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河北省沙河市第二中学——
〔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种“自主学习”可概括为建立在学生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
一、采用行动学习教学法
要求教学班的所有学生都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在解决问题的实际活动中达到学习的目的。所以任课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要做到“三个有利于”:①有利于培养思想品质。在语文教学中要贯彻教书育人的基本原则,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于一切有害于中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的言论、一切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低级趣味的现象,不能作为“行动学习”的选题。②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教师要事先启发学生提出一些带有学术性的、操作性比较强的、与自己知识构成相一致的问题。这种问题,学生在"行动学习"中才能被解决,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目的。③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与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和语文能力相一致的问题。学生把一些书本上或道听途说的问题提出来,会降低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减少自己的责任意识,而超越自己知识水平和语文能力的问题,一般在“行动学习”中难以解决,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挫折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当然,学生提出问题的范围,从可能性上讲是无限的。但我们教师要根据如上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原则对此进行限定。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范围过于宽泛,所提出的问题将会五花八门,相互之间缺乏归类性,不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二、转变教学观念,还课堂于学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应该是主角,老师起宏观调控课堂教学方向和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教师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知识学习中当家作主,让课堂活跃起来,使课堂成为学生追求知识的乐土。还课堂于学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还声音于学生。要让课堂上充满学生的讨论声,回答问题的声音和朗朗的读书声,让沉闷的课堂热闹起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吸引学生、打动学生。二是还微笑于学生。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微笑带给学生,还要将原来属于学生的微笑还给学生。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营造轻松、快乐、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打破原来课堂上教师的一言堂现象,让严肃的课堂轻松起来。三是还思考空间于学生。原来的课堂基本上是老师一个人讲到底,学生在下面忙着抄笔记,没有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事实上,很多教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还课堂于学生,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保留着原来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还有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岂不是更糟?事实上,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比老师的“一言堂”更有效果,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学得越好。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而非被动,被强迫去学习。自主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摒弃机械化和固定式的教学模式,否则只会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丧失兴趣,降低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然而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营造一个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首要条件,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其中不乏许多富有趣味的知识“活水”,因而巧妙地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材料,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以猜字谜、对对子等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开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来。教师也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2、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当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整理信息的能力。从收集信息中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从整理信息中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于无疑处求疑。学生应当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而不能一味地机械化地获取知识,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事物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学习便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够独立思考为基础,从而在思考之后提出疑问,有了疑问才有求知的动力。教师则应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课堂上要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在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围绕主旨去细读课文,让学生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疑问。提出疑问之后,再由教师引导大家进行分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读懂课文,深入课文。