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湖北荆州434020)

【摘要】目的:探讨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2联心电图检查,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3月我院存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死亡患者资料,研究对比60例患者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T改变、异常Q波、QRS低电压、左胸联是否高电压以及R波不良递增等指标并进行研究预测分析。结果:QRS电压V6>V5、QRS低电压、传导阻滞以及R波不良递增均为影响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论:12导联心电图可部分反映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异常表现,有助于提升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12导联心电图;预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0-0169-02

DCM即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疾病,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主要特点主要是患者双心腔或是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异常以及扩大[1]。该疾病是引发心力衰竭的一个主要病因。DCM具有高隐藏性以及病情进展缓慢的特点,一般不能及时准确诊出,现阶段并未研究出针对该疾病的特异性疗法,不具良好预后且具有较高的猝死率。研究数据显示,我国DCM患者病死率在近5年内有超过80%的病死率[2]。大部分DCM患者会因为心脏出现收缩功能障碍而导致心电图部分指标出现异常。本研究采用12导联心电图对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监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研究的相关数据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月我院收治的60例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55~88岁,平均年龄(7.3±3.2)岁。纳入标准:(1)超声及X线显示患者心室收缩出现减弱且心脏出现明显扩大;(2)患者各项体征以及症状均符合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继发性心肌病者。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检查方法

本研究选取美国GE公司生产的心电图机(型号:G800)对60例患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相关检查,检查时患者保持静卧,控制走纸速度25mm/s,振幅10mm/mV。分别监测患者RV5+SV1、RV5、RV6、RⅠ、RⅡ、RⅢ、连续3个心搏R波与S波的电压加和(V6和V5总电压)、取RⅠ、RⅡ、RⅢ中的振幅最大波记为Rmax并检查计算RV5/Rmax。

1.3观察指标

研究统计患者心律失常、传导阻滞、ST-T改变、Q波异常、QRS低电压、左胸联高电压以及R波递增不良情况(Rv3<0.3mV,Rv2<0.3mV)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QRS电压V6>V5、QRS低电压、传导阻滞以及R波不良递增均为影响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具体数据见表1。

表1DCM致慢性心力衰竭心电图表现(例,%)

3.讨论

DCM发病主要是与患者自身免疫、遗传以及发生病毒感染有关,主要的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对患者心肌组织造成严重损伤有关。

本研究数据显示,QRS电压V6>V5、QRS低电压、传导阻滞以及R波不良递增均为影响DCM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这与相关研究数据一致,也有研究指出,心房颤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3],但考虑到本研究单纯研究患者心电图,缺乏与其他疾病之间的比对资料,且辅助检查手段较为落后,日后还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研究。

综上所述,12导联心电图可部分反映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异常表现,有助于提升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可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洁,侯翠红,刘周英,等.心电图异常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意义[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3):218-222.

[2]金梅,戴辰程,霍玉峰.心室预激性扩张型心肌病[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7,32(1):7-9.

[3]李萍,邵建赟,谢晓艳,等.甘肃省非克山病病区扩张型心肌病调查[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6,35(8):589-592.

标签:;  ;  ;  

12导联心电图对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