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隋唐五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隋唐,城市,江南,阿房宫,斯坦,金石学,本土。
隋唐五代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才[1](2019)在《论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的成就与局限》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金石学大盛,在此学术风气影响下,清代地志着作开始着录石刻文献,扬州地志着作着录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始于《(雍正)扬州府志》,其后渐伙。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学术成就卓着、学术贡献良多,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保存扬州地方史料、弥补正史资料不足;研究扬州史地问题、纠正相关记述讹误;开阔学术视野、更新历史观念;友朋切磋共勉、推进学术发展;拓展学术研究范畴、提供文献考稽线索。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诸如:过于注重石刻文字的释疑考辨,尚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学术探索;某些学者心态或动机存在问题,搜集、保存石刻文献,并非出于学术研究,而是基于猎奇心理,甚或收藏石刻以矜人自夸;存在一些常识性错误,以及重复着录等。(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邓文睿[2](2019)在《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隋唐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发展、变革时期,也是古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分裂时期,其重大变革体现在社会意识、经济、政治、人文发展、城市发展等诸多方面。笔者根据自身相关从业经验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对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展开了相关探讨,期望能为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印刷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邓文睿[3](2019)在《隋唐五代城市居民的节日及娱乐生活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五代是我国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它造就了隋唐盛世,也实现了城市社会中的细化分工,商品生产市场、流通与交流日益频繁,更迎来了传统中国城市发展的巅峰期,构建了长安、洛阳、扬州、广州这样的中国自古至今的政治性、文化性、商业性经典城市。在本文中将从隋唐五代城市居民的节日生活和娱乐生活展开讨论,深入了解当时隋唐盛世社会人们的社会生活乐趣与人文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9年09期)
邓文睿[4](2019)在《城墙修筑与隋唐五代江南城市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城墙修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城墙的防御功能更加明显。隋唐五代时期,由于经济发展带动了对城墙修筑的重视程度。在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仍,大量的城墙修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城墙进行加高加固,增强城墙的防御功能,而这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更是一个加快江南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基于此,本文从城墙的功能出发,叙述隋唐五代各个阶段江南城市发展的重要特点。(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9期)
邓文睿[5](2019)在《六朝隋唐五代江南城市中的产业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六朝以来,江南地区出现很多以商业为核心,手工业为辅助的城市集群。伴随着江南地区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隋唐五代时期城市服务业兴起并逐渐成为城市经济的关键部分。盛唐时期城市手工业以及服务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城市高利贷业、城市种植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发展的格局。六朝隋唐五代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产业机构具有明显的地区特色,在分工协作上充分体现了城市的历史进程,但在城市经济建设上又普遍具有生产、消费和服务并存的趋势。(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25期)
耿元骊[6](2019)在《2017—2018年的隋唐五代史研究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2018年隋唐五代史研究论着出版发表数量较多,大体估算包括硕博论文在内有3000篇(部)以上,不过优劣之别有如天壤。除有刊号的学术杂志外,专题性学术发表空间有《唐研究》第23卷"文本性与物质性交错的中古中国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唐史论丛》第24—27辑(叁秦出版社,2017、2018(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9年04期)
李牧童[7](2019)在《隋唐五代时期的辞赋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隋朝因为存续时间太短,辞赋方面并没有形成气候,赋家不多,且大都是从南北朝入隋的。至今尚存文字可考的赋作有颜之推的《观我生赋》《稽圣赋》、杜台卿的《淮赋》、萧慤的《春赋》、萧大圜的《竹花赋》、卢思道的《孤鸿赋》《纳凉赋》、薛道衡的《宴喜赋》、魏澹的《鹰赋》、释真观的《愁赋》《梦赋》、虞世基的《讲武赋》、李播的《周天大象赋》和萧皇后的《述志赋》等等。虽然咏物抒怀,各有所长,但就形式而言,基本上都是以骈体为主。辞赋在唐代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盛况。虽然也有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一些复古派学者如(本文来源于《对联》期刊2019年08期)
邓文睿[8](2019)在《隋唐五代时期都市民族融合与城市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繁荣与否,与多民族间的杂居和融合存在一定联系。移居城市外来民族,无论出于家族发展或避乱迁徙,客观促成城市的人口增加,进而为都市发展带来劳动力、技术、资金、文化等新鲜血液。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交融,彼此经济生活、饮食文化、服饰习惯等相互影响,共同为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注入活力,推动城市文明发展和进步,并对这一时段城市进程产生重要而深远影响。其中,研究隋唐五代时期民族历史根本目的是为了了解当时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随着进化史观以及唯物史观传播,隋唐史研究要通过先进和科学的历史哲学作为指导,进而促使研究理论方法和研究领域焕然一新。其中,针对于历史进行研究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更保证研究科学路径和正确方向,呈现出新气象以及新水平。本次关于隋唐民族融合和城市发展的研究旨在为了促使隋唐五代民族史研究更深入、更丰富,同时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1])。(本文来源于《传媒论坛》期刊2019年14期)
李秀花[9](2019)在《论汉地本土五言赞的产生与在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地本土五言诗之特征为:五言押韵、具有一定或较高审美性;汉译佛经五言赞之特征为:五言赞体、枯燥述说。东晋前半期,二者有机融合,生成了汉地本土五言赞;支遁、张翼是汉地本土五言赞生成的具体操作者。东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汉地本土五言赞数量明显增加。东晋南北朝,汉地本土五言赞具有一定或较高审美性的特征占明显优势;隋唐五代,汉地本土五言赞枯燥述说的特征占明显优势,其异化即非汉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整个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汉地本土五言赞枯燥述说的特征表现得最为突出,汉译佛经五言赞对汉地本土五言赞的影响颇大。(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蒋猷龙[10](2019)在《隋、唐、五代时期的蚕业》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1栽桑技术唐代韩鄂《四时纂要》"一月"载:"种桑:收鲁桑椹水淘取子,晒干。熟耕地,畦种,土不得厚,厚即不生。待高一尺,又上粪土一遍,当四五尺,常耘令净,来年正月移之。"《四时纂要》"五月"载:"种桑椹,是月取椹淘净,阴干,以肥地每亩和黍子各叁升(本文来源于《蚕桑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隋唐五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众所周知,隋唐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非常重要的发展、变革时期,也是古代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分裂时期,其重大变革体现在社会意识、经济、政治、人文发展、城市发展等诸多方面。笔者根据自身相关从业经验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资料,对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展开了相关探讨,期望能为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隋唐五代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才.论清人整理研究扬州隋唐五代石刻文献的成就与局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邓文睿.隋唐五代城市社会等级与社会结构变迁[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
[3].邓文睿.隋唐五代城市居民的节日及娱乐生活浅谈[J].中国地名.2019
[4].邓文睿.城墙修筑与隋唐五代江南城市的发展[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5].邓文睿.六朝隋唐五代江南城市中的产业探讨[J].青年与社会.2019
[6].耿元骊.2017—2018年的隋唐五代史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9
[7].李牧童.隋唐五代时期的辞赋概况[J].对联.2019
[8].邓文睿.隋唐五代时期都市民族融合与城市发展[J].传媒论坛.2019
[9].李秀花.论汉地本土五言赞的产生与在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的演变[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10].蒋猷龙.隋、唐、五代时期的蚕业[J].蚕桑通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