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恬怡:浅析庄子《天地篇》中的传统中国人口追求论文

林恬怡:浅析庄子《天地篇》中的传统中国人口追求论文

摘要:先秦时期的庄子《天地篇》中关于“华封三祝”典故的描述,是我国最早在文本中体现的人口观。庄子《天地篇》中对于人口观的描述,基本可以看到长期以来,中国百姓传统的人口追求。新时代的生育政策在变换,但是在发展的背后,透露着中国传统人口追求的变化。本文将通过赏析庄子《天地篇》,来分析传统中国人口追求。

关键词:庄子;生育;人口追求

“天”和“地”在庄子哲学体系中是元气的源头,万物之所祖,一高远在上,一浊重在下,故以“天地”开篇。庄子《天地篇》的主旨在于阐述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一般来说,全文可以分为十四个部分。通篇虽然充斥着庄子“天道无为”的核心思想,但是从他一则则的小寓言故事中,依旧能够看到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生育、生活以及庄子所倡导的对生命的追求。

一、对生育的追求

在庄子《天地篇》中,“华封三祝”的典故是我国最早体现人口观的记录。它主要体现出人们对于寿命、财富以及人丁的追求。

原文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大概意思是:在尧舜时期,尧见到华地的人民生活幸福,华地人民又感谢尧,所以在尧即将离开的时候,华地人民祝福尧“长寿、富有和多男丁”。从对“多男丁”的祝愿可以看出,先秦时期人民对于人口、生育的追求就是以“人口多”为标准。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就提到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同样,儒家荀子也提过要用“德”“力”“富”三种方式以“兼人”,也就是赢得人。由此,在冷兵器时代,多男丁则意味着兵强,所以众多学说都提倡人口数量的增加。这虽然都不是庄子的思想,但从侧面均反映出那个时期,追求多人丁的愿望。

先秦时期,人们对于人口数量的追求,一直延续至近代。从国家政治层面而言,在科技欠发达的社会,人口多就意味着人力资源足,而人力资源充足则有更大的机会使得国家富强。这体现在家庭生活中,便是对人丁的追求。

但是在庄子的思想中,他认为要顺应自然,所以当华地人民问尧“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他回答:“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也就是说,华地人民认为生命、财富和多男子,都是人们往往想要的,为何尧都不要呢?尧说,多个男孩子就多了一层忧虑,财物多了,也就会横生麻烦,而寿命长反而会多受些困扰。这三个方面都无助于培养无为的观念和德行,所以不需要这些祝福。

本来尧所代表的观念就反应出帝王所需要的治世的本领——对人的管理,对财富的分配等,在一定程度上贴合了儒法等学派“入世”的观点,但是后来又提出了超乎所有的“上帝”视角——给男子多分派一些职务、将财务分与众人以及神仙的无欲追求,只要做了神仙,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困扰,又以此来讽刺其他的“入世”学说。虽然读起来逻辑会有一些困惑,但是仅从他对生命的追求来看,庄子哲学中对超然逍遥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生命“无求”的态度还是很明晰的。

3月份快完了,懊热仍没有消退。一个星期日(星期日人们睡得早),爱德华多从杂货铺回家,看见克里斯蒂安在套牛车。克里斯蒂安对他说:

二、对生活的追求

另外,庄子哲学与儒家学说等在生活追求方面,最大的不同在于,庄子哲学强调天下安定,君主无为,带着一定“避世”的色彩。那样的理想社会是难以达成的,在这个理想社会实现之前,他的这一套理论只能是一个“避世”的、只针对人自己本身追求的哲学。简而言之,庄子倡导人们应该顺应自然无所求,只有没有私求,才能够做到不被世俗所困扰,要是觉得对生活厌倦了,就应该去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并且庄子哲学最大的一个特色还是强调不要刻意追求,只要刻意去追求什么了,那就失去了本性,人应该只顾自己恬适安逸就好。

后来许钧总结自己在文学翻译领域的工作成果,认为自己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展开的:“一是对翻译的本质思考,二是对文学名著翻译的欣赏与评析,三是对法国文学名家在中国译介与接收。”[10]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有:翻译态度、翻译研究、翻译原则。

对于生活,人们往往追求富有与权力。而庄子哲学则强调“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寿夭俱忘,穷通不足言矣。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可以看出,他所推崇的是不贪图财物与富贵;将生命的长短置之度外,不把穷困看作羞耻;不把谋求举世之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把统治天下看作是自己的成就的生活态度。实际上,他一方面在强调“出世”的哲学,另一方面,又也在强调着“君王”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不得不说在这前后存在着一定的逻辑矛盾。

三、对生命的追求

“多男子而授之职,则何惧之有!富而使人分之,则何事之有!夫圣人,鹑居而彀食,鸟行而无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三患莫至,身常无殃,则何辱之有?”实际上,这一段对话很好地体现了庄子哲学中的神仙观。男丁多了,那就相应赋予他更多的职务(来进行管理);财富多了,就分给大家,这样一来,还有什么问题呢?圣人都是像鸟儿一样随遇而安,不留下一点痕迹的,与天下的发展共同进退。天下太平便一起昌盛,天下纷乱便修身养性,要是寿命太长厌倦了,就去天上做神仙,腾云驾雾,去到天与地的交界。这样的日子,那三个困扰就不会缠绕身边,那么还会有什么屈辱呢?

(1)早稻田面水中各形态氮浓度均在施用基肥与追肥后1~4 d达到峰值,随后不断减少;施肥后10 d内是防止田面水氮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另外,前文提及尧对于长寿价值观的不接纳,实际上是在批判了像儒家这样学说的理想,这代表了一般道教的思想,他们不追求长寿,不追求财富,更不追求人丁兴旺。但是后文,又意外地将这样的思想提高到了更深的层次。这个层次便涉及到了庄子哲学中对于生命的超脱追求。

夫子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先生认为,“道”是承载万事万物的,并且君子如果明白了“自然”“顺应”“仁爱”“伟大”“宽容”“纲纪”“建功济物”和“修养完备”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将世间万物汇聚成一处。“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当一个人将一切置之度外,顺其自然时,成就便会显现,然而万事万物最终都归结于一处,那么死与生也就不存在什么区别了。从这便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庄子哲学中对于“出世”价值观的宣扬,并且将生死都看成是一样的,强烈推崇超然的人生态度。

第四步是补偿,吸收已经打破了原语结构,没有补偿,阐释运作过程是危险和不完整的。译者包围和进攻,当满载而归时,系统再一次失去了平衡。翻译必须补偿,恢复均势。这是翻译的职业道德,也是翻译的难处。斯坦纳认为凡是不能补偿,凡是不能重新取得“完全平衡”的,便不是成功的译文。译作之所以能对原文进行补偿,是因为它能使原作在新的地方和新的文化里继续生存下去。用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写成的作品;一旦翻译成世界上通用的语言,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有些作品可能被人们忽视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通过翻译可以显示出潜在的文学价值。例如福克纳的作品在美国受到重视,是因为被翻译成法语后,在法国受到极大的称赞。

在这其中,尧对于“多男子、寿、富”价值观的不接纳,是认为这些东西会为自己带来困扰,但是在后文中也会看到,庄子哲学用了他独有的“神仙观”,同时带有讽刺意味的,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诸如儒家和法家所宣扬的人口观,即对人口数量的追求。

四、结语

庄子《天地篇》中,虽然主要描述了人与君子、自然以及君王治世等的学说,但是探究背后的意义,也不乏对于人口追求的相关价值观的描述。在生育观上,冷兵器时代国家的富强以及家国的建设,都需要依靠人口的数量来实现,并且那时候的男性是主要劳动力,因此人们将多男丁作为自己的生育追求,但是在庄子哲学中,他虽然批判了儒家等学说的一些“入世”观念,但是对于人口数量的追求方面,可以从他所描述的寓言故事中尧对于人口数量的担忧看出,该思想与马尔萨斯所强调的人口观念有了一定的吻合。并且即使带有一些不屑,却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这种对于男性人口数量的追求,只是这种肯定是在讽刺的语境中表述出来。

实验是集观察、探索、验证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活动,最终目的是对假设进行求证.首先,观察.通过观察,能够直观了解化学反应现象.但是,有的实验流程比较多,学生根本无法区分需重点记录的现象.此时,教师要不时的加以引导,告知该现象与问题有关联.其次,探索,即在改变实验步骤、温度、催化剂之后,对结果加以记录、观察的过程.通过探索,可能获得新结论.第三,验证.即提出某项假设,让学生求证.

其次,在生活追求上,庄子哲学强调了“不刻意”追求的生活态度,当厌倦人生的时候,就应该将自己完全回归自然,过着神仙一般的日子,君王也应该顺应自然地去管理人民,提倡不贪图财富与富贵,不在意生命的长短的生活态度。可以肯定,在修身养性方面,庄子哲学有着不容忽略的借鉴意义,但是其完全放任的价值观,还是暗示着“避世”的生活方式,这对于社会责任而言,便显得“缺席”了。当面临困难或者挫折时,这样的态度无疑也无助于解决问题。

最后,对于生命的追求,庄子哲学强调将生死置之度外,过着闲云野鹤日子的超然人生态度,这连君王也不例外。总之,庄子《天地篇》传递给我们的是庄子哲学对于“无求”潇洒生活的超脱态度,对于生活应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这样的观念不在于对错,也没有必要认为过着这样生活的人就是对的或者错的,我们对于生命的追求因为角色的不同,也都会有不同的责任,但是希望我们都能在“治内”的同时承担起“治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杜保瑞.庄子《天地篇》哲学义解[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01):43-49.

[2]王灿.论《大国空巢》的“人口历史观”——兼谈先秦时期的人口观念[J].长江论坛,2017(05):80-86.

[3]庄子.外篇.天地-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庄子•外篇•天地/10182062?fr=aladdin

作者简介:

林恬怡(1995- ),女,汉族,福建福清人,硕士研究生,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人口学。

标签:;  ;  ;  ;  ;  ;  ;  ;  ;  ;  ;  

林恬怡:浅析庄子《天地篇》中的传统中国人口追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