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市场操纵,连续交易操纵识别模型,上市公司特征,分时高频交易数据
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辉,邹谧[1](2018)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特征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分时高频交易数据,构建了连续交易操纵识别和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2001—2017年证监会公布的市场操纵行政处罚案例,运用计数模型进行了上市公司特征对市场操纵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笔者构建的连续交易操纵测度模型识别成功率高达79%,且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市值规模较小、经营绩效水平较差、前期发生市场操纵概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更容易被市场操纵的特点。上述结果在对控制变量进行替换并截取不同样本区间进行反复实证检验后依然稳健。据此,笔者建议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厉打击市场操纵行为,并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股票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市场操纵监管措施。笔者首次采用分时高频交易数据有效监测了我国股票市场发生可疑连续交易操纵行为,这对打击市场操纵、维护金融市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旭[2](2018)在《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操纵行为的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价格操纵现象产生由来已久,对股票市场危害极大。价格操纵行为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市场投资风险,也会削弱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热情,制约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操纵事件为研究背景,介绍价格操纵的相关理论,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证监会公布的价格操纵案例进行分类研究,分析操纵事件的特征,研究股票市场对操纵事件的反应,构建相关市场指标和股票市场操纵事件识别模型,对价格操纵行为进行识别。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2015年-2017年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价格操纵案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我国价格操纵事件的特征。(2)构建VAR模型,研究股票市场对价格操纵行为的反应。将超额收益率指标作为操纵事件的代理指标,研究分析交易额,振幅,换手率、波动率在操纵事件发生期间的变化情况。(3)通过具体价格操纵案例,归纳出能反映操纵策略本质特征的指标,包括衡量额度冲击、衡量价格冲击、衡量买卖价差指标,引入股票市场日内交易高频数据,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价格操纵事件的识别模型。根据研究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操纵事件发生时,股票市场会在收益、交易量、振幅、波动等指标方面对股价操纵行为作出反应。在操纵行为实施前期阶段,交易额、振幅、换手率都受较大影响,交易额、换手率的变化在操纵中后期逐渐趋缓,振幅随操纵行为实施呈正向和负向的交叉变换,波动率在操纵行为实施期间一直呈现异常波动。(2)叁个新型指标进入操纵识别模型后,准确率较高,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操纵事件。同时表明,实施操纵策略对股票微观市场上的价格、额度和买卖价比都存在一定影响,监管部门也可以从这方面着手来对操纵事件进行识别和管控。最后,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现状,从不同角度为监管机构更好地对市场进行反操纵提供了相关建议。(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志辉,王近,李梦雨[3](2018)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收盘价操纵行为的识别与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收盘价操纵后股票价格的变动特征,本文构建了收盘价操纵行为的识别方法——尾市价格偏离模型,并利用中国股票市场的分时高频交易数据实现了可疑收盘价操纵行为的监测。进一步,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实证分析了收盘价操纵影响市场流动性的方向、程度和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收盘价操纵会导致股票交易成本上升和流动性下降,这种影响往往在股票市场处于震荡和下跌阶段时更为显着;同时,投资者报价策略趋于保守化是收盘价操纵对市场流动性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而引发投资者调整报价策略的原因可能是股价波动加剧后订单非执行风险的降低。(本文来源于《金融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李梦雨[4](2015)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及预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首先建立了包含价格操纵者、动量投资者和非知情投资者的博弈模型,阐述了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市场操纵的实施过程以及博弈各主体的最终损益,说明了市场操纵为操纵者创造了获利机会,并使得无法辨别操纵者身份的众多动量投资者蒙受损失;继而收集了2008—2014年中国证监会公布的市场操纵案例,运用倍差法考察了中国股票市场的操纵行为,结果发现被操纵股票在操纵期间存在异象,其日收益率、有效价差、价格影响和交易规模等均显着上升;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t模型设计了市场操纵预警机制,并以制造业行业股票为例阐述了预警指数的构建方法,从而为大数据时代我国监管机构发现并查处市场操纵行为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余函[5](2015)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操纵行为是证券市场叁大欺诈行为之一,市场危害巨大。其存在不仅会降低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增加市场投资风险,还会削弱市场投资者对市场的信息和参与证券投资的热情。股票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操纵行为发生的重灾区。中国股票市场自建立以来,市场操纵事件频发,市场操纵行为泛滥,曾有“十股九庄”的说法。尽管近年来我国证券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市场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健全,股票市场的操纵行为较最初的时候有所好转,但仍然大量存在。不仅如此,与股权分置改革前的市场操纵行为相比,股票市场操纵操纵行为又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对目前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进行研究,有助于防范和打击股票市场操纵行为,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为背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以及股票市场对市场操纵行为的反应的基础上,构建了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识别模型,用来对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进行识别。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本文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2006-2014年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市场操纵案作为本文的对象,分析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2)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阶段分析了股票市场对市场操纵行为的反应。分别对操纵前阶段、操纵阶段和操纵后阶段进行了回归,以操纵前阶段作为正常交易的参考,分析操纵阶段和操纵后阶段的市场反应。(3)在分析股票市场对市场操纵行为的反应的基础上,构建Logistic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识别模型。通过非参数检验筛选对市场操纵行为具有一定识别能力的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公共因子的提取,构建对股票市场操纵行为具有识别能力的综合因子,以单个综合因子分别作为解释变量构建Logistic识别模型,再以全部公共因子作为解释变量构建Logistic识别模型,分析比较各模型的识别能力,并得出最终的识别模型。根据研究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频发,监管难度大。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突发性强,隐蔽性高,危害范围广,实施市场操纵行为的成本偏低,十分不利于投资者的正常投资行为和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2)股票市场对存在市场操纵行为的股票做出反应。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正常交易的股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价值投资的规律,但同样存在着较重的投机行为,市场整体风险较高。市场操纵行为不仅会在操纵行为存续期间造成严重影响,对后续的股票交易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股票市场会在收益、交易、风险等方面对市场操纵行为做出反应,在操纵行为结束后,股票市场会继续在偏离价值投资的高风险水平上继续运行,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交易状态,不利于股票市场的可持续发展。(3)构建的多因素识别模型对股票市场操纵行为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能够较为准确的识别出存在市场操纵行为的股票。该模型能够用于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鉴别股票是否存在操纵行为,辅助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对证券监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结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政府应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加大对市场操纵这类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强化外部监督管理的方式,完善证券市场监管。(2)中小投资者应加强理论学习,并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通过系统的学习证券投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中小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增强理论分析能力和进行独立投资决策的能力,增加理性投资者的数量。(3)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投资者结构。通过培育机构投资者,增加机构投资者数量,从整体上提高投资者理性程度,改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有助于建设良性投资的证券市场。(4)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增强公民道德水平,完善全国信用联网体系等方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帮助构建诚信交易的证券市场,防范和打击市场操纵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5-19)
杨勇[6](2013)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最早发生市场操纵的16世纪的荷兰安特卫金融市场算起,市场操纵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起步,如今才刚刚发展23年,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虽然中国股票市场迅速膨胀并快速发展壮大,取得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看到其中内幕交易、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始终挥之不去且有愈演愈烈的发展趋势。而另一方面中国对市场操纵的监管措施却比较薄弱,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对各种案件的反应较慢,处罚力度不够,对违法违规者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威慑力。文章从市场操纵的定义着手研究和分析了市场操纵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市场操纵的种类、一般步骤、危害等,并在研中国证券业发展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政策建议。文中采取了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等等。文章首先是对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分析和案例分析。这部分从几方面展现了目前市场操纵的现状,让读者能对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紧接着文章对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文章针对中国股票市场中的典型案例—亿安科技股票操纵事件进行了分析。其次是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这部分首先介绍了股票市场操纵的定义和种类,然后阐述了关于股票市场操纵的相关理论,之后运用贝叶斯动态调节模型对市场中投资者的跟风行为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是从超额收益入手对交易型股价操纵的研究。这部分的研究从股票的超额收益入手,选取了可能带来超额收益的几个变量,并将这些变量归为叁类,运用实证模型检验了各个变量对超额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第叁类指标即操纵型超额收益变量是股票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最后针对中国股票市场操纵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建议参考了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同时结合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从投资者培育、制度、法律法规、民事责任、加强惩治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旨在促进中国股票市场走向健康、稳定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研究,揭示了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找出了中国股票市场操纵的根源。进行了理论、案例以及实证分析等。(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3-03-15)
王金栋[7](2006)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股票市场正式成立于1990年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但因为市场成立时间较短,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市场操纵行为也比较严重。由于无论从上市公司家数、股票市值总值和流通市值总值看,还是从作为衡量操纵行为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换手率看,A股市场的影响均远远大于B股市场,所以,本文主要以A股市场操纵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我国A股市场操纵行为现状、特征及危害的分析,建立了关于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内在机理的数理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反操纵制度的缺陷如何影响模型变量,并进而影响市场操纵行为的问题做了解释,在借鉴世界各国股票市场反操纵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股票市场反操纵制度的相关建议。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 导论。就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定义、分类、技术手段、文献综述、本文的研究框架和创新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概括,作为全文研究的基础。 第二章 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特征及危害分析。对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现状和特征做了系统的归纳分析,并对其危害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分析表明,一方面,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有其特殊性;另一方面,通过分别从投资者角度、上市公司角度和社会资源角度考察,市场操纵行为均存在严重的危害性。 第叁章 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内在机理。首先,根据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特殊性,建立了无监管条件下关于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内在机理的数理模型。其次,把监管因素纳入了研究范围,建立了监管条件下关于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内在机理的数理模型。最后,把对市场操纵者的分析推广到了合谋者。通过模型的建立,我们得出了模型变量与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 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从我国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者结构、证券监管体系和证券法律法规四方面论述了我国股票市场反操纵制度的缺陷,并根据第叁章得出的模型变量与我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之间的关系,对它们是如何作用于各个变量,进而如何影响市场操纵行为的问题进行了解释。 第五章 国外反操纵制度的借鉴。以我国现存的反操纵制度及相关制度为基础,对世界各国比较成功的反操纵制度及相关制度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介绍,借以为我国股票市场反操纵制度及其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6-04-01)
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价格操纵现象产生由来已久,对股票市场危害极大。价格操纵行为影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市场投资风险,也会削弱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热情,制约证券市场的发展。本文以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操纵事件为研究背景,介绍价格操纵的相关理论,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证监会公布的价格操纵案例进行分类研究,分析操纵事件的特征,研究股票市场对操纵事件的反应,构建相关市场指标和股票市场操纵事件识别模型,对价格操纵行为进行识别。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1)从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2015年-2017年中国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价格操纵案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我国价格操纵事件的特征。(2)构建VAR模型,研究股票市场对价格操纵行为的反应。将超额收益率指标作为操纵事件的代理指标,研究分析交易额,振幅,换手率、波动率在操纵事件发生期间的变化情况。(3)通过具体价格操纵案例,归纳出能反映操纵策略本质特征的指标,包括衡量额度冲击、衡量价格冲击、衡量买卖价差指标,引入股票市场日内交易高频数据,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得到价格操纵事件的识别模型。根据研究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操纵事件发生时,股票市场会在收益、交易量、振幅、波动等指标方面对股价操纵行为作出反应。在操纵行为实施前期阶段,交易额、振幅、换手率都受较大影响,交易额、换手率的变化在操纵中后期逐渐趋缓,振幅随操纵行为实施呈正向和负向的交叉变换,波动率在操纵行为实施期间一直呈现异常波动。(2)叁个新型指标进入操纵识别模型后,准确率较高,模型可以有效识别操纵事件。同时表明,实施操纵策略对股票微观市场上的价格、额度和买卖价比都存在一定影响,监管部门也可以从这方面着手来对操纵事件进行识别和管控。最后,在本文的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现状,从不同角度为监管机构更好地对市场进行反操纵提供了相关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辉,邹谧.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特征角度[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
[2].王旭.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操纵行为的识别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李志辉,王近,李梦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收盘价操纵行为的识别与监测[J].金融研究.2018
[4].李梦雨.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及预警机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
[5].余函.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5
[6].杨勇.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
[7].王金栋.中国股票市场操纵行为的制度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
标签:市场操纵; 连续交易操纵识别模型; 上市公司特征; 分时高频交易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