
        4.3.1 微型桩加固路堤模型的建立
        4.3.2 加固效果分析
        4.3.3 交通荷载衰减规律研究
    4.4 不同布桩方案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
        4.4.1 监测方案布置
        4.4.2 监测数据处理
        4.4.3 不同布桩方案对路堤变形的影响
        4.4.4 不同布桩方案对桩身弯矩的影响
        4.4.5 不同布桩方案对动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
        4.4.6 不同布桩方案对路堤体内抗剪抗滑的影响
    4.5 微型桩布桩方案的选择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4)既有铁路基床非开挖旋喷加固效果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非开挖旋喷加固机理
2 列车-轨道-路基相互作用模型
    2.1 计算模型
    2.2 模型参数
    2.3 计算工况
3 计算结果分析
    3.1 路基动应力
    3.2 路基动位移
4 结论

(5)旋喷桩施工技术在重载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重载铁路发展现状
    1.3 铁路路基常见病害
    1.4 重载铁路扩能改造
    1.5 铁路路基加固方法
    1.6 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6.1 国外研究现状
        1.6.2 国内研究现状
    1.7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
    2.1 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特点
    2.2 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的适用范围
    2.3 高压旋喷桩加固机理
第三章 旋喷桩加固重载铁路路基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流程
    3.1 工程概况
    3.2 旋喷桩参数确定
        3.2.1 确定旋喷桩桩径
        3.2.2 旋喷桩布置方法
    3.3 施工准备
    3.4 施工流程及施工方法
        3.4.1 旋喷桩施工流程
        3.4.2 旋喷桩施工方法
    3.5 施工质量控制
    3.6 施工注意事项
    3.7 安全与环保措施
        3.7.1 安全措施
        3.7.2 环保措施
        3.7.3 文明施工措施
    3.8 结论
第四章 工后监测
    4.1 路堤沉降监测
    4.2 整治效果的检测
    4.3 桩体质量检测
        4.3.1 判断标准
        4.3.2 检测结果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建设期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的处理方法
    2.1 过渡段施工设计
    2.2 地基加固处理
    2.3 路基排水设计
3 运营期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的处理方法
    3.1 地基沉降加固处理方法
    3.2 路桥过渡段沉降加固处理方法
    3.3 无砟轨道沉降加固处理方法
4 运营期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的处理案例
    4.1 有砟轨道路基下沉病害整治案例
    4.2 车站股道路基下沉注浆加固处理病害案例
    4.3 无砟轨道路基下沉注浆(胶)整体抬升技术处理病害案例
    4.4 桥台锥体及台后路基下沉病害处理案例
5 加强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建议
    5.1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期间的建议
    5.2 高速铁路路基建设期间的建议
    5.3 高速铁路路基运营期间的建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7)用水泥挤密桩加固提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泥土挤密桩
    1.1 定义
    1.2 基本操作及加固原理
2 技术需求
    2.1 桩位设置
    2.2 桩径
    2.3 桩长
    2.4 原料以及配比
    2.5 成桩强度
3 施工流程图
4 施工步序与方法
    4.1 桩孔定位
    4.2 埋设钢护筒、滤除道砟
    4.3 基床成孔
    4.4 搅合水泥
    4.5 填筑原料
    4.6 夯击
    4.7 起拔护筒, 振捣道砟
5 安全管理措施
6 施工效果
    6.1 挤密桩夯击回合数检验
    6.2 明确最佳水分比例
7 改进建议
8 结束语

(8)新建高铁对紧邻运营铁路路基服役状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路基外部扰动
        1.2.2 铁路路基使用性能
        1.2.3 铁路路基检测评价
        1.2.4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施工扰动对运营铁路路基状态影响分析
    2.1 铁路路基状态影响因素概述
        2.1.1 内部影响因素
        2.1.2 一般外部影响因素
        2.1.3 邻近施工扰动因素
    2.2 施工邻近程度评定
    2.3 邻近施工扰动过程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施工扰动条件下运营路基状态现场试验
    3.1 试验现场场地概况
    3.2 运营路基动力测试
        3.2.1 测试方案
        3.2.2 测试结果分析
    3.3 运营路基静力测试
        3.3.1 测试方案
        3.3.2 元件埋设
        3.3.3 测试结果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施工扰动条件下运营路基变形理论分析与稳定性计算
    4.1 列车动荷载影响效应分析
        4.1.1 火车振波传递规律
        4.1.2 火车振波估算
    4.2 路基基坑开挖扰动效应力学分析
        4.2.1 路基基坑开挖力学性状分析
        4.2.2 路基基坑开挖周边区域解析解
        4.2.3 工程实例计算
    4.3 沉桩施工扰动效应力学分析
        4.3.1 沉桩过程挤土作用
        4.3.2 沉桩挤土圆孔扩张理论分析
        4.3.3 工程实例计算分析
    4.4 路基稳定性分析
        4.4.1 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
        4.4.2 路基动力稳定性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施工扰动条件下运营路基服役状态数值分析
    5.1 路基数值计算模型
        5.1.1 模型建立
        5.1.2 列车荷载
        5.1.3 模型验证
    5.2 运营路基服役状态分析
        5.2.1 施工扰动下运营路基最危险阶段
        5.2.2 施工扰动下列车运行控制
        5.2.3 最不利条件下运营路基状态
    5.3 运营路基稳定阈值
    5.4 小结
第六章 工程措施对运营铁路路基服役状态影响
    6.1 地基处理方式变更
    6.2 运营路基开挖边坡防护措施
    6.3 紧邻既有线打桩振动控制技术
        6.3.1 紧邻既有线管桩施工工法特点
        6.3.2 紧邻既有线管桩施工技术
        6.3.3 施工安全措施
        6.3.4 应用效果
    6.4 紧邻既有线成桩控制技术效果分析
        6.4.1 有限元分析模型
        6.4.2 静压管桩施工应力释放孔作用分析
        6.4.3 静压施工效果分析
        6.4.4 管桩施工顺序影响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运营铁路路基服役状态评估
    7.1 路基状态评估存在问题
    7.2 评价基本原理
        7.2.1 评价思路
        7.2.2 灰色聚类模型
        7.2.3 人工神经网络
    7.3 模型指标的建立
    7.4 运营路基状态评估
        7.4.1 灰色评估
        7.4.2 BP神经网络评价
    7.5 运营路基轨检资料分析验证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包西线路基病害检测与强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既有线路基病害机理研究现状
        1.2.1 既有线路基病害机理国外研究现状
        1.2.2 既有线路基病害机理国内研究现状
    1.3 既有线路基病害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3.1 既有线路基病害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2 既有线路基病害整治方法研究现状
        1.3.3 路基下沉病害的整治方法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2 路基下沉病害检测与强化措施研究
    2.1 工程概况
    2.2 现场检测内容与方法
    2.3 现场检测结果与分析
        2.3.1 钻探检测结果
        2.3.2 面波检测结果及分析
        2.3.3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与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结果及分析
    2.4 包西线路基下沉病害原因分析及强化措施研究
        2.4.1 包西线路基下沉病害分析
        2.4.2 包西线路基下沉强化加固措施
    2.5 本章小结
3 注浆挤密桩强化路基的静力变形研究
    3.1 土的本构模型
    3.2 ABAQUS有限元软件概述
    3.3 模型的建立
        3.3.1 几何模型及边界条件
        3.3.2 计算参数
        3.3.3 挤密桩布置形式
    3.4 过渡段处计算结果分析
        3.4.1 挤密桩横向角度对过渡段路基变形的影响
        3.4.2 挤密桩沿线路的桩距对过渡段路基变形的影响
        3.4.3 挤密桩的弹性模量对过渡段路基变形的影响
    3.5 线路堤处计算结果分析
        3.5.1 挤密桩横向角度对路基垂向变形的影响
        3.5.2 挤密桩沿线路的桩距对路基垂向变形的影响
        3.5.3 挤密桩的弹性模量对路基垂向变形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注浆挤密桩强化路基的动力响应分析
    4.1 动力方程及求解
    4.2 边界条件和计算参数
    4.3 计算荷载
    4.4 计算结果分析
        4.4.1 过渡段路基动力响应分析
        4.4.2 正线路堤处动力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水泥土桩加固重载铁路路基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路基病害及加固措施
        1.2.1 常见路基病害
        1.2.2 路基加固技术
        1.2.3 新型加固方法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水泥土桩数值模拟
    2.1 ABAQUS 有限元介绍
    2.2 本构模型
    2.3 单元介绍
    2.4 参数选取
    2.5 模型建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土桩计算结果分析
    3.1 设置水泥土桩(未加筋)的影响分析
        3.1.1 计算工况
        3.1.2 路基顶面沉降
        3.1.3 路基坡面水平位移
    3.2 水泥土桩加筋的影响分析
        3.2.1 计算工况
        3.2.2 路基顶面沉降
        3.2.3 路基坡面水平位移
        3.2.4 水泥土桩受力分析
    3.3 加筋水泥土桩筋间距的影响分析
        3.3.1 计算工况
        3.3.2 路基顶面沉降
        3.3.3 路基坡面水平位移
        3.3.4 桩体受力分析
    3.4 加筋水泥土桩体长度的影响分析
        3.4.1 计算工况
        3.4.2 路基顶面沉降
        3.4.3 路基坡面水平位移
    3.5 加筋水泥土桩加筋截面形状的的影响分析
        3.5.1 计算工况
        3.5.2 路基顶面沉降
        3.5.3 路基坡面水平位移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设计轴重下路基的加固措施
    4.1 路基的加固方案
    4.2 设计轴重 25t
    4.3 设计轴重 28t
    4.4 设计轴重 30t
    4.5 设计轴重 33t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水泥土挤密桩在京秦线路基基床加固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提速条件下旋喷桩控制既有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D]. 吴丁丁.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2]铁路过渡段沉降自动补偿钢枕研发及其力学特性分析[D]. 朱勇.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3]交通荷载作用下微型桩加固路堤边坡动力响应研究[D]. 赵国栋.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2018(02)
  • [4]既有铁路基床非开挖旋喷加固效果数值分析[J]. 刘明宇,肖宏. 铁道标准设计, 2018(04)
  • [5]旋喷桩施工技术在重载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 霍伟珺.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8(03)
  • [6]高速铁路路基变形控制的研究[D]. 崔国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11)
  • [7]用水泥挤密桩加固提速铁路路基施工技术[J]. 高新. 价值工程, 2015(33)
  • [8]新建高铁对紧邻运营铁路路基服役状态影响研究[D]. 左珅. 中南大学, 2014(12)
  • [9]包西线路基病害检测与强化技术研究[D]. 曹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10]水泥土桩加固重载铁路路基机理的研究[D]. 李胜杰.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水泥土压实桩在京秦铁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