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论文_赵尚华,康深松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天性小耳畸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畸形,先天性,耳廓,手术,并发症,支架,基因。

先天性小耳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赵尚华,康深松[1](2019)在《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支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耳畸形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由于耳廓精细的解剖结构,决定了耳再造术是整形外科体表器官修复重建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耳廓再造术的重点和难点是耳廓支架的雕刻和耳颅角的抬高,一个形象、逼真、自然的耳廓支架直接决定了术后再造耳廓的形态美观,目前的主要材料是自体肋软骨和多孔高密度聚乙烯。本文就耳廓支架的雕刻,雕刻的模版以及雕刻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刘晓峰,周同葵,巩梦童,赵莉娜,赵兰[2](2019)在《改良Nagata耳再造法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的美学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和探讨改良Nagata全耳再造法一期中自体肋软骨耳支架个性化精细雕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改良Nagata全耳再造法一期耳支架雕刻,术后半年行二期颅耳沟成形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术后胸廓凹陷无明显畸形,耳再造耳轮廓大多数亚单位均得到满意再现。结论个性化精细软骨支架雕刻和保留皮下蒂的再造耳区皮瓣分离方法是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成功的关键。Nagata法全耳再造具有并发症少,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和手术次数少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东方人种的全耳再造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09期)

江晨艳,刘政,康雪然,吴皓,石润杰[3](2019)在《骨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儿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对5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的患儿,行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耳廓再造术的同时于乳突腔骨质表面植入骨桥的骨传导装置(BCI),术后3~4周佩戴骨桥听觉处理器,评价患儿听力及言语功能的改变。结果随访3~14个月,术后纯音测听平均听力改善29.62 dB HL,平均气骨导差为20.58 d B HL,平均言语识别阈值提高43.46 dB HL,无眩晕、耳鸣、脑脊液漏及皮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骨桥植入对于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患儿听力及言语功能改善明显,该方法操作简单,手术可与耳廓再造同期进行,减少了手术周期和费用,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张菊芬,欠洪波[4](2019)在《围术期护理在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围手术期护理对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患儿配合度、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接受全耳再造术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实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手术期心理及家长手术期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出院前,两组患儿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YP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及术后7d实验组患儿mYP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家长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指标得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它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儿及家长的负性情绪,提高患儿配合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媛,舒茂国,行倩倩,马艳梅,李婷[5](2019)在《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二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二期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就诊于笔者科室的先天性小耳畸形行二期手术患者138例,其中观察组68例,围手术期采用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完整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实施提高了术前准备完整率和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二期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标准作业流程规范了护士工作程序,使护理操作流程内容更加具体、明确、步骤清晰,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7期)

郭蕊,杨庆华[6](2019)在《先天性小耳畸形微小RNA综合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以miRNA为中心的综合调控网络,探讨关键miRNA、靶基因、转录因子、长链非编码RNA与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分析小耳畸形残耳软骨与健侧耳软骨间miRNAs差异表达谱,基于24个差异表达的miRNAs,预测靶基因、转录因子和长链非编码RNA,构建综合调控图并对关键节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基于24个差异miRNAs,共预测到154个靶基因,209个转录因子和22个长链非编码RNA。MiR-221/222-3p、miR-320c、miR-3122、miR-4521,靶基因ZEB2、TRPS1、GNAI3、SHOC2、PDPK1、PDPK1,转录因子EP300、STAT1、FOS、KMT2A、RNF2和长链非编码RNA TUG1、MIAT间存在相互调节作用构成关键模块。MiR-221/222-3p可与靶基因TRPS1、ZEB2,转录因子FOS、EP300、STAT1及lncRNA MIAT相互调控,靶基因ZEB2与转录因子STAT1在调控网络中作为关键节点可连接多个靶点构成综合调控网络。结论初步建立了先天性小耳畸形综合调控网络,找到了表达异常的关键miRNAs、靶基因、转录因子和长链非编码RNA,为后期针对各个靶点的验证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利于进一步探讨关键靶点及其调控网络与先天性小耳畸形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1期)

张汉兴[7](2019)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效果的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耳后皮肤扩张法来完成耳廓再造治疗,观察患者进行耳廓再造后的效果,对其逼真性以及对称性进行Ⅰ-Ⅳ级的评定。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Ⅰ级的比例为54.79%,Ⅱ级比例为41.09%,Ⅲ级比例为2.73%,Ⅳ级比例为1.36%。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且均进行合理的护理,顺利愈合。结论耳廓再造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帮助患者解决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观问题的良好方法,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且消除其产生后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5期)

马艳梅,郭媛,行倩倩,苏欣,张国刚[8](2019)在《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埋置扩张器术后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埋置扩张器后的围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埋置扩张器患者296例,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其中奇数为研究组,接受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偶数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生活质量5个维度的评分,护理质量4个维度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肿、切口开裂、皮瓣破溃、感染,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14%)显着低于对照组(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接受耳后埋置扩张器手术的同时,给予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提升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敏,赵斯君,李赟,彭湘粤[9](2018)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42例行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分析其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并探讨防治对策。结果42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并发症,27例未发生并发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先天性小耳畸形部位、耳廓再造方法、外耳道听力重建术径路、手术时间与未发生组均无显着差异(P>0.05)。年龄、慢性疾病、耳廓畸形Max分型、外耳道闭锁分级和术中出血量均对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影响(χ~2=4.686、6.650、6.637、4.747和7.219,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合并慢性疾病、耳廓畸形Max分型Ⅲ型、外耳道闭锁分级D级、术中出血量>50 ml均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0岁、合并慢性疾病、耳廓畸形Max分型Ⅲ型、外耳道闭锁分级D级、术中出血量>50 ml,临床应针对性给予防治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期刊2018年12期)

郭崟,訾龙,谷泉,徐振明[10](2018)在《JUNB基因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JUNB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中的表达情况,探讨JUNB基因的异常表达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30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的残耳软骨组及其正常耳软骨组织,分别提取总RNA,并反转录获得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耳软骨中JUNB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JUNB基因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残耳软骨组织中较正常耳软骨组织表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UNB基因在先天性小耳畸形疾病中表达升高,其异常表达可能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中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先天性小耳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和探讨改良Nagata全耳再造法一期中自体肋软骨耳支架个性化精细雕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采用改良Nagata全耳再造法一期耳支架雕刻,术后半年行二期颅耳沟成形术。结果经6个月~5年随访,术后胸廓凹陷无明显畸形,耳再造耳轮廓大多数亚单位均得到满意再现。结论个性化精细软骨支架雕刻和保留皮下蒂的再造耳区皮瓣分离方法是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成功的关键。Nagata法全耳再造具有并发症少,再造耳解剖结构清晰和手术次数少等优点,是一种适合东方人种的全耳再造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天性小耳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1].赵尚华,康深松.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廓支架的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9

[2].刘晓峰,周同葵,巩梦童,赵莉娜,赵兰.改良Nagata耳再造法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中的美学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9

[3].江晨艳,刘政,康雪然,吴皓,石润杰.骨桥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伴外耳道闭锁中的应用[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4].张菊芬,欠洪波.围术期护理在先天性小耳畸形全耳再造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

[5].郭媛,舒茂国,行倩倩,马艳梅,李婷.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二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9

[6].郭蕊,杨庆华.先天性小耳畸形微小RNA综合调控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张汉兴.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马艳梅,郭媛,行倩倩,苏欣,张国刚.先天性小耳畸形耳后埋置扩张器术后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9

[9].王敏,赵斯君,李赟,彭湘粤.先天性小耳畸形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8

[10].郭崟,訾龙,谷泉,徐振明.JUNB基因在先天性小耳畸形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8

论文知识图

单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双侧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先天性小耳畸形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前后对比 ...先天性小耳畸形先天性小耳畸形ZX07家系系谱图

标签:;  ;  ;  ;  ;  ;  ;  

先天性小耳畸形论文_赵尚华,康深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