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复合控制论文_李海鹏,张永辉,江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测复合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模糊,直流电机,微分,风速,风力,发生器。

预测复合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鹏,张永辉,江雷[1](2018)在《基于PD控制器和牛顿预测器的等效前馈复合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伺服系统是无线电遥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遥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伺服系统的稳态精度和响应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主要针对提高遥测设备伺服系统跟踪控制精度和降低系统动态滞后误差的方法进行研究;文章在遥测设备伺服系统传统的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叁闭环控制的基础上,通过PD控制器估计目标角速度,利用牛顿预测器对估计的角速度进行一步超前预测,将超前预测的估计角速度馈入速度环路,实现基于目标角速度预测的等效前馈复合控制;在遥测设备伺服系统中进行了测试验证,文章提出的方案正弦测试结果跟踪误差比传统叁闭环方案减少,阶跃跟踪测试调节时间减少;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D控制器和牛顿预测器控制技术的伺服系统能够快速实现对目标的稳定跟踪。(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09期)

周成杰[2](2018)在《无刷直流电机分数阶PI预测与滑模变结构复合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具有体积小、输出转矩大、控制精度高以及运行可靠等优点。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及无人机研究的热潮,如何提高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性能值得深入研究。针对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本文提出了几种智能控制算法。本文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针对分数阶PI预测函数控制(FOPIPFC)模型失配时,控制性能变差,系统不稳定的问题,以及滑模控制(SMC)的高频抖动问题,结合两种算法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提出了一种分数阶PI预测与滑模变结构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由于以往FOPIPFC控制算法中,参数的选取是通过经验和多次试验所得,随着控对象改变,参数也需要再次调整,这样不仅耗时,而且有可能因为找不到最佳的控制参数,导致控制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本文提出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整定参数。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仿真模型,转速环采用粒子群优化的FOPIPFC与滑模变结构结合的复合控制,电流环采用PI控制。通过仿真,可以从电机的调速性能,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观察复合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算法的响应速度短、稳定性高、无超调、抗干扰性强。最后基于DSP320F28335实验仿真平台,在此平台上用C语言编程分别实现FOPIPFC控制、SMC控制、复合控制对电机的调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结合了两种算法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孟红波,王昌明,张爱军,包建东[3](2016)在《一种基于自适应灰色预测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稳定平台位置跟踪回路的时滞特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灰色预测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CAGPC),从而提高稳定平台伺服系统的响应和干扰的抑制。首先针对常规固定步长灰色预测和预测模型存在预测误差的弊端,提出了一种同时调节预测步长和综合误差权值的自适应调节模块,依据控制系统实际误差和预测误差,同时调节灰色预测步长和预测误差的权值,来提高预测模型的适应性与系统的控制精度;其次针对外界干扰引入前馈补偿控制器对扰动进行抑制来改善稳定平台伺服系统的干扰抑制;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和稳定平台实验验证表明,基于自适应灰色预测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提高了稳定平台伺服系统的响应和干扰抑制能力。(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11期)

王晓兰,唐慧敏,包广清,张晓英,梁琛[4](2016)在《抑制载荷的风力机扰动前馈与预测反馈复合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作用在风力机上的有效风速难以测量的问题,设计Kalman滤波器,通过对风轮气动转矩的最优估计及其与风速的关系,对风速进行递推计算。优化抑制扰动的前馈控制律,减小湍流风对风力机性能的不利影响。同时,以风轮转速的平稳性和塔顶位移的最小化为优化控制目标,设计了变桨距预测控制器。在Matlab平台上,使用5MW风力机的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前馈控制与预测反馈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可有效地抑制扰动,减小风力机机械部件的疲劳载荷,改善整机性能,延长风力机寿命。(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毕永涛,王宇航,姚郁[5](2015)在《直/气复合控制导弹的模型预测和自抗扰姿态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将非线性模型预测方法与自抗扰控制方法结合的姿态控制策略,设计姿控脉冲发动机阵列点火逻辑,在分析直接侧向力有限约束集的基础上提出直/气复合控制导弹姿态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给出的复合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抑制外部干扰和模型不确定性的影响,显着加快拦截导弹的过载响应速度。(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杨琳琳,张福欣,陈凯[6](2015)在《基于α-β-γ预测滤波的复合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密控制技术作为光电系统的支撑技术,直接影响着光电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α-β-γ滤波器预测目标的下一时刻位置和速度,采用复合控制进行随动跟踪,缩短了过渡时间,实现了目标的高精度跟踪。(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5年14期)

孟杰,王永新,王婷婷,同向前[7](2015)在《SVG电流预测与电压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压配电网的电源电压常存在叁相不平衡和谐波现象,通过脉宽调制(PWM)导致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直流侧电压出现波动,进而影响SVG的输出电流质量。采用预测电流与电源电压前馈相结合的控制方法,预测电流控制实现SVG无功电流的直接控制,电源电压前馈使SVG逆变电压中包含与电源电压相同的负序和谐波分量,通过扰动抵消保证了SVG输出电流波形的对称和正弦。实验结果表明了复合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张友安,吴华丽,施建洪,张金鹏[8](2015)在《基于遭遇点状态预测的复合控制前向拦截导引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高空拦截高速机动目标的实际需求,研究了基于遭遇点状态预测的复合控制前向拦截导引律设计方法。根据二维前向拦截导引运动模型,对导引运动方程进行分段线性化处理求得解析解,据此预测发动机的使用。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设计了基于二阶滑模的前向拦截导引律,考虑了复合控制系统的动态,使拦截导弹的前置角与目标的前置角成比例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预测的复合控制前向拦截导引律在保证拦截导弹准确命中目标的情况下有效节省了发动机的使用,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5年01期)

邢丽娟,杨世忠[9](2013)在《鲁棒预测-PID复合控制在变风量空调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空调风量优化控制问题,控制应有快速性,精度要满足要求。但由于系统存在非线性或具有不确定项的对象,难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常规PID控制算法简单,鲁棒预测控制在处理不确定性控制问题时显示出控制的快速性难以保证。结合鲁棒预测控制和常规PID的优势设计了鲁棒预测—PID复合控制器,使不确定对象的响应快速稳定。设计在上升时间段采用PID控制,当响应趋向设定值时切换为鲁棒预测控制。给出两种控制方式的平稳过渡方法。采用鲁棒预测-PID复合控制器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风压进行控制,给出变频风机控制的正确建模,并与鲁棒预测控制、常规PID控制的仿真进行比较,验证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3年10期)

师黎,王江涛[10](2010)在《模糊预测-PID复合控制在高速列车制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速列车的快速、准确、舒适停车问题,分析并建立了列车制动的牵引力模型;综合考虑列车制动过程中舒适度因素的影响,提出了带有舒适度约束条件的模糊预测-PID复合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结合了模糊预测控制以及模糊PID控制的优点,使列车制动过程的控制没有死角,控制状况始终处于最优。在制动距离较大情况下采用模糊预测控制修正控制量,优化制动力,使制动过程满足舒适度要求;在距离较近的情况下,采用模糊PID实现列车的准确停车。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0年31期)

预测复合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刷直流电动机(BLDCM)具有体积小、输出转矩大、控制精度高以及运行可靠等优点。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及无人机研究的热潮,如何提高无刷直流电机控制性能值得深入研究。针对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本文提出了几种智能控制算法。本文分析了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针对分数阶PI预测函数控制(FOPIPFC)模型失配时,控制性能变差,系统不稳定的问题,以及滑模控制(SMC)的高频抖动问题,结合两种算法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提出了一种分数阶PI预测与滑模变结构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由于以往FOPIPFC控制算法中,参数的选取是通过经验和多次试验所得,随着控对象改变,参数也需要再次调整,这样不仅耗时,而且有可能因为找不到最佳的控制参数,导致控制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本文提出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整定参数。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搭建仿真模型,转速环采用粒子群优化的FOPIPFC与滑模变结构结合的复合控制,电流环采用PI控制。通过仿真,可以从电机的调速性能,抗干扰能力等方面观察复合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算法的响应速度短、稳定性高、无超调、抗干扰性强。最后基于DSP320F28335实验仿真平台,在此平台上用C语言编程分别实现FOPIPFC控制、SMC控制、复合控制对电机的调速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结合了两种算法的优势,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测复合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鹏,张永辉,江雷.基于PD控制器和牛顿预测器的等效前馈复合控制技术[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2].周成杰.无刷直流电机分数阶PI预测与滑模变结构复合控制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3].孟红波,王昌明,张爱军,包建东.一种基于自适应灰色预测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6

[4].王晓兰,唐慧敏,包广清,张晓英,梁琛.抑制载荷的风力机扰动前馈与预测反馈复合控制[J].电工技术学报.2016

[5].毕永涛,王宇航,姚郁.直/气复合控制导弹的模型预测和自抗扰姿态控制设计[J].宇航学报.2015

[6].杨琳琳,张福欣,陈凯.基于α-β-γ预测滤波的复合控制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

[7].孟杰,王永新,王婷婷,同向前.SVG电流预测与电压前馈的复合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电子技术.2015

[8].张友安,吴华丽,施建洪,张金鹏.基于遭遇点状态预测的复合控制前向拦截导引律[J].航空兵器.2015

[9].邢丽娟,杨世忠.鲁棒预测-PID复合控制在变风量空调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13

[10].师黎,王江涛.模糊预测-PID复合控制在高速列车制动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

论文知识图

模糊和预测复合控制的仿真结果多模态控制结构框图2 多模态控制仿真图阶跃响应对比仿真图2.23数字波形发生器输出频率相同,幅...

标签:;  ;  ;  ;  ;  ;  ;  

预测复合控制论文_李海鹏,张永辉,江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