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络合论文-刘国富,熊健,黄年玉,邓伟侨

铜络合论文-刘国富,熊健,黄年玉,邓伟侨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络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颗粒,异相催化剂,苯甲醇,苯甲醛

铜络合论文文献综述

刘国富,熊健,黄年玉,邓伟侨[1](2017)在《铜络合叁嗪聚合物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苯甲醇的氧化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一种高性能的异相催化剂催化剂(CTF-2-CuNPs),然后运用固体粉末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其作为异相催化剂可以在80℃、常压下,直接以氧气作为氧化剂将苯甲醇氧化为苯甲醛,转化率能高达80%、选择性能达到100%.而当使用四甲基哌啶(TEMPO)作为氧化剂后,苯甲醇在6h内被完全氧化为苯甲醛.由于原料经济实惠,反应以水为溶剂,以氧气为氧化剂,这极大的节约了反应成本,避免了环境污染,此外,该催化剂在回收使用5次后仍保持着较高的催化活性,故该催化剂在未来醇的工业氧化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肖骁,何小松,高如泰,席北斗,张慧[2](2017)在《垃圾填埋有色溶解性有机质与铜络合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填埋场中重金属的形态演变机制,采用叁维荧光光谱、荧光猝灭滴定技术及平行因子分析,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限垃圾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与Cu(Ⅱ)的络合过程.结果表明,填埋垃圾CDOM中含有类蛋白、类富里酸及类胡敏酸物质,随着填埋时间的延伸,类蛋白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填埋垃圾CDOM中类蛋白物质对Cu(Ⅱ)络合能力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存在差异,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00~5.7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22.78%~95.30%之间;而类腐殖质与Cu(Ⅱ)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变化较小,类胡敏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71~5.54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2.35%~61.46%之间,类富里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44~5.2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6.14%~57.22%之间.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与Cu(Ⅱ)的结合能力都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增加,并且类胡敏酸物质与重金属的结合能力强于类富里酸,但参与配位的官能团较类富里酸少.(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刘新秀,王英华,孙贤波,刘勇弟[3](2014)在《UV/O_3处理酒石酸-铜络合体系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含铜电镀废水中酒石酸等络合剂存在时普通氢氧化物沉淀法难以满足达标排放要求的问题,本文采用UV/O3法处理酒石酸-铜络合体系废水,考察了光照时间、反应初始pH两种因素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酒石酸-铜体系废水(酒石酸质量浓度418mg/L,五水硫酸铜质量浓度196mg/L),得出最佳处理条件为:t=120min,ρO3=19.2mg/L,QO3=1L/min,初始pH=3.0,最终沉淀pH=9.5,此条件下出水中总铜质量浓度可以低于0.3mg/L,达到了太湖流域的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林瑜,韦小玲,龚琦,王立升,刘小洁[4](2013)在《铜(Ⅱ)络合萃取FAAS法间接测定布洛芬》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 5.80的HAc-NaAc溶液中,布洛芬与Cu2+结合生成2:1难溶于水的络合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后,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下层清液中剩余的Cu2+,发现其吸光度A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减小。据此建立了Cu2+络合萃取FAAS法间接测定布洛芬新方法,并对方法的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最佳条件下空白液与萃取后下层清液Cu2+的吸光度差△A和药物质量浓度在20.6~103μ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3μg/mL,RSD为2.2%,用于布洛芬药片样品的测定,回收率在97.6%~101.2%。(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3年09期)

宋江玉[5](2012)在《诱导结晶组合工艺处理含铜络合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金属废水排放量的日益增加使我国水体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诱导结晶是一种新型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目前研究中多采用流化床诱导结晶反应器,该反应器存在填料板结、能耗高等缺点。本课题研究开发了固定床反应器来处理重金属废水。采取高级氧化和置换破络两种预处理方式,使络合态的铜破络后变为游离态。预处理后的含铜废水进入诱导结晶反应器,通过控制反应器最佳的运行条件使铜离子以异相结晶的方式去除。为确保铜离子的稳定达标排放,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方式进行尾水的处理。两种诱导结晶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竖流式反应器对铜离子的去除能力高于平流式。在各自最佳工况下,平流式反应器对铜离子平均去除率仅为43.8%,而竖流式反应器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6.5%。高级氧化与诱导结晶组合工艺处理络合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4.7~5.0条件下,以臭氧为主导的高级氧化反应对EDTA的降解能力大小依次为O_3/UV、O_3/H_2O_2/UV、O_3、O_3/H_2O_2。经过1h的破络后,O_3/UV对EDTA-Cu的降解和矿化率分别为65%和53%。用O_3/UV(O_3浓度40mg/L)对EDTA浓度为100mg/L,铜离子浓度为38.73mg/L,pH值为5的络合废水进行预处理,经过1.5h的O_3/UV破络、0.5h的诱导结晶反应(进水流量10L/h)和沉淀过滤后,出水铜离子平均浓度0.43mg/L。置换反应与诱导结晶组合工艺处理络合废水的研究结果表明:以FeSO_4为置换破络药剂对EDTA浓度100mg/L,铜浓度37.5mg/L的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诱导结晶-沉淀过滤-生物膜”处理破络后的废水。经处理后出水铜离子平均浓度为0.45mg/L,出水COD低于80mg/L,出水水质稳定。通过对络合废水进行预处理破络,使得铜离子由络合态变为游离态,然后采用诱导结晶技术对废水处理,既实现了重金属的回收也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2-12-01)

王伟洲[6](2010)在《铜络合电镀废水的石灰—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工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次氯酸钠络合解离—碱性沉淀法对含柠檬酸络合铜离子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pH、次氯酸钠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该方法处理络合铜离子废水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体系pH=13,次氯酸钠溶液用量达到4%,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废水中的铜离子可下降到0.2mg.L-1左右,低于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陈光,何义[7](2010)在《一种新颖的脯胺酸衍生物与铜(Ⅱ)络合催化的不对称henry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新颖的脯胺酸衍生物-碳、碳对称的手性二胺配体与铜(Ⅱ)络合能够催化不对称的henry反应。在芳香族、脂肪族醛与硝甲烷的henry反应中,高产率的提供相应的β-硝基醇,其对应选择性能达到40-90%,并且反应能够在乙醇这种温和的条件下进行。重要的是,这个催化剂能够反复使用,在进行了5次循环实验后催化荆的活性没有明显降低,体现了其在绿色化学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0年04期)

张扬,余陈欢,张蓓,熊耀康[8](2009)在《正交试验优化槲皮素铜络合反应合成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槲皮素铜配位化合物的合成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槲皮素与乙酸铜络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反应温度对槲皮素铜配合物的产率具有显着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得到优化的络合反应条件为:槲皮素与乙酸铜摩尔质量配比为1∶1,在60℃络合反应30min,产率为82.10%。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槲皮素铜配合物产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09年12期)

董金龙,任跃红,张跃文,王自为,任建国[9](2008)在《偶氮铜络合染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偶氮染料酸性黄与CuCl2.2H2O反应合成了偶氮铜络合染料,通过1H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与配体染料相比,紫外-可见光谱发生明显的红移,即向长波方向移动。(本文来源于《光谱实验室》期刊2008年04期)

倪志鑫[10](2008)在《天然水体的镉/铜络合容量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毒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与其存在的形态有关。由于天然水中存在富里酸和腐殖酸等有机配体,它们能与游离态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使其变成络合态,从而降低了重金属离子的危害性。天然水中的配体控制着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形态,天然水中有机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这种容纳能力可用络合容量(Complexing Capacity,CC),即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有机物的总量来表示。研究天然水体对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容量,可以了解水体对重金属的自净能力,不仅对于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于水质标准的确立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也可提供科学依据。测定水体中重金属元素CC的方法主要有电化学法、树脂交换法和溶剂萃取法。其中电化学法包括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和阴极溶出伏安法(CSV),溶剂萃取包括反萃法和液-液萃取动力学法。电化学法、树脂交换法和溶剂萃取的反萃法从测定原理上来说均属于以热力学平衡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相对而言,液-液萃取动力学方法是以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不但可以测定重金属离子的络合容量而且可以同时给出相应配合物的易变性常数。本文采用双硫腙、二(1,1,3,3-四甲基)丁基单硫代膦酸(HMTP)、螯合树脂作为水体中金属配合物的竞争配体,分别研究了天然水体当中的镉,铜络合容量(CdCC,CuCC)及对应金属配合物的易变性常数,并结合水体中的C、S、N等元素浓度的分析,探讨其络合容量的变化规律。全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对重金属镉、铜的危害以及络合容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阐述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镉、铜污染的来源,介绍了络合容量的概念,阐述了络合容量对重金属形态研究的意义,对络合容量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用各种不同的动力学方法研究天然水体对重金属的络合容量的设想。第二章以双硫腙为萃取剂,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考察双硫腙萃取剂对Cd配合物的萃取过程中动力学行为。首先用柠檬酸钠、NTA、HEDTA、EDTA等模拟配体来检验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闽江水样的CdCC研究。并分析了闽江水样的DOC、N、S等含量,发现闽江水体中CdCC与DOC和S含量有显着的相关性。将该方法与阳极溶出伏安法(ASV)对天然水体和NTA模拟水样做了对比实验,两种方法的结果较为接近,相对偏差小于20%,双硫腙萃取动力学法测得的CdCC比ASV法略高。第叁章进一步调整作为竞争配体的萃取剂的萃取能力,选择萃取能力适中的HMTP作为萃取剂,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新的萃取体系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配体实验的检验,将该方法应用于闽江水样CuCC和CdCC的分析。发现测得的闽江水样的金属配合物存在两种不同形态,即易变形态和稳定形态,易变性常数分别表示为k_(obsd1)和k_(obsd2)。结合水样的DOC、N、S浓度分析,发现闽江水体中CdCC与DOC和S含量有显着的相关性,而与N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CuCC与DOC和N存在显着的相关性,而与S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这符合软硬酸碱理论的规律。将该方法与双硫腙萃取动力学法和ASV法进行了对比,发现对于同一水体,测得的金属络合容量较为接近,相对偏差小于20%。其中HMTP萃取动力学法测得的CC略高于双硫腙萃取动力学法,双硫腙法略高于ASV法。第四章尝试用螯合树脂代替有机萃取剂,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树脂交换反应体系的动力学模型,使之适合于天然水体CdCC的分析。先用模拟配体进行了模拟实验,对于像EDTA这种强配体,可以测出其CdCC,测得的镉配合物易变性常数趋近于零;对于像柠檬酸这类弱的有机物配体测得的CdCC偏低;而对于像腐殖酸、NTA的中等强度的有机配体,可以得到良好的结果,既可以测得其络合容量,又可以测得对应镉配合物的易变性常数,所以该方法可用于天然水体的络合容量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厦门大学化学湖和芙蓉湖的实际水样测定,并与HMTP萃取动力学法做了比较,相对偏差小于7%,证明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水样测定,相对于液-液有萃取动力学法,进一步简化了实验流程,有利于实现在线检测。第五章总结了本硕士论文的研究工作,对其不足进行了检讨,并对将来进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7-01)

铜络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阐明填埋场中重金属的形态演变机制,采用叁维荧光光谱、荧光猝灭滴定技术及平行因子分析,研究了不同填埋年限垃圾中有色溶解性有机物(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与Cu(Ⅱ)的络合过程.结果表明,填埋垃圾CDOM中含有类蛋白、类富里酸及类胡敏酸物质,随着填埋时间的延伸,类蛋白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填埋垃圾CDOM中类蛋白物质对Cu(Ⅱ)络合能力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存在差异,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00~5.7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22.78%~95.30%之间;而类腐殖质与Cu(Ⅱ)作用的条件稳定常数和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变化较小,类胡敏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71~5.54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2.35%~61.46%之间,类富里酸物质与Cu(Ⅱ)络合的条件稳定常数在4.44~5.25之间,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在46.14%~57.22%之间.类富里酸和类胡敏酸与Cu(Ⅱ)的结合能力都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而降低,但参与络合的荧光基团比例增加,并且类胡敏酸物质与重金属的结合能力强于类富里酸,但参与配位的官能团较类富里酸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络合论文参考文献

[1].刘国富,熊健,黄年玉,邓伟侨.铜络合叁嗪聚合物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苯甲醇的氧化催化作用[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2].肖骁,何小松,高如泰,席北斗,张慧.垃圾填埋有色溶解性有机质与铜络合机制[J].环境科学.2017

[3].刘新秀,王英华,孙贤波,刘勇弟.UV/O_3处理酒石酸-铜络合体系废水的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4].林瑜,韦小玲,龚琦,王立升,刘小洁.铜(Ⅱ)络合萃取FAAS法间接测定布洛芬[J].分析试验室.2013

[5].宋江玉.诱导结晶组合工艺处理含铜络合废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6].王伟洲.铜络合电镀废水的石灰—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工艺初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7].陈光,何义.一种新颖的脯胺酸衍生物与铜(Ⅱ)络合催化的不对称henry反应[J].河南化工.2010

[8].张扬,余陈欢,张蓓,熊耀康.正交试验优化槲皮素铜络合反应合成条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

[9].董金龙,任跃红,张跃文,王自为,任建国.偶氮铜络合染料的合成与结构表征[J].光谱实验室.2008

[10].倪志鑫.天然水体的镉/铜络合容量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

标签:;  ;  ;  ;  

铜络合论文-刘国富,熊健,黄年玉,邓伟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