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伏羲信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伏羲,女娲,人面,道教,基督教,功能,河西走廊。
伏羲信仰论文文献综述
杜谆[1](2019)在《人文资源视阈下的伏羲信仰活态传承实践——以山东邹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伏羲信仰是一种具有物质和精神价值的人文资源。近世以来,由于伏羲庙宇的毁坏、伏羲地位的下降、人祖形象的弱化以及伏羲庙会的衰落,山东邹城的伏羲信仰近乎消逝。出于不同而有重迭的诉求,专家学者、普通民众、政府机构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利用伏羲信仰的人文性进行资源化,初步实现了伏羲信仰的人文资源价值,其表现就是伏羲庙宇的再建、伏羲祭典的重构和伏羲庙会的振兴。(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贾雪枫[2](2018)在《汉画像石棺中伏羲女娲图像反映的民间信仰演变——以合江画像石棺为中心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的始祖神,他们在汉代乃至唐代时期的画像石中屡见不鲜。在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图像反映的主要是孕育人类的神话内容。在四川省合江县,出土了很多汉画像石棺,在这些汉画像石棺图像中,伏羲女娲出现最多,有20幅,均刻于后档头。研究汉画像石棺的伏羲女娲图像,可以发现其反映的民间信仰从祖先崇拜向生殖崇拜演变的过程。(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裴靖[3](2015)在《为什么中国的信仰神是佛而不是伏羲女娲》一文中研究指出伏羲女娲是创造人类的始祖,但在我国内地众多宗教寺院和礼拜场所,焚香祈愿时面对的形象不是伏羲女娲这两位人类始祖,而是释迦牟尼佛,正是因为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地对其原有宗教文化进行修正,使人民逐渐意识到依照佛法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因此,对于中国大众而言,对佛教及佛的崇拜是深入人心的。(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5年39期)
安德明[4](2014)在《文体的协作与互动——以甘肃天水地区伏羲女娲信仰中的神话和灵验传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立足于甘肃天水地区与伏羲女娲信仰相关的神话和灵验传说,力图对口头艺术文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深入探讨。文章认为:口头艺术作为表达、维系和强化民间信仰的重要手段,其诸种文体之间在功能和具体语境应用方面存在着协作与互动的关系。就其功能而言,神话是证实和确立相关信仰最初合法性的基础,而此后,灵验传说则在信仰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继续强化着神灵信仰的合法性,而且将遥远的人类始祖或英雄转化为人们身边灵验的地方神灵,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佑护现实生活。从应用来看,不同文体的应用往往对应着不同的具体语境,在某个特定场合必然会出现某一特定的文体,其间有着相对稳定的规律。总之,神话和灵验传说之间存在着彼此互动的关系之网,这种关系,既具有维护民间信仰系统的完整的作用,又能够发挥促使信仰传承和延续的功能。(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14年01期)
程琦,王睿颖[5](2014)在《河西走廊的伏羲女娲图像与道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河西走廊出土的汉至魏晋时期的伏羲女娲画像,比较它们的异同。发源于天水的伏羲女娲文化顺着丝绸之路往西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伏羲女娲图案各不相同的情况,表现出大众对道教阴阳五行等思想认识的神化,同时也是希望借由道教的神仙满足人们到达逍遥极乐生活的向往,最终把这些认识付诸于图像之中。(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永伟[6](2013)在《从现存碑文看淮阳地区太昊伏羲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淮阳,古称宛丘、陈州,是豫东黄淮平原腹地的历史文化名城,传说中的伏羲氏曾在此定都。太昊与伏羲在有些古籍中是两个神话传说人物,而又都为风姓,他们的某些活动和代表的时代又好似一个人物,因而从《世本》开始,便合并为太昊伏羲氏[1]33。笔者拟通过在太昊陵实地的考察并结合相关史料,对淮阳地区太昊(本文来源于《兰台世界》期刊2013年07期)
冯小娟[7](2012)在《信仰崇拜对伏羲和女娲神话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两个方面,论证和分析了伏羲女娲神话故事的流变,和伏羲女娲图像的变化过程,并尝试对其变化的原因做出分析,从古人信仰与崇拜的角度,分析了伏羲女娲文化兴衰过程。伏羲女娲神话经历了女性崇拜、男性崇拜、阴阳崇拜、长生崇拜几个时期,不同阶段的信仰目的,促使神话故事内容产生变化,伏羲女娲的神职、神格变化,图像的内容与象征意义也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包装世界》期刊2012年05期)
陈伟涛[8](2012)在《论伏羲信仰的社会正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伏羲信仰是中国原始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共同祖先伏羲的崇信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从结构功能论的视角来看,伏羲信仰具有相应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伏羲信仰能帮助民众调适情绪,具有一定的心理补偿作用。同时,伏羲信仰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敦风沐俗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此外,伏羲信仰还有社会整合、文化传承、娱乐和经济等方面的正功能。(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8期)
杜谆[9](2011)在《文化再生产视野中的伏羲女娲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伏羲女娲信仰为中心,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伏羲女娲信仰不断地进行着文化再生产。河北赵县人祖庙就是伏羲女娲信仰进行文化再生产的结果。通过分析相关的民间文艺活动、庙会会期以及神话传说等民间文化,参照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哥姐庙的结构布局和社会功能,不难发现在文化再生产的作用下,哥姐庙向人祖庙的转变。(本文来源于《民间文化论坛》期刊2011年02期)
黄剑波[10](2011)在《伏羲的多重形象与乡村基督徒的信仰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甘肃天水的地方社会传统中,伏羲的形象大概可以归纳为"先祖"和"山神",而对于基督徒来说,伏羲则是"偶像"。从伏羲的多重形象与乡村基督徒的信仰实践中,可以看到对同一文化符号的不同理解,以及呈现在符号意义解读上的丰富和多样性,也反映出不同人群之间多样的互动关系,有助于从断裂与延续的过程中去理解中国乡村基督教,并进而丰富对文化变迁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思想战线》期刊2011年02期)
伏羲信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的始祖神,他们在汉代乃至唐代时期的画像石中屡见不鲜。在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图像反映的主要是孕育人类的神话内容。在四川省合江县,出土了很多汉画像石棺,在这些汉画像石棺图像中,伏羲女娲出现最多,有20幅,均刻于后档头。研究汉画像石棺的伏羲女娲图像,可以发现其反映的民间信仰从祖先崇拜向生殖崇拜演变的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伏羲信仰论文参考文献
[1].杜谆.人文资源视阈下的伏羲信仰活态传承实践——以山东邹城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9
[2].贾雪枫.汉画像石棺中伏羲女娲图像反映的民间信仰演变——以合江画像石棺为中心考察[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
[3].裴靖.为什么中国的信仰神是佛而不是伏羲女娲[J].考试周刊.2015
[4].安德明.文体的协作与互动——以甘肃天水地区伏羲女娲信仰中的神话和灵验传说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14
[5].程琦,王睿颖.河西走廊的伏羲女娲图像与道教信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
[6].王永伟.从现存碑文看淮阳地区太昊伏羲信仰[J].兰台世界.2013
[7].冯小娟.信仰崇拜对伏羲和女娲神话的影响[J].包装世界.2012
[8].陈伟涛.论伏羲信仰的社会正功能[J].求索.2012
[9].杜谆.文化再生产视野中的伏羲女娲信仰[J].民间文化论坛.2011
[10].黄剑波.伏羲的多重形象与乡村基督徒的信仰实践[J].思想战线.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