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硬脂酸甘油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硬脂酸甘油酯,γ-谷维素,β-谷甾醇,凝胶油
单硬脂酸甘油酯论文文献综述
牟逸凡,田虹雨,于小晶,陈琪,郑树林[1](2019)在《γ-谷维素/β-谷甾醇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复合凝胶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食用棕榈油为基料油,添加分子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与γ-谷维素/β-谷甾醇制备复合凝胶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凝胶油的制备条件。探讨凝胶剂比例对凝胶油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分析γ-谷维素/β-谷甾醇在复合凝胶油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最优制备条件为复合凝胶剂添加量9.89%、复合凝胶剂中γ-谷维素/β-谷甾醇占比52.3%、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质量比3∶2、加热时间41.7 min,在此条件下复合凝胶油持油性可达94.6%。γ-谷维素/β-谷甾醇的添加对复合凝胶油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和红外光谱特征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复合凝胶油中γ-谷维素/β-谷甾醇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存在范德华力等弱的非氢键作用,使得单硬脂酸甘油酯和γ-谷维素/β-谷甾醇协同形成复合凝胶油。随着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的增加,系统内氢键作用逐渐减小直至消失,微观结构由纤维网状先转换为球状结晶,最后为针状结晶。复合凝胶油的熔点和结晶点低于单一凝胶油,黏性和刚性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2期)
郑红霞,陈鸿强,袁芳,高彦祥,毛立科[2](2019)在《小分子乳化剂对于κ-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双凝胶体系性质及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凝胶结合水凝胶及有机凝胶的优势,是一种性能更加稳定的新型凝胶类传递体系,可以同时传递亲脂性和亲水性的复合功能因子。本文基于油水两相分别添加单硬脂酸甘油酯及κ-卡拉胶两种凝胶剂制备双凝胶,改变吐温-20及司盘-20的添加量(0%,0.5%,1%,1.5%,2%,2.5%),测定双凝胶硬度及持油力,并包埋0.5%姜黄素,测定其光照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小分子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双凝胶硬度逐渐降低,且吐温组硬度低于司盘组;不加乳化剂的双凝胶持油力(79.4%)明显低于添加乳化剂的双凝胶(98.1%~98.9%);包埋姜黄素进行8 h光照稳定性测试发现,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姜黄素降解速率增加,姜黄素的光照稳定性降低。本文对于小分子乳化剂影响κ-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双凝胶体系性质及姜黄素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高海涛,戴绮梦,杨柳,孙悦,杨敏[3](2019)在《食品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对邻苯二甲酸酯类雄性生殖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食品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对邻苯二甲酸酯类(PEs)混合物暴露致大鼠雄性生殖毒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对照组、6种PEs的等毒性混合物暴露组(MIXPs组)以及MIXPs联合GMS暴露组(MIXPs+GMS组)。MIXPs组大鼠经口灌胃160 mg/kg/d MIXPs,MIXPs+GMS组大鼠经口灌胃160 mg/kg/d MIXPs和200 mg/kg/d GMS,对照组大鼠灌胃等容量的赋形剂(0.5%CMC-Na)。连续干预42 d,期间记录动物的精神状态及体重等,干预结束后麻醉,股动脉取血,测量身长和肛殖距,解剖、取睾丸和附睾等雄性生殖器官,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结构,透射电镜观察睾丸组织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叁组大鼠精神状态均无恙。与对照组相比,MIXPs组和MIXPs+GMS组大鼠体重、血清睾酮水平、肛殖距均降低,其中MIXPs+GMS组降低明显。MIXP+GMS组大鼠睾丸组织中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Claudin)表达水平改变,睾丸组织细胞紧密连接结构受损,线粒体损伤。结论乳化剂GMS加剧了PEs暴露诱导的大鼠雄性生殖毒性,可能与GMS损伤了紧密连接结构和线粒体功能有关。(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何鹏,袁浩坤,周喜[4](2019)在《焙烧态水铝钙石催化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a(OH)_2和Al(OH)_3为原料清洁制备焙烧态水铝钙石,采用CO_2程序升温吸脱附法表征其碱强度和碱量,并将其应用于酯交换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stearate,GMS)。考察了焙烧态水铝钙石的制备条件与酯交换反应条件对合成GM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料中Ca/Al摩尔比为2∶1,焙烧温度600℃时,制备的焙烧态水铝钙石的催化性能最优。在优化反应条件下,粗产物中GMS的含量高达80.4%。(本文来源于《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鹏,周喜[5](2019)在《钙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清洁制备法合成钙铝复合氧化物,将其用于催化甘油与硬脂酸甲酯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利用Design-expert进行了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出单硬脂酸甘油酯的最佳合成工艺: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5h,醇酯摩尔比5∶1,催化剂用量为5%,粗产物中GMS的含量达到82.7%。(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李蒙娜,谢莹,章宝,陈寒青[6](2018)在《湿热处理对脱支小麦淀粉-单硬脂酸甘油酯复合物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目的是制备脱支小麦淀粉-单硬酯酸甘油酯复合物(DS-GMS),并研究湿热处理(HMT)对DSGMS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果表明,DS-GMS呈现出弱的吸热峰。HMT后,DSGMS呈现较高的糊化温度(To和Tp)和焓变(△H)以及较宽的糊化温度范围(△T)。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DS-GMS的晶体类型为A+V型,其相对结晶度经HMT后明显增加。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证实了脱支淀粉与单硬脂酸甘油酯间复合物的形成。拉曼光谱表明,HMT期间形成了更多有序的淀粉结构。HMT后的DS-GMS碘亲和力最低,这与直链淀粉含量的降低一致。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显示,GMS主要分布在淀粉颗粒表面,同时也证实了脱支淀粉与GMS之间的结合。HMT后,DS-GMS中抗性淀粉含量最高,这与其最低的水解动力学参数(C_∞和k)相对应。因此,HMT对DS-GMS的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具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刘盼盼,许苗苗,祁文静,陆兆新,吕凤霞[7](2018)在《不同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的大豆油油凝胶性能和微观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不同含量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油形成的油凝胶的性能。[方法]试验所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分别为3%、5%、7%、9%、12%和15%(质量分数),通过测定油凝胶的临界成胶含量、硬度、持油性、流变性、热性能、化学键的相互作用以及双折射现象对油凝胶的叁维网络结构和凝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单硬脂酸甘油酯在大豆油中的临界成胶含量为7%。随着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增加,油凝胶的硬度和持油性提高,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为15%时的凝胶强度和持油性分别高达(1.03±0.09)N和99.84%;表观黏度、复合模量增大,仍为触变性流体;凝胶强度和配位数增大。热分析表明:凝胶因子有固态的亚阿尔法相与反向层状相、反向层状相与液态的各向同性相间的转变,由于过冷现象,融解峰总是在结晶峰的右侧;凝胶因子的含量对油凝胶的相转变温度没有显着影响,由于大豆油的稀释效应,纯的单硬脂酸甘油酯的相转变温度要比油凝胶的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单硬脂酸甘油酯形成的分子间氢键是维持油凝胶叁维网络结构的主要作用力。偏振光显微镜分析表明凝胶因子含量越高,叁维网络结构越致密、双折射现象越明显。[结论]改变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含量可以调整油凝胶的性能和微观结构。(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杨历川,郭其阳,褚明,李文斐,姚占海[8](2018)在《纳米SiO_2接枝硬脂酸甘油酯型流滴剂/辐照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表面接枝技术将硬脂酸甘油酯型流滴剂(B)接枝到纳米SiO_2(nano SiO_2)表面,制得了nano SiO_2接枝B的接枝物(nano SiO_2-g-B);将nano SiO_2-g-B与预辐照聚乙烯(ir-LLDPE)熔融挤出接枝,制备了nano SiO_2-g-B/ir-LLDPE复合材料。利用FTIR、SEM、DSC和加速流滴等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ano SiO_2-g-B/ir-LLDPE复合材料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降低,其力学性能较ir-LLDPE没有较大的变化;与普通共混的方法相比,nano SiO_2接枝流滴剂方法制备的nano SiO_2-g-B/ir-LLDPE复合材料薄膜的流滴期最高可延长6天,达到25天,是相同条件下普通商用流滴剂薄膜的1.47倍。(本文来源于《复合材料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程晓敏,李戈,韩加强,喻国铭,李元元[9](2017)在《叁硬脂酸甘油酯/DMDBS凝胶态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3:2,4-二(3,4-二甲基卞叉)-D山梨醇(DMDBS)为凝胶因子,叁硬脂酸甘油酯(GT)为相变材料,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MDBS含量的GT/DMDBS复合相变材料。通过测试凝胶-溶胶转变温度和泄漏量,发现凝胶因子DMDBS能够定形GT,当GT中添加3%(质量分数)DMDBS时,凝胶态复合相变材料的凝胶-溶胶转变温度为159℃,泄漏量仅为6%。通过SEM观察了凝胶复合材料和干凝胶的表面微观结构。通过DSC分析了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其中GT/3%DMDBS复合相变材料的熔化焓和凝固焓分别为126.4 J/g和105 J/g。通过激光热导仪测试样品导热系数。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了DMDBS在GT中自组装形成叁维网络结构的驱动力。通过XRD表征了DMDBS的添加对GT分子结构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储能科学与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刘日斌,李园,卢婉仪,古镒姗[10](2017)在《利用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玉米胚芽油基凝胶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米胚芽油为原料、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为凝胶因子,利用加热搅拌和冷却方法制备玉米胚芽油基凝胶油,研究不同工艺条件对玉米胚芽油基凝胶油硬度的影响。结合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得到玉米胚芽油基凝胶油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添加量8%,加热温度90℃,加热时间45 min,搅拌速率200 r/min,冷却温度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玉米胚芽油基凝胶油硬度为2.69 N、黏度力为4.08 N、持油率为99.971%。(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7年01期)
单硬脂酸甘油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双凝胶结合水凝胶及有机凝胶的优势,是一种性能更加稳定的新型凝胶类传递体系,可以同时传递亲脂性和亲水性的复合功能因子。本文基于油水两相分别添加单硬脂酸甘油酯及κ-卡拉胶两种凝胶剂制备双凝胶,改变吐温-20及司盘-20的添加量(0%,0.5%,1%,1.5%,2%,2.5%),测定双凝胶硬度及持油力,并包埋0.5%姜黄素,测定其光照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小分子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双凝胶硬度逐渐降低,且吐温组硬度低于司盘组;不加乳化剂的双凝胶持油力(79.4%)明显低于添加乳化剂的双凝胶(98.1%~98.9%);包埋姜黄素进行8 h光照稳定性测试发现,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姜黄素降解速率增加,姜黄素的光照稳定性降低。本文对于小分子乳化剂影响κ-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双凝胶体系性质及姜黄素稳定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硬脂酸甘油酯论文参考文献
[1].牟逸凡,田虹雨,于小晶,陈琪,郑树林.γ-谷维素/β-谷甾醇与单硬脂酸甘油酯复合凝胶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中国油脂.2019
[2].郑红霞,陈鸿强,袁芳,高彦祥,毛立科.小分子乳化剂对于κ-卡拉胶-单硬脂酸甘油酯双凝胶体系性质及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3].高海涛,戴绮梦,杨柳,孙悦,杨敏.食品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对邻苯二甲酸酯类雄性生殖毒性的影响[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何鹏,袁浩坤,周喜.焙烧态水铝钙石催化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何鹏,周喜.钙铝复合氧化物催化合成单硬脂酸甘油酯[J].山东化工.2019
[6].李蒙娜,谢莹,章宝,陈寒青.湿热处理对脱支小麦淀粉-单硬脂酸甘油酯复合物理化性质和体外消化性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7].刘盼盼,许苗苗,祁文静,陆兆新,吕凤霞.不同单硬脂酸甘油酯含量的大豆油油凝胶性能和微观结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8
[8].杨历川,郭其阳,褚明,李文斐,姚占海.纳米SiO_2接枝硬脂酸甘油酯型流滴剂/辐照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J].复合材料学报.2018
[9].程晓敏,李戈,韩加强,喻国铭,李元元.叁硬脂酸甘油酯/DMDBS凝胶态相变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7
[10].刘日斌,李园,卢婉仪,古镒姗.利用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制备玉米胚芽油基凝胶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