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包括钢梁垫板、支撑钢梁、螺旋千斤顶、千斤顶垫板和液压千斤顶,支撑钢梁腹板水平铺设在相邻混凝土支墩上,钢梁垫板垫在二者之间,支撑钢梁翼缘板的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通过螺旋千斤顶和千斤顶垫板顶紧另一侧混凝土支墩,液压千斤顶垂直设在支撑钢梁腹板上。该系统通过支撑钢梁和钢梁垫板延伸扩宽了液压千斤顶的布置空间和支撑面积,同时由螺旋千斤顶和支撑钢梁施加在混凝土支墩上的水平压力,可有效抵消混凝土支墩棱角边承载后产生的剪应力,保证了顶升安全。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拆装快捷,无需焊接固定,可重复使用的优点。
主设计要求
1.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螺旋千斤顶(3)、千斤顶垫板(4)和液压千斤顶(5),所述支撑钢梁(2)包括水平腹板和位于腹板两侧且与之垂直的翼缘板,支撑钢梁(2)的腹板水平放置在T型混凝土梁正下方相邻的混凝土支墩上,腹板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钢梁垫板(1),翼缘板的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架设螺旋千斤顶(3)后顶紧另一侧混凝土支墩,螺旋千斤顶(3)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千斤顶垫板(4),所述液压千斤顶(5)布置在支撑钢梁(2)的腹板上,顶端与T型混凝土梁底面接触实现顶升抬高。
设计方案
1.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螺旋千斤顶(3)、千斤顶垫板(4)和液压千斤顶(5),所述支撑钢梁(2)包括水平腹板和位于腹板两侧且与之垂直的翼缘板,支撑钢梁(2)的腹板水平放置在T型混凝土梁正下方相邻的混凝土支墩上,腹板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钢梁垫板(1),翼缘板的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架设螺旋千斤顶(3)后顶紧另一侧混凝土支墩,螺旋千斤顶(3)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千斤顶垫板(4),所述液压千斤顶(5)布置在支撑钢梁(2)的腹板上,顶端与T型混凝土梁底面接触实现顶升抬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和千斤顶垫板(4)与混凝土支墩棱角处的接触面上铺一层橡皮垫。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橡皮垫的厚度为3mm~5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梁(2)的横向剖面为H型。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适用于由T型混凝土梁构成的平台的顶升抬高作业。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平台检修时(如更换橡胶支座等),需要将由多根T型混凝土梁组成的平台整体顶升抬高。对中间位置的T型混凝土梁,可在每根梁两侧横隔板下方的混凝土支墩上,对称布置两台液压千斤顶顶升。但对于最外侧的两根T型混凝土梁,仅单侧有横隔板,如附图3中所示,只能在T型混凝土梁的正下方的混凝土支墩上,布置1台液压千斤顶顶升,而受混凝土支墩厚度和支座垫石外形尺寸的限制,混凝土支墩上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底座紧靠或超出混凝土支墩的棱角边,棱角边承载后易产生45°剪应力裂缝,安全风险较大)。
对于最外侧的两根T型混凝土梁,常见的作业方法为:从混凝土支墩基础地面,搭设与混凝土支墩同高度的钢结构立柱布置液压千斤顶,或在混凝土支墩的垂直面上,钻孔预埋插筋或螺栓后,安装钢结构牛腿布置液压千斤顶。这两种作业方法的施工周期长,施工效率低,施工成本高。
为了实现高效、低成本、快速检修,急需一种新的T型混凝土梁顶升技术克服当前施工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该系统在混凝土支墩上没有足够空间布置液压千斤顶时,无需搭设钢结构立柱或安装钢结构牛腿,即可完成顶升任务,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包括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螺旋千斤顶3、千斤顶垫板4和液压千斤顶5,所述支撑钢梁2包括水平腹板和位于腹板两侧且与之垂直的翼缘板,支撑钢梁2的腹板水平放置在T型混凝土梁正下方相邻的混凝土支墩上,腹板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钢梁垫板1,翼缘板的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架设螺旋千斤顶3后顶紧另一侧混凝土支墩,螺旋千斤顶3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千斤顶垫板4,所述液压千斤顶5布置在支撑钢梁2的腹板上,顶端与T型混凝土梁底面接触实现顶升抬高。
进一步地,上述的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在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和千斤顶垫板4与混凝土支墩棱角处的接触面上铺一层橡皮垫。
进一步地,上述的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所述橡皮垫的厚度为3mm~5mm。
进一步地,上述的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所述支撑钢梁2的横向剖面为H型。
使用时,根据需要顶升的混凝土平台重量、T型混凝土梁外形尺寸、混凝土支墩外形尺寸和间距,用H型钢和钢板制作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和千斤顶垫板4,并配置合适的螺旋千斤顶3和液压千斤顶5,按照前述布置好顶升系统,启动液压千斤顶,将混凝土平台顶升抬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顶升系统结构简单,拆装快捷,无需焊接固定,可重复使用。通过支撑钢梁2和钢梁垫板1延伸扩宽了液压千斤顶5的布置空间和支承面积,同时由螺旋千斤顶3和支撑钢梁2施加在混凝土支墩上的水平压力,可有效抵消混凝土支墩棱角边承载后产生的剪应力,保证了顶升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布置主视图;
图2是俯视图;
图3是左视图。
1-钢梁垫板、2-支撑钢梁、3-螺旋千斤顶、4-千斤顶垫板、5-液压千斤顶、6-外侧T型梁、7-中间T型梁、8-横隔板、9-支座垫石、10-混凝土支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阐述。
因为在混凝土平台实际检修施工过程中,最外侧的T型混凝土梁(如图3中的6所示)仅单侧有横隔板8,不能采用中间T型混凝土梁7在横隔板下方用液压千斤顶顶升的方式使其抬离支座垫石9。而搭设与混凝土支墩同高度的钢结构立柱,或在混凝土支墩的垂直面上,钻孔预埋插筋或螺栓后安装钢结构牛腿,再布置液压千斤顶的方式,都存在施工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缺点。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此难题设计了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该系统包括支撑钢梁2,支撑钢梁2具有水平的腹板和与之垂直的翼缘板,且翼缘板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在需要顶升的T型混凝土梁正下方相邻的混凝土支墩上,水平放置支撑钢梁2的腹板,并在其两端底部放置钢梁垫板1,翼缘板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架设螺旋千斤顶3,混凝土支墩和螺旋千斤顶之间设千斤顶垫板4;用螺旋千斤顶3将支撑钢梁2与混凝土支墩顶紧,再在支撑钢梁2两端腹板表面布置液压千斤顶5,将混凝土平台顶升抬高。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和千斤顶垫板4与混凝土支墩棱角处的接触面上,铺一层橡皮垫。更优选所述橡皮垫的厚度为3mm~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腹板和两侧翼缘板使所述支撑钢梁2的横向剖面为H型。
实施例1
参考图1-3,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包括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螺旋千斤顶3、千斤顶垫板4和液压千斤顶5,所述支撑钢梁2包括水平腹板和位于腹板两侧且与之垂直的翼缘板,翼缘板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支撑钢梁2的腹板水平放置在T型混凝土梁正下方相邻的混凝土支墩上,并在其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钢梁垫板1,翼缘板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架设螺旋千斤顶3,螺旋千斤顶3再顶紧另一侧混凝土支墩,螺旋千斤顶3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千斤顶垫板4,所述液压千斤顶5布置在支撑钢梁2的腹板上,顶端与T型混凝土梁底面接触实现顶升抬高。
实施例2
参考图1-3,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包括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螺旋千斤顶3、千斤顶垫板4和液压千斤顶5。所述支撑钢梁2包括水平腹板和位于腹板两侧且与之垂直的翼缘板,翼缘板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支撑钢梁2的腹板水平放置在T型混凝土梁正下方相邻的混凝土支墩上,并在其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的翼缘板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架设螺旋千斤顶3。螺旋千斤顶3再顶紧另一侧混凝土支墩,螺旋千斤顶3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千斤顶垫板4。在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和千斤顶垫板4与混凝土支墩棱角处的接触面上,铺一层3mm~5mm的橡皮垫。所述液压千斤顶5布置在支撑钢梁2的腹板上,顶端与T型混凝土梁底面接触实现顶升抬高。
实施例3
参考图1-3,一种T型混凝土梁顶升系统,包括钢梁垫板1、H型支撑钢梁2、螺旋千斤顶3、千斤顶垫板4和液压千斤顶5。所述H型支撑钢梁2包括水平腹板和两侧与腹板垂直的翼缘板,翼缘板两端沿腹板以下开有槽口并用端板焊封。H型支撑钢梁2的腹板水平放置在T型混凝土梁正下方相邻的混凝土支墩上,并在其与混凝土支墩间放置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翼缘板一端槽口的端板顶紧一侧混凝土支墩,另一端槽口的端板架设螺旋千斤顶3。螺旋千斤顶3再顶紧另一侧混凝土支墩,螺旋千斤顶3与混凝土支墩之间放置千斤顶垫板4。在钢梁垫板1、支撑钢梁2和千斤顶垫板4与混凝土支墩棱角处的接触面上,铺一层3mm~5mm的橡皮垫。所述液压千斤顶5布置在支撑钢梁2的腹板上,顶端与T型混凝土梁底面接触实现顶升抬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佳的实施方式,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限于这些实例。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3002.1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583522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66F 7/10
专利分类号:B66F7/10;E04G21/16
范畴分类:32F;32G;
申请人: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610091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成飞大道1号工业总部基地A区4栋
发明人:程建文;徐海林;程星瑞;崔慧丽
第一发明人:程建文
当前权利人: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
代理人:陶海燕;钱成岑
代理机构:51214
代理机构编号: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